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對不對為什麼這麼說

2021-03-19 18:30:15 字數 4941 閱讀 4231

1樓:天地飛鵠

民族的就是說要有自己的個性,這樣才能突出自己,並在世界上佔據一定的位置。不然泯然眾人,誰知道你是誰呢?

有句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你怎麼理解。

2樓:了

人類社會是不斷髮展進步的。民族文化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自然有精華和糟粕之分。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由歐洲發達國家以及以其移民為主的發達國家主導的,它們以雄厚的科學技術實力和大規模的資金為依託,正在積極地向其它國家宣傳它們的文化和觀念,希望將現在的世界改造成歐美化世界。

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一方面要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另一方面要剔除和摒棄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盡力抵擋歐美國家發動的咄咄逼人的同化攻勢,以獨特的思路、堅定的信念和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國家積極、獨立地向前發展。

對待傳統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推陳出新。

對待其他民族文化或曰世界文化,要博採眾長。同時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口號在而今眼下吼得著實響亮,我們誠然不能拋棄民族傳統於現今之復甦,漸而受到重視的喜悅心情,然而又有誰來想一想其中更深的含義,又有誰來仔細咂摸這話中的各個方面呢?!首先,「民族的」,是指民族的什麼?民族的紋樣?

民族的雕塑?民族的語言文字?還是民族的血統?

我們習慣稱自己為「中華民族」,稱自己國家為「中國」。然而自己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綿延了五千年之久,難道其精華就只是那些紋樣、絲綢?!若用紋樣一物而言,商朝青銅2s紋樣的獰厲與漢朝瓦當的平和難道就只是a與b的關係,只是作為商朝與漢朝辨識的標籤嗎?

看到了a,就知道是商朝,哦,中國;看到了b,就知道是漢朝,哦,中國。那不也就是說以後「時尚」一詞中包含了「中國風格」一詞,而「中國風格」一詞中又包含了「商朝風格」和「漢朝風格」了?!畢竟紋樣的不同嘛!

或許兩種紋樣還可以同時與一件牛仔褲合流,達到一種「中西文化的強烈碰撞」效果¨的確觸目驚心。

難道從商到漢就沒有一點內在聯絡了嗎?!難道五千年的中國文化都只是這種種不同符號的堆砌嗎?若宇宙萬物有一個本體的話,這些中國的傳統符號也有它的同一個**的。

那就是精神,一個民族的精神。這個民族的精神便是這些符號的本體動力,這些符號也只不過是它的各種形式的體現,是表面現象而已。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莊子說:「道通為一。」

精神的形成才能驅使人類的有意識的行為,才能形成文化。文化也只是精神物質化積澱的時空關係;而每個民族皆有其獨特的精神,正如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性格、愛好一樣。所以,這個「民族的」不僅指的是那些古蹟文物、紋樣符號,更是指一個民族的文化,更深一層就是指的這個民族所特有的精神。

而因為其特殊性,才有不可複製性,也就是有唯一性,再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具有「世界性」是當之無愧的。這裡,「世界的」也就是說世界各族的不同的璀璨文化,更深一層也就是他們的精神。而在現今的中國設計裡,我看不到那「中國精神」,我只能看到精神的屍體被肢解、懸掛、賣弄。

就象一隻手離開了身體便失去了」手」的意義一樣了。

而當今設計界將這句口號吼得如此響亮,我卻深感憂慮。

「民族的」固然是「世界的」,卻生出好多設計師販賣起本民族的符號了。東貼一個紋樣,西拼一個繡片,甚至把唐卡、廣東繡片和破爛的牛仔褲一併使用,僅僅為了追求一種視覺效果,並還發出「使東西文化碰撞至極」的令人髮指的感慨。

於是「民族的」唯一性的好處就在這時體現出來了,因為中西文化必然是差異較大的兩種文化,西方人的世界裡對東方絢麗的文化還是感興趣的,於是一件普通的牛仔褲在貼上了一塊繡片後變得新奇起來,那是因為繡片本身就有神祕、傳統的概念,所以西方人就覺得好奇,即便是真的覺得好看,那也是繡片的功勞。

也許十個設計師會把同一塊繡片放在同一條褲子的十個不同的位置,而老外依然會對這其中的任何一條感興趣。

他們笑了,我們於是就有人說,「民族的」就是好,使我們加快了國際化程序,開啟了通往國際化的大門。

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觀點。

因為,這種觀點的目的是為了「國際化」。我並不是要阻止中國文化飛揚於世界,而若是為了這個目的,必定會有取悅於彼的意思,設計師就不會站在本民族的立場上去想問題。而會根據「國際」的喜好與口味來製作與定位,他們說好才是好,可是你怎麼知道他們沒有說好的就是不好,而他們說好的就真是好呢?

