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讀懂了《尤利西斯》

2021-05-22 16:36:24 字數 5166 閱讀 5843

1樓:末你要

一、《尤利西斯》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的長篇**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63534。

該**講述的是青年詩人斯蒂芬尋找一個精神上象徵性的父親和布盧姆尋找一個兒子的故事。斯蒂芬已經有了一個生理上的父親西蒙·迪達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當成肉體上的父親,他認為自己有能力變得成熟,也可以成為一名父親,然而,由於父親西蒙·迪達勒斯的批評和缺乏理解並沒有成功。因此斯蒂芬所尋找的父親只能是一個象徵性的父親,這個父親可以允許斯蒂芬自己也成為一名父親。

布盧姆尋找兒子從很大程度上講則是因為他需要一個後代來鞏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續香火。由此可見,斯蒂芬和布盧姆兩人都希望通過尋求為父之道來鞏固他們各自的身份。

二、人物介紹:

1、利奧波德·布盧姆

布盧姆無論在長相、性情、行動上都缺乏英雄性,他卑微無能,性格略顯多重。這是個流散到愛爾蘭的猶太人,一個平凡無奇的廣告兜攬員。在外貌上,是個身體稍顯發福、面相頗為敦厚的中年男子。

在性情上,他是個"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角色:在家中,關心妻子女兒、狗、鼠等;在家外,他也關心著流浪兒、難產孕婦、盲人青年及斯蒂芬這些需要關愛的人,是"有史以來最為善良、最溫順、最和藹、母雞下蛋都能伸手接住之好人"。在行為上,他是一個忙碌於吃喝拉撒、雞零狗碎,沉浸於七情六慾,具有手淫、意淫等低俗習慣的凡夫俗子。

他知曉妻子摩莉到處招惹情人,卻無力阻止,反而藉故離家,為妻子與情人約會創造條件。總體說來,他是一個生性低調謙和、輕聲細氣甚至無聲無息的人。但卻因為他的猶太人身份遭到了周圍大部分人的嘲諷和排斥。

在離家流蕩的近19小時內,他受到了戴汐校長、穆利根、愛爾蘭市民、酒館裡的閒漢們,甚至妓院老闆等愛爾蘭人的歧視和侮辱,被醫科學生狄克遜叫做"新型女性男人",被穆利根說成"屬於兩性畸形型",更被"公民"惡意攻擊為"半陰半陽人,非驢非馬的角色",他雖偶有反駁但無濟於事,只能默默忍受;同時受到以卡爾和康普頓等英國兵為代表的英國殖民者的欺壓,也只能畏懼地順從。由於社會地位低下,他不得不承受著這雙重壓迫,小心謹慎、卑微地生活著。布盧姆的這些舉動乍看懦弱,實則是弱者無奈中的生存智慧,猶太民族的弱小使他們反抗的形式只能是在精神方面保護自己。

作為一個遭受過幾近滅頂之災的猶太后裔,布盧姆對猶太人的歷史遭遇和自身的處境非常明晰,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憂患意識。

2、摩莉·布盧姆

摩莉(布盧姆的妻子)是一個放蕩不羈的業餘歌手。她出生在直布羅陀,父親是一位軍官。摩莉是一個粗俗**的、有活力的、沒多少文化的女性,致力於追求自身的快樂。

但她又欣賞丈夫的品質。摩莉代表了愛爾蘭的希望,好像她那淫蕩的、自我補充的能量將英國殖民者和羅馬天主教雙重壓迫推向一邊,暗示了她將會生存下來並超越它們。她變成了象徵愛爾蘭的那位老婦人--"貼雷馬科"中的送牛奶的老嫗。

她也變成了達奴--凱爾特生殖女神,從而替代了之前無生育力的愛爾蘭的女性形象。摩莉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為她不關心政治,漠視死亡和道德,而且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摩莉是一個富於啟示性的反常者。

