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不是絲綢之路的必經,歷史上,長城和絲綢之路常常是並行的。求這句話的含義

2021-03-19 18:21:04 字數 4074 閱讀 3779

1樓:匿名使用者

玉門關聯 無邊睛雪天山出 不斷風雲地極來 注:(1)玉門關,漢長城重要關隘,在甘肅敦煌市西北90公里的漢長城線上,是絲綢之路北路必經的關隘。相傳和闐玉經此輸入中原,故名。

(2)天山,即指祁連山。 南庭北庭幕已空 陽關玉關門不閉 (洪亮吉詩句摘聯) 注:(1)洪亮吉,字雅存,號北江,清陽湖人,乾隆進士。

(2)此聯摘錄洪亮吉《自烏蘭烏素至安濟海雪皆盈丈十餘日不見寸土因縱筆作》一詩中二句。 (3)南庭,指南匈奴的王庭,泛指南匈奴及其故地。它的位置,據《新唐書·突厥傳下》記載:

「由焉耆西北七日行得南庭,北八日行得北庭。」 (4)北庭,漢代北匈奴所據之地為北庭。 陽關長亭聯 悲歡聚散一杯酒 西北東南萬里程 注:

陽關,漢長城重要關隘,在敦煌市西70公里的古董灘上,因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 敦煌鳴沙山、鳴山寺聯 沙自幾時鳴驚雷但有蜇龍起 池猶亙古在出水還期天馬來 景是仙鸞描出畫 形為天馬負來圖 注:鳴沙山,在甘肅省敦煌市南6公里,北麓有月牙泉。

登山俯瞰,沙丘林立,清泉盪漾,從山頂下滑,沙礫隨人體下墮,鳴聲不絕於耳,故稱鳴沙山,山上有鳴山寺。 嘉峪關聯 二崤虎口誇天險 九折羊腸確地雄 注:嘉峪關,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稍偏西,嘉峪關市西約7公里。

明洪武五年(公元2023年),徵虜大將軍馮勝奉明太祖朱元璋御旨,在祁連山與黑山之間的嘉峪塬上建嘉峪關,土城周長726米,有關無樓,以後又逐漸建了大小樓閣十餘座,雕樑畫棟,五彩繽紛,雄偉壯觀,成為明代萬里長城的重關,號稱「天下雄關」。 磨磚砌就魚磷瓦 五彩裝成碧玉樓 注:明正德二年(公元2023年),嘉峪關內城修建竣工,負責這項工程的肅州衛嘉峪關承信校尉王鎮立一碑,題為「嘉峪關碣記」。

記載了明正德元年(公元2023年)秋八月到次年春二月肅州兵備道副使李端澄(河南武陟人,進士)重建關城和東西二樓暨官廳、夷廠、倉庫等情況。碣右側刻七言詩一首,這是其中的兩句。 嘉峪關戲樓對聯 離合悲歡演往事 愚賢忠佞認當場 注:

嘉峪關戲樓,在嘉峪關外城,明代有戲樓,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2023年)五月重建,對聯磚雕在戲臺兩側。 嘉峪關·魏炳蔚題 時雨助王師直教萬里崑崙爭迎馬跡 春風懷帝力且喜十年帷幄重握刀環 注:此聯原懸掛在嘉峪關戲臺前臺的木格上,現懸掛於重建之關帝廟內。

洪亮吉詩句摘聯 嘉峪關前夕霧收 布隆吉後曉星浮 注:(1)布隆吉,今甘肅省安西縣境內,清代曾置柳溝衛於此。 (2)此聯摘自洪亮吉《行抵伊犁追憶遭中聞見率賦六首》中頭兩句。

林則徐題聯 桐蔭睡鶴觀調息 雪夜圖蕉得畫禪 注:2023年10月19日林則徐在流放新疆途中來到肅州(今甘肅酒泉),此間偶遇與他同在嘉慶年間考中進士的雲州,故友重逢,書贈這副對聯。對聯右上方題「雲州四兄大人同年清鑑」,右下方題「少穆弟林則徐」。

此聯現存於嘉峪關。 酒泉市酒泉亭左宗棠對聯 中聖人之清,有如此水 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注:(1)左宗棠(公元1812--2023年),湖南湘陰人,字季高,一字樸存,舉人出身,清同治五年(公元2023年)任陝甘總督,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清同治十二年(公元2023年)到達肅州。

(2)中聖人,古代對酒的隱稱。曹魏時,曹操禁酒甚嚴。當時人諱說酒字,把清酒叫聖人,濁酒叫賢人。

尚書郎徐邈私飲沉醉,對人稱中聖人,猶言清酒。

歷史上,長城和絲綢之路常常是並行的。求這句話的含義

2樓:濤濤白浪花

中國萬里長城及絲綢之路文化中質樸厚重的成分,都深深烙上了中國長城及「絲綢之路」文化的印跡。 從文化入手

為什麼天下第一關不是著名的嘉峪關?

