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為什麼改姓為元,北魏皇帝本來是姓元的,為什麼後來要改姓拓跋呢

2021-03-19 18:18:53 字數 6692 閱讀 7832

1樓:手機使用者

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決心開始進行改革。他的漢化改革之所以能夠推行,首先得力於他知人善任。他不僅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漢化的鮮卑貴族,還重用了許多有才幹的漢族人。

他深知籠絡漢族地主對於鞏固北魏統治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不持民族偏見,重用漢人。對南朝投降過來的官吏,他也能不加懷疑,待之以禮。孝文帝不拘一格地選用人才,為自己的改革組織了一個智囊團,在這些智囊的支援和幫助下,孝文帝從改革鮮卑舊俗,學習漢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著手,開始了自己的改革。

第一:禁止鮮卑貴族穿著胡服,一律改穿漢族衣服。

第二:禁止鮮卑貴族講鮮卑語,一律改說漢語。(年齡在30歲以上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習慣,可以允許不立即改變;但 是,30歲一下的人和在朝做官的人,不得繼續使用鮮卑語,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第三:**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服。

第四:將鮮卑族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形拓跋改為姓元。

北魏為什麼改姓為元

2樓:匿名使用者

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決心開始進行改革。他的漢化改革之所以能夠推行,首先得力於他知人善任。他不僅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漢化的鮮卑貴族,還重用了許多有才幹的漢族人。

他深知籠絡漢族地主對於鞏固北魏統治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不持民族偏見,重用漢人。對南朝投降過來的官吏,他也能不加懷疑,待之以禮。孝文帝不拘一格地選用人才,為自己的改革組織了一個智囊團,在這些智囊的支援和幫助下,孝文帝從改革鮮卑舊俗,學習漢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著手,開始了自己的改革。

第一:禁止鮮卑貴族穿著胡服,一律改穿漢族衣服。

第二:禁止鮮卑貴族講鮮卑語,一律改說漢語。(年齡在30歲以上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習慣,可以允許不立即改變;但 是,30歲一下的人和在朝做官的人,不得繼續使用鮮卑語,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第三:**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服。

第四:將鮮卑族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形拓跋改為姓元。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北魏時期的漢化政策。北魏統治下的中原,以漢族為主,具有較高的封建文化,魏孝文帝在政治和社會風俗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消除鮮卑與漢族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即封建化,在服飾、語言、喪葬、通婚、吏治、門閥等制度方面都有相關的漢化規定。這些改革促進了北方各少數民族進入封建社會,適應了各族人民間的自然融合趨勢,對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和民族的大融合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北魏皇帝本來是姓元的,為什麼後來要改姓拓跋呢

4樓:匿名使用者

北朝的魏國是鮮卑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統治皇族姓拓跋,後來魏孝文

帝拓跋巨集進行了漢化的改革,將首都遷到了洛陽,並且改鮮卑人的複姓為漢人的單姓,如將拓跋氏改成了元氏,標明天下第一姓的意思。

所以,北魏又稱元魏,其道理猶如李唐、趙宋、朱明一樣。

應該是北魏皇帝改成漢族姓氏,我記得是元巨集

北魏皇帝姓元(原姓拓拔,後改漢姓為元)

元是姓氏,用在這裡是為了把拓跋氏的北魏和曹魏區別開

北魏的建立者是鮮卑人,皇族原姓拓拔,後北魏孝文帝改鮮卑姓為漢姓,皇族又拓拔改為元,你可以在初中歷史課本中的《魏孝文帝遷都》可以看到。

北魏皇帝本來姓拓跋,後來孝文帝改革,遷都改姓,把姓氏改成"元",所以叫元魏

北魏朝拓跋巨集改姓元,之後魏朝稱元魏。北朝也就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所以稱北朝元魏繼齊周。

5樓:匿名使用者

北魏皇族是鮮卑族本來是以遊牧為生,得中國北方天下後發現種植業比遊牧業更為先進,能產生更多的糧食,養活更多的人口,並且漢族有自己的文字文化和歷史記錄,而當時北方五胡是沒有自己文化記錄的。所以北魏全面漢化是各民族大融合的必然結果。

