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樂和常樂者知足表達意思是否一樣

2021-05-21 20:33:44 字數 6046 閱讀 6579

1樓:匿名使用者

知足者常樂和常樂者知足

表達意思都差不多,

不同的只有先後順序。

知足者常樂什麼意思

2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知足者常樂的意思:知道滿足的人總是快樂的。

知足常樂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慾望無止境,如果任其膨脹下去,必將後患無窮。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講的是知足常樂的道理。

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說的也是知足常樂的道理。

知足常樂,可以說為每個人所熟知,但在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許多人不可謂不聰明,但卻由於不知足,貪心過重,為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於名利場中,每日抑鬱沉悶,不知人生之樂。

知足者才能常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貪慾,就永遠不會滿足,不滿足,就會感到欠缺,高興不起來。貝蒂·戴維斯在她的回憶錄《孤獨的生活》中曾寫道:

"任何目標的達到,都不會帶來滿足,成功必然會引出新的目標。正如吃下去的蘋果都帶有種子一樣,這些都是永無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樂的祕訣,否則將永遠不會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

有一個人,偶然在地上撿到一張千元大鈔,他得到這筆意外之財以後,總是低著頭走路,希望還能有這樣的運氣。

久而久之,低頭走路成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若干年後,據他自己統計,總共拾到鈕釦近四萬顆,針四萬多根,錢則僅有幾百塊,可是他卻成了一個嚴重駝背的人,而且在過去的幾年中,他沒有好好地去欣賞落日的綺麗、幼童的歡顏、大地的鳥語花香。

不知足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摧毀有形的東西,而且能攪亂你的內心世界。你的自尊,你的原則,都可能在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較而來。同樣,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較得到。人的慾望如同黑洞一樣,沒有填滿的時候,任由其膨脹,則會由此生出許多煩惱。

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們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強的人比較,那麼一切不平之心也許就會安寧。我們不妨抱一種"比下有餘"的人生態度。

一個人對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並不需要主觀上的任何功力,因為不知足正是人的慾望的一大特徵。所以,不知足是自然的、順情的,彷彿騎手信馬由韁不費力。知足,倒是自覺的、頑強的、堅毅的和勉為其難的。

當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輛輛擦身而過的漂亮轎車時,當你身居斗室望著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樓的閃閃燈火時,因羨慕、嫉妒油然而生的不知足,無需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擺脫這些情緒的糾纏,今晚依然知足地臥床酣睡,明晨照樣知足地擠車上班,卻是很不容易的事。

人生智慧

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標準,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樂。人應該體會到自己本來就是無所欠缺的,這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所以有的時候要學會安於現狀,享受當下。

5樓:匿名使用者

知足常樂是一種心境,人對環境的慾望少一些,相對內心的滿足感就要多一些,在我們的心靈中就會多一些愉悅的心境,知足常樂樂天天,無爭少氣氣自平。

知足者常樂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知足者常樂的意思:知道滿足的人總是快樂的。

知足常樂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自得其樂

【拼音】: zì dé qí lè

【解釋】: 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

【出處】: 明·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白翎雀生於烏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鳴,自得其樂。」白話譯文:白翎雀出生在北方遊牧民族的沙漠地區,雌鳥和雄鳥一起歌唱也能從中得到樂趣。

【舉例造句】: 老頭兒有個老伴兒,帶一個夥計,就這麼活著,倒也自得其樂。

【歇後語】: 鋪蓋窩聽廣播;檳榔樹下彈琴。

【燈謎】: 獨奏曲。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能安閒。

【英文】: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7樓:匿名使用者

知足常樂

〖解釋〗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處〗 知足常樂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

知道滿足的人總是快樂的

8樓:匿名使用者

知足常樂

[ zhī zú cháng lè ]

釋義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9樓:匿名使用者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

10樓:

知道滿足的人會獲得恆久的快樂

11樓:攝儷仔

有足夠的知識,才會常樂

12樓:匿名使用者

寸孞『孞題遲0弊v『具`\題乸n一題:\父?\乸☆峰義…樹義求心:一乸☆

13樓:齊希斌

瓜式姐妹們這個群裡面嗎啡…你在家不要不要的了?你們倆小時吧檯詞窮死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你在家瞭解一下吧!我的哥,好的好的,哦哦好吧好吧好吧檯球帝國大廈門市

知足者常樂誰說的,典故是什麼

14樓:sc瘦臉**

知足常樂: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

典故:榮啟期:《列子 · 天瑞》記載,孔子游泰山時,在路上遇見榮啟期,衣不蔽體,但邊彈琴邊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