3樓:匿名使用者

山海關成為天下第一關的原因:一是從地理位置上,為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再就從地理形勢上,依山鄰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貢。長城東部起點的山海關,成為明清以來特別是近代史上「關」的代表稱號了。

在高山大海相距7.5公里之間,長城縱貫南北,山海關城緊扼隘口。並且東有峻嶺是一道天然屏障西的石河,成為一條自然壕塹,從而構成名副其實的戰略要地。

嘉峪關是「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雄據萬里長城西端終點,峭立嘉峪山之麓。巍峨巨集偉,險峻天成,氣勢磅礴,「連陲鎖陰」,是古代萬里長城防線上的重要軍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必經關隘。

現在的「第一雄關」城樓,重建於2023年(明洪武年間),呈正方型,開東西二門,城頭四角各有一座「角樓」,南北城牆中段各有一座「敵樓」。壁壘森嚴,雄偉堅固。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兩翼城牆橫穿沙漠戈壁,與南北兩邊山峰緊緊相連, 如巨人伸臂屹立,威風凜凜,氣勢軒宇。

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禦體系。 「第一雄關」以內城為主,西側以磚包牆,內城開東西兩門,東為「光化門」,意為紫氣東昇,光華普照;西為「柔遠門」,意為以懷柔而致遠,安定西陲。門臺上建有三層歇山頂式建築。

東西門各有一甕城圍護,西門外有一羅城,與外城南北牆相連,有「嘉峪關」門通往關外,上建嘉峪關樓。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們發揮作用的實效不同;嘉峪關主要是抵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而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引起的戰亂基本上在元朝以前肅清,明王朝又是一個大一統的版圖,明中末期主要的少數民族為韃靼和瓦剌全在中國北部,嘉峪關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再有一個突起的民族就是東北部的女真族,正是由於嘉峪關的關寧鐵軍在清朝建立前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留名「天下第一關」,至於其他關隘的重要作用已經隨著歷史的前進離人越來越遠,

5樓:藍色殊俟

山海關在2023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的東端起點,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不過嘉峪關也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山海關之所以被譽為「天下第一關」,從地理位置上說,山海關為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再就從地理形勢上,依山鄰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長城東部起點的山海關,成為明清以來特別是近代史上「關」的代表稱號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嘉峪關,明洪武五年(1372)修築萬里長城時置。當時明徵虜大將軍馮勝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險要地勢,選為河西第一隘口,開始築城設關,以後經歷一百多年時間擴建,才形成一 嘉峪關

個比較完整的防禦體系。明弘治年間,為防吐魯番東侵,曾進行重修。這關雄偉壯觀,號稱「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萬里長城的西部終點,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關市西南隅祁連山脈嘉峪山,但是和「天下第一關」潼關相比,無論是歷史地位還是戰略地位上都要遜色!

潼關, 在潼關城東約1500米處。北臨黃河天險,南依牛頭山源,用磚砌築高牆,是古潼關門戶。門外橫額書「第一關」,裡額書「金陡關」,字跡豐滿圓潤,蒼勁有力,均為清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手筆。

關隘當險而立,高原夾道,僅容單車,行走五里,視力所及,一線青天。入關經第一寨,始見潼關東門。唐代詩人杜甫有「丈人視要處,窄路容單車,艱難奮長戢,萬古用一夫」的詩句,以贊其險。

從古至今,天下大亂,涿鹿中原,潼關擁有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

加上乾隆皇帝的親筆題名,故,天下第一關為潼關,而嘉峪關也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

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就雄偉度來講,山海關確實不如嘉峪關,但山海關比嘉峪關位置更加陷險峻,是中原最直接的門戶,開啟他就等於開啟了中原大門,而且他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以康熙皇帝才將其稱為天下第一關,這一點在眀末清初體現明顯。而嘉峪關雖然雄偉一些,但就險峻及對中原重要性來講則略差一籌。

8樓:為什麼要買華碩

嘉峪關是「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雄據萬里長城西端終點,峭立嘉峪山之麓。巍峨巨集偉,險峻天成,氣勢磅礴,「連陲鎖陰」,是古代萬里長城防線上的重要軍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必經關隘。

現在的「第一雄關」城樓,重建於2023年(明洪武年間),呈正方型,開東西二門,城頭四角各有一座「角樓」,南北城牆中段各有一座「敵樓」。壁壘森嚴,雄偉堅固。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兩翼城牆橫穿沙漠戈壁,與南北兩邊山峰緊緊相連, 如巨人伸臂屹立,威風凜凜,氣勢軒宇。

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禦體系。 「第一雄關」以內城為主,西側以磚包牆,內城開東西兩門,東為「光化門」,意為紫氣東昇,光華普照;西為「柔遠門」,意為以懷柔而致遠,安定西陲。門臺上建有三層歇山頂式建築。

東西門各有一甕城圍護,西門外有一羅城,與外城南北牆相連,有「嘉峪關」門通往關外,上建嘉峪關樓。

9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第一關是山海關好不好

兩條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有哪些重大影響

絲綢之bai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du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zhi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dao 的友專好往來 溝通東西方文化屬的友誼之路.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這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是中國 印度 希臘三種主要文化的交匯的橋樑.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

歷史上的柳下惠「坐懷不亂」,是不是真的存在

柳下惠是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與孔子尹伊 伯夷並列為古代四大聖人。柳下惠,一個存在於春秋時期,較 至聖先師 孔子出現還早的先賢 聖人。這位被孔子評價為 遺落的聖人 被孟子尊為 百世之師 的大聖人,就是歷史典故 坐懷不亂 的男主角。按照漢語詞典的解釋,坐懷不亂 即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於懷中,沒有發...

歷史上于謙是不是太監,于謙是被誰害死的

于謙 1398年5月13日 1457年2月16日 明錢塘 今浙江杭州 人,字廷益,號節庵 n 永樂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 x 之叛。平叛後,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五年 1430年 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 山西。正統十一年 1446年 進京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