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化學中的所有的名人及其成就

2021-05-13 00:53:12 字數 6182 閱讀 7642

1樓:匿名使用者

拉瓦錫(法):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張青蓮(中):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

道爾頓:元素符號

湯姆生:發現電子

波義耳(英):物質有粒子構成,將化學變化中不可分解的物質叫元素德謨克利特(古希臘):認為宇宙間萬物是由原子構成裡希特(德):提出酸鹼當量定律

普魯斯特(法):提出物質的定組成定律

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許(英):水的組成揭祕

侯德榜:侯氏制鹼法

門捷列夫:元素週期表

瑞利:制氮氣

拉姆塞:發現氬

2樓:匿名使用者

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鹼法,英國的波義耳提出了化學元素的觀點,門捷列夫編排了元素週期表,湯姆生髮現了電子,瑞利製得了氮氣,與拉姆塞研究發現了氬。

3樓:_蘇揚

…… 同學你翻化學書吧

4樓:小王子的小衣櫥

道爾頓――原子論,元素符號

阿伏加德羅――分子學說

門捷列夫――元素週期表

拉瓦錫――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水的組成,質量守恆定律張青蓮――相對原子質量

波義耳――酸鹼指示劑

侯德榜――侯氏制鹼法

初中化學涉及的科學家及其成就

5樓:匿名使用者

拉瓦錫安託萬-洛朗·拉瓦錫 (1743-1794)生於巴黎。拉瓦錫與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學物種命名原則,創立了化學物種分類新體系。拉瓦錫根據化學實驗的經驗,用清晰的語言闡明瞭質量守恆定律和它在化學中的運用。

這些工作,特別是他所提出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想,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因而後人稱拉瓦錫為近代化學之父。

在學校是一個天才男孩。20歲時因出色地撰寫了巴黎街道照明的設計文章而獲得法國科學院的嘉獎。幾年之後,即2023年,他被評選為法國科學院的「名譽院士」。

他為後人留下的傑作是《化學概要》,這篇**標誌著現代化學的誕生。在這篇**中,拉瓦錫除了正確地描述燃燒和吸收這兩種現象之外,在歷史上還第一次開列出化學元素的準確名稱。名稱的確立建立在物質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這個基礎之上。

而在此之前,這些元素有著不同的稱謂。在書中,拉瓦錫將化學方面所有處於混亂狀態的發明創造整理得有條有理。

化學家拉瓦錫原來是學法律的。2023年,年僅20歲的拉瓦錫就取得了法律學士學位,並且獲律師從業證書。拉瓦錫的父親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律師,家境富有。

所以拉瓦錫沒有馬上去律師,那時他對植物學發生了興趣,經常上山採集標本使他又對氣象學產生了興趣。在地質學家葛太德的建議下,拉瓦錫師從巴黎著名的化學魯教授伊勒教授。從此,拉瓦錫就和化學結下不解之緣。

拉瓦錫的對化學的第一個貢獻便是從試驗的角度驗證並總結了質量守恆定律。早在拉瓦錫出生之時,多才多藝的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就提出了質量守恆定律,他當時稱之為「物質不滅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學意蘊。但由於「物質不滅定律」缺乏豐富的實驗根據,特別是當時俄羅斯的科學還很落後,西歐對沙俄的科學成果不重視,「物質不滅定律」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

拉瓦錫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當他加熱石膏時放出了水蒸氣。拉瓦錫用天平仔細稱量了不同溫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氣的質量。他的導師魯伊勒把失去水蒸氣稱為「結晶水」,從此就多了一個化學名詞……結晶水。

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錫養成了經常使用天平的習慣。由此,他總結出質量守恆定律,併成為他進行實驗、思維和計算的基礎。為了表明守恆的思想,用等號而不用箭頭表示變化過程。

如糖轉變為酒精的發酵過程表示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

這正是現代化學方程式的雛形。為了進一步闡明這種表達方式的深刻含義,拉瓦錫又撰文寫到:

