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哪的人?他的哪些經典書法作品被傳世了

2021-05-25 17:43:33 字數 5461 閱讀 6466

1樓:匿名使用者

王羲之是晉代(東晉)著名書法家,人稱書聖,真行草見長。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是書法一大派別。

傳世作品有以下這些:

行書:《蘭亭集序》、《平安帖》、《奉桔帖》;

草書:《十七帖》(這是一組法帖,大約20幾幅)、《喪亂帖》、《得示帖》、《二謝帖》、《快雪時晴帖》、《姨母帖》、《初月帖》、《妹至帖》、《寒切帖》;

楷書:《樂毅論》、《黃庭經》、《孝女曹娥碑》。

當然,這些都不是真跡。

據說《蘭亭序》的真跡被唐太宗作為陪葬品了,現在傳下來的是唐人的雙鉤摹本

2樓:匿名使用者

王羲之(303—361或321-379年),字逸少,會稽山陰人(今浙江紹興),卒於會稽金庭。

《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蘭亭集序、初月帖

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後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

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

王羲之的傳世名作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王羲之登上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第一座高峰。公元303年,王羲之出生於西晉末年的琅琊臨沂縣(今臨沂市)的一個名門望族。王氏家族是當時「王、謝、郗、庚」四大家族中的第一大族,其家庭地位顯赫,世代為官。

王氏家族名人輩出,堪稱代代書香和「書法世家」。王羲之5歲隨家族過江入住建鄴(今南京),不久父親失蹤。年幼的羲之雖身在名門大族,卻「不蒙過庭之訓,母兄鞠育,得漸庶風」。

7歲隨女書法家衛夫人學書,並結識了眾多文化名人,博覽了秦漢以來的名貼,學習前輩書法大家的書法藝術。他極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他以天才藝術家的勇氣和博大胸懷,「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博採秦漢以來篆、隸、楷、行、草等諸體之長,融於自己的書體之中。

詳察古今,精研書理,「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成功地把楷書和草書結合起來,把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創新了剛勁中正,妍美流變的新書體,達到了書法美的極限。王羲之的楷書雖多為小楷,但放大數倍,結構不散,神采不變,可見下筆準確、穩健,達到了「非以目使,而以神運」的境界。

書聖王羲之(臨沂人民廣場王羲之雕像)

王羲之樹立了行書發展中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王體」書法,行草最為強項。在完成漢字書體演變,真、行、草三體俱備的魏晉時代,王羲之的主要成就和貢獻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

他的行書開宗立派,在行書的定型、美化和完善的發展過程中,承上啟下,揭開了新的一頁。他所創造的「若斷若連、如斜反正」的新體,開一代新風。婉麗多姿、道法自然,風流瀟灑,是典型的魏晉風度,為行書的創作樹立了美的典範。

其代表作有《蘭亭序》、《平安帖》、《姨母帖》、《孔侍帖》、《快雪時晴帖》、《得示帖》等,均被後人稱之為「神品」。他的出現,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王羲之的書法創造,受到了極高的讚譽。

梁武帝蕭衍說:「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李嗣真贊他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乃「草之聖也」。

唐太宗李世民對王羲之推崇備至。據張彥遠《法書要錄》所載,太宗皇帝所收的羲之真跡有三千六百紙。唐太宗還親自為王羲之撰寫傳論。

正是由於王羲之的書法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又得到了帝王的尊崇,所以在東晉至唐初的幾百年的時間裡,可以算「二王」統治的時代。人們崇尚羲之,並極力效法,可算是盛極一時。特別是震古爍今的《蘭亭序》被視為行書的圭臬和「天下第一行書」,是書家必學之帖。

它那遒美勁健的筆姿,疏朗雅靜的字態,從容平和的氣息令人望塵莫及。唐太宗對《蘭亭序》真跡愛不釋手,極為推崇,並被陪葬昭陵。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寫詩稱讚道:

「翰墨風流冠古今,鵝池誰不賞山陰。此書已向昭陵朽,刻石猶能抵萬金。」我們今天有幸看到的《蘭亭序》諸帖,僅是初唐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馮承素等幾位大家的臨摹本。

王羲之的草書藝術價值也相當之高,它是在繼承和揚棄章草與張芝草書變革過程中而生成的。遒美勁健、線條流暢、沉著痛快,氣象萬千,所謂「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

王羲之是一位偉大的書法革新家。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是我國歷史上的重大變革時代,所以他的書學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在自述學書經過時說:

「餘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樑鵠書,又之洛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這段自述說明了兩個問題:

一是說明他在學書時走過一段彎路;二是說明他對蒙師衛夫人不滿。何以如此呢?衛夫人家學淵源,又傳鍾繇之法,是當時著名的女書家。

王羲之初學於她,且「將謂大能」。這隻能說明王羲之當時見識太少,年幼無知。然而,衛夫人那種「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的姿媚書風,並非王羲之的藝術追求。

