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外出學習國學心得,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2021-05-27 12:38:23 字數 5908 閱讀 6689

1樓:杯子杯子杯子帥

、什麼是‚心得體會"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在參與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中,人們往往會產生有關某項工作的許多感受和體會,這些感受和體會不一定經過嚴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對這項工作的感性認識和簡單的理論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這些心得表達出來,就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於議**的範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

2、心得體會怎麼寫?心得體會的寫法

心得體會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i、標題

心得體會的標題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 在xx活動(或x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關於xx活動(或xx工作)心得體會(或心得) 心得體會

如果文章的內容比較豐富,篇幅較長,也可以採用雙行標題的形式,大標題用一句精練的語言總結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標題是‚在xx活動(或x 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例如: 從小處著眼,推陳出新——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的心得

ii、正文 這是心得體會的中心部分

(1)開頭 簡述所參加的工作(或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2)主體 由於心得體會比較多地傾向於華考***在文章標題下署名,寫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後。

3、寫作心得體會應注意的問題

(1)避免混同心得體會和總結的界限。一般來說,總結是單位或個人在一項工作、一個題結束以後對該工作、該問題所做的全面回顧、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項工作結束後找出有關該工作的經驗教訓,引出規律性的認識,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它注重認識的客觀性、全面性、系統性和深刻性。在表現手法上,在簡單敘述事實的基礎上較多的採用分析、推理、議論的方式,注重語言的嚴謹和簡潔。

心得體會相對來說比較注重在工作、學習、生活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主觀認識和感受,往往緊抓一兩點,充分調動和運用敘述、描寫、議論和說明甚至抒情的表達方式,在敘述工作經歷的同時,著重介紹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動性和獨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嚴謹,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只論一點,不計其餘』』。

(2)實事求是,不虛誇,不作假,不無病呻吟。心得體會應是在實際工作和活動中真實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態,故作高深,更不能虛假浮誇,造成內容的失實。

(3)語言簡潔,生動。心得體會在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敘述、議論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地採用描寫、抒情及各種修辭手法,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1、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3、要寫得有真情實感 不要矯揉造作地拼湊感受,要避免公式化。上半篇介紹文章內容,下半篇對照自己聯絡實際來個自我批評,最後再來寫上幾句空洞的保證。我們要開放思路,在真正理解原文閃耀的思想火花和藝術力量中真切的感受會驟然產生。

4、寫獨特新鮮的感受 檢查式的讀後感不可取,要盡力寫出有新意的見解來感染讀者。例如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該文一反常人論調,說孟嘗君只是好做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所以真正有治國之才的士一個也沒得到。全文不到一百字,卻被譽為駁**的‚千秋絕調‛。

(四)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

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臵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

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

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

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教育遺產,書中所記錄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經驗非常富厚,當真研讀《論語》,溫習具備要領論因素的格言警句,從「先聖」的教育思想中獲取營養,對西席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教學藝術都多少有些裨益。

弘揚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是每個中國人的職責中華文化綜羅百代,博識精微,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長傳統文化的顯證,也是每個中國人的立身在社會上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成或缺的精力氣力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授繼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部實質意義博大精湛,傳播的經典浩如煙海四位西席的培訓講座中,援用了《論語》的很多內部實質意義。

《論語》反映了中國古代巨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學術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

《論語》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1.正視教育的社會功能和促進個體成長的效用

《論語》中可以看出,孔子認為治國治民,政治、軍事、法令都不成缺少,但最根本的還是教育,他把教育放在很高的職位地方

孔子認為教育可以把社會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傳播到民眾之中,從而對政治孕育發生重大影響

孔子認為教育是立國治國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業的成長要建立在經濟成長的基礎上須先成長經濟,教育才能更好地成長,教育要受經濟的制約

孔子認為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政令、法令,而要通過教育引導使成為事實德政他通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表明:教育可以感化人,既使百姓守端方,又使百姓有「羞恥之心」,形成道德信念的氣力,收到德治的成效

孔子對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關鍵效用持肯定態度他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性附近也,習相遠也」指出人的天賦素質附近,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天賦比平民高貴、優勝的思想孔子的「舉賢才」及全般教育思想都放在這類天賦平等的人性論基礎上,他極力將教育推向平民,為其「有教無類」主意提供理論按照同時,孔子指出人的個性差異是後天效用的結果,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影響力,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有可能性

2.倡導培養志道弘道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論語》反映出孔子致力於通過教育來培養「士」、「君子」。以完善人格為教育的首要目的他明確提出作為一個「君子」,一要能「修養本身,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即要有「德」二要有「使家族朋友以及老百姓都獲得安樂」的治國安民之術,即要有「才」君子德才兼備,以德為主

3.實施以道德教育為重心的富厚的教育內部實質意義

按照《論語》,許多人可以從差別的角度概括孔子的教學內部實質意義: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這是指教學內部實質意義的4個基本方面其中「行、忠、信」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孔子還說「**,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起首要求做一個品行符合道德標準的社會成員,其次才是文化常識的進修所以,在孔子的教育內部實質意義中,道德教育佔榜首,文化常識的進修必須為德育服務

