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答語文問題,一個語文問題,求解答!我一直搞不懂這題目的意思

2021-03-19 18:22:52 字數 3922 閱讀 9702

1樓:單生射手

1.「表達方式」包括: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2.「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

3.「表現手法」包括:託物言志、寓情於景、寓情於事、託物言志、寫景抒情、直抒胸臆;對比、襯托、象徵、襯托、想象、聯想、反襯、烘托、託物起興、樂景哀情、渲染;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抑揚結合;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等。

4.「結構手法」包括: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伏筆照應、鋪墊懸念、承上啟下、首尾呼應;順敘、倒敘、插敘等。

注意,這也適用於詩歌鑑賞。

如果覺得不夠,請參考下面更詳細的資料:

語文高考的現代文閱讀部分經常要涉及到「表現手法」這一概念,但對這一概念的理解一直含糊不清。2023年全國18套高考卷中,涉及這一概念的就有5套,從中可見問題之嚴重。

1.海南寧夏卷的第13題:「差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作者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刻畫這個人物?請簡要分析。」

2.全國卷ⅰ的第16題:「文章第五段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描寫枯的胡楊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江蘇卷的第15題:「『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著溼潤的麥秸香。』這句話描寫關中麥收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

4.遼寧卷的第19題:「第

四、五自然段,作者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寫『爐火』,請簡要分析。」

5.湖南卷的第21題:從下列角度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⑴簡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現藝術。⑵簡析本文的主要修辭手法。⑶簡析本文的結構特徵。

關於這一概念的具體含義,高中語文教材中沒有把它解說清楚。那麼高考的命題者又是如何來把握這一概念的呢?我們不妨把各卷的答案要點羅列如下:

1.海南寧夏卷的答案是「對比法」。

2.全國卷ⅰ的答案是: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想象的表現手法。

3.江蘇卷的答案是:選取了麥收的代表性事物;從視覺、聽覺、嗅覺多角度描寫;運用比擬的修辭方法,語言表達富有韻味。

4.遼寧卷的答案是:運用對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通過冷暖對比突出了爐火帶給人的溫馨之感。

5.湖南卷的答案要點分別是:

⑴①多方面、多角度刻畫劉半農形象。②抓住人物特徵,選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對比中表現人物。③綜合運用比喻和襯托等多種修辭手法表現人物。

⑵主要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等。

⑶①本文以時間為線索,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為中心,安排材料,敘事寫人。②結構上前後勾連,環環相扣。③前後呼應。

我們把這些答案做一下比較就會發現,對這個概念的把握命題者也是見仁見智。海南寧夏卷沒有爭議。全國卷ⅰ的答案就有些矛盾,「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之間到底是什麼樣關係呢?

如果是並列關係,那麼根據問什麼答什麼的原則,只要答出「想象」即可,不必去答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如果是從屬關係,那麼就應當答成「運用比喻、擬人和想象的表現手法」,而不必弄出個「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想象的表現手法」這樣含糊不清的說法來。遼寧卷就是把「修辭手法」歸屬於「表現手法」的。

但問題又來了。「比喻、擬人」是修辭手法沒問題。「對比」到底又屬於什麼?

考綱中提到的八種修辭手法中並沒有「對比」。通常人們是將「對比」歸入「表現手法」。即便「對比」屬於「修辭手法」,那「託物言志」「反襯」「烘托」之類的也能算「修辭手法」嗎?

如果說「表現手法」是一個屬概念,「修辭手法」是從屬於「表現手法」的一個種概念的話,那麼「託物言志」「反襯」「烘托」之類的又屬於哪一種概念範疇呢?可見遼寧卷的處理方式還是不能自圓其說。江蘇卷和湖南卷則迴避了這一問題,而用了「表達特色」和「表現藝術」。

從所擬的答案來看,兩省命題者是把「表達特色」或「表現藝術」作為一個屬概念,把「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結構手法」等都作為從屬於它的種概念來看的。應當說,這樣處理有它的合理性,避免了概念間的混淆。

其實上面所說的這些都是一些寫作技巧,如果不對它們作一個較為清楚的界定,就容易出現全國ⅰ卷和遼寧卷那種不能自圓其說的矛盾。這裡我們不妨把「寫作手法」作為一個屬概念,把「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結構手法」等都作為它的種概念,再作如下歸類:

