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愛人者先自愛,欲知人者先自知什麼意思

2021-03-19 18:21:39 字數 5546 閱讀 8403

1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想要愛人的人在愛人之前要先學會自愛,想要了解他人的人在瞭解他人之前要先了解自己。

在《大學》裡面有一句話,「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一個人要了解別人,首先先了解自己,「欲知人者先自知,欲愛人者先自愛」。所以自知才能知人,自愛才能愛人。

延伸:大學(文獻古籍曾子《大學》)

《大學》,原是《小戴禮記》裡一篇,舊說為曾子所作,當代很多學者認為實際是秦漢時的儒家作品,是討論古代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學》的地位並不是很突出,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大學》遂成為儒家經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學》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傳的《大學章句》本,為「四書」之一;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什麼意思

2樓:孫老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意思是:能瞭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瞭解自己才算聰明。

【出處節選】《道德經》——春秋·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白話譯文】能瞭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瞭解自己才算聰明。能戰勝別人是有力的,能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

擴充套件資料

1、《道德經》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

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遠近聞名。

2、《道德經》鑑賞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道德經》德經部分,在**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3樓:匿名使用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二句文全出自老子《道德經》。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靈之明。「知人者」,知於外;「自知者」,明於道。

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內;明者,知己知人,內外皆明。智是顯意識,形成於後天,**於外部世界,是對錶面現象的理解和認識,具有侷限性和主觀片面性;明,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和客觀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見,必返求於道。

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覺悟者。

老子說了,知道別人,你是智慧。你瞭解別人,你是智慧;你知道自己,瞭解自己,這是高明。同志們想,知道別人是智慧,知道自己是高明,合起來就是明智,你這個人很明智。

聖人孔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意思是說,能認識別人的叫做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做高明,能戰勝別人的叫做有力,能剋制自己的人才算剛強。

4樓:匿名使用者

知人者智,自知之名。《道德經》。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靈之明。「知人者」,知於外;「自知者」,明於道。

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內;明者,知己知人,內外皆明。智是顯意識,形成於後天,**於外部世界,是對錶面現象的理解和認識,具有侷限性和主觀片面性;明,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和客觀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見,必返求於道。

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覺悟者。

老子說了,知道別人,你是智慧。你瞭解別人,你是智慧;你知道自己,瞭解自己,這是高明。同志們想,知道別人是智慧,知道自己是高明,合起來就是明智,你這個人很明智。

聖人孔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意思是說,能認識別人的叫做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做高明,能戰勝別人的叫做有力,能剋制自己的人才算剛強

5樓:瘋了桂寶

瞭解別人的人聰明,瞭解自己的人更聰明

6樓:匿名使用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二句文全出自老子《道德經》。

我追的女孩說不想搭理我,但總跟她說話也回但回的不多,這樣是什麼意思求解答

7樓:駕馭我心

有些年輕人問我,什麼時候可以談戀愛?這就是答案,你要能自愛,你才能夠愛人。我會寫一個數學式,我給大家寫過沒有?

人家問我可不可以結婚、談戀愛,我就跟他講,你要先能夠把這個數學題做對了,才可以再說。

一加一等於多少?諸位朋友,一加一等於多少?「一。」好,還有沒有答案?「二」,「大於二」。你們的智慧都很高,來掌聲鼓勵一下。還有沒有?「無限大,

因為一直傳下去。」一直傳下去,害我對您肅然起敬,無限大是中國人的胸襟跟中國人的態度。我們常問說你是炎黃子孫嗎?是,大聲沒用。什麼是中國炎黃子孫的

胸襟?是他的一舉一動他覺得要為歷史負責,要為自己的家族負責,有這個態度可以當榜樣,源遠流長。你看《德育故事》裡面所有夫妻的故事,統統一加一等於無

限大,他成為歷代夫妻的榜樣。宋弘,這個故事大家聽過吧!當初漢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先生去世了,剛守寡。這個皇帝對姐姐也很關懷,就心裡想在文武百

官當中找個好的來娶他的姐姐。這個大臣馬上娶的是皇帝的姐姐,一下子是富貴逼人,變成皇親國戚。諸位朋友,你要不要娶?要不要?這個時候要想到孟夫子講的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湖陽公主她也挺有眼光的,她就挑說所有百官當中,宋弘的氣度最好,皇帝一聽知道了,就去找

宋弘談婚事。皇帝就跟他講,我聽說這些世間一些俗話在講,說人一有錢就換朋友,一發達就換太太。以前讀書人都很聰明,一聽對方講的話,都稍微能夠聽出他的

用意在**。宋弘就對著皇帝講,「貧賤之交不可忘」,在患難的時候跟我們一起同甘共苦的朋友,這一輩子再怎麼富貴都不能忘記他,而「糟糠之妻不下堂」。這

兩句話變成千古名言,而且這兩句話對於當時東漢的影響太大了。當宋弘說出來、做出來了,其它文武百官絕對不敢顯達富貴之後,把自己的原配給休掉,他絕對不

敢,因為他只要這樣做了,他無法在一個朝廷立足。宋弘是正了一個朝廷整個夫婦的倫常,以至於往後歷代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被他感動,都效法他,他功德無量。

宋弘講糟糠之妻不下堂,皇帝心裡想這也沒辦法了。湖陽公主在後面聽到了,諸位朋友,當湖陽公主聽到這段話的時候,你猜她的內心是什麼狀態?她會怎麼樣?