從摩莉的獨白中我們看出,她是一個複雜但不世故的人。摩莉在自己的想象中重造現實,她代表了喬伊斯的情感以及《尤利西斯》中潛在的浪漫。

3、斯蒂芬·德迪勒斯

青年詩人斯蒂芬是一位精神空虛、意志消沉的青年教師。 斯蒂芬生活在死氣沉沉、令人窒息的都柏林,斯蒂芬像這座危機四伏的城市中的大多數人一樣無法擺脫道德癱瘓的陰影。他是一個性格上自相矛盾的人物。

他孤獨、頹喪,卻又自命不凡,他多愁善感、精神脆弱,卻又憤世嫉俗。然而,斯蒂芬在性格和意識上的逆轉既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像斯蒂芬這樣的青年知識分子,在一個嚴重異化的時代,除了沮喪和沉淪之外實在別無選擇。

三、內容講述:

《尤利西斯》開卷第一章,**主要人物斯蒂芬出場的第一句話問同住的馬利根:"海因斯還要在這個碉樓裡住多久?"然後又補充說:

"要是他還要在這兒住下去,我走。"斯蒂芬討厭馬利根帶來的英國人海因斯,不願讓他住在自己租的碉樓裡。不久,他又想到自己是"一名僕人,一個侍候僕人的人。

"因為依其宗教觀念,英國人是上帝的僕人,被英國人奴役的愛爾蘭人,包括斯蒂芬,就是僕人的僕人了。當送牛奶的老太婆來到碉樓時,斯蒂芬立刻想到:"一個四處奔波的老太婆,侍候著征服他的人。

"窮老太婆是神話中愛爾蘭的形象,"征服他的人"指海因斯所代表的英國人。斯蒂芬剛一出場,就在流動的意識裡不斷地控訴英帝國對愛爾蘭的奴役。

當海因斯告訴斯蒂芬打算收集他的言論時,斯蒂芬想到的卻是:"他們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良心的譴責、內疚。可是這兒還有一點血跡。

"這裡,斯蒂芬用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中麥克白夫人慫恿丈夫殺人後,幻覺自己手上總有血跡的情況來揭露英帝國對愛爾蘭的血腥統治。斯蒂芬看到海因斯"掏出一個光溜溜的銀盒子,盒子上鑲著一顆亮晶晶的綠寶石。"綠寶石象徵愛爾蘭,如同16世紀亨利八世將愛爾蘭琴圖案納入英國王室紋章以示統治愛爾蘭一樣,所以斯蒂芬"心緒不快"。

這時,海因斯又對斯蒂芬說:"你是你自己的主宰。"斯蒂芬立即回敬說:

"我是一僕二主,一個英國的,一個義大利的。"這句話暗喻並譴責英帝國與羅馬教會對愛爾蘭的雙重奴役。類似這種控訴英國殖民者奴役愛爾蘭的情節佈滿了**第一章。

散見於作品中那些談論民族反抗與愛國志士的話題,那些有關民族問題的議論與鬥爭,以及遍佈全書的對被侵略被壓迫人民窒息而麻木生活的描寫,清晰完整地表現了這一主題。

文字第十二章裡,作家用反諷手法,正面描寫了殖民統治勢力在集會上公開處決革命者的場面。作品先極盡誇張地描寫了死刑之隆重:"憤怒的蒼天開啟了閘門,瀉下一場傾盆大雨,這時場上聚集的人數至少已有50萬,全部未戴帽子而聽任大雨澆透。

"連走紅的街頭演唱家也來助興,總督攜夫人登上觀禮臺,"外交使團全體出席",包括中國的"哈鴻章"(李鴻章)。接著**亦莊亦諧地描繪了革命者刑前與未婚妻訣別的動人場景,使"主持這一悲壯場面的嚴厲的指揮官"也"擦掉了一滴偷偷流出來的眼淚"。"他曾經將數目可觀的印度僱傭軍綁在炮口上轟死而不眨一下眼。

