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階層崛起源於哪個朝代,春秋時期,「士」階層崛起的歷史意義。

2021-03-20 05:36:30 字數 4719 閱讀 1343

1樓:life無明小魚

西周。士,是作為封建社會中最基礎的貴族,也是最高階的百姓。歐洲有騎士,日本有武士,而中國也有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士族階級。

中國古代社會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會階層,後演變為對知識分子的泛稱。原來可能指原始社會末期與氏族部落首領和顯貴同族的武士,進入階級社會後,他們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因古代學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貴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識,故士又成了有一定知識和技能之人的稱呼。

春秋時代,各國之間征戰不休,步卒作用增加,車戰及武士的作用減小士的地位也出現了上升或下降的變化。有些卿大夫為擴大影響,鞏固地位,設法招徠士眾以張聲勢,很多士便投靠到他們那裡。還有部分士為解決經濟困難去為人辦喪事,當贊禮,或經營工商業。

也有人從事私人講學,傳授文化知識,從此中國歷史上又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文化活動的士。他們遊學各國,思想活躍,為中國古代學術領域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促進文化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戰國時代,爭霸和兼併戰爭更為劇烈,於是朝秦暮楚的遊說之士應運而生。他們穿梭於各國間,充當說客,縱橫家便是其代表。這時各國封君權貴的養士之風也很盛行。

擴充套件資料

士與士人

士的階層很早就出現了。西周、春秋時代,士,在政治上居於卿大夫與庶民之間,處於貴族的最低層,幾與庶人相接;在宗法上,大夫臣士,士依附於卿大夫,不得有僭越之舉;在經濟上,士有一定數量的「食田」,祿足以代其耕,可以不勞而食。

在文化上,士受過禮、樂、射、御、書、數等多種教育。他們的社會職業因而是多樣化的,或充任武士,或作卿大夫的邑宰、家臣,或在天子、諸侯的宮廷和基層行政機構中擔任一般職事官。春秋中後期,士作為一個社會等級逐步解體。

由於禮崩樂壞、宗法制鬆弛以至於瓦解,士失去了生活保障,除了六藝知識,已經一無所有;另一方面,士在失去「鐵飯碗」的同時,也擺脫了宗法制的束縛,不再受卿大夫的役使,獲得了較大的人身自由。

而大國爭霸的政治需要,使得各諸侯國爭相「尚賢」「使能」,從而刺激了社會對智慧、知識的需求急劇增長。

以傳播文化與政治知識為主的私學在這一時期大量湧現,不僅培養出大批文化人,而且形成「不爭輕重尊卑貴賤,而爭於道」的文化理念。種種歷史機緣的遇合,促成了士人的崛起。

2樓:匿名使用者

士,起源於春秋時期,戰國時期比較發達,著名的戰國四公子,每人門下都養了超過5000名士

不過那時的士僅僅是幕僚,實際權力不大,不能稱之為崛起

漢朝,尤其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一些官宦世家通過政治權利,掌握了大量文化、書籍、知識,並且通過互相之間的聯絡,漸漸掌控了漢朝的察舉選官制度,成為一股壟斷的政治勢力

該股勢力在東漢末年逐漸成熟,他們希望能夠在法理上維持自己在政治上的壟斷,因此不斷地和外戚、宦官勢力進行政治鬥爭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朝廷在初期無力對抗,因此允許各地世家傭兵自衛,從此這些士族世家又擁有了軍權

雖然三國初期,重視法家觀點重用寒門的曹操勢大,但曹丕上臺後,為了取得世家大族支援其稱帝,改變了曹操立國的政治觀點,徹底倒向了世家一派,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的確立,正式在法理上肯定了士族階層對上層政治的壟斷地位,士族,作為一個階層的名稱也正式被提出