魏孝文帝從小就接受漢文化教育,非常崇拜漢文化 ,認為要統一中國必須進行漢化改革,所以遷都南下到洛陽,並且將皇族改名為元,向天下天人表達接受漢族人民族大融合的決心。後來的東魏高氏 隨朝的楊氏 唐朝的李氏以及歷史上的花木蘭都多多少少有著鮮卑血統不能確定真正是哪個民族都以漢族自居。而西魏產生的法律叫做格 東魏產生的法律叫做式,合起來就叫作格式 ,還有著名的書法魏書 這些都是鮮卑族為主的北方五胡完全漢化的結果。

6樓:小文太刀

你恰好說反了,他們本來是拓跋氏。後來孝文帝改革,方向就是漢化。所以把姓從少數的拓跋氏改成「元」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改革後,改革有項措施是漢化政策,為了得到漢族當地大地主的支援,促進民族的融合!漢化政策中有項是改漢姓是措施之一,求採納

8樓:匿名使用者

北魏原姓是拓跋,後來改名為元的-_-||

9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您好,本來北魏姓拓拔氏,孝文帝改革後,改成元氏。

北魏為什麼改姓為元?

10樓:趙星宇

禁止鮮卑貴族穿著胡服,一律改穿漢族衣服。

禁止鮮卑貴族講鮮卑語,一律改說漢語。(年齡在30歲以上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習慣,可以允許不立即改變;但 是,30歲一下的人和在朝做官的人,不得繼續使用鮮卑語,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服。

將鮮卑族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形拓跋改為姓元。

北魏皇帝本來是姓元的,為什麼後來要改姓拓跋呢

11樓:匿名使用者

元巨集本叫拓跋巨集,後因規定官民改穿漢人衣服,該說漢語,鼓勵鮮卑人跟漢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漢人的姓。北魏皇帝本來姓拓跋,從那時候開始改姓為元。

12樓:基佬

北朝的魏國是鮮卑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統治皇族姓拓跋,後來魏孝文帝拓跋巨集進行了漢化的改革,將首都遷到了洛陽,並且改鮮卑人的複姓為漢人的單姓,如將拓跋氏改成了元氏,標明天下第一姓的意思。 所以,北魏又稱元魏,其道理猶如李唐、趙宋、朱明一樣。 應該是北魏皇帝改成漢族姓氏,我記得是元巨集 北魏皇帝姓元(原姓拓拔,後改漢姓為元) 元是姓氏,用在這裡是為了把拓跋氏的北魏和曹魏區別開 北魏的建立者是鮮卑人,皇族原姓拓拔,後北魏孝文帝改鮮卑姓為漢姓,皇族又拓拔改為元,你可以在初中歷史課本中的《魏孝文帝遷都》可以看到。

北魏皇帝本來姓拓跋,後來孝文帝改革,遷都改姓,把姓氏改成"元",所以叫元魏 北魏朝拓跋巨集改姓元,之後魏朝稱元魏。北朝也就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所以稱北朝元魏繼齊周。

13樓:匿名使用者

為吸收中原文化推行全面漢化:下令改穿漢服並改掉鮮卑姓氏,鼓勵鮮卑與漢族通婚,遷都洛陽。 胡人的標記——鮮卑的複音姓——也被認為是化外之物。

於是皇帝自己由拓跋巨集改稱「元巨集」。他也指派一個委員會共同研究,將118個複音姓根據音節改作單音漢姓 孝文帝命鮮卑貴族改用漢姓。他說:

魏的祖先出於黃帝,以土德王。「夫上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故改姓元。

14樓:百度使用者

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改革後,改革有項措施是漢化政策,為了得到漢族當地大地主的支援,促進民族的融合!漢化政策中有項是改漢姓是措施之一,求採納

15樓:百度使用者

應該是北魏皇帝原來的姓為拓跋,後來北魏孝武帝改革,學習漢族先進文化,才要求廢棄鮮卑族原有姓氏,他自己改原姓拓跋氏為元氏,取名元巨集。

16樓:零界點

你本末倒置了,北魏皇帝本來就姓拓跋,只是後來為了漢化才改為元的。

17樓:臆躠0598罖

北魏皇帝本為鮮卑人,本姓拓跋,所以北魏又稱拓跋魏,元魏。 元姓是在 孝文帝 實行均田制和改革鮮卑舊俗、實行漢化政策時改姓的。

18樓:神聖的大嬸

樓主您好,本來北魏姓拓拔氏,孝文帝改革後,改成元氏。

北魏皇帝本來是姓元的,為什麼後來要改姓

19樓:歌吟鈴子

說反了。北魏皇帝原姓拓拔,後孝文帝拓跋巨集改皇族漢姓為元,更名元巨集。魏孝文帝拓跋巨集進行了漢化的改革,將首都遷到了洛陽,並且改鮮卑人的複姓為漢人的單姓,如將拓跋氏改成了元氏,標明天下第一姓的意思。

