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塔的來歷是怎樣的,姑嫂塔的來歷

2021-05-24 11:12:22 字數 5052 閱讀 5858

1樓:漫閱科技

相傳,八百年前,有一條身長八十里的水龍王,橫臥安東,頭在西南,尾在東北。這是一條懶龍,每年只伸一次腰,翻一次身。每翻一次身,就作一次怪。

每作一次怪,就要吐上七七四十九天惡水,使這裡的方圓百里,變成一片汪洋。那時候,人們常常擔心,生怕遲早有一日,安東百姓的生命財產會被這水龍王吞沒。

有一天夜裡,忽然聽得有人在叫喊:「造塔壓龍鎮水!」起初,人們也不在意,哪知一連三個夜晚,都有人在這樣叫喊,有人出於好奇,跑出去看看,可是什麼也沒看見。

後來,人們一見面就談起夜裡有人叫喊「造塔壓龍鎮水」的事,大家也都覺得要除水患,必須先壓住水龍王,不讓它伸腰、翻身、吐惡水才行。就這樣,造塔一事就算定下來了。風聲一傳開,城裡的、鄉下的石工、木工、泥瓦工都來了,一下子就聚了幾百個人,商量造塔。

怎麼個造法呢?正在為難之時,南邊來了姑嫂兩人,她們說也是來造塔的。大家商量了一個意見:

要想除掉水患,必須造兩座塔,壓住這條興妖作怪的懶龍的頭尾,不讓它翻身才行。姑嫂兩人聽了說:「好,你們回去,這造塔的事我們姑嫂包了。

」話音剛落,姑嫂二人不見了。

第二天早晨,大家起來一看,大吃一驚,一座非常漂亮的七層寶塔造好了。大夥兒登上塔頂,向東北鄉一望,東北鄉的塔也造好了,上面好像還放著一把瓦刀和一隻灰桶呢。

原來,這姑嫂二人不是凡人,是神仙。她們答應造塔之後,就分了工,姑娘造安東城西門的妙通塔,壓住龍頭,嫂子造安東城東北唐集鄉的月塔,壓住龍尾。二人約定:

星齊動工,雞鳴為號。就這樣,兩個人就各自分頭造起來了。到了半夜時光,姑娘的妙通塔造好了,嫂子的月塔因為餵奶給孩子吃,誤了點時辰,還剩下個塔頂。

姑娘看看自己造的塔,十分滿意,一時高興,就捏著個鼻子,學了一聲雞叫,這一叫不要緊,可慌了嫂子,趕忙收工。因此,一直到今天,東北鄉嫂子造的月塔,塔頂還是少了一角未砌好,上面放著的幾塊亂磚,遠遠望去,很像一隻灰桶和一把瓦刀。

姑嫂塔的來歷

2樓:瞾迷人

在石獅市東南5公里的寶蓋山上,又名萬壽塔、關鎖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2023年)。後遭雷擊,乾隆四十年(2023年)按原樣重修。明代何喬遠的《閩書》載:

「昔有姑嫂為商人婦,商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另傳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飄洋過海的親人,竟日壘石登高遠眺,傷心而死,時人哀而築塔祀之,故名姑嫂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姑嫂塔佔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層,為仿樓閣式花崗石空心石塔。第一層西北面開一拱型石門,二至五層各有兩個門洞,轉角倚柱作梅花形,頂置穹形斗拱。

塔身從下往上逐層縮小,每層迭澀出簷。外有迴廊圍欄環護四周,內有石階可繞登塔頂。二層門額上刻「萬壽寶塔」四字,頂層外壁建有方形石龕,龕內並刻兩個女像。

寶蓋山面向臺灣海峽,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巔上姑嫂塔獨立凌空,巍峨挺拔。登臨遠眺,泉南形勝,海天風物,盡收眼底。姑嫂塔成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標,閩南僑鄉的標誌。

3樓:匿名使用者

姑嫂塔(又稱萬壽塔、關鎖塔)位於石獅市東南寶蓋山上,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是古代泉州海上交通的導航標誌,「關鎖煙霞」為泉州一大勝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姑嫂塔,又稱「關鎖塔」或「萬壽塔」,它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的公元1131-2023年,迄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它背靠泉州灣,面臨臺灣海峽,有鎮南疆而控東溟之勢《泉州府志》上稱它「關鎖水口鎮塔也,高出雲表,登之可望商舶來往」,可見,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為航標的南宋時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對外**十分繁榮,與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生意往來宋朝的吳自牧在《夢溪錄》中說:「若欲船泛外國買賣,則自泉州便可出洋「為適應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處泉州港口的寶蓋山上建造石塔,作為航標燈塔,其意義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八閩志》就有這樣的記載:「在永寧裡有石塔甚巨集麗,商舶自海遷者,指為抵岸之期」這裡說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雖然志書記載只有廖廖數字,卻十分明白地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上起著指引商船抵岸的重要作用