魏國傳國三代,改變不明顯,被司馬氏的晉朝取代後,真正進入了士族階層的**時期,「士族與皇室共治天下」的政治理想徹底實現

整個晉朝,皇權並不強大,士族能夠與其分庭抗禮

而到了東晉時期,皇權更是旁落,有名的「王與馬共天下」,荊州桓氏擁兵自重,到最後劉裕代晉,皇權基本沒出過建康城

到了隋朝,隋文帝開始控制士族的權利,確立了科舉制度,而後經過唐朝的發展,知道武則天稱帝后對反對的士族大開殺戒,士族對上層政治的影響才逐漸被遏制

其實,說實話,漢末興起的士族和春秋戰國的「士」完全是兩個概念,士族是通過對文化的壟斷達到對政治的壟斷,可以說全是文人,而「士」裡面可是百家爭鳴,各種職業都有,不要說武士了,什麼御者(趕馬車的)、匠人都有,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連小偷都養(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爾)

士階層崛起源於哪個朝代?

春秋時期,「士」階層崛起的歷史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1.血緣關係政治變成官僚政治,擴大了政治基礎。

2.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崛起。

3.中國的「士」文化影響了後世各個朝代與政權。

結合私學:孔子率先提倡私學,私學使以前的「學在官府」變為「學在民間」。在春秋時期,做官的人大都是世襲,士這一階級的出現使平民有了機會參與政治,像藺相如,荊軻等等。

「士」在當時大致分「文」、「武」兩種。私學的興起使更多平民有受教育的機會。使他們更多的去做大官的幕僚,間接地參與政治,所以私學從一方面促進了「士」階層崛起。

至於以後,我就不用說了,科舉制發揮到了極致了。 以前老師教的。只是個人觀點~你考慮下吧~~

戰國時期,士階層獲得了什麼發展?

4樓:漫閱科技

在列強紛爭的形勢下,各國諸侯從鞏固自己政治權力的需要出發,紛紛「招賢納士」,養士之風形成高潮。當時的秦穆公、魏文侯、齊威王、齊宣王、梁惠王、燕昭王等國君,都曾廣招天下之士;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秦國的呂不韋等卿相,養士皆以千計。所謂「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說明當時社會**已經以「士」的聚散來衡量一國政治的得失興衰。

特殊的歷史條件,為士階層的崛起開闢了廣闊的天地,他們思想解放,少有顧忌,敢於「說大人,則藐之」(《孟子·盡心下》),敢於公開表示「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畏彼哉!」(《孟子·公孫丑下》)養士用士制度,給士階層的智慧和才能提供了馳騁的機遇。

於是「處士橫議」,學派蜂起,諸子之學驟興,他們代表不同階級和階層的思想傾向,闡發各派學說,既互相辯論,又互相補充,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盛況,大大推進了戰國時期學術文化的發展。

士階層是怎樣形成的?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學術下移的第一階段,只是由周王室下移諸侯公室,尚未徹底擺脫官守學術的格局,還沒有引起當時學術文化和教育的突變。春秋後期到戰國時期,學術下移進入突破性的第二階段,「禮下於庶人」,學術文化從王室公侯徹底解放出來,為士階層所掌握、推廣和發展。在春秋戰國時期波瀾壯闊的文化變遷中,士階層既充當「學術下移」的先鋒,又是百家之學興盛繁榮的社會基礎。

「士」原是西周奴隸主貴族中最低的等級,他們沒有豐厚的家產,但卻受過「六藝」的良好教育,他們有的依靠武藝充當軍隊的下級軍官,有的依靠知識作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之際,由於奴隸制度的逐步瓦解,士原來的地位也被動搖,他們失去了「食田」和原來的職守。《論語·微子》記載當時魯國一批宮廷樂官流散四方的情況說:

「大師摯適齊,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罄襄入於海。」這些喪失世襲特權、流入平民階層的士,不得不重新尋找自己的社會位置,有的參加政治活動,投靠新的主人,謀得一官半職;有的憑藉六藝知識興辦學校,成為私學的教師。在齊國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的管仲,便是由貴族沒落為土,在「貧困」的情況下投靠齊桓公的。

齊國在春秋時期最早選士用士,齊桓公採用「三選」之法,主張「匹夫有善,可得而舉之」,他養「遊士八十人」(《國語·齊語》),充分利用士的智慧和才謀,成為春秋的第一個霸主。參政從政,這是春秋時期士階層謀求出路的一條途徑。

