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著名科學家張衡對二級漏壺的使用情況有哪些描述

2021-05-23 06:37:47 字數 4129 閱讀 1209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東漢時期著名科學家張衡曾經這樣描寫當時二級漏壺的使用情況:漏壺用銅版製成,有兩個權洩水壺,它們分別在底部開口,第一個洩水壺流出來的水流入第二個洩水壺,第二個洩水壺再排給受水壺。由於晝夜長短不一,可以讓受水壺也有兩套,分別在白晝和黑夜使用。

由此可知,二級漏壺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經發明瞭。

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文學家是誰

2樓:匿名使用者

1、東漢時

bai,張衡既是傑出的科學家du又是著名zhi的文學家。dao2、簡介

張衡(78年—

回139年),字平子。答

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3樓:羽蘭殤亂

張衡,發明地動儀,且是有名的辭賦家

張衡的品質

4樓:e鈐

刻苦求學無堅不鑽

科聖張衡62年的人生歷程中,在南陽度過了34個年頭。他從小就好學深思,聰明謙虛,勤於鑽研。據史書記載,他在青少年時代就達到了「通五經,貫六藝」的境地。

為了求索更淵博的知識,他不僅讀前人寫成的書,還讀一些「活書」,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因此,在公元94年,當他16歲的時候,前往西漢時的都城長安三輔地區遊學。張衡踏平原,登高山,涉渭水;訪民情,問物產,尋古蹟。

飽覽了名山大川、輝煌建築和市井民情。不僅加深了對前人書本知識的體會,而且積累了大量的文學素材,為他以後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著他又前往東漢的都城洛陽——全國的學術中心,拜師訪友,虛心求教,結識了許多學問大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視野大開,求知慾更濃。

當時,張衡的家境並不富裕,但無論是在北風呼嘯、滴水成冰的冬季,還是在蚊蟲叮咬、汗流浹背的夏天,他都「如川之逝,不捨晝夜」地沉浸在書山學海之中,度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由於張衡勤奮好學,品德優秀,才華出眾,官府競相召他做官。但張衡思想開闊,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舉「孝廉」不就,官府召不行,他說: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學業有成報效家鄉

張衡通過在外六年的艱苦求學,已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青年學者。當他學業有成之時,產生了想回家鄉乾點事業、報效家鄉養育之恩的願望。當時的南陽郡太守鮑德,是一個勤政為民、德高望重的**。

他非常仰慕張衡的才華,誠懇地邀請張衡出任南陽郡主簿,幫助自己辦理郡政。公元100年,張衡接受了鮑德的邀請,出任南陽郡主簿。在任的九年間,他輔佐鮑德治理南陽,推廣鐵製農具,興修水利,興學辦教,擴大教育,提高科技水平等,為南陽當時經濟的繁榮和科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衡擔任南陽郡主簿期間,在幫助鮑德處理好郡政的同時,還利用工閒時間,寫出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二京賦》和《南都賦》。《南都賦》以飽滿的激情歌頌了南陽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淯水、便利的交通、肥沃的土地、豐富的物產、珍貴的礦藏、華麗的宮殿、壯觀的樓閣、名人的軼事、經濟的繁榮和歷史的淵源等,抒發了一個家鄉赤子熱愛南陽的拳拳之心。

鮑德在張衡的輔佐下功績卓著,於公元108年被調入京城任大司農。張衡便辭去南陽郡主簿職務,回到西鄂家中,專心鑽研學問,由對文學的愛好,開始轉向天文、曆法、數學等學科的研究,為他以後的諸多發明創造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天文科學貢獻卓著

公元111年,張衡應召入京,先拜郎中,後曾兩度擔任掌管天文工作的太史令,前後計14年。在此期間和以後的仕宦生涯中,他的科研成果達到了一生的巔峰。

在古今中外的一切學科中,天文學是最為奧祕的一個門類。自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人類的智者就一直不斷地對它進行探索,力求瞭解並掌握它的規律。張衡通過艱苦的科學實驗和理論研究,建立了當時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先進意義的最系統、最完備的渾天學說理論體系。