這塔的第一層西面開了一個拱形門,第二層以上各層有兩個門洞,轉角倚柱體梅花形,頂置護鬥,塔身層層向上縮小,每層迭澀出簷每一層的塔身外都有圍欄環衛四周;塔的裡面有石階直通塔頂第二層的門額上刻「萬壽寶塔」四個字第五層的外壁有一個方形龕,龕裡有石刻二女像,傳說這二女是姑嫂明代蘇紫溪有詩說:「瓊樹當空出,飛帆帶月遙二妃環佩響,秋色正蕭蕭」這首詩就是寫姑嫂塔的 幾百年來,人們都叫它「姑嫂塔」,為什麼不叫它「萬壽塔」或「關鎖塔」呢?《閩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昔有姑嫂嫁為商人婦,商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

姑嫂塔形狀,歷史,來歷。

4樓:匿名使用者

姑嫂塔佔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層,為仿樓閣式花崗石空心石塔。第一層西北面開一拱型石門,二至五層各有兩個門洞,轉角倚柱作梅花形,頂置穹形斗拱。

塔身從下往上逐層縮小,每層迭澀出簷。外有迴廊圍欄環護四周,內有石階可繞登塔頂。二層門額上刻「萬壽寶塔」四字,頂層外壁建有方形石龕,龕內並刻兩個女像,是姑嫂兩人形象

姑嫂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據史料記載,正是從那時候起,晉江、石獅一帶的先民大量移居菲律賓。

傳說在很早以前,石獅寶蓋山下有一戶農家,父母過世後,兄妹兩相依為命。後來阿兄娶了妻子。妻子非常賢惠,對小姑也非常好。一家三人雖然生活清苦,卻也過得平平淡淡,沒有缺少歡樂。

有一年苦旱,天不下雨,五穀無收。自古閩南地區田少人多,遇到災害人民無法謀生,就紛紛到南洋。阿兄只好和妻子、妹妹商量,跟著同鄉到南洋去。

阿兄去了南洋,幾年沒有回家鄉,也沒有寄來一封信。他到底是死是活,是好是壞,真叫姑嫂兩人牽腸掛肚,日夜思念。姑嫂兩人經常登上寶蓋山頂,對著大海看啊看,可是每次卻只能看到一個灰濛濛的大海,哪有阿兄的歸帆?

為了能看得更遠的大海,她們一次又一次的扛來石頭,堆迭起來,年久月深,成為一個高高的站臺,她們站在石臺上,踮起腳尖,不停地看啊盼啊,可是一月過了又一月,一年過了又一年,阿兄還是沒有回來。有一天,姑嫂倆看到孩子們在放風箏,心想,可以寫封信,把它綁在風箏上,讓風箏隨風飄到南洋去。可是放風箏,得有風箏繩索。

姑嫂倆就剪下自己長長的頭髮搓成風箏的繩子。

這繫上家信的風箏,飄到南洋上空落了下來。系在風箏上的家信被番客們撿到,輾轉傳到阿兄的手裡了。原來阿兄到了南洋後也沒有找到什麼好出路。

他落泊在外,沒有臉面給家裡寫信。他讀完姑嫂倆這血淚寫成的家信,悲痛大哭,就急急忙忙收拾行裝,趕回故鄉。

這日,天氣晴朗,姑嫂兩人又登上寶蓋山頂的站臺,對海眺望。一會兒,大海出現了歸帆,親人相聚就在眼前了。可是,就在這一剎那間,狂風大作,海浪滔天,船翻沉海底。

姑嫂眼睜睜看著即將相會的夫、兄葬身大海,慘哭幾聲,相抱跳崖自盡。後來,鄉親們為了紀念這對姑嫂,就在姑嫂倆迭石堆臺的地方,建了一座石塔,叫姑嫂塔。這當然是傳說,但姑嫂塔的傳說卻是僑鄉人民移民海外的歷史見證,是人間最深沉感情的記載。

姑嫂塔名字的由來?

5樓:匿名使用者

在石獅市東南5公里的寶蓋山上,又名萬壽塔、關鎖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2023年)。後遭雷擊,乾隆四十年(2023年)按原樣重修。明代何喬遠的《閩書》載:

「昔有姑嫂為商人婦,商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另傳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飄洋過海的親人,竟日壘石登高遠眺,傷心而死,時人哀而築塔祀之,故名姑嫂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姑嫂塔佔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層,為仿樓閣式花崗石空心石塔。第一層西北面開一拱型石門,二至五層各有兩個門洞,轉角倚柱作梅花形,頂置穹形斗拱。

塔身從下往上逐層縮小,每層迭澀出簷。外有迴廊圍欄環護四周,內有石階可繞登塔頂。二層門額上刻「萬壽寶塔」四字,頂層外壁建有方形石龕,龕內並刻兩個女像。

寶蓋山面向臺灣海峽,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巔上姑嫂塔獨立凌空,巍峨挺拔。登臨遠眺,泉南形勝,海天風物,盡收眼底。姑嫂塔成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標,閩南僑鄉的標誌。

