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區域之間協調發展簡述主要的內容

2021-05-24 09:56:31 字數 4970 閱讀 8218

1樓:司馬刀劍

一是推進區域間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要通過經濟適度發展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縮小區域間公共服務水平差距,使不同區域的居民都能喝上乾淨的水,享受優美的環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統一的醫療衛生條件、社會保障待遇、基礎教育條件等,從而使不同區域人民生活的綜合質量與水平逐步趨於均等化.

二是在產業發展上體現各區域的比較優勢.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每個區域都要在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使自身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潛力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

三是在區域間關係上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機制.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保障.全國的發展是個整體,各區域在產業分佈上不能自成一體、面面俱到,需要加強區域間經濟聯絡,提升全國作為整體的競爭優勢和經濟效率,避免重複建設、相互封鎖和產業結構趨同化.

為此,我們要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同時,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支援力度.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要求,鼓勵區域間產業有序轉移,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合理流動,努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如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2樓:墨陌沫默漠末

需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縮小各地社會管理水平的區域差距和加強各層級**與企業、社會的協同合作,鼓勵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

1、要推動區域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

區域差距最首要的問題,就是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基本公共服務是**為社會成員提供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是各個區域發展最基本的條件的均等。

在全覆蓋、標準化、可持續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不同區域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均等化,進而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是積極應對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重大舉措和施政方向。

2、要縮小各地社會管理水平的區域差距,建立經濟協調發展的軟環境。

**提供的社會管理服務及其質量,是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條件。區域經濟發展總是嵌入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中,與地方**的社會管理息息相關。

過去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點是在經濟領域,隨著區域經濟政策的逐步完善,協調的重心應該轉向區域社會管理和服務,為本地區社會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目前各區域的社會管理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不利於各區域生產要素和資本的力量整合

3、要加強各層級**與企業、社會的協同合作,鼓勵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區域互動的主體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群體或有組織的團體;既可以是各級**,也可以是地方企業。

區域的協同發展離不開與橫向和縱向的互動,在合作中才能使區域協同發展獲得強大的推動力。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早期,由於注意到了區域的功能互補和發展的異質性,特別強調**與地方及地區之間的合作。

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既要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格局,也要重視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以點帶面」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也可以說要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和助推器。」**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說。

韓文秀還表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統籌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同時,要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當前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特點,規模經濟效應開始顯現,基礎設施密度和網路化程度全面提升,創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導產業快速發展,要推動這些地區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3樓:十

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主要是要處理好東部和中西部的關係、沿海和內地的關係。統籌區域發展,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距,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它關係現代化建設的全域性,也關係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區域發展的增長格局從過去東部地區「一馬當先」向各區域協同並進轉變;區域發展的目標任務從過去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向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發展轉變;區域發展的區際關係從不夠協調向更加協調轉變;區域發展的調節機制從相對單一的手段向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轉變。特別是西部地區,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社會事業和人才開發得到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鄉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廣大幹部開拓創新意識明顯增強,西部地區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主線,以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以改革開放和逐步建立區域協調發展長效機制為保障,切實做好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援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構築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具體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進區域間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要通過經濟適度發展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縮小區域間公共服務水平差距,使不同區域的居民都能喝上乾淨的水,享受優美的環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統一的醫療衛生條件、社會保障待遇、基礎教育條件等,從而使不同區域人民生活的綜合質量與水平逐步趨於均等化。

二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我國東、中、西部地區資源稟賦不同,發展優勢各異。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生產要素成本相對較低,應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利用和發展科技教育等方面苦練內功,增強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

同時,注重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如重慶、成都、西安之間的戰略合作,形成聯動和帶動效應,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黑土地、溼地、森林和草原資源保有量位居全國前列,應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製造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利用產業和科技基礎較強的優勢加快經濟振興。中部地區承東啟西,處於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應加快構建沿隴海、沿京廣、沿京九和沿長江中游經濟帶,促進人口和產業集聚,重點推進城市群、城市帶、經濟區發展。

東部地區具有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先行優勢,應注重發揮技術創新對於培育產業國際競爭優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作用,將優勢產業向高階延伸、將龍頭企業推向全球市場。應合理高效運用自然資源,推進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三是完善市場機制,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區域優勢互補,提高經濟整體發展質量和效益,離不開健全的市場機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需要在完善市場機制上下功夫,目前應強調兩個方面。

