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的中國應該如何傳承與創新民族文化

2021-03-19 18:19:02 字數 4770 閱讀 1199

1樓:白若琪是隻貓

在繼承和弘揚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這是判斷民族文化的價值以及它是否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關鍵。一個民族不能輕視自己的傳統,但也不能囿於傳統、沉緬於傳統。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擁有真正體現鮮活民族精神又體現時代特色的文化。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創新,是面向時代的一種創造,是在創造中繼承,在推陳中出新。對民族文化進行創新,必須要把握時代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趨勢,在發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同時,積極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汲取養分。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既具有時代精神,又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怎樣傳承傳統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

2樓:徐臨祥

1.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心骨」 作用。2.

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3.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

4.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5.

民族精神產生於社會實踐,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要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3樓:羽壓

振興中華 為中華之振興而讀書

新形勢下應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4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參考:

我國是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先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是個重要的問題。正確對待傳統道德文化,堅持繼承和創新的統一,加速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文明,是我們應有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一、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由歷史沿襲而來的觀念思想的綜合體。它具體體現在人們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和價值觀念上,內化積澱於每個社會成員的心靈深處,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一個民族傳統文化之所以得到傳承和延續,是這個社會成員的社會觀念自覺認同的結果,而決不是以強制性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因此,只有正確地對待傳統文化,才能正確地對待整個民族的傳統文化。

而傳統文化固具有極大的相對穩定性,它往往是反映和代表了一個民族的社會整體意識和行為傾向,並使得傳統文化得以傳播和積累。因而,傳統文化要想對現代文化具有正確地導向性,就必須堅持現代化與民族化的統一,它既可以堅持反對「全盤西化論」、「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又可以堅持反對過了時的所謂的保守的復古的意識現象的發生。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時代精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由低階到高階不斷髮展的過程,但往往優秀的道德文化,一方面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營養,另一方面也是具有深刻的歷史侷限性,並呈現了精華與糟粕相互交織的複雜狀態,仍需我們作出科學的合理的自覺的選擇,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提高自身判斷優劣是非的能力,才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正確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我們的改革必足於本國實際,充分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心理承受力,國勢利導,努力尋找傳統和現實的結合點,揚長避短,超利避害,繼承和發揚我國優良傳統,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對外來文化的消化吸收,否則就會無原則地,失去理性地否認「自我」,陷入迷茫之中,最終背離社會主義大方向。因此,我們必須站在現代化和民族化相統一的高度,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二、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一)對待傳統文化的二種觀點

1.「民族虛無」論持這種觀點的人把傳統民族文化視為「沉重的包袱」、「歷史的惰力」,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 貶斥得一無是處。他們明確地主張「擺脫中國文化的傳統形態」,「根本改變和徹底重建中國文化」,「要反傳統,要全力動搖、瓦解、**和清除舊傳統。

2.「儒學復興」論 持這種觀點的人看不到中華傳統文化的侷限性和消極的一面,不加分析地盲目肯定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甚至認為中國的儒學會在一個新的基礎上得到復興。在這裡,有兩種錯誤地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一是採取虛無主義或取消主義的態度,不問青紅皁白,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把它們統統歸之為「封建、迷信、落後」,乃至「反動」的範疇,甚至把近代中國的貧弱、目前中國存在的困難統統歸咎於傳統文化。二是不分青紅皁白地全盤肯定,並且不允許人們對之有任何懷疑與批判,否則就是貶低中華文化,數典忘祖,崇洋媚外。這兩種表面上極端對立的態度,其後果則是一樣的,即斷送我國的傳統文化,影響我國的發展步伐,導致我們走上錯誤的道路。

(二)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走進21世紀,影響中國文化未來發展方向的因素有兩個:其一,作為主導方面,它將吸收容納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的精華,它是中華民族內聚力的象徵,是聯結全民族的精神紐帶。其二,中國現代文化將儘可能地吸收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成果,為現代化服務。

對傳統文化的合理揚棄:

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應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合理地揚棄。一定的文化形成於特定的社會環境,但由於文化具有滯後性,因而當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傳統文化並沒有消失,反而是跨階段地影響與制約社會的現代化程序。因此我們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要有選擇地吸收和創造性地綜合,用歷史和 科學 的觀點來考察中國的傳統文化,切實把握和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本質內容,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現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進行有選擇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發展和創新。

例如,社會主義本來是西方的思潮,在中國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用中國人所能接受的方式來建設社會主義。從前我們也曾生搬硬套地學習西方的社會主義,實踐證明,由於脫離中國的實際,所以成效不大,推廣不開。

當然,對待傳統文化,需要我們辯證地看,並非一切都好,一切都具有現代價值,它有精華,但也有大量封建糟粕的東西,如權力崇拜、****,封建等級觀念,**主義、個人迷信、封建家長制、閉關鎖國、踐踏知識與人權、任人唯親,唯書唯上,官本位,皇權思想,依附性人格,缺乏國民、公民意識,缺乏民主、法制觀念,缺乏創新意識,缺乏科學精神,重農抑商,重義輕利,重群體輕個體,反對競爭,輕視效率等等。這些都是封建落後的東西,還對我們當今的社會有很多負面的影響,需要我們去判斷去甄別去篩選去批判,但過去那種對傳統文化不問青紅皁白,一概懷疑、否定和批判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文化如何傳承與創新

5樓:潔

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一、我們如何傳承和創新文化

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京華和糟粕。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部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是文化得到發展。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我們要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顯示、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個明珠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二、二者關係

文化繼承是文化創新的基礎。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棄傳統文化而從頭開始。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

文化創新是文化繼承的時代要求。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社會實踐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變化,要求文化體現新的時代精神。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6樓:時間哦無

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京華和糟粕。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部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是文化得到發展。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我們要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顯示、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個明珠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7樓:夏汐8沫

文化傳承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於符合社會發展的,發揚和保持;反之,自覺剔除或改造。

文化創新:

1.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關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創新的需要。

5.必由之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的活力,推動文化的形式機制體制,傳播手段的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6.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如何理解大學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職能

好的文化需要正確的人去理解 才能正確解答 大學是傳統文化繼承 新文化發展的中間地帶 地位何其重要 文化如何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要如何傳承與創新?我在故宮修文物 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大學文化傳承創新如何構建 文化如何傳承與創新 文化傳承的正確態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於符合社會發展...

中國新時期外交政策的特點,新時期中國外交特點是什麼?

和平共處,對外開放,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與合作,這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 新時期中國外交特點是什麼?求和平 求發展的外交總目標 在論及中國對外政策目標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和平目標與發展目標,這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石和出發點。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中國領導人孜孜以求的兩大目標。這兩大目標既植...

結合材料,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角度,說明如何使中部的區

1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既要歡迎國內外優秀文化在當地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區域 專文化走向世界屬,增強文化影響力。2分 2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對傳統文化要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使其 古 得更加燦爛 對紅色文化要結合時代特點發揚光大,使其 紅 得更加輝煌 2分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實現文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