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唱黃梅戲的可以做聲樂老師嗎戲曲和聲樂有什麼區別

2021-03-19 18:19:06 字數 5179 閱讀 1833

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只是會唱黃梅戲

那麼是不能做聲樂老師的

美聲聲樂和戲曲不同

包括髮生方法 藝術表現 及**內涵都不同黃梅戲的演唱能力不足以指導聲樂

2樓:匿名使用者

看你做什麼樣的老師。當然如果有願意學黃梅戲的當然你可以教阿。但是如

果是美聲和民族唱法的就應該不可以了。戲曲的發聲方法跟美聲民族等聲樂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戲曲的聲音更尖一點。

但是美聲和民族是更明亮更有穿透力的。使用的共鳴腔體都不一樣。美聲更講求鬆 通 透 這三個字。

所以是有本質不同的

戲曲唱腔和民族美聲唱法的區別?

3樓:虛幻之壁

1、定義不同

唱腔,傳統戲曲**的主要組成部分。可以指中國戲曲中,需要穿插曲調(如歌謠體、曲牌體)的演唱法的總稱。重金屬**中,有一般通俗歌曲唱腔、死亡金屬或黑金屬的低沉咆哮式嘶吼唱腔等。

美聲唱法:喉頭在保持吸氣位置狀態下,撥出氣流吹響聲帶,使開啟的共鳴腔體能夠完全、均勻共鳴的歌唱方法。

2、表演方式

美聲區別於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唱法。正如前面說過的,美聲唱法從聲音來說,是真聲假聲都用,是真假聲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著用的。從共鳴來說,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鳴腔體都調動起來。

這種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響特色。

戲曲演唱藝術,在長期發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與專業技巧。在演唱上注重字與聲、聲與情之間的關係。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演唱方法與技巧。

演唱一般包括髮聲、吐字、用氣、裝飾唱法等。其目的在於表達戲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唱出曲情,以情動人,才是演唱藝術最高的審美標準。

3、呼吸運用

美聲唱法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歌唱的呼吸跟自然呼吸是有區別的,針對呼吸的重要性,美聲唱法認為呼吸是發聲的原動力,它的氣息以「連貫」為宗旨。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它要求吸氣深,橫膈膜聯合操縱,按歌唱的需要,使氣息衝擊聲門。

戲腔也重視氣息運用對歌唱發聲的重要作用,要求氣沉「丹田」,即用橫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識運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於某些風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

4樓:august八月份

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區別:

1、呼吸的運用

美聲唱法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歌唱的呼吸跟自然呼吸是有區別的,針對呼吸的重要性,美聲唱法認為呼吸是發聲的原動力,它的氣息以「連貫」為宗旨。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它要求吸氣深,橫膈膜聯合操縱,按歌唱的需要,使氣息衝擊聲門。

民族唱法也重視氣息運用對歌唱發聲的重要作用,要求氣沉「丹田」,即用橫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識運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於某些風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

2、發聲方式的區別

美聲唱法要求喉頭下降,保持在吸氣時的低部位,喉嚨開啟,特別要把喉嚨低部開啟,發音管拉長,穩定喉器。認為呼吸是歌唱的動力,開喉是發聲的關鍵。從聲音來說,是真聲和假聲都用,是真假聲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著用的。

民族唱法認為喉嚨開啟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應就作品風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嚨開大,允許喉頭上下挪動,唱山歌或某些風格性作品時,喉頭可上移。民族唱法較美聲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嚨開啟得也較小些。民族唱法多采用真聲。

3、共鳴方面的對比

美聲唱法講究混合共鳴,聲音真假混合,強調整體歌唱感,整個聲區充分發揮共鳴作用,要求聲區統一,轉換音區不能有痕跡,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強,不必藉助麥克風來擴大音響。民族唱法多用區域性共鳴,允許中間換氣,形成獨特風格。