縱然你用的元素是「東方」的,而也是用的「西方的」思維,是西方人眼中認為的東方,而最危險的便是自己也認為這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就是真正的東方!這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使自己的文化漸漸消失,而成為附屬在一條爛牛仔褲上的老繡片展現的歷史的陳跡而已。

中國人為什麼要這樣的不自信,難道真如薩特的(東方學)的開篇語那樣:「東方人不能由他們來言說自己,只能由西方人來言說他們。」

難道中國的文化只能靠這種妥協的取悅來發展嗎?!那要是有一天外國人對繡片不再感興趣了呢?!我們是不是就不再「國際化」了呢?!

設計和語言文字一樣。用現代語言,可以表達深奧的佛學思想,而用古體文言文也同樣可以敘述康德的哲學。一種精神的存在,並不是在於它用了什麼語言來表達,而是在於精神本身。

因此,這種一味傾向「國際化」的誤解,結果只能是用文言文來講康德的哲學,雖然之乎者也,卻依然換湯不換藥,並不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長期的益處。

然而,「民族的」不是「世界的」嗎?!

我們只要換一種角度來想一想這個問題便可以了。

既然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我們就只用考慮怎樣將民族的再發展了。而要發展民族的文化卻既不能脫離當前國際的環境,又不能失去民族的根本,更不能有違歷史的洪流。也就是說要把重點放回到對自身文化的重視,這種重視是真正的重視,可以說是一種愛,而必知之深才能愛之切,才不是商業性之愛,是一種深入的關懷,他會去了解中國文化的來龍去脈,就象瞭解他的知己、愛人一樣的仔細、真誠。

只有這樣,才願意為其發展貢獻最真誠的力量,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中國文化的脊樑,為民族文化之發展作出貢獻。

而欲對自身文化真正開始重視,必要打破「國際化」的神化,我們應當相信,我們可以作得更好。「國際化」固然重要,而民族之文化精神不滅則更為重要,民族文化不滅,才能永遠做到「國際化」。

所以我們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而要把握「民族的」,必先了解其歷史。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從根本上來說是不一樣的:一個強調人與自然之和平之和諧,另一個卻強調征服的快感;一個講究用心來體驗,一個卻講究抽離的實驗。

而當西方人之堅船利炮將世界搞的烏煙瘴氣之後,其思維意識也就成了「主流意識」。就設計而言,西方之審美則成為主流的審美。他將各民族的文化用「元素」二字組合本身就是很霸道很唯我獨尊的。

因為元素必然要靠一定的結構方能組合成物質之具體形態,而一件衣服用「中國元素」一詞勢必表示其主要結構、思維模式還是用的西方思維模式,而中國那麼源遠流長的文化也不過是元素。若不是這種模式,鑽石還是鑽石,煤卻還是煤。

若硬要以結構與元素的關係來說的話,我們中國設計師為何不去穿那些「漸欲迷人眼」的紋樣而去深入瞭解中國文化,瞭解其思維模式呢?當我們重新掌握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思維模式之後,是不是就該輪到雜誌上大篇幅的出現「西方元素」一詞了呢?身在那時的中國設計師若看到西方各設計師也為了「西方元素」這個詞高興不已,又會作何感想呢?

我深信那一天是會有的,正如我深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樣。最後想以兩句話來結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樓:濤之聲

你是提問很好,我的理解是這句話不對,民族的並不是世界的,真正屬於「世界的」當是經過顯性繁榮進而相對定型的易於全人類接受的藝術種類。因為這句話本身是針對藝術而言的。

舉例,新中國冠以文學語言藝術大師的,分別是:魯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趙樹理。

這七個文學語言藝術大師中,語言最有民族特色的是才華橫溢的作家趙樹理。

他的語言富有特色緣於極度追求地域性方言,貼近農民,但因此限制了被閱讀的廣泛性。很早就看過他的作品,老實說,那地域性極強的方言多的地方,恰恰是遠離他家鄉的我讀不懂的地方,或至少沒有讀出他所期待的樂趣。

