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道德思想博大精深為什麼現在沒那麼多人懂

2021-03-19 18:35:00 字數 4657 閱讀 5340

1樓:匿名使用者

那到未必!我承認國學衰落,但是像道德經這東西,他在中國流傳2000多年,已內經融入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容外國人在研究也只是學術性的!不長在這種環境下,是很難明白中國人思維方式和生存哲學的!

國內的國學大師在*****期間大為衰落!這也是國內國學衰弱的一個原因1

2樓:蒼井空

個人認為老子的思bai想畢竟是哪du個年代獨有的產zhi物,當代我dao

們應做的不是將版其全部同化,而是應權汲取有利的東西豐富我們的價值觀,道德經對於中國人來說最博大的是它已融入生活,你沒讀過也可能知道一點,這也是它在當代的表現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 5

3樓:手機使用者

除了會喊口號實際上屁都做不到

4樓:紳士·中國

需要、必要、利國、利民、學習重要力行。

中國傳統道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0

5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幷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法各家倫理思想及佛學中的心性之說,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倫理傳統。

(一)整體至上,「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傳統倫理結構中,為國利民,「興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經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現,是最大的「義」。堅持這個原則,以此來規範人們的行為,一切服從這一準則,乃是「仁人志士」的體現。

從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們一直倡導這種人生的境界。孔子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論語·雍也》),孟子曰:

「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滕文公上》)。范仲淹主張「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杜甫詠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的秋風所破歌》);林則徐銘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觀點、主張,都堅持從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出發在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群體的關係上,「義以為上」、「先義後利」。考慮個人利益時應不違背道德原則,不得傷害社會和他人利益。

所謂「義然後取」、「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論語·雍也》)。

(二)仁愛兼利的人際和諧原則

在中國傳統倫理中,特別重視和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心,提倡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力圖構建和諧親善的溫和氣氛。孔子以「仁」作為自己倫理道德的核心內容,他將「仁」同「愛人」相聯絡,把「愛人」作為「仁」的根本要求。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博施濟眾者,可謂仁矣」(《論語·述而》)。

主張人與人相和,就從自己的慾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增強理解,彼此相互體貼,照顧,給對方以便利,特別是對有困難者以幫助和救濟。墨子從人與人的樸素尊重的功利原則,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倫理原則。他認為,人與人的矛盾、糾紛,都是由於「虧人而自利」的利己思想引起的,即「不相愛」,困此人應當「愛人若愛其身」,而愛人和被人愛是相互聯絡的。

「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兼愛中》)。這種人際相愛不僅表現在心理上的同情與關心,更表現在實際生活中的互利互惠,使人得到實際利益。「兼和愛」而「交相利」,默家衝破了儒家「愛有等差」的等級觀念,而倡行兼愛到利的普遍性。

力爭使之「廣施周遍」、「廣達四海」。

(三)「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寬闊胸襟。

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的流變,化育而成中國人的人格精神,表現為相互聯絡而又相對而生的兩方面:一曰「自強不息」,二曰「厚德載物」。在《易經·易大傳》中,最早提出「剛健」學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象傳》)「剛健」表現為人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剛強不屈的性格,奮發圖強的鬥爭精神,「剛健自強」的思想,歷來被歷代思想家所崇尚,成為人們激勵鬥志、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

而「厚德載物」則是中華傳統倫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懷,也是實現剛健自強的現實途徑。《易經·象傳》中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主張君子應象大地那樣以博大的胸懷、孕育、承載與容納萬物,從而使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聖人。

這一優秀的品質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以喜悅的情懷容納別人,善待別人,善待人生,凡事多從好處看,在生活中 發現美,發現對人類,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與人相處,多發現共同點,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其二就是以謙遜的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長處,取長補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這種廉和態度促使人不斷充實自己,從而使自己日益壯大起來。

(四)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的道德修養原則

注重加強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是中華傳統道德中獨具特色的倫理文化,在這個方面可資借鑑繼承的精神遺產也最為豐富。

在中國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而儒家一派在這方面的思想資料最為系統,儒家學派為人們構畫著「三綱八目」的修養系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三綱」,明確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根本目的,「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各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禮記·大學》)這裡的「修身八目」詳細地規劃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八個階段,而且他們認為,道德修養是社會上所有的人們共同的立身之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儒家學派既概括了道德修養的完整體系,肯定道德修養的極端重要性。同時還為指導人們的道德修養,提出了許多具體可行的道德修養方法,諸如「立志」、「學習」、「克己

6樓:維妮

(一)整體至上,「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仁愛兼利的人際和諧原則

(三)「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寬闊胸襟。

(四)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的道德修養原則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幷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法各家倫理思想及佛學中的心性之說,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倫理傳統。

