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人祭祀典禮最為隆重的是什麼,古代帝王祭天地最隆重的典禮叫什麼

2021-05-28 18:32:50 字數 5465 閱讀 8823

1樓:oo雲彩

祭天地是國家大典。在中國歷史上,舉行祭天地大典時,皇帝都要擺出大隊儀仗,用以表達對皇天上帝的敬重和自己的虔誠。冬至、夏至都要祭天地,而且是皇帝親自在祭壇上完成。叫『封禪大典』。

唐朝有哪些祭祀方式?

2樓:匿名使用者

宮廷祭祀主要分為祭祀「天神」和「人鬼」兩大類,之下又分為若干小類,這在郊廟歌辭中有具體體現。

在祭「天神」這個大系中,可以分為三個小類,分別是:

1、祀天系列,包括祀圜丘、昊天、封泰山、祈谷、明堂、雩祀。

唐代在冬至時放假7天,舉行隆重的祭天典禮。

祀天,又稱祭天、祭南郊等,是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是對天帝侍奉、享獻的儀式,是歷代帝王祭祀典禮中最莊嚴最隆重的活動。「圜」通「圓」,圜丘指的是祭天的圓形高壇。古代有「天圓地方」的說法,所以一般是南郊圜丘祭天神,北郊方澤祭地祗。

為了抬高帝王地位,表明君權神授,歷代郊祀中的配享制度往往把某一開國君主及皇后與天神地祗共祭。而且,以祖宗配天也是大孝之道的體現。(據《通典》卷45,唐朝貞觀及開元時祭天,以唐高祖李淵配天;據《宋史·禮志二》,唐高宗永徽中,以高祖、太宗同配上帝。

)據《舊唐書·禮儀志》記載,景龍三年(709年),中宗祀昊天上帝。唐中宗祀天地時首次出現皇后參加典禮的局面。德宗時,規定以皇太子為亞獻,親王為終獻,取代了太尉為亞獻、光祿卿為終獻的傳統,使國家大祭更趨於皇帝家族化。

除了在南郊祭天,帝王還專程去泰山「封禪」。

古人沒有海拔高度,只有樸素的絕對高度,受黃河中下游文明的影響,人們認為泰山最高,離天最近,去那裡祭上帝,表示受命於天。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叫「封」,目的是報天之功;在泰山下的小山如粱父山、云云山、亭亭山等闢場祭地,稱為「禪」,目的是報地之功。封禪有易姓而封,也有盛世而封,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據劉肅《大唐新語》記載,貞觀中,太宗同意百官上表請封禪,魏徵力諫乃止。

唐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武則天舉行盛大的泰山封禪禮。十月從長安出發,從駕的文武大臣、兵士、儀仗隊伍長達數百里,十二月才到達,於是改元「乾封」,正月行封禪禮。開元十三年(725年)十月,玄宗封泰山。

祈谷,就是祈求豐收,也是祭天活動,分佈在圜丘四陛的是五帝,其餘與冬至祭天相同。《禮記·月令》記載:「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唐代以正月上辛日祈谷。

明堂是帝王宣明政教的處所,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明堂舉行。季秋,享上帝於明堂。

雩祀,指的是帝王祈雨的祭祀。孟夏,雩祀上帝於南郊。

2、祭祀五方上帝、朝日、夕月、祀九宮貴神、風師、雨師。

立春日迎春於東郊、立夏日迎夏於南郊、立秋前十八日迎黃靈於中兆、立秋日迎秋於西郊、立冬日迎冬於北郊。

《新唐書·禮樂志一》記載:「春分,朝日於東郊。」「秋分,夕月於西郊。」

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逐漸確定春分東郊朝日,秋分西郊夕月的禮儀。古時把春分作為太陽的生日,唐德宗改正月晦日為二月初一中和節,並把中和節作為太陽星君的生日。

玄宗天寶三載(744年),置太

一、天一、招搖、軒轅、咸池、青龍、太陰、天符、攝提九宮貴神壇,以四季孟月行祭。

風師也作風伯,即風神;雨師即雨神。立春後的丑日,祀風師於國城東北;立夏後的申日,祀雨師於國城西南。

3、祭地系列,包括祭方丘、拜洛、祭汾陰、禪社首、祭神州、祭太社、蠟百神、享先農、先蠶、先聖先師、龍池等。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故祭天於圜丘,祭地於方丘,祭方丘就是祭地。

貞觀中,夏至祭皇地祗於方丘。夏至在《唐六典》中規定放假3天。

垂拱四年(688年)四月,武承嗣偽造了一塊預兆祥瑞的石頭,石頭上有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他上表稱是在洛水獲得的。武后大悅,號其石為「天授聖圖」,加尊號曰「聖母神皇」。

同年十二月,武后拜洛受圖。

明皇開元十一年(723年),祭皇地祗於汾陰,汾陰即汾水南岸,在今山西萬榮縣。

明皇開元十三年(725年),禪社首山祭地祗。《史記·封禪書》記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社首山在今山東泰安縣西南,上有祭壇。