「可以設想,參加發酵的物質和發酵後的生成物列成一個代數式,再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項是未知數,然後通過實驗,算出它們的值。這樣,就可以用計算來檢驗實驗,再用實驗來驗證計算。我就經常用這種方法修正實驗初步結果,使我能通過正確的途徑改進實驗,直到獲得成功。

」拉瓦錫最重要的發現:燃燒原理,是他對化學研究的第二大貢獻。偉大的科學家描述了最重要的氣體:

氧、氮和氫的作用。拉瓦錫最重要的發現是關於燃燒的原理。之所以能夠有此發現,是因為他第一次準確地識別出了氧氣的作用。

事實上,科學家確認燃燒是氧化的化學反應,即燃燒是物質同某種氣體的一種結合。拉瓦錫為這種氣體確立了名稱,即氧氣,事實上就是「成酸的元素」的意思。

拉瓦錫最終排除了當時流行極廣的關於「燃素」的錯誤看法。按照那種理論,在燃燒期間,任何被燃燒的物質同一種被稱為「燃素」的物質相分離。「燃素」被認為是整個燃燒過程的主導者。

拉瓦錫還識別出了氮氣。這種氣體早在2023年就被發現了,但卻被命名了一個錯誤的名稱——「廢氣」(意思是「用過的氣」,也就是沒有燃素的氣,因此不會再被用作燃燒的氣)。拉瓦錫則發現這種「氣體」實際上是由一種被稱為氮的氣體構成的,因為它「無活力」(**於希臘語azofe)。

後來,他又識別出了氫氣,這個名稱的意思是「成水的元素」。拉瓦錫還研究過生命的過程。他認為,從化學的觀點看,物質燃燒和動物的呼吸同屬於空氣中氧所參與的氧化作用。

2023年秋天,拉瓦錫照習慣稱量了定量的白磷,使之燃燒、冷卻後又稱量灰燼(p2o5)的質量,發現質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燒硫磺,同樣發現灰燼的質量大於硫磺的質量。他想這一定是什麼氣體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

於是他又改進實驗的方法:將白磷放入一個鐘罩,鐘罩裡留有一部分空氣,鐘罩裡的空氣用管子連線一個水銀柱(注:測定空氣的壓力)。

加熱到40℃時白磷就迅速燃燒,水銀柱上升。拉瓦錫還發現「1盎司的白磷大約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灰燼(p2o5)。

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積的空氣重量基本接近」。

拉瓦錫的發現和當時的燃素學說是相悖的。燃素學說認為燃燒是分解過程,燃燒產物應該比可燃物質量輕。他把實驗結果寫成**交給法國科學院。

從此他做了很多實驗來證明燃素說的錯誤。在2023年2月,他在實驗記錄本上寫到:「我所做的實驗使物理和化學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他將新化學命名為「反燃素化學」。

2023年,拉瓦錫對氧氣進行研究。他發現燃燒時增加的質量恰好是氧氣減少的質量。以前認為可燃物燃燒時吸收了一部分空氣,實際上是吸收了氧氣,與氧氣化合,這就是徹底推翻了燃素說的燃燒學說。

2023年,拉瓦錫批判燃素學說:「化學家從燃素說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確定,因此可以用來任意地解釋各種事物。有時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時又沒有重量;有時它是自由之火,有時又說它與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時說它能通過容器壁的微孔,有時又說它不能透過;它能同時用來解釋鹼性和非鹼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顏色和無色。

它真是隻變色蟲,每時每刻都在改變它的面貌。」

2023年9月5日,拉瓦錫向法國科學院提交了劃時代的《燃燒概論》,系統地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將燃素說倒立的化學正立過來。這本書後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逐漸掃清了燃素說的影響。化學自此切斷與古代煉丹術的聯絡,揭掉神祕和臆測的面紗,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實驗和定量研究。