孔子問他:「先生所以樂,何也?」

榮啟期回答:「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

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

」孔子連連點頭稱是。又不無惋惜地說:「以先生高才,倘逢盛世,定可騰達,如今空懷瑾瑜,不得施展,仍然不免遺憾。」

誰知榮啟期卻不以為然地說:「古往今來,讀書人多如過江之鯽,而能飛黃騰達者才有幾人?貧窮是讀書人的常態,而死亡則是所有人的歸宿,我既能處於讀書人的常態,又可以安心等待人最終的歸宿,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孔子聽了說:「善乎!能自寬者也。」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知足常樂的經典名言

1、一個快樂主義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養,就是古訓所謂知足常樂。王西彥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3、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

4、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5、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6、委心任運,不失其為我。知足常樂,不願乎其外。況周頤

7、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8、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樂矣。

9、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10、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知足常樂」是老子「無為」思想的體現,強調的是個人的心境。「知足」可理解為斷絕是非之慾,以達到心靜如佛,怡然自樂。

而「不知足常樂」體現的則是一種進取精神,強調在改造世界的勞作中獲得快樂。「知足」與「不知足」是人們在同一環境中表達出的不同處世狀態。

15樓:藍藍藍

知足者常樂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可以長久」,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這是道家老子所說。

知足者常樂」的典故

《列子 · 天瑞》記載,孔子游泰山時,在路上遇見榮啟期,衣不蔽體,但邊彈琴邊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

孔子問他:「先生所以樂,何也?」

榮啟期回答:「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

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

」孔子連連點頭稱是。又不無惋惜地說:「以先生高才,倘逢盛世,定可騰達,如今空懷瑾瑜,不得施展,仍然不免遺憾。」

誰知榮啟期卻不以為然地說:「古往今來,讀書人多如過江之鯽,而能飛黃騰達者才有幾人?貧窮是讀書人的常態,而死亡則是所有人的歸宿,我既能處於讀書人的常態,又可以安心等待人最終的歸宿,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孔子聽了說:「善乎!能自寬者也。」

16樓:匿名使用者

知足者常樂

古時候,把得意門生比做 高足!

有知子莫如其父之說!

常樂 即:晚年無憂!

17樓:千鳥

知足者常樂出自道家創始人李耳的道德經,第四十六章中的語句,」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後東漢的張道陵創立道教,四處傳播道家思想,所以」知足常樂」就流傳了下來。

下圖為老子:

拓展資料: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道德經》的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馬王堆帛書,甲本為5344字,乙本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經章句》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經注》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經古本》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現代《道德經》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數為5162字。

18樓:demon陌

老子說的。

知足常樂,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滿足的快樂的。

拓展資料: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既是周朝的史官,因此《漢書·藝文志》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此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至於班固的諸子均出於王官說,又當別論。

金德建《老聃學說出於史官考》認為:「老聃學說的來歷,大約是因為做周史的緣故」。他列舉了《左傳》、《國語》、《論語》、《大戴禮記》等書中史官屬於格言形式的話,並將16條有關材料與《老子》相對照。

比如「《左傳》成公二年:『仲尼聞之曰: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慎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這些話,顯然是《老子》的『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語意所本。

」從這些材料的對比中,說明《老子》的語句,是「史官們向來儲存的知識」。可見,《老子》與史官的知識有其思想上的淵源。

什麼才是知足者常樂的真正意思,知足者常樂是什麼意思?

知足常樂 zh z ch ng l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zh z ch ng l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 地位。出 處先秦 李耳 老子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只要自己的生活自己喜歡開心就好了 知足者常樂是什麼意思?知足者常樂的意思 知道滿足的人總...

人是知足者常樂呢還是不知足者常樂呢

我認為人在物質享受方面應該知足常樂,這樣的心態會使自己日子過得舒心 而在事業方面應該不知足,因為事業上的知足意味著固步自封,只有不知足才能更上一層樓。首先知足者是必然 bai快樂的du,但現實的社會zhi 有太多的因素致使人會去dao比專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理想屬計劃 事實現實和理想總是有著一定得...

知足者常樂還是不知足者常樂辯論賽,作為正方怎麼答

知足常樂的處事態度 安分守已。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守法。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都沒有過分的要求。1 首先,不能一味強調知足常樂是十全十美的,我們要說明知足常樂與它的反面都有弊有利,但是相比之下知足常樂更適合當今社會的發展。2 知足常樂並不代表沒有進取心,而是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物質追求上不計較太多,把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