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年代的交通工具,解放前的交通工具

2021-05-18 12:14:04 字數 5165 閱讀 3769

1樓:錄音機和紙

在50年代,中國大多數老百姓的交通工具都是以腳走路為主,少數人有自行車,

還有一部分人坐公交車和電車等等。

也有一部分單位是吉普車。

2樓:**銷魂刀

50年代出行主要,有公共汽車,火車,電車,馬車,自行車,剩下的,就靠兩條腿

解放前的交通工具

3樓:匿名使用者

從 解放前上海城市交通工具變遷 就可以看到縮影 上海開埠前,水陸交通已相當發達,陸上客運工具只有轎子。開埠後,隨著城市經濟發展的需求和道路的不斷開闢,馬車、小車、人力車等簡便客運工具紛紛用於營業,形成早期的公共交通行業。據清同治《上海縣誌》記載,上海民間使用轎子始於2023年,開埠之初已存在營業性轎子。

當時上海城內沒有平坦寬闊的道路,城廂及沿江碼頭以外還是片片農田,這時一種在江蘇一帶流行的農用獨輪小車進入上海,由於它既可以在田埂窄道上行駛,又客貨兩用,所以發展較快。這種車輛在19世紀70年代初有3000輛,到20世紀30年代達12000餘輛。上海的馬車始於19世紀50年代,最早是僑民的自備交通工具,這些馬車是從歐洲引進的。

2023年營業性公用馬房在租界獲准營業,20世紀初馬車在租界已經風行,其中營業馬車700輛,成為有一定影響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海的人力車(俗稱黃包車)於2023年由日本引入,第二年在租界獲准營運。人力車和前面所提到的小車雖然都使用人力,但人力車由於兩輪較大,拉車速度比小車快,座位也比小車舒服,加上車費較低,因而頗受歡迎,數量增長極快,到2023年捐有公共租界照會(可通行全市)的人力車達6508輛。

202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開辦有軌電車事業。2023年3月5日英商上海電車公司(簡稱英電)開始營業,同年4月法商電車公司(簡稱法電)也開始營業。2023年上海華商電車****成立,次年在南市華界開創有軌電車事業。

上海第一家創辦公共汽車事業是華商公利汽車公司,2023年開闢線路。此後閘北與滬南地區也出現華商公共汽車公司。2023年6月英商中國公共汽車股份****成立。

法電也於2023年增辦公共汽車業務。2023年9月,華商滬太長途汽車股份****成立,次年首闢上海至太倉長途汽車線。此後青浦、松江、川沙、南匯、寶山、吳淞及崇明島上都先後出現公共汽車客運企業。

到2023年抗戰前夕上海的公共汽車(包括長途汽車)、電車和小型火車等各類公共交通車輛已經900餘輛,線路70餘條。2023年,美商環球**公司商場在四川路97號開設汽車出租部,為購買商品的顧客提供出租汽車服務。2023年上海租界當局批准美商平治門洋行和美汽車公司等出租汽車公司營業的申請。

兩年後上海共有出租汽車43輛。20世紀20――30年代隨著上海經濟的迅速發展,出租汽車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到2023年,上海有107家企業經營出租汽車業務,共有車輛1003輛。抗戰爆發後,上海的公共交通遭到日寇的嚴重破壞,2023年11月,日軍管轄的華中都市公共汽車股份****成立後,基本上壟斷了除法租界以外的上海公共交通。

抗戰勝利後,上海市公共汽車籌備處成立,先後又開闢了10條公交線路。

想知道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23年代,各年代常用的交通工具

4樓:孔巨集攀

60年代 步行 少量自行車

70年代 自行車

80年代 自行車 少量摩托

90年代 自行車 摩托車 農用車

2000 摩托車 電動車 轎車 自行車

公共汽車屬於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2023年。 巴黎是公車的先行城市,倫敦繼之。

在中國,上海最先有公交車。2023年3月5日,上海第一輛有軌電車,行駛6.04公里,從靜安寺開到外洋涇橋上海總會(今廣東路外灘),它標誌著中國近代公共交通的誕生。