貞觀中,祭神州於北郊。《舊唐書·禮儀志》:「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祗、神州及宗廟為大祀。孟冬,祭神州於北郊。」唐高宗永徽年間廢除神州之祀。武則天於南郊合祀天地。

太社即社稷,土地和五穀之神稱為社稷。社稷祭祀是土地祭祀的變形。

蠟(音zhà),祭名。《禮記·郊特牲》記載:「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祈求五穀豐登。

先農是最先教民耕種的農神,一說即神農氏,一說為后稷。自周代開始,就有帝王親耕藉田之制,並祀先農,以示勸農。

「享先蠶」是由皇后主持的祭祀活動。

魏晉南北朝期間,以孔子為先聖,以顏回為先師,拜孔揖顏之禮多在國家太學舉行,往往是國子監祭酒負責祭祀。唐代作為宮廷祭祀,多由皇帝和皇太子親自祭祀。文宣王即孔子,武成王即姜太公呂尚。

《唐會要》記載:「開元元年(713年),內出祭龍池樂章,十六年(728年)築壇於興慶宮,以仲春月祭之。」

除了祭祀天神,還要祭祀人鬼。宗廟是祖先亡靈的寄居之所。太廟,即皇室的祖廟。

所謂「七廟」,指的是周代制定的宗廟制度,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和而為七。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平時宗廟祭祀的物件是始祖和七世內的祖宗。

漢代宗廟祭祀增加了「功臣配饗制度」。唐代將其制度化,將功臣按具體的時代和功德不同,分別配在不同的廟主之室。

這類祭祀也分為三個小類,分別是:

1、享太廟。

《舊唐書·禮儀志》記載:「唐禮,四時各以孟月享太廟。」

2、祭奠老子、皋繇、皇后。

唐以老子李耳為始祖,追尊為聖祖玄元皇帝,其廟曰太清宮。

明皇天寶二年三月,追尊皋繇為德明皇帝,涼武昭王為興聖皇帝。

睿宗景雲元年冬,追尊昭成、肅明二皇后,於親仁裡別置儀坤廟,四時享祭。肅明皇后劉氏、昭成皇后竇氏(玄宗的母親)均是在入宮朝見武則天時遇害的。

昭德皇后是德宗的皇后,順宗的生母。

郊廟歌詞涉及到的享受祭奠的皇后只有以上這三位。

3、祭祀太子、皇后的祖先。

太子是儲君,登基以後就成為皇帝,這裡的7位太子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當上皇帝,或者本來是親王被追諡為太子的。

讓皇帝李憲是睿宗長子,武后時立為太子。睿宗將建東宮,憲認為平王(玄宗)有大功,堅持讓平王作太子。卒諡讓皇帝。

隱太子李建成是高祖李淵的長子,太宗李世民兄。武德元年立為太子,九年玄武門之變中被殺。太宗即位,追封息王,諡隱。貞觀十六年,追贈皇太子。

章懷太子李賢是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675年)立為皇太子,尋令監國。調露二年(680年)廢為庶人,及武后臨朝,逼令自殺。景雲元年(710年)追諡為章懷太子。

懿德太子李重潤是中宗李顯的長子,出生後即被高宗立為皇太孫,後被武則天廢黜。大足元年(701年)因議論張易之兄弟事,被武后杖殺。中宗復位,追贈皇太子,諡懿德。

節愍太子李重俊是中宗李顯的第三子,神龍二年(706年)立為皇太子,三年,率兵誅武三思父子,俄而兵敗,死於亂軍中。睿宗即位,贈皇太子,諡節愍。

文敬太子李謜,順宗李誦子,貞元四年(788年)封邕王,歷任義武、昭義等節度大使。死於貞元十五年(799年),贈文敬太子。

惠昭太子李寧,憲宗李忱長子,元和四年(809年)立為皇太子,死於元和六年十二月,年僅19歲,諡惠昭。

《舊唐書·則天皇后紀》記載: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丙戌,初立武氏七廟於神都。」

神龍中,中宗為皇后韋氏祖考立廟曰褒德。

「郊廟歌辭」僅涉及祭祀武則天和韋皇后兩位皇后的祖先,武則天自己當過皇帝,中宗則是怕老婆的標兵模範。

祭祀是宮廷的重要活動,也是國家大事,神聖莊嚴,有專門的機構負責,要製作一系列嚴格的禮法。

古代帝王祭天地最隆重的典禮叫什麼

3樓:德紋

祭天地是國家大典。在中國歷史上,舉行祭天地大典時,皇帝都要擺出大隊儀仗,用以表達對皇天上帝的敬重和自己的虔誠。冬至、夏至都要祭天地,而且是皇帝親自在祭壇上完成。叫『封禪大典』。