化學由此也進入定量化學(即近代化學)時期。因此稱拉瓦錫是近代化學的奠基者,他當之無愧。

拉瓦錫對化學的第三大貢獻是否定了古希臘哲學家的四元素說和三要素說,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化學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構成物質的最簡單組分,那麼目前我們可能難以判斷什麼是元素;如果相反,我們把元素與目前化學分析最後達到的極限概念聯絡起來,那麼,我們現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質,對我們來說,就算是元素了。」

在2023年出版的歷時四年寫就的《化學概要》裡,拉瓦錫列出了第一張元素一覽表,元素被分為四大類:

1.簡單物質,光、熱、氧、氮、氫等物質元素。

2.簡單的非金屬物質,硫、磷、碳、鹽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等,其氧化物為酸。

3.簡單的金屬物質,銻、銀、鉍、鈷、銅、錫、鐵、錳、汞、鉬、鎳、金、鉑、鉛、鎢、鋅等,被氧化後生成可以中和酸的鹽基。

4.簡單物質,石灰、鎂土、鋇土、鋁土、矽土等。

2023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拉瓦錫由於曾經擔任過包稅官而自首入獄。被誣陷與法國的敵人有來往,犯有叛國罪,於2023年5月8日處以絞刑。著名的法籍義大利數學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說:

「他們可以一瞬間把他的頭割下,而他那樣的頭腦一百年也許長不出一個來。」

門捷列夫

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1834.2.7~1907.2.2),生在西伯利亞。他從小熱愛勞動,喜愛大自然,學習勤奮。

2023年門捷列夫在為著作《化學原理》一書考慮寫作計劃時,深為無機化學的缺乏系統性所困擾。於是,他開始蒐集每一個已知元素的性質資料和有關資料,把前人在實踐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人類關於元素問題的長期實踐和認識活動,為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他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礎上,發現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還有共性。例如,已知鹵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質;鹼金屬元素鋰、鈉、鉀暴露在空氣中時,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是隻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有的金屬例銅、銀、金都能長久保持在空氣中而不被腐蝕,正因為如此它們被稱為***。

於是,門捷列夫開始試著排列這些元素。他把每個元素都建立了一張長方形紙板卡片。在每一塊長方形紙板上寫上了元素符號、原子量、元素性質及其化合物。

然後把它們釘在實驗室的牆上排了又排。經過了一系列的排隊以後,他發現了元素化學性質的規律性。

因此,當有人將門捷列夫對元素週期律的發現看得很簡單,輕鬆地說他是用玩撲克牌的方法得到這一偉大發現的,門捷列夫卻認真地回答說,從他立志從事這項探索工作起,一直花了大約20年的功夫,才終於在2023年發表了元素週期律。他把化學元素從雜亂無章的迷宮中分門別類地理出了一個頭緒。此外,因為他具有很大的勇氣和信心,不怕名家指責,不怕嘲諷,勇於實踐,敢於宣傳自己的觀點,終於得到了廣泛的承認。

為了紀念他的成就,人們將美國化學家希伯格在2023年發現的第101號新元素命名為mendelevium,即「鍆」。

元素週期律

元素週期律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規律: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增加呈週期性的變化,但又不是簡單的重複。門捷列夫根據這個道理,不但糾正了一些有錯誤的原子量,還先後預言了15種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

結果,有三個元素在門捷列夫還在世的時候就被發現了。2023年,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蘭,發現了第一個待填補的元素,命名為鎵。這個元素的一切性質都和門捷列夫預言的一樣,只是比重不一致。

門捷列夫為此寫了一封信給巴黎科學院,指出鎵的比重應該是5.9左右,而不是4.7。

當時鎵還在布瓦博德蘭手裡,門捷列夫還沒有見到過。這件事使布瓦博德蘭大為驚訝,於是他設法提純,重新測量鎵的比重,結果證實了門捷列夫的預言,比重確實是5.94。

這一結果大大提高了人們對元素週期律的認識,它也說明很多科學理論被稱為真理,不是在科學家創立這些理論的時候,而是在這一理論不斷被實踐所證實的時候。當年門捷列夫通過元素週期表預言新元素時,有的科學家說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過實踐,門捷列夫的理論受到了越來越普遍的重視。

