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思鄉的故事

2021-05-29 17:25:09 字數 5441 閱讀 8329

1樓:匿名使用者

***思鄉的故事-------

「現在,我們奪取了全國的勝利,淮安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的!」他的講話最後被一陣熱烈的掌聲淹沒。

7年後,他在西花廳接見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時又說:

「是啊,我何嘗不想回去看看!2023年,我在南京梅園新村時,有一回夢見自己又在文渠裡划船,醒來後便想,將來全國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這些年多少事情等著我去做。有時候工作忙,遇到棘手的事情,難遣的煩惱,緊張得飯都顧不上吃,覺也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約幾位童年時代的朋友,爬爬鼓樓(即今鎮淮樓),放放風箏……」

王汝祥雖然能體會***的話,但仍不忘臨來時縣委常委們的囑託:您老也要注意休息,工作再忙,有時間也要回家看看啊!」

***微笑著回答說:「老王,你是『父母官』,我心裡話對你不隱瞞,我講個故事你聽聽,你給裁判裁判:有這麼一個擺渡的,他在湍急的河流中,把船劃到河中心,這時,他感到很疲勞,而對岸是旅客很嚮往的地方,你說,這個擺渡的該怎麼辦?

」是的,在***的心目中,他只是個擺渡的艄公,他要拚命「搖櫓」,把全國人民載向富裕的「彼岸」,那麼,他也就只能舍「小家」而顧「大家」了。

***思念家鄉,多次說過自己要回家看看。為此,淮安縣領導曾悄悄修繕了他的故居,並拓寬了南門大街等城區主要幾條街道,維修了他放過鴿子的鎮淮樓、攀登過的文峰塔,還疏浚了他劃過小船的文渠。然而,這樣的準備一而再,再而三,他都沒有回來。

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淮安人傳起了***曾在飛機上看過淮安的故事。

一說是2023年,***的八嬸楊氏去世時,***為報答老人家當年的撫育與監護之恩,在無法回家奔喪的情況下,曾專門乘坐飛機飛臨淮安上空,在淮安師範的那段城牆上扔下一封祭嬸母的信。為此,當年的淮師學生還被學校領導組織起來去尋找這封信。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一說是2023年大躍進時,淮安的林集公社聯盟大隊獲得全國農業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加之那年夏天王汝祥副縣長進京當面請他,所以***專門乘飛機飛臨淮安上空,在飛機上向家鄉人民揮手。

2樓:街中雨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席慕容)」「三十年前/我從柳樹梢頭望你/我正年少/你圓/我也圓。

三十年後/你從椰樹梢頭望我/你是一杯鄉色酒/你滿/我也滿。(舒蘭)」「千里之外/九月初九的炊煙/是一縷綿綿的鄉愁。(潘洗塵)」

3樓:鄧其英仇妝

我的家鄉地處一個偏僻的鄉村,雖沒有什麼名山大川,但家鄉的景色卻很誘人。如果你到我的家鄉一遊,一定會讚歎不已。因為家鄉一年四季美景如畫。

春天到了,家鄉遍地綠色,沉睡的柳枝開始舒展著自己的枝條,彷彿高興得在說:「啊,春天來了!」麥田裡的小麥苗也扭動著那纖細的腰桿歡快地唱起了喜悅的春歌。

小溪化凍了,溪水嘩嘩地流著一波碧水,流進了我們的心田裡,流進了農民的心田裡,那麼清澈,那麼誘人。夏天,家鄉更是另一派氣象,到處綠樹成蔭,一片綠色的海洋。每家門前,花壇錦簇,各色鮮花爭奇鬥豔。

我們就在花園式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同學們各個精神振奮,書聲朗朗一片。夜晚才稍顯得有些安寂,偶爾聽到一兩聲蛙叫,使人感到夏季的安謐靜美。到了秋天,大雁南飛,秋姑娘用她那勤勞的雙手給大地母親編織了一件金色的毛衣,樹葉在秋風的吹拂下颯颯下落,猶如一隻只金色的蝴蝶在天空中飛舞著。

農民們忙著收穫一年辛苦的果實,各個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啊,真是一派迷人的秋景!冬天,冬爺爺以他那博大的胸懷、仁慈的雙手給越冬的麥田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家鄉到處一片白。

天空中飛舞的雪花,像一隻只勤勞的蝴蝶在編織著一幅來年豐收圖。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景色秀麗的小鄉村。

4樓:裴智皇丙

關於思鄉的故事,我覺得余光中的【鄉愁】

不錯,你看看:

【鄉愁】

余光中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可以告訴我名人的思鄉故事嗎?