很敬佩,這叫正常現象。但是一般的人會很難過,我沒希望了。其實湖陽公主要很高興,為什麼?她沒有看錯人,她很有眼光;假如真的宋弘娶她,那她是看走眼,

看錯了。從這裡我們要冷靜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們欣賞一個人是很快樂的。你看男女之間,覺得這個人品德很好,很欣賞他,看了很舒服。突然起了一個念頭說我想

追他,馬上痛苦就來了,有沒有?本來是很歡喜,突然變痛苦,誰造成的?一般的人會把責任推給誰?推給對方,都是你讓我茶不思,飯不想,推卸責任,其實都是

心裡的佔有慾望才造成痛苦。欣賞的時候很好,還可以效法,哪有痛苦?起個念頭、慾望想佔有才痛苦。所以說所有那些唱情歌會痛苦的人都是迷惑顛倒,都是佔有

欲在那裡搞鬼。所以放下了慾望就自在。

這個答案很好,一加一等於一也很好,什麼意思?夫妻變成一體。但是發揮出來的力量要大於二,等

於二還考慮一下,等於二也差不多,大於二才比較划算。諸位朋友,我們現在結婚一加一都是什麼結果?兩個綁手綁腳,互相在那裡抱怨,很痛苦,假如是這樣,就

不要找麻煩了。假如結婚下去小於一,甚至於還變成負數,那先好好修養自己比較重要。那一天我說一加一等於多少?突然有個太太說等於「王」。所以當老師也不

好當,隨時變化球出來要接過來:太好的答案,給她掌聲鼓勵。很好,其實王跟無限大是一樣的,中國的學問四個字,叫「內聖外王」,你真正成就你內在的德行,

你表現在外就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王是榜樣的力量,帶領大家都是往道德、學問的路上走,這叫王。我們說的先王、先王,都是有這種德行的人才稱為先

王,我們的人生的態度也是內聖外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欲愛人者要先自愛,欲知人者先自知。

8樓:匿名使用者

你耐心些呀。總之一句話:膽大,心細,臉皮厚。

9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對你沒意思,回話是出於禮貌,不想把關係搞的那麼尷尬

10樓:″也許丶伱卟懂

留你當備胎呢、問她讓操吧、不讓往她臉上吐唾沫

11樓:五彩默劇

孩子醒醒吧 她不喜歡你 別纏著了 會煩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只是惱你煩你厭你怨你不想搭理你

13樓:匿名使用者

話不要說的太多要用行動感動她

14樓:無優

不喜歡你,你死皮奈臉

15樓:青風三月

不善表達型別吧,你要主動一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什麼意思?

16樓:愛單單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瞭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瞭解自己才是真正聰明。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原文如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白話譯文】

能瞭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瞭解自己才算聰明。能戰勝別人是有力的,能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

17樓:百裡挑一

能瞭解他人的人聰明,能瞭解自己的人明智。

原文:知人

者智,知己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能瞭解他人的人聰明,能瞭解自己的人明智。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加強大而不可戰勝。

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堅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喪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身雖死而「道」猶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長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

求譯文勝人者先自勝,求譯文 勝人者先自勝

出處 呂氏春秋 先己 直譯的話可以理解為 想要戰勝別人先要戰勝自己 往深遠一點的地方理解也可以為 要批評別人,就必須首先要檢討自己 要了解別人,就必須首先要了解自己等等 出處 呂氏春秋 先己 原文 夏後伯與有扈戰於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後伯啟曰 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

愛人亦無憂,愛人亦無怖,相命於愛者,無憂亦無怖。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出自 雪山飛狐 這是袁紫衣離去時,最後對胡斐所說的話,一句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就要慧劍斬情絲,要胡斐忘了她。這是袁紫衣離去時,最後對胡斐所說的話,一句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就要慧劍斬情絲...

我是自重自愛的女孩,但同也是完美主義者。我追求完美的愛情,這種愛情不容背叛。男朋友是個當兵

其實bai男人都有想得到不一樣du的女人,看看zhi有什麼不同,主dao要你看看是不是真心跟內你過的,如果容他的本性就是色,那麼我勸你趁早分手,如果他因為可以原諒的原因,你可以考慮一下因為十個男人九個壞,那一個在我眼裡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會隱瞞的男人,他不說你不也會認為他是個好男人,其實他早就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