"作家頌揚了革命者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史載2023年愛爾蘭革命兄弟會起義失敗,竟有14位起義領袖被判死刑。這裡,作品於嬉笑滑稽中揭露的正是現實生活裡英國殖民統治的殘忍與暴戾。

有侵略就有反侵略。**第十七章,當布盧姆回憶女兒少年生活時,想起少女摩莉,"她不接受英國遊客的請求,不許他們拍攝和帶走她的人像。"其實這理由是不言自明的--仇恨侵略者。

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有如此明確的反抗意識,這揭示了她生存環境的精神特徵--愛爾蘭民族同仇敵愾,反對英國侵略者。不言而喻,群體意識決定個體意識,而個體反過來也影響著群體。**第十一章,當布盧姆在櫥窗裡看到"一幅豪勇英雄像"時,他的意識裡泛起了愛爾蘭民族英雄羅伯特·埃米特於2023年起義失敗後在就義前留下的遺言:

"我不要任何人為我寫墓誌銘--等到我的祖國在列國之林取得了自己的地位,到那時,只有到那時,我才要人為我撰寫墓誌銘,我的話完了。"這位民族英雄的最後遺言,震撼著軟弱無助又關心民族興亡的布盧姆,也鼓舞著所有為祖國在世界民族之林取得地位而鬥爭的人們。

該**裡有些文字,看似與民族解放主題無關,實則是作品通過隱喻、影射等寫作方法來表現此主題。如第12章,布盧姆在巴尼·基爾南酒店聊天,阿爾夫·伯根興致昂然地回憶起前些日子進行的一場軍民拳擊賽。一方是大個子英國兵珀西·貝內特,另一方是都柏林的邁勒·基奧。

邁勒的個子還不及對方的肚臍眼高,卻因拳術高超打了珀西"一個落花流水。" **用誇張的手法、詼諧的語言,激情澎湃地描述這場拳擊賽是"一場歷史性的大決戰",是" 一場殊死戰,臺上你死我活,臺下激動萬分",字裡行間充滿民族自豪。如"愛爾蘭勇士立即對準貝內特的下巴尖回敬一記硬拳。

英國兵躲過這一拳,可是都柏林人使了個左肘彎,正落在他身上,打了他個仰天倒。"邁勒獲勝後,"全場觀眾爆發出瘋狂的歡呼聲。"這裡寫拳擊賽,也是寫弱小的愛爾蘭與大英帝國的較量。

人們在欣喜地回憶拳擊比賽,也在宣洩被侵略的憤懣以及打敗英國人的狂喜,形象地表達了愛爾蘭人民打敗侵略者的強烈願望。

作品裡沒有正面描寫受命於祖國危難之際馳騁疆場、殺敵禦侮的英雄業績,也沒有抒寫金戈鐵馬的壯志豪情。但是,作者以他自己獨特的經歷與體驗為基礎,以超越本民族侷限的客觀視角,站在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小民族一邊,用獨出心裁的藝術形式,尤其是通過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意識的自然流動,描寫了愛爾蘭的歷史與現狀,揭露了殖民統治的罪惡,弘揚了民族解放精神。

拓展資料:

《尤利西斯》題目**於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為尤利西斯),作品共三部分十八章。 該**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三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在2023年6月16日從早上8點到晚上2點鐘一天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經歷。故事由居住在都柏林市郊一座古塔裡三個主人公,一個名叫斯蒂芬·德迪勒斯,他剛剛從巴黎一所院校畢業,他是一位年輕的歷史教師和詩人。

斯蒂芬的母親在臨終時請他跪下祈禱,出於對宗教的反感,他沒有聽從母親的要求。斯蒂芬的母親死後,他為此事悔恨終身,始終沉浸在懊喪之中。後來,因家道中落,斯蒂芬幾乎與領著妹妹們艱難度日的父親斷絕了關係,他離家出走,以教書為生。

