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底蘊,是不是病句,通過學校教育弘揚傳統文化,對於實現夢想,對於中國建設都有很多作用。是不是病句

2021-05-13 03:13:45 字數 5888 閱讀 5818

1樓:匿名使用者

是啊,底蘊只有積累的額,哪能弘揚。應該是弘揚傳統文化品德。

2樓:匿名使用者

是,因為主幹是「發揚...底蘊」

通過學校教育弘揚傳統文化,對於實現夢想,對於中國建設都有很多作用。是不是病句

3樓:寶寶

分析:屬於濫用介詞造成主語缺失的病句型別。

應改為:

4樓:中傳

我覺得不是病句 這句話的主語是弘揚傳統文化,通過學校教育是方式狀語修飾弘揚傳統文化的。

弘揚傳統文化的意義?目的?影響?

5樓:龍凌風

意義(影響):

1.優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並結合時代特點加以創新,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程序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民族精神和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們在新時代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養分。深入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對於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目的:1.在各異質文明空前衝突和融合的過程中,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個性的文化,也才是世界性的文化。

我國的傳統美德無論在哪個朝代都被統治階級強調,同時也被廣大人民所認可,因此我認為,要在大學中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我們是有優勢的,而現在首先就是要「固本」,即要倡導傳統文化及美德的教育。

2,我們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並且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質,尋找到本位。此外,面對現今如此紛雜的社會,各種思潮不斷湧現,改革開放固然帶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思想文化,同時也給國內外企圖破壞我國發展程序的勢力有可乘之機,而正處於世界觀形成期的青年人善於接受新文化,同時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錯誤的世界觀、方**。

3,在教育中強調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使學生們先做到內心世界的充實,有了民族底氣,有了文化底蘊,面對各種文化的滲透,才不會迷失方向,喪失中國人的本色。

6樓:匿名使用者

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極端以後必然轉向另外一個極端。中國文化由衰到盛,再由盛到衰,也是必然的兩個極端發展過程。「*****」是對傳統文化的最徹底的清掃,中國傳統文化衰到了極點,也預示著傳統文化轉機的到來,預示著傳統文化重新興盛的開始。

所以我們要及時認識傳統文化,走進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謂走進傳統文化,就是要棄惡從善、改邪歸正、超凡脫俗、離苦得樂,轉愚痴為智慧、轉糊塗為明白、轉煩惱為快樂、轉空虛為充實、轉黑暗為光明、轉凡夫為聖賢、轉小人為君子、轉無賴為豪傑、轉生死為涅槃,。

學習傳統文化的意義:

學習好比吃飯,吃飯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健康,學習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智慧;但是有幾人是為了健康而吃飯?同樣,又有幾人是為了智慧而學習?所以,做人一定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要有人格和主見,要特立獨行,切不可隨波逐流。

一個民族和國家也同樣要有自己的傳統文化,這是獨立和發展的基礎。健康和智慧也僅是生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認識、改造、完善生命。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在研究中國古代科技時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為什麼古代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工業革命卻沒有發端於中國?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晚年也多次提出了「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的質問。

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在學校教育的背後都有一套傳統的文化思想作底蘊,教育就像是一棵大樹,而經過千百年積累起來的傳統文化思想就像是大地上的土壤,在這個良好的文化體系基礎上,才能夠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等,才能構建起良好的教育體系,保證人生的健康發展。

大地:不能吃、不能穿、不能住,但是一切能吃、能穿、能住的東西都是來自於大地。大地承載一切,生長一切,接受一切,轉髒為淨、轉臭為香、轉醜為美,為萬物之基礎,無為而無所不為,無能而無所不能。

一個人要健康地成長,將來有所作為,首先要建立起寬廣的胸懷及髙遠的志向,具備成長和作為的基礎與能力,守本分、能承擔、肯付出、有德行、有智慧,這要靠文化而不是知識或技術來培養。傳統文化就像大地一樣,其作用就在於他能夠培養人類發展的基礎和能力-福德智慧,使你無所不能。文化不是科技、藝術、宗教,但是一切真正的科技、藝術、宗教都必以文化為基礎,才能健康地發展。

