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古墓介紹,東漢時期的墓葬習俗有哪些

2021-03-19 18:22:26 字數 5012 閱讀 6997

1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

墓葬墓室由前室、後雙人墓室、西側室和東側兩個耳室組成,全部由藍磚砌成,但藍磚的尺寸又各不相同。墓葬儼然像一個宅院,充分體現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

這座墓葬的修建方式,基本上可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開挖墓坑,如圖所示墓葬整個外側的土框部分。第二階段就是修建墓葬的磚砌墓室,包括甬道和墓室以及甬道部分上側的照壁。

第三階段是在墓室土框範圍內進行回填。第四階段就是埋葬死者,封堵甬道,對墓道進行回填。因為這座墓葬是一個多人合葬墓,所以不排除反覆多次進行這一過程。

最後的第五階段就是在整個墓葬外圍土框範圍內進行回填,然後完成整個墓葬的修建。

這座大型漢墓位於邙山陵墓群最大的東漢帝陵——大漢冢西南側,應屬於大漢冢的陪葬墓。洛陽地區以前發掘的東漢墓不在少數,它們的用材大都是小磚,但這座漢墓用磚的規格很大,有梯形的、楔形的、扇形的等,這在以前的考古發掘中還沒發現過,說明墓主人的身份較高。通過考古發掘和研究出土的遺物遺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它是一座全國範圍內比較罕見的大型東漢夯土墓,是東漢帝陵的一個貴族陪葬墓,也是目前全國首次發現的帶有五層臺階式外框、有照壁形制的大型東漢墓葬。一個貴族陪葬墓的規模如此之大,可以想象,東漢帝陵的形制該有多麼壯觀。

東漢時期的墓葬習俗有哪些

2樓:星嘉合科技****

東漢時期的埋葬習俗,由於莊園經濟膨脹,隨著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從西漢晚期以後就出了綿延數百年的封建大家族,這種大家族的基地就往往歷經了好幾個朝代。洛陽墓地介紹無極的甄氏墓地即為一例,這個墓群自地面積東西南北備約4.5華里。

2023年春,其中一墓出土東漢後期的甄謙買地券,一墓出土北魏正始四年墓誌,證明該墓地延續數百年。加之建築藝術和造型藝術的發展,引起了葬俗的不少變化。

按建築材料和墓的裝飾而言,可分為五大類:

a、單純的磚石墓(包括土坑基,自多數)。

b、壁畫墓.分佈在長城沿線和黃河十下游,數量很少。

c、畫像石刻墓 分佈較廣。

d、畫像磚墓,比較少。

漢代古墓特點

3樓:神祕火車頭

漢墓除繼承戰國以後在墓上堆築墳丘的作法外,貴族官僚墓還在墳丘四周用夯土築造圍牆以為塋域。東漢時期興起在墓前立墓碑、建祠堂、置墓闕,闕前闢神道。神道兩側還列置人物和動物的立雕石像。

從構築分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在地面挖出長方形豎穴土坑作為墓室,稱土坑墓;再在坑底用木板構築木壁墓室,稱木槨墓;用空心磚或小磚或石板(塊)砌築墓室,則分別稱為空心磚墓、磚室墓、石室墓。

一種是在豎穴土坑底部的一端或一側掏出橫穴作為墓室,稱土洞墓或洞室墓。另有在山上鑿洞建造的,稱作崖墓。空心磚墓和磚室墓有的也在土洞中砌築。

在許多大型磚室和石室墓中,還流行彩繪壁畫為裝飾,稱壁畫墓。在石室墓壁上雕刻各種畫像的,稱畫像石墓。在磚室墓中另嵌入一種模印畫像的磚,稱畫像磚墓。

諸侯王墓的構築方法與一般漢墓大體相同,但更為複雜。豎穴土坑的,有多層棺槨,棺槨外設黃腸題湊,例如北京大葆臺漢墓,長沙鹹家湖漢墓。鑿山為墓的,佈置多側室,多耳室、例如滿城漢墓和曲阜九龍山漢墓。

有的還採用豎穴和鑿洞相結合的做法,例如廣州南越王墓和徐州北洞山漢墓。北洞山漢墓的主體建築是採用開鑿山洞的方法,而府庫倉廚等附屬建築則採用開鑿豎穴石坑、再行砌建的方法,這與南越王墓的建築形式基本相同。

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磚墓和磚室墓通常只用木棺;木槨墓大都一棺一槨,諸侯王、列侯使用雙層或多層棺槨。一般地說,西漢前期流行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磚墓、木槨墓,單人葬;西漢後期出現石室墓、磚室墓、壁畫墓,開始流行夫妻合葬。到了東漢,磚室墓普及全國各地,畫像石墓、畫像磚墓和崖墓也在山東、四川等地廣泛流行,並流行家族幾代合葬。