儒家學派既概括了道德修養的完整體系,肯定道德修養的極端重要性。同時還為指導人們的道德修養,提出了許多具體可行的道德修養方法,諸如「立志」、「學習」、「克己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現代人思想行為的影響

7樓:r丶克洛洛

首先中國古代

哲學應該說並不是實在意義上類似於西方哲學的。中國哲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解釋世界,而是解釋社會,解釋世界的目的是解釋社會。孔子講仁,孟子講義,老子講無為實際上都是講人如何生活在社會中。

佛學也是如是。因此,中國文化實質上是人本位的,反映在生活中即是注重人雨人的關係。

中國哲學在人際關係的描述上是完美的,以至於歷經千年仍成為人們在交際中的準則。例如孔子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式的換位思考原則;子帥正之,孰敢不正式的以身作則原則。

孔子講禮,何謂禮,我以為是社會秩序。孔子用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種關係概括社會關係,併為其制定一定的規範。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仍然是在很大程度上遵循著禮。

倘或這麼說吧,君臣實質就是上下級關係,儘管現在上級不會像君一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但下級仍然要尊重甚至是服從上級。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另一個精髓是老子的無為。雖然有些消極,但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調節心理的良方。例如講,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下面忘了)意思就是說天地之所以長久,聖人之所以聖明,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把一些事情放在心裡。

你把它當成事它才是事,你不把它當成事,它根本就不是事。

文化具有傳成性,因此古代文化在現代生活中有很多表現。實際我們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只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而已。

8樓:匿名使用者

如儒家、道家思想裡的:德、忠、孝、禮、仁、義、信、智等,對現代人主要是指引,人們潛移默化的會有這種思想意識,但這些思想意識又會受到社會大環境的束縛!比如說,路見老人摔倒,按我們的傳統道德思想,需要我們主動扶起,但現在社會的不良風氣下,令很多人怕麻煩,不敢過問,怕粘上自己的。

不是沒這種意思。這就需要社會去大力的弘揚、鼓勵這種精神!才能建設我們的社會精神文明。

還有,在現在社會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們往往把我的誠信、道義等放在一邊了,忽悠盛行!有錢有權才是硬道理,才是王道!

其實思想學說是統治階級的思想統治工具,我們有些朝代的皇帝推行儒家學說,有些朝代奉行法家思想,都不一樣。

9樓:果果桑格梅朵

主要是關於人性問題的解答,孟子主張人性善,荀子、韓非子主張人性惡,後來的王充、唐朝的柳宗元以及後來宋明理學主要認為人性有善有惡。他們的社會構想都是基於他們的人性論的。我比較贊同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為什麼老子會提出無為的思想呢?因為他的無為是建立在自然規律的基礎之上的,自然規律是不移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家都覺得老子的思想是消極的,實際上是沒有看到他的無為和小國寡民的深刻的思想內涵,因為人性是由差得,分為三六九等,就如同那句話所說的無才無德是無用品,有德無才是次品,有德有才是優良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

做一個上善若水的人是何等的不容易,因為很多人都被這個多彩的充滿**的世界給吸引區了,最終迷失了自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能夠從迷失的過程中又重新找回自己。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小國寡民,知道的少一些比較好,可以活得單純、自然一些。現在的農村也不想以前那麼淳樸了,因為沒有完善的市場經濟的調節制度、以金錢為觀念深深的**了村民。

希望現代的人多想想古代中國哲人的話,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正確的定位。

10樓:落花流雲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

中國古代管理學思想博大精深但為什麼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理論

誰說中國古代思想博大精深的?中國每年接蘋果無數,為什麼一個英國蘋果掉到地上,人家牛頓就發現了萬有引力?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是控制人,奴役人的思想.在明請是形成了系統的管理理論.就是怎麼控制人,壓榨人.扼殺創新,進而維護長久的同治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因為古代戰爭這些破壞 提問你是名師嗎 回答怎麼...

古代有哪些錯誤民本思想?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

首先,民本思想 指的是 以民為本 的思想。樓主的提法有誤。例如這段時間的百家講壇講管仲。管仲面對齊桓公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提出,齊國的人民才是齊桓公的 根本 他提倡禮義廉恥,提倡藏富於民,提倡國內穩定,讓人們 倉廩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即使今天,也很有借鑑意義。至於老子的 愚民思想 我認為也...

古代的道德規範有哪些,中國古代倫理道德規範的內容

古代的道德規範首推 三綱 即 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 五常 是指 仁 義 禮 智 信 除了三綱五常,還包括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中國bai 古代道du德zhi規範的演 dao變版 文庫 權 中國古代倫理道德規範的內容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 浩瀚淵博,有諸多的道德規範 有豐富的踐履道德規範的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