中國的教育、文學、藝術、科技、政治、經濟都是伴隨著文化的發展而發展,文化是他們背後的真正推動力。中國傳統文化的沒落是導致教育、科技、文學、藝術及政治、經濟等落後的根本所在。所以,在中國歷史上真正重視、標榜的是文化方面的人才,而書法、繪畫、雕刻、建築、文學、科技等方面的人才都落在其次,甚至根本就不見經傳。

因為只要文化不滅,文明就會自然延續下去。國家最需要的、最有用的也是文化方面的人才。

傳統文化的沒落,從儒家文化的發展就表現得很明顯。孔子-六經-五經-四書-朱注四書-白話四書-現代註解四書,到最後有很多地方已經完全偏離了孔子的本意。文化的核心變化為:

道德、仁義、禮法,沒有文化時就變成法制了,越來越偏離於自然的法則,人為的東西越來越多。人們的志向也隨著文化的變化而改變:道-德-道德-道理-真理-理想-夢想-妄想,越來越脫離自然、根本和實際。

我們現在要認識文化的本貌、理解其真意、繼承正統,彌補文化的缺失,從根本上提高科技與文藝的發展動力,從根本上提升經濟與政治的管理素質。避免盲目崇拜或者任意褻瀆,這都是文化沒落的表現。在中國文化史上,聖賢人的地位要高於父母的,中國文化提倡要孝敬父母,同時更要恭敬聖賢,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而聖賢給了我們慧命,慧命比生命更重要,更有價值。

禮拜父母是天經地義的,禮拜聖賢也同樣是無可厚非的行為。當然,最重要的是本質上的恭敬,而不是形式,否則必然適得其反。 後人太重視形式,並且發展到極端,本質上卻越來越欠恭敬,結果導致了另一個極端的開始,也自然導致了文化的由盛到衰。

1、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恆的

所謂文化內涵,是他具有民族性,或者說具有世界性,因為文化所表達的是人的本性、共性,是永恆的、相通的。)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多少代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華祖先留傳給後代子孫最珍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後代子孫開啟智慧的鑰匙。只有我們中國人更有能力和條件,把自己的文化全面的繼承下來並發揚光大。我們只有首先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傳承下來,擁有了一定的智慧,然後再把他貢獻給全人類,才有能力、有資格去接受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

四大文明古國現在僅剩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是人類文明的精華,能拯救中華民族,也能拯救世界。

2、中華祖先承傳文化、智慧的法寶

(1)漢 字:六書造字,充滿智慧的符號—表達智慧(智慧不易表達-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可思議);

(2)文言文: 語言與文字分開,永久不改變—承傳智慧;

(3)孝 道:道德之本,文化之源,教育之始—開啟智慧。

所以,中華傳統文化是開啟智慧的鑰匙。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最根本的成就、高度智慧的成就。現代人迷失了傳統,因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誤解,從而輕視、否定、大肆辱罵傳統,辱罵祖宗。

3、傳統文化能立大志:

做人的志向要高,所謂頂天立地,這是真正的人。人本位天地之間,而不是名利之間、財色之間。要有天空一樣的心量、大地一樣的胸懷,更有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更崇高的思想境界,離開傳統文化這種志向是立不起來的。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張載)

同時,又要求做人的姿態要低,要謙虛、謹慎、忍辱,離開傳統文化是難以擺正這種心態的。(孔融讓梨、大舜至孝、藺相如顧全大局廉頗負荊請罪-美德)

傳統文化能讓我們真正做到高處著眼,低處起步。

3、承傳中華傳統文化,實現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

有來有往才叫交流,正常的交流一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所謂平等是要有相同的能力,有相同的智慧德行等基本人文素質。要有辨別和選擇的能力,辨別是非好壞真假;要有接受和防禦的能力,能夠把好的東西接受過來,把壞的東西抵制住,同時把我們好的東西輸送出去,實現中西文化的互相補充和完善,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整體進步。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的科技文化,就是中西文化的精華,可以互相彌補。通過交流實現:古代文化現代化,西方文化中國化,中西文化全球化; 古為今用,西為中用,造福世界。

閉關鎖國、排斥一切或全盤西化、一邊倒的湧進、毫無選擇的吸收都是不可取的,後果將無法挽回。(同性戀、艾滋病、明明德)