1.「表達方式」包括: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2.「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

3.「表現手法」包括:託物言志、寓情於景、寓情於事、託物言志、寫景抒情、直抒胸臆;對比、襯托、象徵、襯托、想象、聯想、反襯、烘托、託物起興、樂景哀情、渲染;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抑揚結合;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等。

4.「結構手法」包括: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伏筆照應、鋪墊懸念、承上啟下、首尾呼應;順敘、倒敘、插敘等。

以上淺見,未必合理。既然高考帶出了這些問題,權威部門理應釐清「表現手法」這一概念,起碼可以在考綱中作出像八種「修辭手法」、七種「病句型別」那樣詳細的說明。

一個語文問題,求解答!(我一直搞不懂這題目的意思)

2樓:北國綠豆

這題目是語用吧,就是讓你體會不同職業的人對通訊的看法,比如爸爸會覺得處理生意很不方便,媽媽會認為可以省一筆錢,哥哥會覺得如果發生火災,會不能及時得到訊息,姐姐會失業,你自己體會吧~~

語文問題

3樓:鬼鬼

把地球比作母親說明了地球的康慨.無私.奉獻和美麗

把地球比作生命的搖籃說明了地球對人類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

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這個句子採用了打比方的說法,將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突出了地球的可愛與美麗,體現了作者對地球的熱愛之情。

同蒼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葉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見,人類的活動範圍是非常有限的。從而說明了地球對於人類而言是多麼的珍貴,人類應該珍惜和保護地球。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

「本來」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準確地點明瞭可再生資源已遭受破壞,強調了「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地球的不可再生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嚴謹性。結合前文「礦物資源」的闡述,再一次證實了自然資源的有限及面臨的危機,從而給讀者以警示、提醒。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40萬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40萬億千米」直觀地表明瞭範圍之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至少」一詞是強調了21世紀的研究成果還只限於這個範圍,「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進一步說明了距離的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

21世紀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易於理,又讓人信服。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這句話引用了宇航員的感嘆,與前文照應,簡潔、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徵,突出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地球無私地養育著人類,孕育著萬物。而「破碎」一詞,一般用來形容玻璃、瓷器之類的易碎品,在這裡可理解為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對地球的傷害,如,文中提到的資源枯竭的危機。

這樣表達不僅使句子生動形象,同時又能引起人類的警覺,突出了保護地球的緊迫性。 晶瑩:光亮而透明。

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遨遊:漫遊,遊歷。

資源: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的天然**。

礦物:地殼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數自然元素,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和性質。大部分是固態的(如, 鐵礦石),有的是液態的(如,自然汞)或氣態的(如,氦)。

恩賜:原指帝王給予賞賜,現泛指因憐憫而施捨。

節制:限制,控制。

枯竭:(水源)乾涸或指體力、資財等用盡。

濫用:胡亂或過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亂或過度地使用化學品。

威脅:用威力逼迫、恫嚇,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資源被破壞及一系列的生態災難,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最終使人類無法生存下去。

慷慨:不吝惜。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非常絢麗。也用於人或事物。

語文古文問題,請求解答,語文古文問題,請求解答!謝謝!

在 管晏列傳 裡面,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 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這句話中的 而 連詞,錶轉折,意思是 卻 反而 整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是 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頓不堪,陷於窘境,鮑叔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時運有時順利,有時不順利。這裡 而 是因此的意思 第六十二回 憨湘雲醉眠...

求一個戀愛問題,戀愛問題求解答

可以主動和對方接觸呀,慢慢地去了解對方呀。不過呢,人處在異地,大多人防備心都比較重,所以你可千萬不要一下子就嚇到她哦,竟然你們是住在同一個地方,又不遠的,可以試下留意她一般上下班的時間,出門的時間,然後製造機會和她 無意間 碰面,見面多了,就開始點個頭打聲招呼,慢慢地就可以更深入的與她接觸啦 很簡單...

回答語文寒假問題

1.孤 掌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8643034 難鳴 屈 指 可數 腰 纏萬貫 2.陽 春白雪 重 如泰山 還 山於林 深 入 淺出 有 始 無終 眼 高 手低 陽 奉 陰違 3.天空可真黑,伸手不見五指。4.表示花樣多 千奇百怪,花樣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