2023年8月1日

上海租界市內第一條公共汽車線路通車,是公利汽車公司經營。

2023年1月5日

中國公共汽車公司從英國進口的雙層公共汽車進行試車。4月1日,雙層公共汽車正式投入1路線執行。

2023年7月1日

發售上海市區公共交通月票。公共汽車普通月票每張9元,優待月票每張6.3元,電車普通月票每張8.40元,優待月票5.88元(均摺合新人民幣)。

2023年6月

上海市公共交通修造廠首次自行設計的1000型無軌電車試製成功。

2023年10月25日

上海市公共汽車公司成立。原公共汽車第

一、二車場、公私合營浦東公交公司歸該公司領導。

2023年12月

上海第一條由市區(靜安寺)通往郊區(江灣五角場)的有軌電車線路通車。

上世紀60年代末期

交通部門引進了一批兩節車廂的大容量鉸接式公交車,由於車長14.8米,是一般車的兩倍,人們就稱之為「巨龍車」。

2023年12月1日

上海最後一條有軌電車線3路(虹口公園-五角場)拆除,改行93路汽車。

2023年4月30日

國內第一條隧道無軌電車線路隧道五線(淡水路-梅園新村)通車。全市無軌電車線路達到22條。

2023年年初

雙層公共汽車投入執行。淮海路執行雙層1路(老西門-虹橋路), 共和新路執行雙層2路(上海站-彭浦新村)。

2023年

地鐵1號線部分路段試執行,拉開了上海軌道交通高速建設發展的帷幕。

2023年1月1日

上海公交月票取消。

2023年7月20日

上海第一輛空調公交車出現在46路公交線上,吸引了市民爭相體驗。

2023年

上海公交一**投入使用。

2023年底

世界第一條磁懸浮軌道線在上海浦東開始試執行。

2023年12月29日

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8號線、9號線同時建成通車,這是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史上的一大壯舉。

5樓:匿名使用者

60年代 步行 少量自行車

70年代 自行車

歷史上的交通工具歷程

6樓:匿名使用者

建國60年 老百姓的交通工具進化歷程交通工具, 歷程, 老百姓 這幾天我看了很多關於國慶大閱兵的訊息,真是為了共和國的鋼鐵衛視所震撼。仔細的想一想,從60年前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工業大國,我們國家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都在為國家的發展而奮鬥著,遠的不說,就從咱們身邊的「衣食住行」說起吧。

「衣」沒有什麼標誌性的變化,可以說是一點點的變化著,比如材質、款式和色彩。「食」的變化與「衣」類似,從吃不飽到吃的飽,從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住」的變化除了居住條件的改變外還有政策法規的變化。

這「行」的變化可就大了,從雙腳走路到一日千里,咱可得好好說說。

50年代:人力、畜力是主力

建國初期,留給國人的是一個百廢待興的爛攤子,國家的工業很貧瘠,國家的石油也很貧瘠……

馬車、自行車、步行,人力畜力是那個時代主要的交通方式。別小看馬車和自行車,那可不是一般人想有就有的交通工具。一個生產隊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或許是一輛馬車,一家單位或許也才只有幾輛自行車。

60年代:貨車成了人民的寵兒 自從50年代末一汽生產出了第一輛大貨車開始,國人的出行方式開始有了漸漸的改變。那個時候的貨車不僅僅是運輸貨物,還要承載著人員的運輸。

你還記得早期的電影麼,人們擠在大貨車的車廂上,或者坐在貨物上……

60年代也漸漸有了小轎車,那畢竟是有身份的人才可以乘坐的。爺爺曾講過,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能坐上一回大貨車也會跟身邊的朋友們吹上一陣子。60年代,國內的公交車並不普及,再加上國內石油資源非常緊張,公交車頂上要有一個大的煤氣包,樣子很是滑稽。

60年代末期,上海客車廠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輛公共汽車,中國漸漸的走出了需要從東歐國家進口公交車的歷史。隨著大慶等一大批油田的發現,中國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中國的公交車也摘掉了煤氣包的頂子。

從70年代開始,公交車漸漸成了人們出行的交通方式。公交車或許不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但絕對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從70年代末開始,我國實施了行之有效的改革開放政策。改革理順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一批批的非國有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產生了。

北以環渤海為主,南以長三角為主的兩大自行車生產基地漸漸產生了。「北有飛哥,南有永久」,這是人們對自行車品牌的評價。那個時候的自行車流就像現在的汽車流一樣,那個時候我們國家也被稱為自行車的王國。

90年代:摩托也瘋狂改革解放了生產力,開放讓國人看到了外邊的世界。從沿海到內地,摩托車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的大大小小的城市中誕生了。

從木蘭到輕騎,從嘉陵到幸福……你還記得那個冒著黑煙,隆隆作響的「鐵馬」嗎?