他在渾天學說的形成、發展和宣傳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公元117年,張衡根據渾天學說理論和對天象的實際觀察,創造出了利用漏壺滴水推動的大型「漏水轉渾天儀」。這是世界上第一臺自動演示恆星和太陽週日執行的儀器,為銅質空心球體,軸貫球心,軸和球體相接的兩點為北極和南極。球外套有地平圈和子午圈,立有黃道圈和赤道圈,二者成24度夾角,分列有24節氣等。

儀器全靠漏壺流出水的力量推動齒輪,齒輪帶動渾象,一晝夜轉動一週。儀器上星宿出沒與天象完全吻合,形象而生動地揭示了日、月、星、辰的週日執行。渾天儀制造的成功和精確演示,轟動了整個京城,**者絡繹不絕,無不驚奇。

5樓:匿名使用者

張衡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

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飛行數裡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

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後世稱張衡為木聖(科聖)。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天文學、機械技術、**學。

張衡出身於名門望族。其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聖童,曾把家傳餘財數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登基後張堪受薦拜官。

曾被任為蜀郡太守隨大司馬吳漢討伐割據蜀郡的公孫述,立有大功。其後又領兵抗擊匈奴有功,拜為漁陽(今北京附近)太守。曾以數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

此後在他的任期內匈奴再也沒有敢來侵擾。他又教人民耕種,開稻田八千頃,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謠歌頌他說:

「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為官清廉。伐蜀時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對公孫述留下的堆積如山的珍寶毫無所取。

蜀郡號稱天府,但張堪在奉調離蜀郡太守任時乘的是一輛破車,攜帶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學,很有文采。16歲以後曾離開家鄉到外地遊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陝西西安一帶)。

這一地區壯麗的山河和巨集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後又到了東漢首都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一位青年學者崔瑗,與他結為摯友。

崔瑗是當時的經學家、天文學家賈逵的學生,也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學問。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8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

在南陽期間他致力於**天文、陰陽、歷算等學問,並反覆研究西漢揚雄著的《太玄經》。他在這些方面的名聲引起了漢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張衡被徵召進京,拜為郎中。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遷尚書郎。次年,遷太史令。以後曾調任他職,但5年後復為太史令。

總計前後任此職達14年之久,張衡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在這一階段裡完成的。順帝陽嘉二年(公元133年)升為侍中。但不久受到宦官排擠中傷,於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調到京外,任河間王劉政的相。

劉政是個驕橫奢侈、不守**法典的人,地方許多豪強與他共為不法。張衡到任後嚴整法紀,打擊豪強,使得上下肅然。3年後,他向順帝上表請求退休,但朝廷卻徵拜他為尚書。

此事頗有蹊蹺,因尚書的官秩遠低於侍中或相,他是否應徵,史載不彰。就在這一年(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他即告逝世。

張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學家。他的成就涉及到天文學、**學、機械技術、數學乃至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

東漢古墓介紹,東漢時期的墓葬習俗有哪些

東漢古墓由墓道 甬道和墓室組成。墓葬墓室由前室 後雙人墓室 西側室和東側兩個耳室組成,全部由藍磚砌成,但藍磚的尺寸又各不相同。墓葬儼然像一個宅院,充分體現了古人 事死如事生 的觀念。這座墓葬的修建方式,基本上可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開挖墓坑,如圖所示墓葬整個外側的土框部分。第二階段就是修建墓葬的磚...

古代科學家張衡的故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 有趣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明珠一樣閃亮。一個孩子坐在院子裡,靠著奶奶,仰起頭,對著夜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奶奶笑著說 傻孩子,又在數星星了。那麼多星星,一閃一閃地亂動,眼都看花了,你能數得清嗎?孩子說 奶奶,我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您看,這顆星星和那顆星星,總是離那麼遠。爺爺走...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發明了什麼極大的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

發明了蔡倫紙,將麻纖維加入造紙術裡面,這樣造出來的紙比較光滑 什麼時代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極大的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東漢龍庭候蔡倫在105年向皇帝奏摺,然後推廣造紙術,後來,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 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各國有了紙張,記錄實用技術 文學藝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