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已經改進了造紙術,人們為何還要用竹簡呢

2021-04-20 05:55:09 字數 1411 閱讀 5779

1樓:雷子說歷史

紙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當時的紙還是非常的昂貴了,一般的百姓是根本就見不到,並且此時的紙張還是非常的不適用,就算有能力使用紙張也不會拿來寫字。所以這時人們寫字記事都是使用的竹簡來記事,一直到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讓此時的紙張變得既便宜又方便使用。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高層認為竹簡相對於紙張更容易儲存。「功銘著於鐘鼎,名稱垂於竹帛」,當時的人雖然在普遍使用紙張了,可是在儲存資料的時候還是會選擇傳統的做法,最重要的將它鑄成鐘鼎,其次的就寫在竹簡上。雖然此時人們都在使用紙張,但是都在用於日常的生活當中,而非一些重要的文字記載。

2樓:科普小星球

因為那個時候造紙術剛被髮明和修改,技術沒有達成產業化,且紙只有富貴人家才可以用。一般的老百姓還是要用竹筒。

3樓:小小凸凸

造紙術的成本花費比較高,紙又容易破碎,容易爛掉,比起竹簡來竹簡,原材料低廉,容易腐朽,平民老百姓都可以用。

4樓:不會飛的肥豬

因為造紙術在當時還沒有完全的普及天下,再者用紙的話,在當時戰亂紛爭的時代,紙很容易受到破壞。

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為什麼三國時期還是用竹簡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個推廣問題和習慣問題。

公元105年發明造紙後,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蔡倫被封到陝西洋縣

為龍亭侯,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並逐漸傳向四川。據蔡倫家鄉湖南耒陽的民間傳說,蔡倫生前也向家鄉傳授過造紙術。東漢末年山東造紙也比較發達,出過東萊縣(今掖縣)的造紙能手左伯。

公元二世紀造紙術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縑帛、簡 牘的有力的競爭者。

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已經基本取代了帛、簡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公元三到六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造紙術不斷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擴充套件到用桑皮、藤皮造紙。

在裝置方面,繼承了西漢的抄紙技術,出現了更多的活動簾床紙模,用一個活動的竹簾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撈出成千上萬張溼紙,提高了工效。在加工製造技術上,加強了鹼液蒸煮和舂搗,改進了紙的質量,出現了色紙、塗布紙、填料紙等加工紙。

6樓:匿名使用者

簡牘起源於商代,《尚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到了戰國時期,竹簡的使用變得十分廣泛,目前考古所發現的竹簡最早只能到這個時代。

公元4世紀左右,由於紙已廣泛 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

7樓:百度使用者

三國時期還是普遍用於竹簡

雖然當時紙已經發明100多年,但是由於造紙的生產成本高,技術的推廣需要時間,其次紙容易損壞,在戰爭時期應用還是有很多不方便,文獻資料只能用堅固的竹簡。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發明了什麼極大的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

發明了蔡倫紙,將麻纖維加入造紙術裡面,這樣造出來的紙比較光滑 什麼時代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極大的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東漢龍庭候蔡倫在105年向皇帝奏摺,然後推廣造紙術,後來,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 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各國有了紙張,記錄實用技術 文學藝術都...

東漢古墓介紹,東漢時期的墓葬習俗有哪些

東漢古墓由墓道 甬道和墓室組成。墓葬墓室由前室 後雙人墓室 西側室和東側兩個耳室組成,全部由藍磚砌成,但藍磚的尺寸又各不相同。墓葬儼然像一個宅院,充分體現了古人 事死如事生 的觀念。這座墓葬的修建方式,基本上可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開挖墓坑,如圖所示墓葬整個外側的土框部分。第二階段就是修建墓葬的磚...

蔡倫既然已經改進造紙術,為何還是出現洛陽紙貴的現象

因為在西晉時期,儘管造紙也在洛陽已經發展為一個較為完善的生產和銷售體系,但是遠遠沒有達到滿足所有人需要的地步,那時候人們還常常用簡牘來代替紙張,所以直的 較為昂貴,很少有人可以買很多當做日常所需。紙張的大量出現是在東漢時期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書寫,但是,造紙術出現的初期主要宮廷和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