一方面,要糾正要素**扭曲現象,用**槓桿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總財富增加。另一方面,要正確應對生產要素供需的結構性變化。內陸地區隨著經濟規模擴大、產業結構調整,對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之人文習俗、生活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對勞動力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這會帶來區域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等一系列變化。

各地應遵循市場規律,利用不同地區對要素需求的差異,拓展地區間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空間,引導和促進區域間生產要素合理流動。

四是統籌區域功能定位,促進協調互動發展。統籌區域功能定位,有利於規範開發秩序、控制開發強度,避免區域間盲目競爭,促進協調互動發展。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全面闡明瞭我國區域發展的總體方向和重大部署;主體功能區戰略著重闡明瞭我國區域空間開發的秩序與方式。

兩大戰略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我國國土空間開發的完整戰略格局。「十二五」時期,要把實施兩大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把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作為細化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化國土開發格局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抓緊制定完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人口管理等相關配套政策,進一步規範空間開發秩序,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的空間開發結構。

與此同時,還要著力建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制度架構。「十二五」時期,要把建立健全區域政策體系和加快立法程序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圍繞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著眼於探索更加有效的區域治理方式,加強區域政策和規劃的研究制定,提高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形成規範有序、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體系。

要加快制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法律法規,形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法律法規框架。

4樓:海娜愛文庫

1、進一步完善國土規劃體系

總結發達國家國土規劃工作的經驗,一是各國都把國土規劃作為國家空間調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對國土規劃工作十分重視;二是國土規劃的內容和任務根據空間層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巨集觀層次的規劃著重於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和大的經濟區域協調的總體思路、原則方針等內容,微觀層次的規劃則以開發和整治專案佈局、土地利用規劃等具體內容為主;三是國土規劃的理念和重點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相應的變化。借鑑國際經驗,通過加強國土規劃的薄弱環節、完善國土規劃體系、規範國土規劃的法律措施,從而有效實施國土規劃,既是新的歷史時期統籌區域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實現區域統籌發展的必要措施。

2、加大對後進地區的教育投入

在現實生活中,受教育程度與收入水平是一種正比關係,收入不平等的背後是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缺乏優質的教育是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應加大對後進地區教育的投入。

3、中西部地區要避免陷入「比較優勢陷阱」

自然資源豐富對所在地區來說是一種比較優勢,但如果過分依賴自然資源的比較優勢,形成單一的產業結構,隨著自然資源的減少,對經濟增長的束縛作用不斷增強,就會步入「比較優勢陷阱」。因此,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產業結構上不斷創新、不斷提升、不斷延伸,形成多元化高階化的產業結構,將自然資源靜態的比較優勢轉化為動態的比較優勢,並且將產品的比較優勢轉化成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促使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

4、強化「經濟導向」,協調利益主體關係

地方和**博弈關係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制度。地方**是「經濟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以gdp為主要考核指標的情況下,當區域經濟增長與環境問題發生矛盾時,地方**一般都會傾向於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績評價指標。因此,地方**在一些專案決策上大多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

因此,****應積極推進政策制度體系創新,改變**政績考核指標,健全監控和責任追究制度。****在制定政策時,要考慮地方執行政策的機會成本,對執行政策給地方造成的損失給予合理補償,實現國家利益與區域利益相統

一、經濟增長和環境相協調,實現國民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協調發展重點是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什麼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

重點是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 經濟社會 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 資訊化 城鎮化 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堅持協調發展,重點是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什麼協調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 資訊化 城鎮化 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搜一下 ...

為什麼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我國大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第一,加大對特殊地區的發展支援。加大力度扶持革命老區 民族地區 邊疆地區 貧困地區加快發展,進一步健全現有幫扶機制,實施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加大力度使這些地區儘快擺脫貧困,貧困縣全部摘帽,與全國一道邁進全面小康社會,形成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和新機制。支援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特別是加大對資源枯竭城市轉...

環境與經濟如何協調發展,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社會問題?

建立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發展經濟。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社會問題?這要從國家,企業,個人三方面來說了。首先國家應該出臺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例如給企業一定的經濟補償,提倡環保經濟,對一些汙染大耗能高的企業給予多收稅,收重稅。接著是企業要大量引進先進技術,改善生產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