古人是怎樣祭祀的

4樓:戀勞

古人祭祀過程:

一、祭祀典禮開始

鼓初嚴(一聲鍾結束) 鼓再嚴(二聲鍾結束) 鼓三嚴(三聲鍾結束)二、執事者各司其事(鼓聲)(鼓聲響起後執事入場)三、陪祭官就位

請陪祭官就位 (唱 至就位停)

四、獻官就位

請初獻官、亞獻官、終獻官就位

五、主祭官就位

請主祭官詣盥洗所 盥洗、進巾 請主祭官就位六、啟扉(排位上黃布揭開)

七、鳴炮(鳴炮聲) (擊三通鼓)(三聲鍾結束)八、迎祖(主祭官、獻官面向神位即背對孔像) 樂奏咸和之曲全體肅立,相對班(去時)

(回來時)一鞠躬 二鞠躬 三鞠躬(全體) 樂止大眾請復位

九、進饌(供品前推一點,蓋子開啟,酒蓋開啟)樂奏咸和之曲 樂止

十、上香

樂奏寧和之曲

請主祭官行上香禮,詣神位前

上香(面向神位,香案右側點香遞與主祭官,主祭官舉與眉齊,遞與左側,左側需與眉齊,插於香爐)

一鞠躬 二鞠躬 三鞠躬(主祭官 陪祭官) 請主祭官復位 樂止(擊初獻鼓)(一聲鐘響結束)

十一、行初獻禮

樂奏寧和之曲 請初獻官詣酒樽所 酒樽生注酒 酒罇生請初獻官行初獻禮,詣神位前

奠帛,獻爵,(皆從右側遞至左側) 獻食、獻果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初獻官 陪祭官) 請初獻官復位 樂止恭讀祝文 全體肅立

讀祝生恭讀祝文

(讀祝畢)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 (全體)(擊亞獻鼓)(二聲鐘響結束)

十二、行亞獻禮

樂奏安和之曲 請亞獻官詣酒樽所 酒罇生注酒請亞獻官行亞獻禮詣神位前

獻爵 (面向神位,從右側遞至左側)

獻食、獻果

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亞獻官 陪祭官) 請亞獻官復位 樂止(擊終獻鼓)(三聲鐘響結束)

十三、行終獻禮

樂奏景和之曲 請終獻官詣酒樽所 酒罇生注酒請終獻官行終獻禮詣神位前

獻爵(面向神位,從右側遞至左側) 獻食、獻果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 (終獻官 陪祭官) 請終獻官復位 樂止十四、飲福受胙

請主祭官行飲福受胙禮,詣香案前

飲福酒(喝掉),受福胙(糕點高舉過頂)

(面向神位,從右側獻官遞主祭官後遞左側獻官,放於供桌上) 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主祭官 陪祭官) 請主祭官復位

十五、撤饌(供品下移一點,蓋上布或蓋子,酒蓋合上)樂奏咸和之曲 樂止

(擊三通鼓)(三聲鐘響結束)

十六、送祖

樂奏咸和之曲

全體請肅立,請相對班(主祭官、獻官追隨神位轉身)(送時)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 樂止

大眾請復位

十七、捧祝帛詣燎所

樂奏咸和之曲 大眾請相對班

望燎 請主祭官 初獻官詣燎所 望燎 復位

請主祭官 初獻官復位 樂止

十八、合扉(神位蓋上黃布)

十九、撤班(鼓樂)

二十、禮成

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物件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

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觀則記載儒教《周禮》《禮記》與《禮記正義》《大學衍義補》等書解釋。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

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

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是祭祖日。

古代人祭奠祖先是什麼方式,祭祀祖先的意義?

燒紙錢,表達對家人的祝福 祭祀祖先的意義?1 祭祖的意義是慎終追遠,更表現源遠流長,寄望於後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時,嚴肅 隆重 恭敬 誠摯,全發自中國傳統的倫理思想。2 重視祭祀祖先,是中國禮儀的顯著特點。這是因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會教化功能,有助於培養社會成員的品德,加強社會成員之間的團結,維護...

古代的五品儒人是什麼人,古代打七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1 古代才人,封建妃嬪的稱號。始設於晉武帝司馬炎,沿用至明代。回 2 解釋 三種意思,一,有思想 答的人 沒證書 認證 工作經驗 知識積累和技能 以結果為目標,付諸行動並能得到結果,就是 才人 二,古代官職,三,妃嬪稱號。3 詳細解釋 唐代制度 才人初定為宮官之正五品,後升為正四品。武則天就曾做過唐...

古代人各個成長階段的名稱是什麼,古代一個人各個成長階段的名稱是什麼?

以下是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 1 赤子 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 子生赤色,故言赤子。2 襁褓 亦作 襁保 強葆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 後漢書 桓鬱傳 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3 孩提 指二三歲的幼兒。孟子 盡心上 孩提之童。趙岐注 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