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科舉闈中越幅是什麼意思,古人科舉考試第一第二第三分別叫什麼

2021-03-19 18:21:38 字數 3177 閱讀 3233

1樓:大朗

科舉考試用語。屬於考生答卷違式例之一。考生所答試卷,有一定格式。

卷面有紅線畫出的橫直格,每頁的行數及每行的字數均有規定,如超越行、格隨意書寫者即為越幅。凡越幅者,即以違式論,試卷貼出,不予錄取,旨在防止忤逆。

古代科舉考試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別叫什麼

2樓:逗比逗無悔

科舉考試殿試賜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經過第一次童子試後都稱為童生或儒童。之後以童生身份參加第二次考試—院試,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廩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廩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

第三次考試叫鄉試,只有獲得秀才資格才可以參加,所有通過鄉試的叫舉人,被薦舉之人。其中鄉試裡邊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

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

第四次考試叫會試,由有舉人功名的人蔘加,通過會試的稱為貢士,進貢給天子的士子。貢生裡邊的第一名叫會元;到皇帝那兒的考試叫殿試,通過殿試的叫進士,進士裡邊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狀元。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

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

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它**若干人。

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唐寅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

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後,由巡撫主持鹿鳴宴。

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即逢醜、辰、未、戌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

九、十二、十五日舉行。

由於會試是較高一級的考試,同考官的人數比鄉試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調等官,都由較高階的**擔任。主考官稱總裁,又稱座主或座師。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在會試後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明憲宗成化八年起,改為三月十五。應試者為貢士。

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

3樓:sobo衣飾

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謝謝。

4樓:咪浠w眯兮

鄉試中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稱「亞元」。

中會試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中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

科舉,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創於隋朝,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

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2023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世界上最後一屆科舉考試結束於2023年的越南阮朝),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

科舉考試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試帖詩等。八股文題目出自四書五經,略仿宋代的經義,但是措辭要用古人口氣,所謂代聖賢立言。結構有一定的程式,字數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稱為八比文、時文、時藝、制藝。

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

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人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古人科舉考試第一第二第三分別叫什麼

7樓:晚夏落飛霜

科舉考試殿試賜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在過去參加科考之前,考生們在開考之前需要寫一個名單。包括自己的基本情況,這個東西叫名狀。科舉考完之後,根據名次的先後。

把這個名狀作為檔案依次排開。誰考了第一,他的名狀就放最前頭,所以第一名叫狀元。

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會張榜公告。狀元在頭一欄,左邊第二,右邊第三。就像人的臉部一樣,狀元是鼻子,兩邊是眼睛。

所以第二名和第三名就被稱為榜眼。後來為了區分第二和第三,根據每次科舉考試后皇帝會舉行騎馬遊行的習慣,將第三名改稱探花。

連中三元

古時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

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每三年舉辦一次,稱之為「鄉闈」,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考中的稱「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是科舉場中的佳話。

8樓:ice的夏天

你說的是古代最高階的考試(殿試),前三名分別叫狀元、榜眼和探花。科舉:

9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古人科舉考試全國殿試第一第二第三分別叫狀元、榜眼和探花。

10樓:爽朗的富豪

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11樓:無憂

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

12樓:不明真相的貓熊

第一 狀元,第二 榜眼,第三 探花

闈怎麼讀音是什麼,闈拼音怎麼寫?是什麼意思

闈讀音 w i,聲母是w,韻母是ei,聲調是二聲。闈釋義 1 古代宮室兩側的小門。2 后妃居處 宮闈。3 父母居室 庭闈。漢字筆畫 1 入闈 r w i 指科舉時代應考的或監考的人進入考場。2 春闈 ch n w i 春試。3 玄闈 xu n w i 道德教政教之門。4 漕闈 c o w i 漕試試...

丁憂是什麼意思,古人說的丁憂是啥意思?

意思 遭逢父母喪事。舊制,父母死後,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讀音 d ng y u 出處 唐 房玄齡 晉書 袁悅之傳 悅之始為謝玄蔘軍,為玄所遇,丁憂去職。翻譯 袁悅之開始做謝玄的參軍,被謝玄重視,因父母喪事才辭去職位。歷史 古代 的父母死去,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

古人說的板臉婦人是什麼意思,古人叫挽父是什麼意思

表情古板冷淡的婦人。板臉 b n li n 解釋 繃緊面孔。表示嚴肅 不悅或冷淡。古人什麼時候說了,從沒聽過也沒見到過這樣的文字。古人叫挽父是什麼意思 挽父在古代是指趕車老人的意思。新唐書 食貨志三 輓夫系二鈲於胸,而繩多絕,輓夫輒墜死,則以逃亡報,因系其父母妻子,人以為苦 父 是一種對 夫 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