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和印度哲學的區別

2021-05-18 14:10:27 字數 6109 閱讀 4972

1樓:靈幻由子

西方哲學

以認知邏輯為根基的理性哲學,但是也關注人文倫理。中國哲學則有兩大類:一類是義由(邏輯)心道哲學,同西方哲學一樣注重理性邏輯與辯證法,但又有西方哲學不具備的天人通貫的象數義由性,以伏羲、老聃、墨翟、荀況、鄒衍、邵雍六人最為典型;第二類是人文德義哲學,以專注人倫道德為特徵,如周公、孔丘、孟軻、董仲舒、程頤、朱熹等就是典型代表。

當然,中國也有相容義由邏輯與人文德義的哲學派別,如墨子、荀子、揚雄、王弼、周敦頤、張載、王廷相等都是這類哲學家,即使是偏重人文倫理的董仲舒、程頤、朱熹等,也具有這種特徵;泰華國族還有專注於人靈人性的人本哲學流派,如陽朱、龍昌期、劉皋、鄧牧、李贄、傅山、黃宗羲、唐甄等,本原道論上,陸九淵與王守仁的心理學也屬於這個型別。泰華哲學的根基是天人訸易,是天人哲學。可惜泰華哲學毀於法家獨尊與儒家獨尊尤其是明清全面返古復辟思想文化唯儒。

印度哲學最典型的特徵就是人倫道德的神教化,但也兼有邏輯義由性,但總體上還是神教性哲學,昧於人性喪失人本。簡單說,西方哲學是以理性為基礎的哲學,泰華哲學是相容人性與理性的天人通貫哲學,印度是以神靈為基礎的神教哲學。(以上觀點出自最新易學理論作品《易學本原道論~亙易科學基本原理》一書)

2樓:遊戲達人

區別太多了,最本質嘛……

西方哲學注重邏輯,看重理性的力量.

中國哲學注重倫理,看重道德的力量.

印度哲學輕視世俗生活,帶有濃烈的宗教色彩,看重精神的力量.

印度哲學,西方哲學,中國哲學相互之間最本質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近代西方哲學是 建構在 邏輯學上的(由 佛雷格引起的哲學變革導致的)。。

而印度宗教專 和 中國哲學(拋開 馬理論 不算) 主要還是建屬構在 認知學和倫理學上(後者重要 並且要求 行為和意識觀念的 統一性 )的 這是最本質的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最本質的東西相差太多......

西方哲學側重於邏輯,理性的力量的價值。

理念,注重道德,道德力量的價值。

印度哲學蔑視世俗生活,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精神的力量。

5樓:鼠狄

西方哲學的觀點主要用邏輯和語言來「論」證;

中國哲學的觀點主要通過道德實踐來「體」證;

印度哲學我不知道,就不說了。

6樓:

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都屬於東方哲學,相對注重個體的差異,而西方哲學著重研究共性的規律,認為大部差異都屬於細微的方面,或者是病態的表現。

7樓:共形映照

區別太多了,最本質嘛……

西方哲學注重邏輯,看重理性的力量。

中國哲學注重倫理,看重道德的力量。

印度哲學輕視世俗生活,帶有濃烈的宗教色彩,看重精神的力量。

簡述古希臘哲學、印度哲學、中國古代哲學的特點?

8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起源於對神和自然的崇拜,這在古希臘、印度、中國都無例外古希臘哲學最早有一神論和多神論的爭執。巴門尼德是一神論的維護者,他從自己對神的思考中,發展出了一元論的哲學思想,這個思想被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繼承下來,併成為西方哲學的一個基本預設。而一元論思維導致了後來的所謂的唯心唯物的爭執。

這是本體論範疇的哲學思維。古希臘哲學對理性,言說的追求是非常執著的。而且因此有如下兩個超驗性的觀點:

1、自然世界是被理性所規劃的。2、倫理與關於自然世界的真理是一體。 古印度的哲理,最早都出自於吠陀。

但後來變化出很多種流派,可以說——印度哲學,幾乎涉及了哲學所能涉及的所有問題的思考,幾乎是一個博物館。而且古印度哲學的發展非常卓越,可以這麼說——在公元10世紀左右的印度哲學,已經達到了西方近現代哲學思維的水平。其佛學的唯識與中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與現代胡塞爾的現象學相提並論。

古印度哲學的思維,最鮮明的代表是——佛學。其特徵按西方哲學的研究範疇劃分,屬於認識論範疇的哲學思維。 中國哲學,在先秦時代,我個人認為,其總領的文字是——道德經。

關於道德經,有多種詮釋,可以把它解釋為本體論的哲學思維,也可以解釋為認識論的哲學思維,還可以解釋為現象學的哲學思維,甚至可以解釋為分析哲學的哲學思維。其第一章,幾乎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具有魔幻色彩般魅力的哲學文字。而在道家之後,儒家的思維模式比較貼近於存在主義,而其關注的範疇是倫理哲學。

