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為什麼叫皇帝為「陛下」?為何古代皇帝自稱朕和寡人

2022-01-10 11:37:23 字數 3799 閱讀 4847

1樓:tk1994是我

皇帝是高高在上,獨一無二的,所以他們理所當然的佔有一個字,一個詞歸自己所用。集華麗與尊貴於一身的人,往往也是最孤獨的。就像是越高的山峰,就越少還有人能到達。

更何況是山頂?皇帝,就像是山頂上獨生的一棵樹,沒有人陪伴他。

他能做到的,唯有佔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所有人都在他的臺階之下,唯命是從,等候發令。就如同他只能稱呼自己是「朕」一樣,雖然高貴,卻不自由。

皇權世家,最不缺的,就是規矩。什麼都能得到,卻又什麼都得不到。

所以他又稱呼自己為「寡人」。因為他是孤獨的,臣子滿大殿,後宮佳麗三千,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的懂他。沒有知己的日子是寂寞的,難過的。

但是作為那獨一無二的人,又不能表現出來。這大概就是皇帝的可憐之處吧。

2樓:獨狼也有

陛下是為了更好的區分皇帝和臣民,朕和寡人用來表示皇帝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孤獨的心情。

3樓:井妍說事

陛下的陛是臺階的意思,陛下就是顯示出皇帝地位高,朕是皇帝只能用的自稱,寡人說的就是皇帝只有孤寡一人,沒有第二個。

4樓:做最好的

之所以叫皇帝陛下,是大臣們對皇帝的尊重,也能表現出皇帝的地位高高在上。

5樓:哀傷的水瓶座

因為王站在高臺上,臺階下是他的臣民,從而表現出皇帝的高貴。

6樓: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後來分封的諸侯國王)不稱「朕」,而是稱「寡人」、「孤」、「不轂」等等。

7樓:花落知多少

陛是指階梯高臺,指現在階梯上的人,表現其至高無上的地位,一種臣民的尊稱,而朕是皇帝的自稱,寡人是一種謙稱。

8樓:是妮啊

因為這個稱呼獨一無二,如果別人有這個稱呼的話,他們用這個稱呼,我覺得他們只能自己用

9樓:暮光夢緣

因為古代的皇帝都特別的孤獨,沒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在那樣過高的權力之上肯定會特別的孤獨。

10樓:愛生氣的貓

在古代,陛下是臣子對君主的尊稱,自秦朝以後就只用以稱皇帝。

為什麼古代皇帝自稱寡人和朕?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

」如:《書·舜典》:「汝作朕虞。

」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大盂鼎》(金文):

「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

」《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

「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

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

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

『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12樓:戀之鳥語

●原本「朕」這個字不是皇帝專用的 , 而是人人都可用的自稱詞 ( 類似 "吾"、"餘"、"我"、"敝人"..等。 )

;;也有用 "所有格" 的代稱。

=> 《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

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

=> 屈原《離騷》首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意思是 : 我是高陽帝的後代, "我的"老爸名字叫伯庸。

●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 自稱「朕」,從這時候起「朕」就成了皇帝專用的了。

秦始皇之前的帝王沒人自稱朕的 , 一般都是用寡人或孤(王)。

因為自大的秦始皇認為自已萬人之上,為了顯示自己權力的至高無上 , 所以也連稱自已也都要一個不同的稱呼。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 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特殊情況

「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

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 武則天自封「朕」,是因為她自視與男帝等同。

古時皇帝為什麼都自稱「寡人」、「朕」、「孤」?有什麼含義?

13樓:再騎金錢豹

孤、寡人、朕,這三個詞都是自稱,其中「孤」和「寡人」都是國君的謙稱,只有國君才能用,而「朕」則是秦朝以前的平民的自稱,這三個自稱,根據目前的史料,「孤」最早,大約在西周早期就出現了,而「寡人」則要晚一些,在春秋時期才普遍使用,到了戰國時期又發生了一些變化,一般來說小國的國君用「孤」,大國用「寡人」,此時的「朕」屬於平民的自稱,人人可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規定「朕」為皇帝一人專用,其他任何人不得僭越,此後「寡人」式微,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但「孤」的生命力卻長得多,直到三國時期都還有很多「孤」,兩晉時期逐漸減少,南北朝時期基本消失,進入隋朝後,最後的「孤」被「本王」所取代,比如王世充被封的是「鄭王」,從來都沒聽說過自稱「孤」,向來都是「本王」

14樓:匿名使用者

寡人這個稱號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常用。而在其後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各代體制習慣雖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諸侯王者也可自稱「寡人」。

寡人意為「寡德之人」,據說是表示自謙之意,又或者是有無上的權力而有高處不勝寒之感,所以自稱寡人。「孤」和「不穀」同樣有自謙之意。如《左傳·魯成公十三年》:

「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孟子·梁惠王下》:「大哉言矣!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朕,我,我的,意思。皇帝的自稱。

秦滅六國以後,天子始自稱朕。孤也是古代帝王的自稱。都是我的意思!

15樓:匿名使用者

嬴政統一全國後,「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對王號已經不滿意。他提出「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與臣下商議後,嬴政決定從「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稱「皇帝」。

嬴政時,「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自稱「朕」,命令稱「制」或「詔」,印稱「璽」,任何人對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諱。

1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沒什麼意思 都是一種自稱,跟 我 一樣。

17樓:cy虛實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孤、寡人、朕

18樓:匿名使用者

孤家寡人嘛,李白說過高處不勝寒,高高在上很孤獨的,沒有人理解,總有人嫉妒,所以才孤寡自稱的。

古代為什麼稱皇上為陛下,為什麼要稱皇上為「陛下」呢?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 朕 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 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後來分封的諸侯國王 不稱 朕 而是稱 寡人 孤 不轂 等等。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 爾雅 釋詁 說 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天子,古代皇上為什麼稱自己為朕?

古以君權為神所授 故稱帝王為天子。天子 顧名思義,天的兒子。其命源天 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權,自稱其權力出於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他們還宣揚自己生下來就有許多瑞徵,還有所謂 天子氣 人們還把他們比作龍,稱為 真龍天子 封建階級宣揚天子 受命於天 是上天...

古代為什麼要有後宮三千,為什麼皇帝要後宮三千?

在我國的古代,皇帝不僅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還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更有 後宮佳麗三千 之說。後宮三千嬪妃的說法雖有些誇張,但有上百位的妃子還是有據可循的。據 禮記 中的 昏義 說 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 九嬪 二十七世婦 八十一御妻 說是三千,其實並沒有那麼多,三千實際上是把宮女也算上的 為什麼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