不論單葬合葬,死者都是仰身直肢葬式。隨葬品因身份貴賤、家資貧富而有很大差別。西漢前期,貴族官僚大都把死人當作活人看待,將生人所用的車馬、金銀珠玉佩飾、絲織衣物、銅漆器皿、食品、錢幣等葬入墓中;將房屋、田地、武士、奴僕和牲畜等製成模型和偶像隨葬。

一般漢墓也有數量不等的銅、陶生活用具。西漢中期以後,陶質明器增多,時代愈晚,明器的種類和數量愈多,比較貴重的銅器、漆器則逐漸減少。到了東漢末年,隨葬品幾乎全被陶明器代替。

4樓:匿名使用者

秦漢時期

在秦漢時期,上行下效,多是覆鬥式的墓葬,覆鬥就是說封土堆的形狀,像是把量米的鬥翻過來蓋在上面,四邊見稜見線,最頂端是個小小的正方形平臺,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過中國的多了一個邊,卻與在南美髮現的「失落的文明」瑪雅文明中的金字塔驚人地相似。這中間的聯絡,就沒人能推測出來了

歷代古墓的特點

秦漢時期

在秦漢時期,上行下效,多是覆鬥式的墓葬,覆鬥就是說封土堆的形狀,像是把量米的鬥翻過來蓋在上面,四邊見稜見線,最頂端是個小小的正方形平臺,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過中國的多了一個邊,卻與在南美髮現的「失落的文明」瑪雅文明中的金字塔驚人地相似。這中間的聯絡,就沒人能推測出來了。

魏晉時期

巨大厚實的山石砌成拱形,縫隙用麻魚膠粘合,這樣的石墓在西夜遺蹟附近十分常見。十九世紀早期,歐洲的一位探險家曾經這樣形容:「沙漠中隨處可見的石墓,有大有小,數不勝數,有一多半埋在黃沙下面,露出外邊的黑色尖頂,如同縮小版的埃及金字塔,在石墓林立的沙漠中穿行,那情景讓人歎為觀止。

」唐代唐代開山為陵,工程龐大,氣勢雄渾,這也和當時大唐盛世的國力有關,唐代的王陵到處都透著那麼一股捨我其誰天下第一帝國的風采。

南宋到明末清未

從南宋到明末清初這一段時期,兵禍接連不斷,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的幾次自然災害也都出現在這一時期,國力虛弱,王公貴族的陵墓規模就不如以前那麼奢華了。再後來到了清代,康乾時期,國家的經濟與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恢復,陵墓的建築風格為之一變,更注重地面的建築,與祭奠的宗廟園林相結合。吸取了前朝的防盜經驗,清代地宮墓室的結構都異常堅固,最難以下手。

總結不管哪朝哪代,中國數千年來的墓葬形式,都**於伏曦六十四卦繁衍出來的五行風水佈局,萬變不離其宗,都講求佔盡天下形勢,歸根結底就是追求八個字:造化之內,天人一體。

墓室一般的構造

平民一般按照活人宅院設計的,有主室、後室、兩間耳室。墓主的棺槨就停在主室正**。貴族則龐大的多,地宮的墓室分為前中後三部分,門口吊著千斤閘,從閘門進去,首先是一間「明殿」(冥殿),按墓主生前家中堂屋的佈置,有各種傢俱擺設,這些器物稱為「明器」(冥器)。

再往裡,中間的墓室,稱為「寢殿」,是擺放棺槨的地方。其後是「配殿」,是專門用來放陪葬品的地方。

壁畫在唐宋年間,王侯墓中多數都有壁畫,用來記述墓主生平的重大事蹟。

5樓:金魚老人

漢代石建築工藝突飛猛進,古墓多以磚石結構,墓磚中大量出現空心磚,在制磚和拱券結構方面,漢代有了巨大的進步。西漢時還創造了楔形的和有榫的墓磚,陝西興平曾發現這種磚砌的下水道,在洛陽等地區還發現了拱作的墓室。東漢拾起,縱聯拱成為主流,並已經出現了在長方形和方形墓室上的磚穹窿頂。

漢代還有在山中岩石上開鑿的巖墓(如著名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妻的墓,出完整金縷玉衣的那個),或用石材砌築的樑板式墓和拱券式墓葬。漢代的墓室,東漢石材加工比西漢更加精緻。

在許多大型磚室和石室墓中,還流行彩繪壁畫為裝飾,稱壁畫墓。在石室墓壁上雕刻各種畫像的,稱畫像石墓。在磚室墓中另嵌入一種模印畫像的磚,稱畫像磚墓——多見於王公貴族的陵墓。

王族的大墓內還會有木製建築的小宮殿,仿製死者生前的榮華,殿內會有大量陪葬品。不過這種結構經不住時間,現在絕對是朽爛了。比如上面說過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妻的墓。