另一方面,一些經過「六藝」薰陶的士,則利用自己的知識,聚眾講學,成為一代名師,他們直接推動了官府學術下移和私家學術的興起。孔子就是這批人物中的傑出代表。他生活於春秋後期,祖先本是宋國貴族,曾祖父因避難,從宋國逃到魯國定居,至孔子的父親孔紇,已沒落為士階層,孔子自稱「吾少也賤」(《論語·子罕》)。

他雖然沒有資格進入官學,卻到處尋師求教,通曉了詩、書、禮、樂等一整套文化知識,在私學——包括私家學術和私人教育這兩個方面作出了非凡的貢獻。他三十歲左右開始講學,中途雖然也尋找機會參加政治活動,但卻不甚得志,六十多歲以後專力從事講學和整理古代文獻,成為春秋時期偉大的學者和教育家。春秋後期,士階層中興辦私學的人不止孔子一個,例如當時鄭國的鄧析,據說他「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荀子·非十二子》),他寫了一本叫《竹刑》的法律書,專門教人「學訟」。

還有魯國的少正卯,他和孔子一樣在魯國辦學,由於博學善辯,曾多次把孔子的學生吸引過去,以至於「孔子之門,三盈三虛」。

進入戰國時期以後,我國奴隸制逐步向封建制過渡,隨著社會生產關係的變革,士階層獲得了新的發展。在列強紛爭的形勢下,各國諸侯從鞏固自己政治權力的需要出發,紛紛「招賢納士」,養士之風形成高潮。當時的秦穆公、魏文侯、齊威王、齊宣王、梁惠王、燕昭王等國君,都曾廣招天下之士;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秦國的呂不韋等卿相,養士皆以千計。

所謂「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說明當時社會**已經以「士」的聚散來衡量一國政治的得失興衰。特殊的歷史條件,為士階層的崛起開闢了廣闊的天地,他們思想解放,少有顧忌,敢於「說大人,則藐之」(《孟子·盡心下》),敢於公開表示「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畏彼哉!

」(《孟子·公孫丑下》)養士用士制度,給士階層的智慧和才能提供了馳騁的機遇。於是「處士橫議」,學派蜂起,諸子之學驟興,他們代表不同階級和階層的思想傾向,闡發各派學說,既互相辯論,又互相補充,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盛況,大大推進了戰國時期學術文化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士階級崛起的影響?

6樓:鹿鹿

英雄莫問出處,士階層的崛起使得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政治統治變成了官僚政治,給了普通人出世入仕的機會

加深了普通人對讀書的渴望和重視,引起重學風氣,以為入仕做準備,促進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崛起

士族階級的崛起隨之帶來了新興地主階層的崛起對後世影響深遠,主要表現在各朝代的人才選拔上,可以說,春秋戰國的士族階級開創了普通人入仕升官的新局面

個人看法,如有不對請指正

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興起的歷史條件有那些?

守歲習俗起源於哪個朝代,守歲起源於哪個朝代

守歲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 守歲 詩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秦中歲時記 載 守...

麻將起源於哪個朝代,麻將源於那個朝代

起源於先秦時代的 六博 許多文獻如 論語 楚辭 以及 史記 等書中,都有不少關於六博的記載。因為所用的棋子雙方各為6枚,六黑六紅,又有骰子6枚,故稱 六博 博弈 二字古時指的便是六博和圍棋。麻將是一種中國古代發明的博弈遊戲,牌類娛樂用具,用竹子 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

涮羊肉起源於哪個朝代,涮羊肉的起源於哪個朝代

涮羊肉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在元代,第二種是起源於清朝,第三種是起源於宋遼,具體如下 1 元代 當年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在人困馬乏的時候,猛想起家鄉的菜餚,於是就讓軍廚去做,但是這個時候發現有敵情,於是廚師就將羊肉切成薄肉,在水中涮好,忽必烈吃完之後,翻身上馬迎敵,獲得勝利。戰勝回營後,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