從純哲學 的意義來說——古希臘哲學的思辨水平,較低。有一些思辨性的錯誤。但這個錯誤導致了科學的誕生。

可謂是不可思議。而中國和古印度,其思想的洞察與思辨水平都極其高明。使我看了,亦為之生出些畏怖。

這是早熟的文明。但或許因為其早熟,而摒棄了言說問道的道路,而導致了科學無法誕生於這兩個民族的歷史中。

9樓:匿名使用者

1、西方哲學

以希臘哲學為代表

,以自然為出發點,以實驗為核心方法。

表現的目的為人與自然的關係。與科學的關係較近。

西方哲學的主要特點是提倡以「科學資料」為理論的依據,也就是說理論要靠資料的「實證」才能得到認可。不管理論是否實用,只要是被證明符合實驗資料的就是行,所以從本質上嚴格的說,西方的哲學不是實用主義,而是實證主義的。

西方文化對社會與人生的態度是以自然規律為指導的,在西方人眼裡,自然是如何運動的,社會和人也應該如何運動,所以中國人所謂「克己復禮」而天下平的思想,在西方人眼裡是很難理解的,因為自然界沒有「禮」、「義」之類的東西,自然界所有的是「弱肉強食」和「適者生存」。

正是這種區別,東西方人在感情的表達上也有區別,很多人都發現,實際上東西方人都富於感情,可東方人總感覺西方人好象沒有家庭情感,但同時又迷惑於西方人對人道主義的發揚。這種區別與矛盾正是其哲學傳統思想在大眾的價值觀上的具體社會表現。東西方人同樣有感情,但西方人的感情要求符合自然規律,自然界的其他動物不存在小養老的現象,人就也不應該;自然界的其他動物都會保護幼類的規律(尤其以群居動物明顯),人自然也應該保護婦女兒童;……總之西方人的一切活動都要有自然規格的根源依據。

2、中國哲學

以先秦哲學為代表,以社會為出發點,以倫理為核心方法。

表現的目的為人與社會的關係。與政治的關係較近。

中國哲學不關心自然問題,一切研究的現象都會被賦予社會性,如:圍棋的理論就是談人生與兵法;對天地等自然的**要與人事相結合;等等。正是這種對社會的關注,使中國的史學異常發達,通過對歷史的總結而研究社會的走向是中國哲學的一個核心,最明顯的就是中國的正統哲學家無一例外也兼是史學家。

中國哲學存在一個隱藏的特點——實用主義。中國文化實際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用主義文化。中國古代科學界在這裡表現中國這種實用主義文化最為明顯,中國的發明創造很多,但直正被持續發展的技術並不多,就是因為很多發明在當時看來並不實用。

這與西方人不同,一種科學成果被證實以後,如果現在沒有用,西方人也會想辦法為以後可能的實用性保留它。但中國人是選擇放棄,原因就是它現在沒有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文化是最實用主義的文化。

與西方人以自然規律為社會、人生規律依據不同,中國人把社會與自然分開來看待,中國人認為社會與自然最大的不同,是人有倫理觀念,這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而人的社會正是依靠這種倫理才得以存在與發展的。倫理不是原子,父與子、上與下的關係無法用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的規律來說明。更明顯的說,社會規律應該是包括自然規律的更廣泛、更高階的規律系統,所以在自然中可以找到社會規律中存在的東西,而在社會中不可能找到所有自然規律能包括的內容。

完全服從自然等於退化。正是為了認識這種通過自然方法無法完全認識的社會,人有必要擺脫順應自然的方法,另闢蹊徑,於是自然科學被正大光明的排斥到了哲學研究方法的大門之外了。這也正是中國自然科學不發達,但技術發明眾多而又得不到發展的最深思想根源。

但中國文化有一個強大的力量,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會的平衡與和諧,非自然的就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東西是浪漫的,無論這個民族處於如何困窘的地步,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浪漫「阿q」,最終總是壽命更長,並能把這種心態傳染給周圍的人(甚至是敵人),而最終的結果是所有人在平靜中的快樂。一個國家被滅掉,勝利者卻被同化(如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清人入關)在西方人眼裡簡真是神話。英語成為世界語的原因之是就是因為戰爭的勝利,而這在中國不太可能,勝利者可能是最終的失敗,因為他們將完全失去自己這個種群而成為失敗者種群中的一小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好象中國人從沒有敗過,這個,西方人可能永遠也理解不了。