6樓:匿名使用者

姑嫂塔(又稱萬壽塔、關鎖塔)位於石獅市東南寶蓋山上,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是古代泉州海上交通的導航標誌,「關鎖煙霞」為泉州一大勝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姑嫂塔,又稱「關鎖塔」或「萬壽塔」,它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的公元1131-2023年,迄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它背靠泉州灣,面臨臺灣海峽,有鎮南疆而控東溟之勢《泉州府志》上稱它「關鎖水口鎮塔也,高出雲表,登之可望商舶來往」,可見,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為航標的南宋時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對外**十分繁榮,與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生意往來宋朝的吳自牧在《夢溪錄》中說:「若欲船泛外國買賣,則自泉州便可出洋「為適應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處泉州港口的寶蓋山上建造石塔,作為航標燈塔,其意義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八閩志》就有這樣的記載:「在永寧裡有石塔甚巨集麗,商舶自海遷者,指為抵岸之期」這裡說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雖然志書記載只有廖廖數字,卻十分明白地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上起著指引商船抵岸的重要作用

這塔的第一層西面開了一個拱形門,第二層以上各層有兩個門洞,轉角倚柱體梅花形,頂置護鬥,塔身層層向上縮小,每層迭澀出簷每一層的塔身外都有圍欄環衛四周;塔的裡面有石階直通塔頂第二層的門額上刻「萬壽寶塔」四個字第五層的外壁有一個方形龕,龕裡有石刻二女像,傳說這二女是姑嫂明代蘇紫溪有詩說:「瓊樹當空出,飛帆帶月遙二妃環佩響,秋色正蕭蕭」這首詩就是寫姑嫂塔的 幾百年來,人們都叫它「姑嫂塔」,為什麼不叫它「萬壽塔」或「關鎖塔」呢?《閩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昔有姑嫂嫁為商人婦,商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

7樓:匿名使用者

姑嫂塔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獅最高峰寶蓋山上,塔身高22.86米,全部用花崗岩,按古代的樓閣式仿木結構,砌築而成。

登塔遠眺,頓有「手摩霄漢千山盡,眼入滄溟百島通」之感。該塔是泉州千年海外交通史的象徵,被旅外鄉親、臺灣同胞視為故鄉的神聖象徵。

姑嫂塔的傳說

從前寶蓋山下居住著一對夫妻和小妹,為擺脫生活的困境,大哥孤身一人闖南洋謀生。一去幾年沒有音訊,姑嫂兩人牽腸掛肚,經常登上寶蓋山頂壘石登高遠眺。有一天受到啟發,她倆把家書放在風箏上,剪下長長的頭髮搓成繩子繫上風箏飄到南洋,信終於傳到大哥的手中。

他匆忙收拾行裝趕回唐山,以安慰親人的思念。這天,姑嫂又登上寶蓋山頂眺望。親人相聚就在眼前,就在這一剎那突然狂風大作,海浪滔天,大哥乘坐的小船翻沉海底了,姑嫂呼天號地慘哭幾聲也抱墮崖自盡了。

後來,鄉親為紀念姑嫂,就在她倆又疊石堆臺眺望大海的地方建築了這座塔,取名姑嫂塔。這個悽美的傳說是早期華僑苦難經歷的縮影,它也深刻地反應了石獅前仆後繼、百折不撓的開拓奮進精神,至今在閩南、東南亞各地流傳不衰。

石獅著名的姑嫂塔建於什麼年代,石獅姑嫂塔的來歷?

姑嫂塔在石獅寶蓋山,又稱 萬壽塔 它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姑嫂塔在bai石獅寶蓋 du山,又稱 萬壽塔 它zhi建於南宋紹興dao年間,已經有800多年的版歷史權 姑嫂塔背靠泉州灣,面臨臺灣海峽,有關鎖水口 鎮守東南的氣勢,所以又叫做 關鎖塔 南宋時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 港口...

姑嫂關係,你是怎麼調解的?姑嫂關係如何處理?

會把對方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在生活中我會邀約對方和自己一起逛街。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也會主動和對方去聊天。我會理性的調解。也會尊重對方。有好事情的時候會想起對方。也會盡量避免衝突。也會在發生矛盾的時候讓著對方。在面對這樣的關係我會和諧的處理,因為我覺得只有一家人相處的和諧才能夠幸福,而且也會讓自己...

雷峰塔的來歷,雷峰塔的由來

雷峰塔 leifeng pagoda 又名皇妃塔 西關磚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為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建,初名 皇妃塔 因地建於雷峰,後人改稱 雷峰塔 雷峰塔之名,則是因為塔建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中國民間以地名指稱,都叫開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皇妃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