5樓:匿名使用者

1、李白的鄉愁: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譯文: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物我兩忘,物我相融。而對親人、愛人、友人乃至家國的熱愛,魂牽夢繞,或壯懷激烈,或曉風殘月,直抒胸臆,使美麗旖旎的鄉愁,更沁人心田,動人心絃。

悠悠鄉愁繫於遙遠故鄉的至愛親朋,深深思念緣於摯愛的父母妻兒。

思親是鄉愁的根,滋生出茂盛蔥蘢的情感枝葉,使詠歎鄉愁的詩句,由於增加了人的因素,一枝一葉,一事一物都充滿了濃濃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使得對鄉愁的詠歎更直接,更動人,更永恆。

2、魯迅思鄉:

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說:「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

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在我久別之後嚐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3、「鄉愁詩人」余光中

「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著名「鄉愁詩人」余光中如是說。母親從江蘇到泉州永春,與余光中的父親結緣。幼年時余光中曾回到永春洋上村的老家小住半年。

時光流轉,在余光中闊別大陸母親第66年,他的家鄉永春余光中文學館完工。該館今後將展示永春民俗,排演交響詩劇《鄉愁》,打造成集「聞香品茶、遊園看戲、賞花練拳」為一體的「鄉愁文化」觀光和體驗園。

作為「無永不開市」的龐大的永春僑眷群體,還有奔走異國他鄉的遊子們,鄉愁不再「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而有了棲身之所。

6樓:我是誰

1、納蘭性德思鄉

清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納蘭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長相思》作於出關前後之途中。

納蘭性德出關時冰雪未銷,又離開了京城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很荒涼、寂寞,於是不由人思念家鄉親人朋友,納蘭性德有感而發,填下這首《長相思》。

2、席慕容思鄉

20世紀80年代早期,當時的臺灣與大陸之間仍不能公開往來。但是很多臺灣人,包括海外的遊子,卻身在海外,心繫大陸。而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裡出生,也不在那裡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

她只有在夢裡,在詩中,寄託無限鄉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恆的主題,寫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摯的這首《鄉愁》。

3、余光中思鄉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2023年10月21日生於南京,抗戰時期在重慶讀中學。2023年他隨家人遷居臺灣。

2023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里寫下《鄉愁》。40多年來,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間廣為傳誦。2023年至2023年,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任教。

2023年後定居高雄,在臺灣中山大學任教,去年退休。

2023年,余光中首次應邀回大陸。雖然不是小時候的故鄉,但看到的北京的衚衕、故宮和梁啟超故居,還是十分親切。他真正回故鄉是2023年,當時余光中第一次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學,感慨萬千。

4、李白思鄉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年李白26歲。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

5、***思鄉

***思念家鄉,多次說過自己要回家看看。他在西花廳接見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時說:

「2023年,我在南京梅園新村時,有一回夢見自己又在文渠裡划船,醒來後便想,將來全國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這些年多少事情等著我去做。有時候工作忙,遇到棘手的事情,難遣的煩惱,緊張得飯都顧不上吃,覺也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約幾位童年時代的朋友,爬爬鼓樓(即今鎮淮樓),放放風箏……」

為此,淮安縣領導曾悄悄修繕了他的故居,並拓寬了南門大街等城區主要幾條街道,維修了他放過鴿子的鎮淮樓、攀登過的文峰塔,還疏浚了他劃過小船的文渠。然而,這樣的準備一而再,再而三,他都沒有回來。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淮安人傳起了***曾在飛機上看過淮安的故事。

7樓:韓琴

1,清代納蘭性德。

清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納蘭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長相思》作於出關前後之途中。作者出關時冰雪未銷,又離開了京城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麼荒涼,那麼寂寞,於是不由人思念家鄉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填下《長相思·山一程》。

清代納蘭性德《長相思》全詩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白話文釋義: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聲音嘈雜打碎了思鄉的夢,而相隔千里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2,近代余光中。

2023年抗日戰爭爆發後,10歲的余光中隨父母輾轉於上海、重慶等地。22歲那年,余光中隨家人來到臺灣,並考取了臺灣大學外文系。雖然專業是外文,余光中卻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

2023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賦詩一首。寫完後,詩人熱淚盈眶,沉吟良久。這首詩就是後來被海外遊子不斷傳唱的《鄉愁》。

3,席慕蓉。

20世紀80年代早期,當時的臺灣與大陸之間仍不能公開往來。但是很多臺灣人,包括海外的遊子,卻身在海外,心繫大陸。而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裡出生,也不在那裡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

她只有在夢裡,在詩中,寄託無限鄉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恆的主題,寫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摯的這首《鄉愁》。

4,唐代杜甫。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寫下《月夜憶舍弟》這首詩。

全詩原文如下: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話文釋義: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訊息。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5,唐代張繼。

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

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全詩原文如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白話文釋義: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關於名人思鄉的小故事,關於名人思鄉念家的小故事200字左右的,歷史名人古今中外的都可以

思鄉的故事 現在,我們奪取了全國的勝利,淮安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的!他的講話最後被一陣熱烈的掌聲淹沒。7年後,他在西花廳接見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時又說 是啊,我何嘗不想回去看看!1946年,我在南京梅園新村時,有一回夢見自己又在文渠裡划船,醒來後便想,將來全國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這些年多少事情等著...

名人父愛的故事,名人父愛的故事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島上一個叫奧塞登的小城鎮上,那裡有不少貴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親只是個窮鞋匠,母親是個洗衣婦。貴族地主們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從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親對此非常氣憤,但一點也沒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輕鬆地對安徒生說 孩子,別人不跟你玩,爸爸來陪你玩吧!...

名人的成長故事,名人的成長故事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 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 勞動。他自己說 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 筆,他放牛 砍柴 挖地時懷裡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