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認知學習理論的區別和聯絡

2021-05-13 17:30:35 字數 5659 閱讀 4139

1樓:一葉風鈴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並非是一連串的刺激與反應(行為主義觀點),而是要在頭腦中形成認知地圖,即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

行為主義,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三者的聯絡與區別

2樓:各種新人類

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者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他們的基本假設是:行為是學習者對環境刺激所做出的反應。他們把環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隨之的有機體行為看作是反應,認為所有行為都是習得的。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環境,儘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為,消除不合適行為。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在20世紀初創立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格思裡,赫爾、桑代可,斯金納等的影響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美國佔據主導地位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斯金納更是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原理,並對強化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使強化理論得到了完善的發展。

他根據操作性條件作用原理設計的教學機器和程式教學曾經風靡世界。

2.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相對立,源自於格式塔學派的認知主義學習論,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再度復甦。從本世紀50年代中期之後,隨著布魯納、奧蘇伯爾等一批認知心理學家的大量創造性的工作,使學習理論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後又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他們認為,學習就是面對當前的問題情境,在內心經過積極的組織,從而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強調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絡是以意識為中介的,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認知主義的學習論在學習理論的研究中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認知派學習理論家認為學習在於內部認知的變化,學習是一個比s—r聯結要複雜得多的過程。他們注重解釋學習行為的中間過程,即目的、意義等,認為這些過程才是控制學習的可變因素。

3.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的。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當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而不是將人的心理肢解為不完整的幾個部分,應該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應該關注人的高階心理活動,如熱情、信念、生命、尊嚴等內容。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從全人教育的視角闡釋了學習者整個人的成長曆程,以發展人性;注重啟發學習者的經驗和創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和經驗,肯定自我,進而自我實現。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重點研究如何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發展出對世界的理解,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有別於精神分析與行為主義的心理學界的「第三種力量」,主張從人的直接經驗和內部感受來了解人的心理,強調人的本性、尊嚴、理想和興趣,認為人的自我實現和為了實現目標而進行的創造才是人的行為的決定因素。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目標是要對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人進行全面描述。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行為主義將人類學習混同於一般動物學習,不能體現人類本身的特性,而認知心理學雖然重視人類認知結構,卻忽視了人類情感、價值觀、態度等最能體現人類特性的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在他們看來,要理解人的行為,必須理解他所知覺的世界,即必須從行為者的角度來看待事物。

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首先必須改變其信念和知覺。人本主義者特別關注學習者的個人知覺、情感、信念和意圖,認為它們是導致人與人的差異的「內部行為」,因此他們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來構建學習情景。

3樓:百度使用者

行為主義把人的行為做為研究物件,而忽視了人的認識過程,認知主義強調人的認識過程,人本主義強調人的自主發展,強調人的自我實現,三個學說各有道理,如果把三者結合起來就比較全面了.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認知學習主義學習理論的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行為主義主張聽說為先,用外部刺激提高學習效果。

認知主義強調頓悟,用新知改造舊的知識結構。

教心 求救 比較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認知學習理論的異同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題目太寬泛來了,不好自

答。。。。我覺得可以從這些方面組織答案1.學習的實質,行為考慮的是如何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形成聯絡,並使之得到強化與維持。

認知理論強調知識獲得和內部心理結構。2,學習的影響因素,行為主義一般認為學習最關鍵的因素是在如何安排特定環境中的刺激及其後果。認知主義呢更重視學習者的主動性,包括學習者注意、編碼、轉換這些。

3,對遷移的看法,在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中,遷移來自於相似特徵的情境可以使得行為在共同要素中實現遷移,依據認知理論,想想認知結構遷移理論你就知道了。4,對激發學習動機上的看法。4,由理論提出的教學方法,行為主義在此的核心思想就是強化,提出像斯金納的教學機器和程式教材這樣的教學策略。

而認知主義強調認知策略,如框架、提綱這些東西。此外還可以從實驗基礎,哲學背景上(認知主義在客觀主義上走得更遠)都可以說。第一次在論壇打這麼多字,樓主改天請我吃飯[s:3]

6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一點最好說下,行為主義的目的是為了描述和解釋行為,強調客觀性;這一點就把新的新行為主義與認知分開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題的答題思路先把兩大類各自的主要觀點稱述一下第三段來個比較,相同點、不同點就搞定了各自的觀點,自己總結一下,書上差不多都有

8樓:匿名使用者

2l這兄弟太強力了,lz連發n個提問帖,這兄弟幾乎都涉足了,還解釋的挺圓滿,淚奔自習去了。

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的區別

9樓:lee羅亞輝

1、方向不同: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運用行為主義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學習的一種心理學流派。

認知學習理論: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的學習理論。

2、認知不同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該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

認知學習理論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的學習理論。主要觀點包括人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學習;人類獲取資訊的過程是感知、注意、記憶、理解、問題解決的資訊交換過程;人們對外界資訊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選擇性的以及學習的質量取決於效果。

3、特點不同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只強調外部刺激劑而完全忽視學習者的內部心理過程,就是通過反覆的行為訓練,讓人掌握某項技能。認知主義的特點是學習者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收器,而是主動地對外部刺激提供的資訊進行選擇性加工的主體。認知主義理論受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影響比較明顯。

10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學習理論,我認為是心理學的一門最發達的分支學科,是對學習規律和學習條件的系統闡述,它主要研究人類和動物的行為特徵和認知心理過程。由於心理學們各自的觀點、視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種學習理論的流派。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學習理論是完全與事實相吻合而能排除所有與之競爭的學習理論。

但是,這些學習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學習基本問題的不同視角,使我們有可能比較全面地理解學習的性質、學習的條件和學習的規律。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學習和研究學習理論,不僅使教育、教學有更堅實的理論基礎,還可以據此改進自身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要做到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的區別,我建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通常這也是基本格式吧!呵呵!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你們會寫這個東西,不過我認為,這已經有點過時了!因為現在已經到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階段。真不知道你們xx怎麼想,太應試了!