墓上設施 除繼承戰國以後在墓上堆築墳丘的作法外,貴族官僚墓還在墳丘四周用夯土築造圍牆以為塋域。東漢時期興起在墓前立墓碑、建祠堂、置墓闕,闕前闢神道,神道兩側還列置人物和動物的立雕石像。如四川雅安東漢益州大手高頤墓石闕、石辟邪等。

另外,看新聞發現漢墓也有用古老的木質結構的,這種是在地面挖出豎穴土坑作為墓室,稱土坑墓——這個很窮了。如果再在坑底用木板構築木壁墓室,稱木槨墓——這種葬法的主人地位稍微好些。

木槨墓大都一棺一槨,諸侯王、列侯使用雙層或多層棺槨。一般地說,西漢前期流行土坑墓、土洞墓、空心磚墓、木槨墓,單人葬;西漢後期出現石室墓、磚室墓、壁畫墓,開始流行夫妻合葬。到了東漢,磚室墓普及全國各地,畫像石墓、畫像磚墓和崖墓也在山東、四川等地廣泛流行,並流行家族幾代合葬。

不論單葬合葬,死者都是仰身直肢葬式。

隨葬品 因身份貴賤、家資貧富而有很大差別。西漢前期,貴族官僚大都把死人當作活人看待,將生人所用的車馬、金銀珠玉佩飾、絲織衣物、銅漆器皿、食品、錢幣等葬入墓中;將房屋、田地、武士、奴僕和牲畜等製成模型和偶像隨葬。一般漢墓也有數量不等的銅、陶生活用具。

西漢中期以後,陶質明器增多,時代愈晚,明器的種類和數量愈多,比較貴重的銅器、漆器則逐漸減少。到了東漢末年,隨葬品幾乎全被陶明器代替。

名器方面,漢代的皇家青銅器大多錯金銀或是鎏金等,結構工藝精巧大方,獨具匠心。如長信宮燈。同時漢代對於玉器的加工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雖然造型還是比較樸素大方,但是選料,做工的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比如做工考究,用料奢華的金縷玉衣。

裝飾特點麼,漢代的墓藝術風格比較大氣,雄渾豪放。還有就是唐和以後的墓葬會有佛教的成分,漢代西漢是沒有的,東漢也不流行,漢代的墓葬繪畫中涉及的神怪大多是有關道教或是本土宗教的。

6樓:顏紓

地面有封土,以方形為尊。墓室有圓形和方形,方形的越往下越窄

7樓:銘無汔

來徐州,徐州到處是漢墓,絕對地道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漢墓的墓坑一般都是方形,棺槨分內外棺。其他就不知道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外形基本是甲字形的,分內外棺,如果是貴族的話會穿用玉片製成的盔甲

東漢古墓的陪葬品有什麼

10樓:

你的看是什麼規格的墓,一般大型墓會隨葬有各種陶器,東漢後期會有一些陶製的家畜家禽灶,井,房屋模型隨葬,另外兩漢普遍有隨葬銅鏡和錢幣的習俗,如果是帝陵的話,會有金縷玉衣,陶製的兵馬俑,奴婢俑,儀仗俑等隨葬,諸侯王以上的達母中會有大量玉器,高階銅器,漆器,金銀器等隨葬。另外,東漢中晚期,尤其是晚期,流行在墓中放置一種「鎮墓瓶」,瓶內建放硃砂,雄黃,水晶等物,瓶上有朱書文字或字篆,所以又叫「朱書鎮墓瓶」。此外,東漢墓中有時隨葬「買地券」,多數是刻在長條狀鉛板上,象徵死者對墓地的所有權不可侵犯。

本人考古專業,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發明了什麼極大的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

發明了蔡倫紙,將麻纖維加入造紙術裡面,這樣造出來的紙比較光滑 什麼時代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極大的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東漢龍庭候蔡倫在105年向皇帝奏摺,然後推廣造紙術,後來,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 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各國有了紙張,記錄實用技術 文學藝術都...

東漢時期已經改進了造紙術,人們為何還要用竹簡呢

紙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當時的紙還是非常的昂貴了,一般的百姓是根本就見不到,並且此時的紙張還是非常的不適用,就算有能力使用紙張也不會拿來寫字。所以這時人們寫字記事都是使用的竹簡來記事,一直到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讓此時的紙張變得既便宜又方便使用。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高層認為...

東漢時期著名科學家張衡對二級漏壺的使用情況有哪些描述

東漢時期著名科學家張衡曾經這樣描寫當時二級漏壺的使用情況 漏壺用銅版製成,有兩個權洩水壺,它們分別在底部開口,第一個洩水壺流出來的水流入第二個洩水壺,第二個洩水壺再排給受水壺。由於晝夜長短不一,可以讓受水壺也有兩套,分別在白晝和黑夜使用。由此可知,二級漏壺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經發明瞭。東漢時期傑出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