民族傳統唱法頭腔比較靠前,聲音比較集中明亮,稱頭腔共鳴為「腦後音」,胸腔共鳴為「膛音」。主要是按口腔共鳴應用技術進行歌唱。

4、聲音走向的比較

美聲唱法,聲音成管狀,豎向執行,即聲音從喉室發響後經過喉腔、口咽腔,往上通過鼻咽腔到上部共鳴腔體(鼻腔、額腔蝶腔)後再送出來。主張聲音從後面上去到頭頂,如同一條拋物線,聲音的穿透力很強。

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聲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聲音親切、自然、直接,也講究高位置,忌「窩」著唱或「包」著唱。

5、音域的不同

美聲唱法由於上下聲區貫通,音域展衍最快,一般能達到兩個八度,甚至三個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寬,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動很大。

5樓:匿名使用者

3、對於共鳴腔位置的問題

正是由於在保持一定用氣量方面的差異形成在發聲共鳴上,也產生諸多的不同。正象一件樂器那樣,任何缺乏共鳴的樂聲,聽起來就很乾癟而貧乏了。人的歌聲也是不能缺少共鳴的,雖然由於唱法不同,共鳴運用的方法和效果也不盡相同,但是,任何缺乏共鳴的歌聲都是缺乏表現力的。

人體上可以用作發聲共鳴的腔體有喉腔、咽腔、鼻腔、額腔、蝶腔以及胸腔等,不同音高的音都需要運用不同部位的腔體共鳴。美聲唱法由於保持有「圓柱體」的用氣量,與之相適應的是運用混合共鳴,講究用氣的通順,在一定氣量中共鳴的側重。而且,這種共鳴位置的變化也較明顯。

但程派唱法由於漢語的特徵,以使用口、咽腔為基礎,輔以胸腔、頭腔等共鳴。其實,它們兩者區別,從外國的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美聲唱法中強調運用臉部的鼻、蝶腔等共鳴,也是為了保持「圓柱體」音量,唱高音時所必須的。

而在京劇程派唱腔中只有「立音」效果時有這種感覺,如果發張口字時,就不會這樣用了。

總之,一個僅靠聲帶或僅以口腔共鳴的聲音,雖用強力但不能達遠,聲音也不會好聽。特別是京劇傳統唱法上,如何結合語言的字音,來廣泛運用共鳴的音色是頗為重要的。同時,反過來看,也是西洋美聲唱法民族化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4、關於使用語言的問題

這個問題與演唱方法關係最為密切。無論是用氣及其是否要保持「圓柱體」的用氣量,還有共鳴部位的運用等方面,均和使用的具體語言。我們可以發現,用西洋美聲發聲唱中文,確實是存在一些矛盾的。

也就是說字唱得不太清楚。這是什麼原因呢?由於西洋發聲法要求「圓柱體」的用氣量,這時口腔就不得不打得很開,這種口腔演唱「啊」字音時還可以,但如果演唱「衣」字音時就有距離了。

雖然它也可以把口形縮小,然而,離漢語發「衣」字音的要求還是太大,而且口型不是很準確。因此我們常常會感到用美聲唱法唱中文時,所謂「音包字」的現象普遍存在,也就是咬字的所謂「洋味」。京劇等戲曲的咬字,是建立在使用漢語基礎之上的。

所謂的對演唱的基本要求就是「字正腔圓」。然而,字正了腔才能圓,這是較多從字聲表達意義上而言的,它和歌唱聲音的圓潤與否,還是有所差距的。因此,作為京劇的演唱,首先要咬字準確,同時也要講究聲音的圓潤。

如果把字與腔圓分開來重新加以解釋,那麼,字正可以理解為咬字出音清楚,而腔圓則表示歌唱方法的正確。

結 語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藝術,研究程派唱腔與美聲唱腔的聯絡有助於推進京劇藝術國際化,美聲藝術民族化。希望熱愛聲樂藝術的同行們同樣熱愛京劇藝術,也希望本文可以為這方面的研究領域提供一點自己的參考意見。