後來,人們根據週期律理論,把已經發現的100多種元素排列、分類,列出了今天的化學元素週期表,張貼於實驗室牆壁上,編排於辭書後面。它更是我們每一位學生在學化學的時候,都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課。

現在,我們知道,在人類生活的浩瀚的宇宙裡,一切物質都是由這100多種元素組成的,包括我們人本身在內。

可是,化學元素是什麼呢?化學元素是同類原子的總稱。所以,人們常說,原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磚石」,這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還是可以的。

然而,化學元素週期律說明,化學元素並不是孤立地存在和互相毫無關聯的。這些事實意味著,元素原子還肯定會有自己的內在規律。這裡已經蘊育著物質結構理論的變革。

終於,到了19世紀末,實踐有了新的發展,放射性元素和電子被發現了,這本來是揭開原子內幕的極好機會。可是門捷列夫在實踐面前卻產生了困惑。一方面他害怕這些發現「會使事情複雜化」,動搖「整個世界觀的基礎」;另一方面又感到這「將是十分有趣的事……週期性規律的原因也許會被揭示」。

但門捷列夫本人就在將要揭開週期律本質的前夜,2023年帶著這種矛盾的思想逝世了。

門捷列夫並沒有看到,正是由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一系列偉大發現和實踐,揭示了元素週期律的本質,揚棄了門捷列夫那個時代關於原子不可分的舊觀念。在揚棄其不準確的部分的同時,充分肯定了它的合理內涵和歷史地位。在此基礎上誕生的元素週期律的新理論,比當年門捷列夫的理論更具有真理性。

沈括 在化學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時候曾經考察研究漉延境內的石油礦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燒而生成炭黑的特點,首先創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製造煙墨的工藝。

他已經注意到石油資源豐富,「生於地中無窮」,還預料到「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一遠見已為今天所驗證。另外,「石油」這個名稱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腦油、石燭等名稱都貼切得多。在《夢溪筆談》中有關「太陰玄精」(石膏晶體」的記載裡,沈括形狀、潮解、解理和加熱失水等效能的不同區分出幾種晶體,指出它們雖然同名,卻並不是一種東西。

他還講到了金屬轉化的例項,如用硫酸銅溶液把鐵變成銅的物理現象。他記述的這些鑑定物質的手段,說明當時人們對物質的研究已經突破單純表面現象的觀察,而開始向物質的內部結構探索進軍了。

求初中所有的化學價,化學方程式 人教版的

你好是要化合價還是反應式 初中化學 離子方程式及常見元素化合價彙總,希望對你有用!一 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1 單質與氧氣的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 2mg o2 點燃 2mgo 2.鐵在氧氣中燃燒 3fe 2o2 點燃 fe3o4 3.銅在空氣中受熱 2cu o2 加熱 2cuo 4.鋁在空氣中燃燒 ...

初中化學中的所有可反應的化學物質之間的反應現象各是什麼?,謝

與氧氣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2mg o2點燃 2mgo 現象 燃燒 放出大量的熱 同時放出耀眼的白光 s o2 點燃 so2 現象 空氣中是淡藍色的火焰 純氧中是藍紫色的火焰 放出熱量 同時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 o2點燃 co2 現象 空氣中燃燒發出紅光,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生成能使澄...

求初中化學所有元素的化合價,初中化學所有元素化合價

鉀鈉氫銀正一價 鈣鎂鋅鋇正二價 氟氯溴碘負一價 通常氧是負二價 銅 負二價 鐵 正二正三價 鋁正三價 k na h ag 1 ca mg zn ba 2 f cl br i 1 o 2 cu 2 fe 2 3 al 3 這個廣東話的效果是最好的,我們老師教我們的就是這個,我現在早已爛熟於心了。1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