如何理解人的全面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絡

2021-05-27 09:56:08 字數 3571 閱讀 4169

1樓:匿名使用者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目的在於使教育物件逐漸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物件實際的思想政治品德狀況與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之間的差距,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的依據。在這裡,我們必須注意到,教育物件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前是有一定基礎的,也就是說,此時他們的身心已經發展到必要的程度,已經具備相應的思想政治素質。

人們在受教育時並不是一張完全意義上的白紙,他們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必定達到了起碼的水準,否則便無法接受教育,正如不可能對剛生下來的嬰兒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樣。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人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和深化,無論是德、智、體、美、勞等素質的提升,社會交往的擴大以及社會關係的發展,還是自我意識和個性特徵的形成,都對其繼續接受教育創造著更為有利的主觀條件。教育物件不斷朝著全面發展的目標前進,包括綜合素質的提高、社會關係的發展以及自由個性的培養,能夠提高他們的分析、選擇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認同,加快他們的知行轉化,從而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怎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與功能的辯證關係

2樓:司馬刀劍

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類思想史上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特別是吸收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合理核心,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提出了關於人的本質的科學論斷。馬克思反對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質,主張從現實的具體的個人去理解人。他認為在考察人的本質、理解人時,「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但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73頁)。

這樣,就將人不僅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會存在物。「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了人。……宗教把人的本質變成了幻想的現實性,因為人的本質沒有真實的現實性。

人並不是抽象地棲息在世界以外的東西。人就是人韻世界,就是國家,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452頁)最後,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得出了人的本質的科學論斷:

「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6頁)這一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本質問題的經典表述既是對人的本質的科學論斷,也為考察人的本質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

這段話包含著深刻的含義,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1.人的本質是現實的、具體的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關於人性和人的本質的學說,有一個共同的根本性錯誤在於離開人所生存的具體的歷史條件和特定的社會關係談論人性和人的本質問題。馬克思從分析費爾巴哈入手,批判了歷史唯心主義的抽象人性論,徹底否定了抹殺人的社會性、階級性和歷史性,並從這種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單個人出發,將人的本質歸結為「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觀點。馬克思並不完全否認人類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對將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對脫離具體的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考察人的本質。

正如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時指出的:「費爾巴哈沒有對這種現實的本質進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開歷史的程序,把宗教感情固定為獨立的東西,並假定有一種抽象的——孤立的——人的個體。

(2)因此,本質只能被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自然地聯絡起來的普遍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6頁)

2.人的本質是由社會關係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第一次提出了社會關係決定人的本質的命題,為我們理解人的本質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人,同時,人類在勞動的過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結成一定的社會關係,正是在社會關係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質。社會關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

按列寧的理解,社會關係分為兩類:物質的社會關係和思想的社會關係,這兩類社會關係又是多層次、多方面的。物質的社會關係一般指人們在物質生活資料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經濟關係,即生產關係,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關係。

思想的社會關係是指建立在物質的社會關係基礎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關係等。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係集中體現為階級關係,所以,在階級社會裡,人的本質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正如馬克思所說:

任何人都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係,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係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2頁)。每個人一生下來就置身於一定的社會關係中,只有在社會關係中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否則,一旦脫離社會關係,喪失社會屬性,就會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樣,無論先天有多麼發達的大腦和健全的軀體,都不可能具備人的本質。

3.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是諸多社會關係的有機統一

「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是諸多社會關係的有機統一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說明各種社會關係之間的聯絡不是機械的,而是有機的,它們彼此影響、制約、滲透,形成縱橫交錯的統一體。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體現的就是人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係的有機統一,而不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簡單相加或某種社會關係的重複。

這就要求我們用系統的、全面的方法從總體上,從各種社會關係的有機聯絡中把握人的本質。誠如馬克思所說:「社會不

是由個人構成,而是表示這些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聯絡和關係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捲上,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20頁)

第二層含義指各種社會關係在有機統一的聯絡中不是並列的、平等的,它們在決定人的本質方面發揮不同的作用。在各種社會關係中,物質關係,特別是生產關係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它決定和制約著其他一切社會關係,因此也對人的本質具有最重要的意義。

4.人的本質是歷史的、發展的

人的本質不僅不是抽象的,而且不是永恆不變的,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這是因為,社會關係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而不斷髮展變化的。「各個人藉以進行生產的社會關係,即社會生產關係,是隨著物質生產資料、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而發展和改變的。

生產關係總合起來就構成為所謂社會關係,構成為所謂社會,並且是構成為一個處於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具有獨特的特徵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487頁)所以,人的本質作為「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也必然是歷史的、發展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是「在每個時代歷史地發生變化的」。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的變更,社會關係的「總和」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不同社會形態下的社會關係決定了不同的人的本質。

5.人的自然屬性是人的社會屬性的物質承擔者,但不是人的本質屬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並非要否定人性中包含的自然屬性因素,而是強調社會屬性是人性作為與獸性和神性相區別的根本所在,從而與舊唯物主義劃清了界限。因此,馬克思主義承認並重視人的自然屬性,認為人的自然屬性是人的社會屬性的物質承擔者、基礎和前提,沒有自然屬性,即生理構造和食慾、性慾等生物本能,就談不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但是,人的本質主要體現的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根本特徵,在這個意義上,人不僅是自然的存在物,更是社會的存在物,所以,人的社會屬性才是人的本質屬性。

另外,人的社會屬性雖然以自然屬性為基礎,但是,歷史和現實中的人所具有的自然屬性都是經過其社會屬性洗禮的,都包含有相應的社會內容。人類生存和繁衍的生物本能與動物的本能是有區別的,例如,人類不僅僅有食慾,還有飲食文化,人類的性慾也是與兩性間的感情相聯絡的,並由此產生了家庭。造成這一區別的原因就在於人的社會屬性為自然屬性注入了社會內容。

所以,如果否認人的本質在於其社會屬性,而把人的自然屬性看作人的本質屬性,就會將人與動物、社會與自然混為一談

政治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區別和各自的側重方面

全面就是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看成一個系統工程,進行全面的思考和建設。全回面發展,就是要以答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 政治 文化 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就是要著眼於對自然 社會 經濟各個領域的全面思考,著眼於物質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的全面建設。而協調發展,就是政治 ...

如何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觀後感

老師通知我們 由週六 12月22日 約早上7 15在山東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于丹主講的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 專題講座,我的感受很深 講座共四項內容 父母應怎樣正確認識孩子,如何擬定正確合理的人生目標 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 尊...

如何理解不斷鞏固統一戰線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理解不斷鞏固統一戰線共同思想政治基礎這個問題,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第一,統一戰線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的。這個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就是統一戰線成員共同追求 知所趨赴的方向和目標。做好黨外人士思想政治工作,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是 工作的主要內容。第二,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是歷史的 發展的 具體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