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不和德國夾擊蘇聯

2021-05-10 22:17:05 字數 941 閱讀 8460

1樓:**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橫掃歐洲大陸,所向無敵。2023年6月,德國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南方三個方向以閃電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蘇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大陸。在他的西面,緊挨著納粹德國的佔領區;在他的東面則是中國東北,當時由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佔據。而日本又是德國的同盟國。

因此當德軍進攻蘇聯的時候,蘇聯實際上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威脅。

可是最終日本卻沒有配合德國一起,對蘇聯發動前後夾擊。反而是在幾個月後,向在太平洋珍珠港的美軍發起了突襲。日本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蘇聯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彼此不能向對方開戰。但事實上,在戰爭年代,這些條約的作用其實和一張廢紙差不多。從戰爭的角度而言,如果當時日本選擇夾擊蘇聯,蘇聯必敗無疑。

不過日本竟然沒有「趁人之危」。

在許多人的觀念中,覺得德國、日本、義大利被我們稱為軸心國,因此當他們和別國發生戰爭的時候,彼此之間總得「幫兄弟一把」。可實際上,這幾個軸心國卻完全不在一個心思上。德國的目標是征服歐洲(包括蘇聯),日本的目標是雄霸亞洲,而義大利最開始把目標瞄準了非洲,後來因為自身實力太弱,只好淪為了德國的跟班。

日本之所以在蘇聯被德國打的措手不及的時候沒有從後面捅上一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利益。

二戰時期,日本最為緊缺的資源就是石油。當時的西伯利亞雖然已發現了大量煤炭、鐵礦等資源,但卻還沒發現石油。而蘇聯為了防著日本偷襲,也在遠東邊境地區駐守了一百萬的軍隊。

所以日本完全沒有必要冒著重大損失的風險,去搶奪一塊他並不是迫切需要的地區。

另一方面,東南亞地區卻有現成的油田。搶佔東南亞,奪取戰略資源才是最符合日本核心利益的舉措。因此,當時日本不選擇進攻已被德國打的奄奄一息的蘇聯,而去挑戰世界第一強國美國。

這既是不得已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為什麼二戰時期日本那麼強大,為什麼日本在二戰時那麼強大?連美國都敢惹?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尤其是他們的海空實力。況且他們還非常的團結。向日本的那些人從小就接受軍國主義教育,在他們的思想中只有 天皇萬歲 四個字,那些男孩子更是從小就接受軍事訓練,可不是像單單踏步這麼簡單,是要把他們訓練成真正的帝 人,當時日本只要到了16歲就會被應徵入伍,到 皇軍 服役。像一...

二戰時期日本損失多少軍隊,二戰中日本在中國損失了多少軍隊

二戰時期日本損失應該是一百九十八萬四千人。何應欽在他的 八年抗戰 中,記載日軍在華的死傷人數是二百四十一萬八千零二十八人,其中死亡四十八萬三千二百零八人,傷的是一百九十三萬四千八百二十人。何應欽的數字很謹慎。日本陸軍部的部分統計為死傷總數 七十八萬九千三百七十人。但這沒有把桂黔會戰和湘鄂贛會戰的日軍...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要發動侵略戰爭

二戰時期,日本為實現征服世界的野心要發動侵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前,日本便制定了臭名昭著的大陸政策。內容 先將朝鮮 中國臺灣吞併 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將清軍趕出朝鮮,並通過馬關條約使朝鮮 臺灣成為自己的殖民地 再吞併中國東北和蒙古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強行開啟中國門戶 然後挑起對華全面戰爭佔領中國 全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