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三國,隋朝,元朝分別叫什麼

2021-05-11 08:46:24 字數 2020 閱讀 9527

1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 : 東鯷

三國 : 夷州

元朝: 瑠求

明朝: 小琉球 . 東番 . 大員 . 臺灣

2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臺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誌》留下了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臺灣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師臺灣。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2023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

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臺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臺灣。元、明兩朝**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併兼辦鹽課。

明朝後期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有組織地移民臺灣。

3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在三國和元朝叫夷洲

臺灣在三國,隋朝,元朝的不同叫法

4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是中國美麗的寶島,別名很多。比如《尚書》中的「島夷」

、《漢書》中的「東魚是」、《三國志》中的「夷洲」、《隋書》中的「流求」等,都是指臺灣。遠在十五世紀中葉,由於新航路的發現,歐洲人以東方為出產香料及**的寶庫,逐漸東來。四五百年前,葡萄牙人佔據澳門之後,繼續作東北之行,航船經過臺灣海峽時,望見臺灣翠綠如畫,雄偉瑰麗,便譽之為「福摩薩」,意思是「美麗之島」,後來,歐美各國就以此作為臺灣的稱呼。

荷蘭人佔據臺灣後,就稱臺灣為「福摩薩」,不過,這名字我們是避而不用的,因為它含有殖民主義色彩。

臺灣,隨著歷史的發展,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稱號。據臺灣史學家連橫在《臺灣通史》上說:「臺灣為島上荒島,古者謂之『毗舍耶』,梵語也。

毗為稻土,舍耶莊嚴之義,故又謂『婆娑世界』。就是把臺灣描寫成一個安樂窩的說法。但另外也有一個**人名稱:

『埋冤』,為中國人最早移徙到臺開墾的,多是福建漳州、泉州人,他們入臺之初,每每不能適應當地氣候,或被土人殺害(當時有獵頭風俗),不能生還,所以稱之『埋冤』,後來,才諧其聲易為臺灣。」臺灣名稱的由來,又據《臺灣雜誌》上說:「荷蘭人初到臺灣,築城而居,城以磚石砌成,制若崇臺,外沙環水,瀕臨海灣,故名臺灣。

」此一說法,未盡可靠。

其實,早在周嬰所著《遠遊篇》中即已稱臺灣為「臺員」。「員」字與閩南的「灣」字諧音所以臺灣這個名稱在我國福建一帶流傳已久。到今日,這名稱已經固定,並且以這塊美麗土地永遠屬中國的一部分,就象我們身上的一部分一樣,永遠不可分割。

(代義國)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夷洲

隋朝:流求

元朝:琉球

三國時期,隋朝,元朝對臺灣的稱呼各是什麼

6樓:白玉幡竿是孟康

秦朝稱臺灣為「瀛州」

大漢和三國時稱東鯷與夷洲

隋代改為「流球」

宋朝稱「毗舍耶」

明初又叫做「東番」,後來則有「雞籠山」、「北港」、「笨港」、「臺灣窩」等諸種稱謂

明代萬曆年間,在一份發往福建的公文上正式使用「臺灣」這一名稱。

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收復臺灣,曾改名為「東郡」

其子鄭經繼位時,即更名為「東寧」

清朝更名為「臺灣」,並設定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

7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隋朝稱「流求」;元朝稱之為「琉球」,元**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臺灣正式屬於**管轄。

8樓:於昊天

三國時稱東鯷與夷洲,隋代改為「流球」元朝對臺灣稱呼: 琉球

9樓:風兒吹呀呀

夷洲(注意是洲,不是州)

琉求琉球(注意求與球)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叫夷州 隋朝是叫流求{注意是流求不是琉球后來才叫琉球} 元朝時叫就叫琉球···

在三國演義裡趙雲關羽張飛呂布劉備分別

在三國演義裡 趙雲,關羽,張飛,呂布,劉備分別用的兵器 趙雲 亮銀槍 關羽 青龍偃月刀 張飛 丈八蛇矛 呂布 方天畫戟 劉備 雌雄雙股劍 三國演義 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 三國志通俗演義 作者是元末明初 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 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

在《三國殺》中,屬性傷害是什麼?

lz你好,屬性傷害目前兩種 火屬性和雷屬性。造成火屬性的有 火殺 火攻 裝備朱雀羽扇的普通殺 神周瑜的業炎。造成雷屬性的有 雷殺 閃電 張角的雷擊。希望能幫到你,望。現在的傷害屬性就2中 電和火。有些防具上了之後無私普通傷害就是普通殺 火屬性的牌有火殺 火攻 電屬性的有雷殺 和閃電 當鐵鎖連環使用時...

自貢在三國時代叫什麼,四川省自貢市以前的地名叫什麼

秦代,富順和榮縣地區分屬巴郡 蜀。漢代置犍為郡,富順地區屬犍為郡江陽縣,榮縣則屬犍為郡南安縣。東漢章帝時,自貢地區即生產井鹽,著名的鹽井有富世井 大公井。北周武帝時,因鹽置縣設鎮。以富世井為名置富世縣。唐代改名為富義縣,唐代升公井鎮為公井縣,隸榮州,宋代廢公井縣入榮德縣。明代易名富順縣 以大公井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