3、印度哲學

以古代哲學為代表,以思維為出發點,以瑜伽為核心方法。

表現的目的為人與自心的關係。與宗教的關係較近。

印度文化的特點是宗教性,在印度,宗教一詞完全失去了它在西方的傳統定義,一種思想、觀點,如果不以宗教的面目出現,在印度是沒有市場的。甚至如果你是唯物論者或是無神論者,都要以宗教的外衣包起你的思想,才能被人聆聽。印度人不關心自然與社會,可能是因為這些都人自己太遠了,也是人最終都無法真正控制的。

但人自己離自己最近,離得近應該最容易掌握,快樂與痛苦說到底都不過是人自己內心的感受,同樣的事物,你感覺美而人家未必感覺如何,所以一切美好最終的源泉是人的「心」。

印度的哲學追求的是美好的東西,但與西方人和中國人不同,後兩者始終認為內心感受必須靠外界刺激才能生起,而印度人則認為感覺可以受心靈的控制任意生起,所以不必關心自然與社會,人一樣可以得到最終的美與解脫,有時甚至對自然與社會的關注會妨礙人對自己的認識。於是出世思想與瑜伽的自我修行,成為印度文化中最大的萬分。

印度文化不是實用性的,也不靠實證,只要內心得到滿足即可,大致可以算是屬於心靈享受性的,或是說非理性的浪漫主義性的,至於這種文化的根源、為什麼在西方、中國與印度產生如此大範圍的不同文化、哲學型別?估計可能初期和地理的自然環境有關,後來應該屬於於一種習慣性,再到後來則完全是有意識的自然形為了。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作品目錄

10樓:支葵

第三版自序

第八版自序

《人心與人生》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般人對這問題的意思

以為這問題還遠的不對

隨便持調和論的不對

以為無從研究的不對

我研究這問題的經過

第二章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我們所要求的答案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一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二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三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四

我求答案的方法

我對於西方化問題的答案

答案講明的第一步

西方化的科學色採

西方化的德漠克拉西精神

結果西方化的面目如此

第三章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答案講明的第二步

客觀說法的未是

生活的說明

人生三種問題

人生的三路向

中國文化問題印度文化問題之答案的提出

答案講明的第三步

答案講明的第四步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

中國文化的略說

印度文化的略說

第四章 西洋中國印度三方哲學之比較

三方思想情勢簡表

現量比量直覺三作用之說明

西洋哲學之情勢

羅素的意思

柏格森的意思

印度哲學的情勢

佛教的形而上學方法

西洋印度兩方哲學之動機不同

宗教問題之研究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

印度文明之所由產生

中國哲學之情勢

中國形而上學的大意

孔子對於生之讚美

孔子之不認定的態度

孔子之一任直覺

孔子所謂仁是什麼?

孔家性善的理

孔子之不計較利害的態度

禮運大同說之可疑

孔子生活之樂

孔子之宗教

試說從來的中國人生活

西洋人生哲學

三方生活之真解

第五章 世界未來之文化與我們今日應持的態度我推論未來文化的態度

事實的變遷

經濟改正之必要

因經濟改正而致文化變遷

見解的變遷

態度的變遷

倭鏗的態度

羅素的態度

社會主義之變遷

克魯泡特金的態度

泰戈爾的態度

對世界未來文化的推測

就生活三方面推說未來文化

一般對未來文化的誤看

世界文化三期重現說

我們現在應持的態度

我提出的態度

今日應再創講學之風

世界的態度

補遺自序

著者告白一

著者告白二

2023年著者跋記

附錄一附錄二

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區別主要是 中國哲學從人的角度去觀察自然,認識自然,最終的目的是追求人和自然的統一。西方哲學則是站在自然的角度去觀察人,認識人的本身,從而實現自然服務於人的目的。現代國家政治架構,是西方哲學思想成就的產物 而中國哲學在封建社會消亡之後就只剩下歷史研究的意義了,現在每個名牌大學都有馬克思主意學院,而就...

略論中國傳統哲學與西方哲學區別及對中西方文化的影響

中國人混沌氣象,西方人顯微鏡分析。嚴格來說中國沒有對應於西方哲學那樣的哲學。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區別是什麼?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區別是西方哲學重邏輯,接近於理科,很多西方早期的哲學家都是科學家,比如畢達格拉斯他認為世界本質是數。中國則重感悟,哲學偏政治和自我修持象孔子老莊等。中國哲學是一種很高深的哲...

中國人為何迷信西方哲學,卻歧視本土哲學

凡人哪一個不是寸光之目?眼前利益為上?西方從宗教到文化,無不是以我而發,利字當頭有幾個人能不受迷惑?強權即真理,人家短時間強大了就可以去欺負你,你怎麼辦?變強?怎麼變強?和人家學,短時間,高效率。過後一看,大笑自己瘋癲!大道坦途已經被自己的鼠目寸光給毀了,永世不得翻身!還有機會麼?沒了,故而只能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