有錢的年輕人買了大馬力的進口摩托車,成為最早的飈車一族;富裕的家庭開始以摩托車為代步工具;小商小販們開著摩托車做些小買賣;中國第一批拉黑活的人開著摩托車到車站碼頭送人……摩托車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有了更多的用途。

改革之風吹進門,中國人民都精神……中國富裕強大了,老百姓口袋裡的錢也多了起來。於是,汽車漸漸成了主流的交通方式。

我的一個哥們07年買了輛奔奔,一年以後買了輛志翔,隨手把奔奔給了內弟,今年他又買了輛悅翔送了老婆。我問他為什麼不買合資品牌的車,只選擇了一家企業的汽車。他說中國自主品牌轎車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產品質量有了足夠的保障,自主品牌靠得住。

在所有自主品牌的轎車中,長安汽車曾是軍工企業,為軍隊造車。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軍工企業都是一個國家科技最尖端的地方,所以他選擇了長安的自主品牌轎車。

除了日常的代步,他經常開車跟朋友到城市周邊地區旅遊,最近他隻身一人開車去新疆自駕游去了。他顯然成了時代的縮影,國人已經進入了自駕車的時代。

鴉片戰爭後,哪些近代交通工具傳入中國?

7樓:小黑子也

海:輪船①最先引進中國的近現代交通工具是輪船,鴉片戰爭後,輪船開始進入中國。西方列強壟斷中國江海的運輸業。

陸: ①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自行車19世紀中後期傳入中國;20世紀初,自行車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後,中國有了自己的自行製造廠。②火車(第一次工業革命):

滬淞鐵路:中國出現最早的鐵路(外國商人修築);唐胥鐵路,中國人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但出現「馬拉火車」的天下奇聞;京張鐵路:中國人自行設計並修築的第一條鐵路(詹天佑);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收回包括鐵路在內的利權運動的蓬勃開展,中國的鐵路建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③電車,公共汽車(第二次工業革命):2023年,天津創辦了有軌電車交通系統;公共汽車,上海在2023年出現,北京則是在2023年開始有;2023年,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批12輛「解放牌」載重汽車,標誌著中國****的誕生。文革期間,位於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

空:2023年,馮如製成我國第一架飛機。中國的民航事業起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蓋大半個中國的航空網。

真的會來個50年代的公私合營,中國50年代公私合營是什麼經營方式

如果你的企業效益非常好,而且很有發展前途,會直接被搶走!中國50年代公私合營是什麼經營方式 20世紀50年代,中國出現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的新形式,並迅速在全國掀起公私合營的浪潮。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十分嚴峻的政治經濟形勢。外有帝國主義陣營的仇視 孤立,封鎖與包圍 內有國民黨殘餘軍隊和特務土匪的威脅...

世界交通工具發展史,中國交通工具的發展史?

在早些時候,人類還沒有 交通工具 這一代名詞,那時,人們主要是靠步行來相互走訪聯絡的。所以,那時候的科技 政治 經濟等等都很不發達,畢竟相對距離較遠的兩地無法很好的溝通,人們不能相互交流融合,發展也極其緩慢。後來,在人們的智力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後,有了馬車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個 巨大 ...

中國百年來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歷史進步和發展

清朝末年 汽車 太后 這怎麼了得?那個司機竟然坐在最前面的最尊貴的位子上 大臣 司機大人,你覺得有沒有可能讓太后坐得比你更前?司機 只有一個辦法 就是讓太后坐在前面的發動機蓋上。大臣 啊?這樣風吹日晒的,太后怎麼受得了!司機 讓我想想 若干年之後,司機從國外拉來了一輛前面帶斗的那種翻斗車,把太后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