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鮮卑複姓為單音漢姓。他在詔令中說:「自代郡遷到洛陽的諸功臣舊族,姓或重複,都要更改。

」於是,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改拔拔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奚氏、乙奚氏為叔孫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步六孤氏為陸氏、賀賴氏為賀氏、獨孤氏為劉氏、賀樓氏為樓氏、勿忸於氏為於氏、尉遲氏為尉氏,其餘所改,不可勝紀。改姓以後,鮮卑族姓氏不再重複奇僻,與漢姓完全相同,鮮卑族在漢化的道路上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20樓:秒殺全螢幕

北魏皇帝是鮮卑族的,本姓拓拔,孝文帝遷都洛陽進行大改革,實行漢化政策,改拓拔姓為元姓,孝文帝叫拓拔巨集,改姓後叫元巨集。

北孝文帝為何改姓元 10

2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孝文帝改革,想促進各民族的漢化,將『拓跋』改為漢姓『元』,自己要起帶頭作用,就先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元巨集』

北魏的皇帝為何要改姓?

22樓:匿名使用者

為吸收中原文化推行全面漢化:下令改穿漢服並改掉鮮卑姓氏,鼓勵鮮卑與漢族通婚,遷都洛陽。

胡人的標記——鮮卑的複音姓——也被認為是化外之物。於是皇帝自己由拓跋巨集改稱「元巨集」。他也指派一個委員會共同研究,將118個複音姓根據音節改作單音漢姓

孝文帝命鮮卑貴族改用漢姓。他說:魏的祖先出於黃帝,以土德王。「夫上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故改姓元。

23樓:豫章布衣

崇拜漢族文化,拉近與漢族距離,接受漢化,所以改成漢姓

24樓:匿名使用者

漢化的重要環節

改姓 遷都 都是孝文帝改革後期的重要措施

北魏改拓拔姓為元姓的內幕?

25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時代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與南方中原漢族文

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時代,這其間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掀起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北魏的前身為北方少數遊牧民族鮮卑族,該民族自東漢以來,經常與漢人接觸,不僅佔據匈奴故地,而且據有東起遼東,西至隴西大遍土地,由於拓跋氏的掘起,統一了北方,建立了由少數民族為主人的北魏政權。那麼,為何統一北方後的北魏政權要實行漢化過程呢?

這還得從其鮮卑族歷史起源和歷史背景說起。

鮮卑起源於北方的遊牧民族。2023年7月,我國考古學家在內蒙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的大興安嶺北部內麓,發現了鮮卑拓跋氏原始居住的石室,由此證明鮮卑起源於此。最初拓跋部處於原始社會末期,自拓跋圭後的強大,原始社會解體,步入了奴隸社會時期,又由於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在奴隸制沒有充分得到發展的情況下,很快就過渡到封建社會了。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外因是事物變化條件,內因是事物變化依據」。拓跋氏本系遊牧為生,由北向南推進中,接觸到漢人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從遊牧業轉向農業的同時,亦必然棄逐水草而居轉向漢人的定居農業生產生活方式,於是乎,為進一步改變落後統治制度,吸納接受漢人先進的文明,向漢人學習,在孝文帝時代掀起漢化運動的高潮,亦就成順理成章之事了。

北魏的漢化運動主要倡導實施者為孝文帝,他登上位之後勵精圖治,在統一的北方大膽的實行漢化運動,其主要的內容有遷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語、胡服、改鮮卑姓為漢姓、禁止同族通婚、禮樂刑法等六方面進行漢化改革。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孝文帝遷都的目的和意義,自拓跋圭定都平陽以來,這裡一直是北魏的首都,但是平陽地位偏北,很難控制整個北方,加之北方柔然的騷擾,在軍事戰略上對北魏政權的鞏固很不利,再者常年發生自然災害,水旱疾病肆虐,公元487年,皇帝下詔言道|:「春旱至今,野無青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賣兒賣女,流浪逃亡者甚多,可謂民不聊生也!加之北方均為少數民族貴族居多,保守勢力強大,不遷都不改革將不利於北魏政權的發展。

