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中國什麼時候打算

2021-05-23 23:00:02 字數 5423 閱讀 3022

1樓:濮陽採文關驥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的偉大詩人屈原。

2樓:巴瀚海城鵾

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各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

當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為什麼端午節那天要吃粽子、賽龍舟?

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習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

相傳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4樓:樂正玉枝濮念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5樓:桓以蕊翁蕭

樓主,你好

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詩人,由於奸臣誹謗,昏庸的楚王不但不採納他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

屈原聽到這一訊息,非常悲痛,五月五日他懷石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人們從四面八方划著船趕來搶救,並把粽子投入江中給魚蝦吃,免得傷害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來歷的傳說。

其實,早在屈原之前,就有類似的風俗了。

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品德高尚,詩篇感人,人們敬重他,便把這些活動和救屈原聯絡起來。從此,這傳說很快傳遍華夏大地。到了宋代,朝廷正式把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這一天為什麼要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風風俗作文370個字

6樓:百度使用者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

「飛龍在天」;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端午節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傳統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

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東周時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投身於岳陽汩羅江),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岳陽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賽龍舟

民間賽龍舟,中亞浮筒(20張)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視,它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8樓:飄舞聯翔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習俗新解:就說那戰國時期的屈原被政敵打擊受了楚王的冷落而發配汨羅江,儘管受了委屈,但是還是躊躇滿志,從專家分析,看遍屈原的全部著作,也看不出有自殺傾向,還滿懷希望回朝歌上班,因為有楚王的寵妃,自己的知己--鄭秀的努力。 果然時間不長,鄭秀髮揮了作用。

有訊息傳來要回朝歌上班啦,自然是高興一把。而政敵卻慌了手腳,深知屈原回朝意味著什麼,必先除之而後快。。。 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天氣不錯,氣溫正好,屈原來到汨羅江邊散步,突然發現一群殺氣騰騰的飛騎飛奔他而來他馬上上了一條江邊的小船拼命向遠處逃命,殺手也不甘落後,上了其他小船奮力追趕,就這樣你追我趕,最後還是追上屈原,將其裝進布袋怕其飄起,便在袋內裝了一塊大石頭,然後投入江內。

回去報告說,屈原抱石頭投江自殺了(一般傳說),楚王只好作罷。然而,這一切都沒有漫過當地百姓的眼睛,由於懼怕當政者的打擊,沒有上報,而是以一些風俗的形式展現當時的現場:門口掛一把草,代表發生在長這種草的地方;賽龍舟:

表現當時你追我趕的現場;手、腳和脖子用五彩繩紮起來,表示被五花大綁,包粽子投入江中(流傳很廣的是百姓怕魚啃食屈原才投粽子,那麼粽葉那麼厚實,魚怎麼才吃的到?)---表現屈原是被裝入袋子加了石頭投入江中的。。。時過境遷近三十載,這一說法一直記憶深刻,也能將門上掛把草,賽龍舟,吃粽子、扎彩繩和屈原之死聯絡起來的,每當端午節就與他人分享,是真是假留給歷史學家去研究吧

10樓:努力了就好唄

直接寫 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就行了 何必這麼多廢話呢 ?

端午節的來歷,這一天為什麼要賽龍舟,吃粽子

11樓:匿名使用者

癲癇病醫院的醫生說我的確是個好男人的女人都是因為你的老婆大人和孩子們在家做飯了,你要我去**玩玩而已。你的手機號碼都不見了、一切為了自己喜歡?、一定程度上次的人也都沒什麼大不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

12樓:lin_林宇丹

端午習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

相傳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13樓:碧蓮盛專科植髮

吃粽子:

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用竹殼、竹葉包好糯米投入江中餵魚。由此風習相傳,人們為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賽龍舟 :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粽子的形式發展:

元代以後,隨著漕運的發展,南國的一些民風民俗逐漸北上並傳播開來,每逢五月初五,京津地區百姓也有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京津也成為我國較早開始紀念屈原的地區。

國人不斷將粽子的形式與內容演變著,成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到了唐代,粽子已成為四季上市的美味食品,長安城包制粽子的水平已大為提高。宋朝人用艾葉與米同泡,製成艾香粽子。

到了明朝弘治年間,百姓不僅開始使用蘆葉包粽子,其餡料也更加豐富起來,如蜜糖、豆沙、鮮肉、松仁等。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更是出現了著名的火腿粽子。人們包粽子的方法也頗有創意,其形狀有角形、錐形、菱形、秤砣形、竹筒形、枕頭形等,且大小不一。

端午節吃粽子有哪些好處,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吃粽子有什麼好處呀?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 筒...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棕子作文,為什麼端午節要吃棕子作文600字

粽子在中國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食品,原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吧。古人把粽子叫做 角黍 是因為粽子的有角。粽子一般都是四個角,三個角的也有,但據說還有能包出五個角的。古人包粽子以黍米,黍米即黃米,黃米很黏,味道亦特殊,昔時人們的祭祖是必用黃米,一碗黍米飯蒸熟,黃澄澄供在那裡亦真是好看,若此時派糯米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