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澇,冰雹,寒潮,沙塵暴,大風的危害與預防措施

2021-05-15 07:12:18 字數 6072 閱讀 4352

1樓:魔卡少女♂櫻

危害人體健康沙塵暴引起的健康損害是多方面的,**、眼、鼻和肺是最先接觸沙塵的部位,受害最重。**、眼、鼻、喉等直接接觸部位的損害主要是刺激症狀和過敏反應,而肺部表現則更為嚴重和廣泛。7年前美國健康學家首先提出,細微汙染顆粒與肺病和心臟病死亡之間存在關係。

澳大利亞《時代報》稱由於土壤被風蝕而引起的沙塵暴是導致該國200萬人哮喘的元凶。

專家提醒,面對沙塵暴對健康的影響,搞好自身防護很重要。 首先,在防護方面,使用防塵、濾塵面罩能有效減少吸入體內的沙塵。戴合適的眼鏡保護眼睛,穿戴防塵的手套、鞋襪、衣服以保護**,進食前要勤洗手臉,減少外出接觸沙塵的機會,及時關 閉門窗等。

其次,在飲食方面,春天天氣乾燥,加上揚塵,**表層的水分極易丟失, 造成**粗糙,同時,塵埃進入毛孔後易發生堵塞,不及時去除,可能會引起痤瘡,過敏體質的人還容易發生各種過敏性皮炎及皮疹。專家建議,多飲水能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加快體內各種代謝廢物和毒素的排出,對**保健和全身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但腎病患者,尤其是腎功能不全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適當限制鹽和水的攝入。

2樓:匿名使用者

天 氣 現 象天氣現象指在大氣中,地面上產生的降水、水汽凝結物、凍結物、幹質懸浮物和光電現象,也包括一些風的特徵。

雨:呈滴狀的液態降水,下降時清楚可見,強度變化較緩,落在水面上有波紋和水花,落在乾地上可流下溼斑。

陣雨:開始和結束都比較突然、強度變化較大的液態降水,時伴有雷暴。

毛毛雨:綢密、細小而十分均勻的液態降水。

雪:一種固態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狀、六角形片狀結晶,強度變化較緩慢。

陣雪:開始和結束都比較突然、強度變化較大的降雪。

雨夾雪:半融化的雪,或雨和雪同時下降。

陣性雨夾雪:開始和結束都比較突然、強度變化較大的雨夾雪。

霰:白色不透明的圓錐形或球形的小顆粒固態降水,直徑約2—5毫米,下降時常成陣性,著硬地常反跳,鬆脆易碎。

冰粒:透明丸狀或不規則的固態降水。質地較硬。

冰雹:堅硬球狀、錐狀或形體不規則的的固體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冰層。大小差異大,常伴有強雷暴。

霧: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的現象,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里。

露: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

霜: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鬆脆的冰晶。

龍捲風:一種小範圍的強烈旋風。是從積雨雲底盤旋下垂的一個漏斗狀的雲體。時稍伸即隱或懸掛空中,旋風過境能產生嚴重破壞。

雷暴:為積雨雲雲中、雲間或雲地之間產生的放電現象。

閃電:為積雨雲雲中、雲間或雲地之間產生放電時伴隨的電光。但不聞雷聲。

大風:瞬間風速達或超過17米/秒的風。

颮:突發的持續時間短促的強風。出現時,風速突增,風向突變,氣象要素隨之也有劇烈變化,常伴有雷暴出現。

颱風:發生在熱帶洋麵上、具有暖中心結構的強烈熱帶氣旋。近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12級(>32.6米/秒)或以上。

強熱帶風暴:近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10-11級(24.5-32.6米/秒)的熱帶氣旋。

熱帶風暴:近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8-9級(20.8-24.4米/秒)的熱帶氣旋。

春季低溫連陰雨:早稻播種育秧期遇到的持續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伴隨連陰雨的低溫陰雨天氣。

晚霜凍:四月份出現日最低氣溫在5℃以下的低溫天氣。

倒春寒:四月五日以後出現3-5天以上、日平均溫度小於10℃(我省標準)的陰雨天氣過程。

五月寒: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出現連續三天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20℃(或最低氣溫低於16℃)的低溫陰雨天氣。

梅雨:初夏產生在江淮流域雨期較長的連陰雨天氣。

高溫:夏季日最高氣溫連續二天或以上≥35℃的天氣。

伏旱:由於副熱帶高壓長期穩定控制在某一地區而出現的高溫少雨天氣。

霜凍:春末秋初由於冷空氣侵襲致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氣層溫度降到 0℃以下的一種短時低溫氣象現象。當近地面有霜時的霜凍叫白霜,無霜時的霜凍叫暗霜。

寒潮:我省把過程降溫達10℃以上且過程最低溫度在5℃以下的強降溫過程稱為寒潮。

寒潮 北方強冷空氣暴發南下,所經之地出現劇烈降溫大風的天氣,降溫達到一定標準時稱之為寒潮。中國氣象局對寒潮的定義是:24小時內平均溫度下降10℃以上,同時最低氣溫達5℃以下。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各地氣候差別很大,因此各地氣象臺還可根據,本地氣候特點制定本地區的寒潮標準。