6樓:匿名使用者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雖說它的淵源來自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但區別一個劇種所顯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現在它來自不同聲腔系統的**唱腔。這些**唱腔則是以所產生地區的語言、民歌、民間**為依據,併兼收其他地區**而產生的。各個劇種的劇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淨、醜等不同臉變化的角色行當充任。

表演上著重運用以生活為基礎提煉而成的程式性動作,和虛擬性的空間處理。講究唱、念、做、打等藝術,表演運輸和富裕舞蹈性,技術性很高,構成有區別其他戲劇而成為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

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做「戲曲」。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劇目在內,它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聲樂(vocal music),是指用人聲演唱的**形式。聲樂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現在中國又出現了原生態唱法。通常聲樂指美聲唱法。

人聲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異,可以分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每一種人聲的音域,大約為二個八度。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從**c即小字一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 。

演唱女高音的歌手,由於音色、音域和演唱技巧的差別,又可以分為抒情、花腔和戲劇三類。抒情女高音的聲音寬廣而清朗,擅於演唱歌唱性的曲調,抒發富於詩意的和內在的感情,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怨》就是一首抒情女高音獨唱曲。花腔女高音的音域比一般女高音還要高。

聲音輕巧靈活,色彩豐富,性質與長笛相似,擅於演唱快速的音階、頓音和裝飾性的華麗曲調,表現歡樂的、熱烈的情緒或抒發胸中的理想。如義大利作曲家貝內狄克特的聲樂變奏曲《威尼斯狂歡節》就是由花腔女高音獨唱。戲劇女高音的聲音堅強有力,能夠表現強烈的、激動的、複雜的情緒,擅於演唱戲劇性的喧敘調。

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阿伊達》第一幕第一場中的《勝利歸來》就是一首典型的戲劇女高音獨唱曲。

女中音的音域和音色都在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間。音域通常從**c下面小字組的a到小字二組的a 。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女主角卡門是一個放蕩、潑辣的吉普賽女郎,運用女中音演唱恰好表現了卡門的野性。

女低音是女聲中最低的聲部,音域通常從**c下面小字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f 。音色不如女高音明亮,但比較豐滿堅實。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第一幕第一場的《奧爾伽的敘詠調》就是由女低音獨唱。

男高音是男聲的最高聲部,音域通常從**c下面小字組的c到小字二組的c 。按音色的特點可分為抒情和戲劇二類。抒情男高音也象抒情女高音一樣明朗而富於詩意,擅於演唱歌唱性的曲調。

戲劇男高音的音色強勁有力,富於英雄氣概。擅於表現強烈的感情。柴可夫斯基的歌劇《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爾曼,就是典型的戲劇男高音。

男低音是男聲的最低音。音域通常從大字組的e到小字一組的e 。按音色的特點還可細分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

男低音的音色深沉渾厚,擅於表現莊嚴雄偉和蒼勁沉著的感情。馬可等作曲的歌劇《白毛女》中的楊白勞就是男低音,濃重的歌聲傾訴出心頭的滿腔悲憤。

男中音的音域和音色介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兩者的特色。音域一般從大字組的降a到小字一組的降a 。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頌》,就是著名的男中音獨唱曲。

這首歌以寬厚的曲調,雄渾的氣魄,展現了一幅氣象萬千的黃河的壯麗圖景,它象徵著我們民族偉大而崇高的精神。

描寫黃梅戲的詩句,關於黃梅戲的詩句

贈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 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 可餐秀盡飢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再贈二絕句 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 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 旁觀只怪痴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第三組則是詠...

誰知道黃梅戲的發源地在哪裡呢,黃梅戲發源地在哪裡?

黃梅戲原名 黃梅調 或 採茶戲 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 鄂 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 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 懷腔 或 懷調 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黃梅戲從起源到發展經歷了獨角戲 三小戲 三打七唱 管...

有沒有關於黃梅戲的歌詞

歌曲 黃梅戲 天仙配 歌手 嚴鳳英 填詞 陸洪非 譜曲 時白林 王文治 歌詞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 隨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戴發間 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 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 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好比鴛鴦鳥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