於是乎孝文帝於公元493年藉口南伐遷都至洛陽。孝文帝在對任城王元澄說道:「國家興自北土,從居於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興文,崤函帝宅,河洛王裡,因茲大舉,光宅中原」,由此可見孝文帝的巨集圖大志之心。

再次進行官制的改革,孝文帝依照魏晉設定三師、三公、尚書、中書、四徵、四鎮和九卿等**的文武官吏;地方上設刺史、郡設太守,且設縣令,杜絕了官姓家族的發展,是一項懲制官吏腐敗的良好措施,另外,取消王宮貴族世襲所設假爵位。

在孝文帝實施漢化運動過程中,最重要莫過於禁止胡語胡服的宣導民從說漢語,穿漢服了!

作為一國之君的為了強國富民,他帶頭講漢語,穿漢服,這可從孝文帝對胞弟咸陽王禧談到漢化重要記載中可見一斑,「自上古以來,及諸經窮,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禮乎?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吾……。如此漸習,風化可新;若仍舊俗,恐數世之後,伊洛之下,覆成被髮之人」。

於是定於公元495年,孝文帝下詔令,制定不得以北俗之語,言於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的制度。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說漢語,才能更好學習漢人的經典著作。

在改制胡服方面,孝文帝改制漢人的衣冠,經能工巧匠六年完成,無論羅女均需改為穿漢裝。一次,孝文帝至鄴城考查,他看見一位婦女在車上沒有穿漢服,他責令返,尚書何為不察,澄曰:「著才猶少,帝曰:

任城欲令著乎?」可見孝文帝對於禁胡服,穿漢裝之重視程度。

孝文帝在改鮮卑姓氏和通婚方面實施了重大舉措,孝文帝率先將拓跋姓氏改為元姓,加速北魏政權的漢化過程。公元496年,孝文帝改帝室拓跋氏為元氏,北魏太祖以來的作大著姓,皆改為漢姓;在通婚方面,孝文帝下令禁止鮮卑同姓內部通婚的陋俗,並且孝文帝自己帶頭積極倡導和推行鮮卑貴族與漢族大姓通婚,他自己即以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之女,以充後宮,又以隴西李衝之女為夫人,孝文帝眾多兄弟和一些鮮卑貴族亦娶漢家女為妻為妾,這樣通過異族間的通婚關係,進一步融合了鮮卑族與漢民間的關係,也使鮮卑貴族和漢人名望士族緊密的結合起來了,不僅消除了雙方存在的民族予盾,而且使二者血統達到融合,支援北魏的封建政權的統治。

北魏改拓拔姓為元姓的內幕,北魏皇帝是拓跋姓,還是元姓

因為北魏時期的漢化政策。北魏統治下的中原,以漢族為主,具有較高的封建文化,魏孝文帝在政治和社會風俗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消除鮮卑與漢族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 即封建化,在服飾 語言 喪葬 通婚 吏治 門閥等制度方面都有相關的漢化規定。這些改革促進了北方各少數民族進入封建社會,適應了各族人...

北魏的歷代皇帝都姓啥,北魏的皇帝姓什麼

北魏 386 534,共l49年,ll個皇帝抄。鮮卑拓跋氏,建都 盛樂 今內蒙和林格爾。l 道武帝珪 23年 2 明元帝嗣 15年 3 太武帝壽 28年 4 文成帝睿 14年 5 獻文帝弘 6年 6 孝文帝巨集 29年 7 宣武帝恪 l6年 8 孝明帝詡 12年 9 孝莊帝子攸 3年 1o 節閔帝恭...

為什麼北魏孝帝要遷都到洛陽,北魏孝文帝為什麼要把都城遷到洛陽

原因有下 第一,與傾慕漢族文化有關。孝文帝拓跋巨集受過良好的漢文化教育,對漢民族的文化極其崇拜。他從小由其祖母馮太后撫養,馮太后是漢族人,知書達理,聰明果斷,曾執掌北魏大權二十多年,她參照漢族的文化制度,頒佈了許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孝文帝在她的薰陶下,成長為漢文化忠實的推行者。孝文帝說過 此間 指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