造成寒潮天氣的主要原因,在北極地區由於太陽光照弱,地面和大氣獲得熱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陽光的直射位置越過赤道,到達南半球,北極地區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強,範圍擴大,氣溫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範圍很大的冷氣團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適宜的高空大氣環流作用下,就會大規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氣。

寒潮和強冷空氣通常帶來的大風、降溫天氣,是我國冬半年主要的災害性天氣。寒潮大風對沿海地區威脅很大,如2023年4月21日~25日那次的寒潮,強風襲擊渤海、黃海以及河北、山東、河南等省,陸地風力7~8級,海上風力8~10級。此時正直天文大潮,寒潮爆發造成了渤海灣、萊洲灣幾十年來罕見的風暴潮。

在山東北岸一帶,海水**了3米以上,沖毀海堤50多千米,海水倒灌30~40千米。

寒潮爆發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具有不同的特點。在西北沙漠和黃土高原,表現為大風少雪,極易引發沙塵暴天氣。在內蒙古草原則為大風、吹雪和低溫天氣。

在華北、黃淮地區,寒潮襲來常常風雪交加。在東北表現為更猛烈的大風、大雪,降雪量為全國之冠。在江南常伴隨著寒風苦雨。

寒潮帶來的雨雪和冰凍天氣對交通運輸危害不小。如2023年11月下旬的一次寒潮過程,使哈爾濱、瀋陽、北京、烏魯木齊等鐵路局所管轄的不少車站道岔凍結,鐵軌被雪埋,通訊訊號失靈,列車執行受阻。雨雪過後,道路結冰打滑,交通事故明顯上升。

寒潮襲來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大風降溫天氣容易引發感冒、氣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風、哮喘、心肌梗塞、心絞痛、偏頭痛等疾病,有時還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寒潮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它對社會帶來的危害是很大的。氣象臺一旦釋出寒潮警報,人們對此要引起重視。

3樓:逍遙飛天豬

很難說清這些自然現象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比如干旱對人類的生活影響太大了:乾旱缺水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90年代初,南部非洲連續4年乾旱少雨,農田乾裂,水庫枯竭,旱災使得這裡一些國家已經衰弱的經濟安全失去了活力。我國農業乾旱缺水情況也很嚴重。在70年代,每年有1.

7億畝農田受旱,到90年代,增加到4億畝。全國灌溉區每年缺水量約300億立方米。乾旱缺水影響了農業的穩步發展和糧食的安全供給。

乾旱影響農村,也影響城市。2023年西安市鬧水荒,大學只好停止期末考試,提前放了暑假。由此可見雨水對人類的生活意義該有多大。

但是雨下得太大太多,洪水氾濫也會造成水災,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帶來威脅.....

又如雪,在我國華北北方廣大地區,如果冬天能下幾場透雪,到開春融化的雪水可以對農作物澆灌一次,有利於作物的生長,但象內蒙古冬季的暴雪,使氣溫下降到零下30-40度,會造成雪災將大量羊恙凍死,對當地的牧民帶來很大的損失.....

又如霧,對於生產茶葉的山區,由於霧的原因,可以烤出有名的"雲霧茶"來,但是霧對於高速公路,將會造成行車事故,給人民帶來生命財產的損失.....

至於冰雹對人類是絕無半點好處,只會給人類以帶來災害:

冰雹是我國常見的一種災害性天氣,我省更是冰雹的多發區。大的冰雹常常毀壞莊稼和砸傷人畜,造成災害。冰雹對交通運輸、房屋建築、工業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因此,如何減輕冰雹的災害是發展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冰雹對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可使農作物遭受機械損傷。冰雹的危害決定於雹塊大小、持續時間、作物種類及其發育階段,大的冰雹襲擊猛或下雹時間較長,農作物受害就重。豆類、棉花等雙子葉作物較禾本科作物受害重。

處在開花期或成熟期的作物較處在幼苗期受害重,甚至能造成毀滅性的傷害。果樹林木遭到雹災,當年和以後的生長均受影響,受到創傷還易發生病蟲害。各種農作物抗雹害的能力不同,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抗雹害的能力也不同。

禾本科作物生育前期抗害能力強,生育後期抗害能力弱。如小麥在抽穗以前被冰雹砸斷莖穗,只要留有根茬,仍能恢復生長,並獲得一定產量,但在抽穗後期被砸斷莖穗,則產量低而且晚熟,影響下一茬的作物播種

自然災害的預防措施 5

4樓:demon陌

(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加強調查、監測、預警預報、宣傳培訓等防治工作,變消極被動的應急避災為積極主動的減災防災,使自然災害防與治協調統一,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2)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緊密結合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和施工總體要求,將防治任務納入工程開發建設計劃。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要同工程建設、村鎮建設、山區資源開發及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相結合,實現「社會、經濟、生態」三大效益相統一。