所以,當他看到秦漢人之古蹟後便欲改學,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眼界的開拓,大大增強了王羲之美的識別能力,他的審美理想遠不是衛氏所能滿足的,所以他才發生「徒費年月」的感慨。這是他書學道路上一個大的轉折點。

這個轉折,正是王羲之大膽革新精神的體現。讓前人為自己的創造服務是羲之書學的落腳點。在革新創造精神的指導下,他不是單純地模仿別人,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而是汲取前人的養分去豐富自我的藝術創造,並表現出驚人的創造才能。

正如張懷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有哪些

4樓:阿沾

1、《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

《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

2、《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共全文4行,28字。它是作為一封信札寫就的,其內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時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獨特的節奏韻律。

其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全域性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的美感。

3、《樂毅論》

《樂毅論》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書法作品。原作者為夏侯玄,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咸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

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祕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4、《喪亂帖》

《喪亂帖》是王羲之為表示自己的無奈和悲憤之情所作。《喪亂帖》是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使人們在妍美的外衣下,又驀然看到一個情感極為豐富的內質。

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5、《頻有哀禍帖》

《頻有哀禍帖》縱24.8釐米,3行,20字。行草書。

為東晉王羲之所書尺牘摹本,原作久佚。存世的《頻有哀禍帖》摹本收藏於日本前田育德會,為唐代硬黃響搨、雙鉤廓填摹本。作品行軸線時曲時直、書體時草時行、點畫時方時圓,書寫風格沉雄跳宕、勁健流縱,體現了王羲之高超的書寫技巧和駕馭能力。

5樓:匿名使用者

代表作品 《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蘭亭集序》《初月帖》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書法風格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天質自然,丰神蓋代」。

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學鍾繇,自能融化。鍾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鍾家隼尾波。

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抵,不折而用轉,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他學張芝也是自出機杼。

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王羲之對張芝草書「剖析」、「折衷」,對鍾繇隸書「損益」、「運用」,對這兩位書學大師都能「研精體勢」。

沈尹默稱揚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腳下盤泥,依樣畫著葫蘆,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為我服務,不泥於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從博覽所得秦漢篆隸的各種不同筆法妙用,悉數融入於真行草體中去,遂形成了他那個時代最佳體勢,推陳出新,更為後代開闢了新的天地。

這是王羲之「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緣故。

王羲之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族。無論是王羲之的祖上,還是其子孫、親戚朋友,都是虔誠的道教信仰者。同時,王氏家族還是名門望族,素來重視對家族成員文化素養的培植。

王羲之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例外。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

王羲之的堂伯父王導更是名聞於世,是東晉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堂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琅琊王氏在東晉可謂權傾一時,熾盛隆貴。

晉室南渡北民南遷,在江南大融合。山東琅琊國王氏望族,經王覽(206年-278年)、王正到王曠(約274年-328年)時,兩晉(266年-316年),發生「八王之亂」(290年-306年),歷16年,死30萬人。王曠善於審時度勢,效法先祖王覽,於東漢末年避亂南居30年。

在五胡侵魯,琅琊危急,299年開始,兩晉大**,北方大混戰。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讚辭,評鍾繇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通過比較,唐太宗認為右軍「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從此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

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範圍,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仍未動搖。「書聖」、「墨皇」雖有「聖化」之嫌,但世代名家、鉅子,通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除了王羲之外的名書法家是,除了王羲之,古代還有哪些書法家?他們有什麼故事?

鍾繇 王羲之,王獻之,智永,張旭,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 懷素,柳公權 黃庭堅,米芾 趙佶 趙孟頫,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 唐寅 八大山人,何紹基,吳昌碩 石濤 鄭板橋,魏晉,王獻之,王珣,張旭,懷素,顏真卿,柳公權,黃庭堅,蘇軾,米芾,蔡襄,趙佶,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劉墉 鄧石如,鍾繇 王羲之...

為了練好書法,用掉八大缸水的是王羲之還是王獻之

是王獻之。王獻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個兒子,官至中書令,人們都 尊稱他為 王大令 他自幼喜好讀書,十來歲時,他自認為字寫得不錯了。一天,他問父親 我的字再練三年就夠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搖著頭說 遠著呢 獻之又問 那,那五年呢?母親的頭仍舊搖著。獻之急著追問 那究竟 多少年才能練好字呢?父親王...

能改變風水的書法有哪些,書法客廳懸掛四字哪些好 可以調節風水

名人字畫,風水作用就在於形象 榜樣 誘道作用!家裡掛什麼書法風水好 書法的風水功能到底有多強 字有三分邪.一個書畫的風水能力有多強,關鍵看它的靈氣以及佈置的八卦方位,年份越久,所聚集的仙氣就越大!不過方位和位置也要擺對,否則也是前功盡棄 起來說書法 比起其他的鎮宅之物來說還是弱了很多,我可以採納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