第二位名叫利奧波德·布盧姆,他是一位廣告推銷員,匈牙利猶太人。布盧姆常常串街走巷,終日奔忙,卻總是勞而無獲。布盧姆的幼子夭折使他在精神上受到無法彌補的創傷。

而布盧姆的妻子對他不忠使他羞愧難當。第三個就是布盧姆的妻子摩莉,她是位典型的**主義代表,由於布盧姆性功能衰退,她不甘寂寞,常常招蜂引蝶,這一切均使布盧姆蒙受著難言的羞辱和精神折磨。

2023年6月16日清晨,斯蒂芬上完了一節歷史課後,從校長那兒得到了三英鎊二先令的報酬,來到海邊漫步,面對翻滾的海浪,他思緒萬千,人世的滄桑、大自然的奧妙、時空的永恆、藝術的魅力在他的意識中開始了漫無邊際的湧動。他因對母親有過情慾的愛戀而覺得對不起父親。他抱著負罪的感覺渴望在精神上重新得到一位父親。

同一日的早上八點鐘,在埃克爾德街某所房子裡,廣告推銷員布盧姆正在為自己和妻子摩莉準備早餐。這時,送信人給摩莉送來一封信,內容大致是一名叫波伊蘭的青年約定午後四點來看她。布盧姆懷著黯然的心情藉故走出了家門。

布盧姆到郵局取了一封寫給他的情書,在一個僻靜的地方讀了它。而後,布盧姆去參加友人的葬禮。在布盧姆去墓地途中,他看到了妻子的情夫波伊蘭正在向他家的方向走去,於是他腦海裡閃現了一系列念頭:

死亡、埋葬、以屍體為食物的墓地老鼠,一系列荒誕的想象在他心靈深處流淌。隨後,布盧姆到《弗里曼**》社去送交了一個廣告圖案設計,又去了一趟醫院探望因難產而住院的一位夫人。在這裡布盧姆遇見了斯蒂芬,二人一見如故,斯蒂芬說要用自己新領到的工資請客,他們還去了妓院。

在那裡斯蒂芬酩酊大醉,布盧姆精心照料她。他們終於在彼此身上找到自己精神上最重要的東西。布盧姆找到了失去的兒子,斯蒂芬找到了精神上的父親。

布盧姆回家後告訴妻子斯蒂芬以後要加入他們的生活。這位背叛丈夫的放蕩女人剛剛告別了一個情人,從斯蒂芬的到來朦朧地得到一種母性的滿足,又混合著對一個青年男子的情慾衝動。她在快要睡著的瞬間又回憶起她和布盧姆相互熱戀的時光。

他們的生活似乎會出現好的轉機。整部**以斯蒂芬零亂無序、恍惚迷離的意識流開始,又以摩莉長達40多頁的滔滔不絕的意識流結束。

我讀懂了什麼作文,我讀懂了什麼作文

我讀懂了人生 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練出 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 說的那一番話,常常激勵著我前進。記得那一次考試失敗了,失落的我漫無目的地我在街上閒逛,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引不起我的興趣。一次又一次的 失敗,似乎已經使我麻木了,但是內心又無法擺脫種種無名的煩惱和無奈。回到家裡,我...

那天,我讀懂了冬天作文字,那天,我讀懂了冬天作文500個字

記不得是哪一次考試失利,失落的我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閒逛,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引不起我的興趣。一次一次的失利,似乎已經使我麻木了,但是內心卻又無法擺脫種種無名的煩惱和無奈。回到家裡,母親正坐在沙發上等我,她泡了一杯茶給我,叫我仔細觀察。看那點點茶葉在滾燙的水中舒展嫩蕊,上下浮沉,自有一種從容 安靜卻不沉淪的...

那一次我讀懂了

那一次,我讀懂了寬恕雖然這個詞語我早就已經學到過了,可是我對它的含義卻還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直到那一次,我才真正體會到寬恕是那麼的好,那麼的美。記得那一次,天上烏雲密佈,連雨點兒都已經在蠢蠢欲動了,像是在警示我今天將是個非同尋常而倒楣的一天,果然老師早上告訴我們有一場數學測試。這突如其來的測試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