4、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真正建立起中華民族的脊樑

民族的血統加民族的精神等於民族的脊樑,有脊樑的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之林:民族精神**於民族文化,繼承民族文化才能形成民族思想,只有具備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的人才可能具有中華民族的精神,才算是真正的中國人,我們首先做好人、做好中國人,然後才可能被世界認可。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沒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凝聚力,始終像一盤散沙。沒有自己的文化,一 個民族就不會有創造力,只會跟在外國人屁股後面模仿。

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5、文化不是知識,德不是才,福德智慧不是才能技藝

文化不同於知識,文化的作用和目的是開啟智慧、積累德行(有文化就是有智慧、有福德),知識是培養才能、技藝。

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無才是成品,無德無才是廢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司馬光《資治通鑑》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牛根生先生

德比才更重要。

6、傳統文化是連線古今及未來的紐帶

博古通今,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博古才能通今,承先才能啟後,繼往才能開來。所謂博古、承先、繼往就是指承傳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能夠保證社會和民族綿延不絕、自強不息、持續發展;傳統文化能夠保證民族頂天立地、信心堅定、獨立自主。所以,傳統文化能夠建立起自信、自強、自立的人生和民族。

所以說,中國文化存則中國興,中國文化絕則中國亡。

中國文化要在保證根本穩定的基礎上,不斷吸收新的養分,添枝加葉,不斷髮展和完善,與時俱進,歷久彌新,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不能把幾千年積累的經驗和智慧全部推翻,那就等於把大樹連根撥起,或摧殘百花,然後再去重新建立-是極其愚蠢和衝動的行為(文革教訓)。文化的建立是千秋大業,需要多少代人的實踐探索和積累(文化如一棵大樹,多少年才長得枝繁葉茂,古木參天)。

但是,真理是永恆的,是絕對的,最終重新得到的結論也必然與古人不謀而和,因為人的真心本性不變,古人已和盤托出-世間好語佛說盡。

7、生命的真正意義、最**值、最終目標

古人講道:悟道、修道、得道、弘道;

後人講真理:發現真理、追求真理、落實真理、弘揚真理;

具體講就是為了生命:認識生命、改造生命、完善生命,並最終去幫助一切生命認識、改造、完善生命。

完善生命:包括真善美慧(假惡醜痴)四個方面,要分別靠科學證明、藝術展示、宗教落實、文化開啟。有智慧才能認識生命,進而改造、完善生命。

真假、善惡、美醜靠智慧辨別,而智慧要靠文化開啟,文化是科學、藝術和宗教的基礎。真正的科學家、宗教家、藝術家同時也必須是文化人,必須有智慧,具有辨別真假、善惡、美醜的能力才能把科學、藝術、宗教搞好。

文化講道,承傳真理-求生命之慧;宗教行道,落實真理-求生命之善;科學證道,證明真理-求生命之真;藝術示道,展示真理-求生命之美。經濟是人對物的管理,政治是人對事的管理。所謂以人為本就是靠人管理為人服務,做好人,有智慧,才能管好事和物,所以文化教育也是經濟和政治的基礎。

真理就是生命的真相;中國文化中宗教為佛教專門術語,即自證為宗、化他名教 。

承傳生命之慧-落實生命之善-證明生命之真-展示生命之美:認識、改造、完善生命

一切生活都是為了生命;不應該為了生活而忽視生命(貧);更不應該為了生活享受而殘害生命(富);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生命有層次的差別-(有提升的空間、有墮落的餘地);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提升生命的層次(孝敬愛仁慈悲)。

我們要認識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落實傳統文化,做一個有道德、有智慧、有能力、有信心、有素質的真正中國人。要先學做人,再學做事,才能成事;要先學文化,再學知識,然後才能靈活掌握並正當應用技術。

生命高於一切。為完善、保護生命而犧牲生命值得,為生活而犧牲生命不值得。

弘揚傳統文化,建築精神高地作文,弘揚傳統文化,建築精神高地400字作文

1 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勇敢追逐夢想的民族,歷朝歷代的仁人志士,懷抱偉大夢想,不斷奮鬥,創造了數千年的輝煌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明。梁啟超曾經說過 少年智則國志,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我認為,少年有夢想,祖國才會變成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國度。2 人生要緊的不是你所處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 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

瞭解傳統文化清明節,清明節怎樣弘揚傳統文化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1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