(3)堅持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分階段實施的原則。重點抓好易發區的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近期主要安排嚴重威脅工程施工、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自然災害點的勘查與治理。做到近期與遠期相結合,區域性防治與區域環境治理相結合。

(4)堅持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的原則。堅持群眾監測與專業監測相結合,應用新理論研究自然災害,運用新技術、新方法監測和治理自然災害,建立適應工程區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的科學體系。

(5)堅持多渠道籌資的原則。加大自然災害防治投入力度,按照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自然災害,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責任;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其他自然災害確需治理的,由**或業主出資的原則,進行自然災害的治理工作。

擴充套件資料:

自然災害是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乾旱、高溫、低溫、寒潮、洪澇、積澇、山洪、颱風、龍捲風、火焰龍捲風、冰雹、風雹、霜凍、暴雨、暴雪、凍雨、酸雨、大霧、大風、結冰、霾、霧霾、浮塵、揚沙、沙塵暴、雷電、雷暴、球狀閃電等氣象災害。

自然災害的特點歸結起來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自然災害具有廣泛性與區域性。一方面,自然災害的分佈範圍很廣。不管是海洋還是陸地地上還是地下、城市還是農村、平原、丘陵還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類活動,自然災害就有可能發生。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環境的區域性又決定了自然災害的區域性。

其次,自然災害具有頻繁性和不確定性,全世界每年發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害非常多。近幾十年來,自然災害的發生次數還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而自然災害的發生時間、地點和規模等的不確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難度。

第三,自然災害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和不重複性,主要自然災害中,無論是**還是乾旱、 洪水、它們的發生都呈現出一定的週期性。人們常說的某種自然災害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實際上就是對自然災害週期性的一種通俗描述,自然災害的不重複性主要是指災害過程、損害結果的不可重複性。

第四,自然災害具有聯絡性。自然災害的聯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區域之間具有聯絡性。

比如,南美洲西海岸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有可能導致全球氣象紊亂;美國排放的工業廢氣,常常在加拿大境內形成酸雨。

另一方面是災害之間具有聯絡性。也就是說,某些自然災害可以互為條件,形成災害群或災害鏈。例如,火山活動就是一個災害群或災害鏈。

火山活動可以導致火山爆發、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氣汙染等一系列災害。

第五, 各種自然災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嚴重性。例如,全球每年發生可記錄的**約 500 萬次,其中有感**約5萬次, 造成破壞的近千次,而里氏7級以上足以造成慘重損失的強烈**,每年約發生15 次,乾旱、洪澇兩種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十分嚴重,全球每年可達數百億美元。

第六,自然災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減輕性。由於人與自然之間始終充滿著矛盾,只要地球在運動、物質在變化,只要有人類存在,自然災害就不可能消失,從這一點看, 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充滿智慧的人類,可以在越來越廣闊的範圍內進行防災減災,通過採取避害趨利、除害興利、化害為利、 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從這一點看, 自然災害又是可以減輕的。

對災區的家庭及個人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注意飲用水的清潔,有條件的要遵照救災人員的指導,嚴格用藥品消毒,沒有條件的也要儘可能將水煮沸後在飲用,切不可因麻煩而隨便引用已被汙染的水。

②配合救災人員做好滅蠅滅蚊滅鼠等工作,並以一切辦法防止蚊蟲叮咬。

③發現異常情況,如周圍有人生病、發燒、患上**病等,要立即向救災人員或有關部門報告。

④儘可能避免多人同住一室,並儘可能避免與動物同宿,即使是自家的家禽家畜也不行。

⑤ 若非必要,在沒有相關人員組織、指導的情況下不要任意搬遷。外出人員也不可因關心親友安全而貿然進入災區。

⑥災後自來水等**水中斷,必須飲用地下水、消防用水等駐留水時,應注意確保飲用水安全。災後如自來水**中斷,應以飲用瓶裝水為優先考慮,或至指定地點取水煮沸後飲用

沙塵暴的表現,危害及其控制措施,沙塵暴的防治措施

一 沙塵暴的表現 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物質吹起並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一千米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二 危害 1.生態環境惡化 出現沙塵暴天氣時狂風裹的沙石 浮塵到處瀰漫,凡是經過地區空氣渾濁,嗆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數增加。如1993年5月5日發生在金昌市的強沙塵暴天氣,監測到的室外空...

治理沙塵暴的措施,沙塵暴的防治措施

1 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2 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儘可能減少沙塵源地。3 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 抗災 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

我國北方春季常出現沙塵暴,沙塵暴的形成與哪個天氣系統有關(冷

天氣 氣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天氣系統一般包括鋒面系統 冷鋒 暖鋒 準靜止鋒等 氣壓系統 高壓 低壓 鞍部以及高壓脊 低壓槽等 形成沙塵暴的天氣系統是冷鋒。冷鋒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冬春季節,大陸腹地較高緯度地區溫度更低,形成冷高壓,如亞歐大陸的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有冷高壓中心向低緯地區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