以下簡單說明一下:

一、定義分析及概況介紹

1、行為主義定義及概況介紹。

行為主義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起源於20世紀初美國,由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就創立,隨後在格思裡、赫爾、桑代克、斯金納等的影響下,行為主義理論不斷完善及發揚,在美國佔據主導地位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其中斯金納更是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推向了高峰。

2、認知主義定義及概況介紹。

認知主義又名認知學派,是一種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派的理論相對,認知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內部的心理過程研究。認知主義源於格式塔心理學派,這個學派認為學習是人們通過感覺、知覺得到的,是由人腦主體的主觀組織作用而實現的,並提出學習是依靠頓悟,而不是依靠嘗試與錯誤來實現的觀點。該理論關於「學習」的觀點是:

關於學習的心理現象,否定刺激(s)與反應(r)的聯絡是直接的、機械的。

二、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主要內容

1、行為主義

關於行為主義的發展可以分為早期行為主義、新行為主義和新的新行為主義。早期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以華生為首,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則為斯金納等,新的新行為主義則以班杜拉為代表。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環境,儘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為,消除不合適行為。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可以用刺激-反應-強化來概括,認為學習的起因在於對外部刺激的反應,不去關心刺激引起的內部心理過程,認為學習與內部心理過程無關。根據這種觀點,人類的學習過程歸結為被動地接受外界刺激的過程,教師的任務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的任務則是接受和消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以下的一些侷限性:

第一,它否定了人的複雜性、豐富性,認為通過環境的刺激就能使學習者獲得知識,得到發展。認為學習者學習的過程就是刺激與反應連線的過程。

第二,它強調了知識的本質性,認為學習者就是掌握知識的,只能對刺激做被動的反應。知識就是理性的存在。

第三,強調強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心理髮展變化。比如有名的戴爾的經驗之塔所強調的正是**技術在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促進作用,它並沒有認識到學生自身的複雜性。它一味地強調了二元性,認為環境與學習者都是確定的,忽視了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某種關聯性,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後現代主義所不能接受的。

2、認知主義

認知主義誕生於行為主義高峰——斯金納理論時期,認知學習理論的代表有格式塔、托爾曼、 布魯納、奧蘇貝爾、加涅等。

20世紀60年代,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統治地位被認知心理學所代替,認知學習理論得到快速發展。其中,皮亞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資訊加工的學習理論等都有很大影響。在環境與個體的關係上,認知學習理論認為:

是個體作用於環境而不是環境引起人的行為。環境中的各種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取決於人的內部心理結構,是人根據自己的內部心理結構做出的選擇。個體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賦予經驗以意義,並對經驗進行組織和再組織,從而修正或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因此,認知學習理論要研究的是個體處理環境刺激時的內部心理過程。例如,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智慧和道德結構都不是環境直接內化的結果,而是環境與個體圖式之間建立聯絡,通過內部的協調、創造而得到建構的,這是一個個體利用自己已有圖式(即認知結構)與環境進行相互作用,通過同化和順應而達到與環境的動態平衡的過程;布魯納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資訊加工者,他在對知覺和思維、認知和發展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發現學習理論,認為教師應當通過指導發現法,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自己的智慧或認知生長;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這種學習是通過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觀念相互作用而進行的,其結果是新舊知識意義的同化。

認知主義在強調外界環境的刺激的同時,也強調了學習者對知識的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說它開始重視了人在學習過程中的複雜性及豐富性,認知主義顯然在行為主義的基礎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仍然沒能擺脫客觀主義的束縛,它認為知識是客觀的,仍然存在著某種權威,知識是理性的反應,我們是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的。

三、 兩者的區別

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最大區別在於:認知理論家們只關心人類的學習,認知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內部的心理過程,這與行為主義者只關注外顯行為、無視心理過程的觀念有顯著區別。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介紹,什麼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 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該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形成 刺激 反應 的聯結。什麼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 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該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形成 刺激 反...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一樣嗎?不一樣有什麼區別

心理學上的認知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相同點 兩者都專認為學習屬是學習者在頭腦中積極主動地對知識進行加工,再形成意義 兩者都認為學習是在學習者大腦中已有的認識結構為前提進行的。不同點 認識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客觀的,而建構主義認為客觀的東西沒有什麼意義,意義是人建構起來的,知識只是人...

認知學習理論的綜述,研究性學習的文獻綜述應該怎麼寫?

根據以上認bai知學習理du論關於學習的基本觀zhi點,與教學實踐dao 結合,回國內外研究者們提出答 了一系列指導教學設計的原則,國內學者將它們歸納為 1用直觀的形式向學習者顯示學科內容結構,應該讓學習者瞭解教學內容中涉及的各類知識之間的相互關係 2學習材料的呈示應適合於學習者認知發展水平,按照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