而他的比較通俗的大眾化表達的地方,比如《登記》裡開始的大段文字,我覺得完全可以和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大段心裡描寫相媲美。

話繞遠了,說正題,正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趙樹理,後來被逐出文學語言藝術大師行列,因為就文學作品的世界聲譽而言,趙樹理沒法與其他幾位大師相提並論,儘管他對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極不正常的政治運動有著同時代人難以企及的清醒認識和牴觸。

魯迅有驚世駭俗的才華,他的漢語表達深刻精準風趣幽默,但不受方言限制,翻譯成外國文字也便當,所以有外國人驚歎:中國人就是再這麼說還有一個魯迅,一個民族能出這樣優秀的巨人,一定不容小覷。

再舉例,中國的民族樂器,是純民族的,有許多優秀的曲子和樂手,可就連中國的指揮家也感嘆中國的民族樂器音準很難掌握。中國在世界上有名的演奏家從朗朗、李雲迪、呂思清、馬友友到盛中國、傅聰等,都是鋼琴和小提琴,這兩件被譽為樂器之王和樂器王后的樂器,無疑是全世界各民族最為熟悉的。今天,當你面對「鋼琴和小提琴是屬於哪個民族的」,會滿臉狐疑,因為儘管發明鋼琴和小提琴的人也有具體的民族,但通過古典樂派藝術家們的努力,這兩件樂器已經貼上了「世界」屬性的標籤。

就中國民歌手的標識和文化含量而言,阿寶最具代表性,他埋沒民間若干年是個遺憾,他的成功是看似偶然裡的必然。

他本來可以成為活躍於世界樂壇的重量級歌唱家(當然不是現在這樣無可奈何狀態下另闢蹊徑的民族唱法,而是正宗的美聲唱法,因為當年的他曾被英國的一所著名的**學院以第一位中國人而錄取,可恨的是他的家鄉吃拿卡要的**硬是設定重重障礙,沒有成行)。

成名後的阿寶執著於民歌藝術的探索,才能遠不及他的民歌手被國家專業文藝團體錄取為正式編制的人員,而阿寶面對軍隊藝術團體進團就給師級幹部待遇的條件卻無動於衷。

現在的阿寶是民族的,也屢屢出國表演,可最多是歐美人士在藝術欣賞的正餐間的幾盤點心而已,中國的歌唱藝術有世界聲譽的還是葉英、迪裡拜爾、範競馬、劉巍巍等西洋歌劇人才。原因嗎:阿寶是民族的,其餘幾位歌唱家是世界的。

繪畫界,中國畫的表現手法很好,伊朗的緻密畫讓人驚奇,許多民族都有各賦特色的繪畫流派和作品,但真正稟賦「世界屬性」的還是油畫。

究竟民族的能不能成為世界的,甚而至於由外在的力量來決定:如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宗教的諸多因素。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中世紀以後的歐洲是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中心,英國強大了,英語才成為當今世界的第一語種。

如今的中國經濟十分強勁,學漢語的老外多了,無形中推銷了中國文化。假如200年以後的中國像現在的美國這樣「一強獨大」,二胡、葫蘆絲、水墨畫也可能成為世界級的,那是與單方面強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無關。

但願我們的民族有那樣的一天。

好奇是哲學的起源,這句話對不對

這句話是正確的啊!首先哲學的定義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 的統一。其次,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具體體現在 a 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 b 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但是要注意,驚訝,困惑是人的一種主觀狀態,是人們...

「不再害怕老師那耳提面命的批評」這句話對不對

一個學生基礎不好,他老師就經常耳提面命,催他交作業,後來他完成了一次不錯的作業,老師就不再管他了,讓他寫一年再給他看,這是為啥 因為字不好看 500個成語和解釋 一句話解釋 哀兵必敗 處於壓迫而滿懷愁憤的軍隊必會取勝。安富尊榮 平安富有,尊貴榮華。安貧樂道 安於貧窮生活,以堅持自己信念為樂。按圖索驥...

三和六都是十八的質因數這句話對不對

質因數前提條件必須是質數。3是質數,6不是質數,6是合數。這句話不正確。不對。3和6都是18 的因數。由於6不是質數,不能叫質因數。q民凶 氏族啦咯啦說考慮就哭jj不抗拒卡索拉t t哭t t哭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吧唧唧歪歪 i like study這句話對不對 可以這麼說,這個時候study是名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