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是指孔子教學的首要科目;《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書」,是孔子所施用的基本教材「六藝」偏重於才能和技術的訓練,「六書」偏重於文化常識,屬於文的範圍

總之,孔子的教學內部實質意義包孕道德教育、文化常識和技能技法培養等3個部分這3個方面,從教育內部實質意義結構,以及社會需要和個人人格形成看,是開端完備化了的這是孔子在教學內部實質意義成長史上的貢獻孔子對這三方面不是等量齊**,他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榜首,為三者的重心,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至於《論語》不正視自然科學和生產勞動教育,固然是一大侷限,但也是時代的侷限

4.主意「有教無類」,擴充套件了教育物件

春秋以前,平民是沒有資格入學接管教育的孔子創辦私學,在教育物件上舉行了相應的革命,實行「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的辦學目標,這是孔子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孔子「有教無類」的招生原則,打破了貴族壟斷、學在官府的格局,把受教育的物件擴充套件到一般平民,使教育活動擴充套件到了民間雖門下人品稠濁,卻皆能兼收幷蓄,教之成才,這說了然孔子教育家襟懷胸襟的寬大能容,教育藝術的高妙善化

《論語》反映了孔子的師德修養

孔子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將畢生精力貢獻於教育工作,敏而好學,具備富厚的實踐經驗,正視道德修養,是一位盡責的好西席,成為後世西席進修的表率《論語》中很多篇和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對師德修養的相干論述,帶給後世為師者莫大的啟示

1.立志有恆,加強修養

孔子強調立志在道德修養中的重要效用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成奪志也」(《論語子罕》)因此,西席不僅要自身,還要教育學生確立崇高志向,樹立人生理想,作為個人努力的標的目的

2.自省自克,自新遷善

孔子主意遇事要長於舉行自我省察,這是道德修養的重要要領孔子教育學生隨時對本身的舉動舉行檢查,以便及時發明問題,避免繼續犯錯誤,如許就起到了自我監視的效用孔子認為,道德準則和規範是公共利益的體現,對個人起約束效用,因此,需要剋制自我長於自克是道德修養的標記

孔子認為,實際中不存在不犯錯的賢人,關鍵是看待錯誤的態度他說,「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他認可本身犯過錯,並認為,過錯被旁人發明,是本身的幸運孔子要求「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見賢思齊,從善如流,知錯即改,不斷地完善自我,昇華自我

3.學而不厭,毀人不倦

西席要盡本身的社會職責,應正視自身的進修修養,掌握博識的常識,具備高尚的品德,這是教人的前提條件

4.以身作則,上行下效

孔子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有言教,更注重自己做榜樣他通過嚴以責己,以身作則來感化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充分說了然自己做榜樣的重要性簡直,如果西席能做到以身示範,雖沒有言語的說教,仍然能對學生孕育發生潛移默化的效用

5.愛護學生,忘我無隱

愛護學生、關心學生是一個西席成功的必須具備的條件孔子說:「仁者愛人」、「智者知人」孔子關心學生品德、學業的促進以及學生們的生活與健康狀況,他和學生有深摯的情誼孔子對學生傳授常識一無保留,做到了「忘我無隱」

6.相信學生,鼓勵學生

孔子對學生布滿期望,他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者四十,半百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論語子罕》)這搭包羅了青年人超過老年人、學生超過西席、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成長**點

7.不斷進修,努力創新

孔子認為西席要講求教學要領,長於開導學生的心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西席必須本身時常溫習故業,融會貫通,做到有新的貫通、新的體會、新的發明,才能勝任教學工作西席不僅給學生以常識,還要使學生獨立求知,獨立思考,並能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如許才算是好的西席

如何學習國學,孩子學習國學有什麼好處

學習文言文,首先你需要有很好的文言文的功底,直接看白話文,別人的意見會強加到你的頭上,最好先自己理解,有文言文的工地能夠讓你很好的讀懂經典國學的內容。瞭解一部國學,先了解他的背景,你需要先了解坐著的寫作背景,只有這個樣子你才能夠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才能更好的瞭解問題,學會知識。由簡到繁,比如學習易經...

如何開始學習國學,國學怎麼學?

應該看四書五經。依次順序為 大學 論語 孟子 中庸 詩經 尚書 春秋 禮記 易經。如果精力可以,接著應該把老子 莊子 韓非子等看一看。至於 規 三字經 百家姓 千字文 增廣賢文之類,沒有什麼可看的,完全不在一個檔次。讀國學,要突破現有的誤區,就是先看 規 三字經之類,這是錯的。古人學習蒙學,是不學這...

孩子學習國學有什麼好處,青少年學習國學經典的意義有哪些

孩子學習國學是非常好的,他們可以從中知道中國的國學和禮儀,世俗禮儀和為人之道。孩子學習之國家之棟樑嗎 孩子學習國學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提高記憶能力,提高識字能力,還可以鍛鍊孩子閱讀能力等,宇凰幼少兒國學館一直從事國學教育,在這方面聽說做的不錯。青少年學習國學經典的意義有哪些 為什麼要學習國學?學習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