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湯問中的惜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出自這篇文章的成語是什麼

2021-03-20 13:14:21 字數 4955 閱讀 2889

1樓:又忘了名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夸父逐日】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餘音繞樑】 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歌唱停止後,餘音好像還在繞著屋樑迴旋,形容歌聲或**優美,耐人尋味。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例子: 受罪半天,能聽到一段迴腸蕩氣的唱兒,就很值得,「~,三日不絕」,確是真有那種感覺。(梁實秋《聽戲》)

【繞樑三日】形容**高昂激盪,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迴響。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響遏行雲】聲音高入雲霄,阻住了雲彩。形容歌聲嘹亮

出自於《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術,響遏行雲。」

【遊響停雲】形容響亮的歌聲,高入雲霄,能使流雲受阻而停下來。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聲振林木】聲:歌聲。歌聲振動了林木。形容歌聲或樂器聲高亢巨集亮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假力於人】 借別人的力量做事。

成語出處:《列子·湯問》:「恥假力於人,誓手劍以屠黑卵

【辨日炎涼】古代傳說中辯論太陽離地遠近的故事。後以之形容兒童的聰明早慧

【出 處】: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

問其故,……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2樓:匿名使用者

昔韓娥東之齊,匠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儷,數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春秋時,韓國有一個善於唱歌的民間女歌手,人們都稱她韓娥。 韓娥不但人長得漂亮,嗓音優美,而且在她的歌聲中傾注著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聲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她唱起歡快的歌,人們跟 她一起高興;她唱起悲傷的歌,人們跟她一起落淚。

一次,韓娥從韓國來到齊圍,在經過齊國都城臨淄時,身邊帶的 乾糧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門賣唱求食。她那動聽的歌聲召來了一 大批聽眾,人們把她圍得水洩不通,一個個聽得出了神。韓娥唱罷, 人們紛紛解囊,擲錢資助她。

韓娥用賣唱的錢買了吃的,填飽了肚子,便離開走了。但聽過她 歌的人都覺得她那優美的歌聲還在樑間迴繞,一連好幾天都沒消 失,就好像她沒有離去一樣。當天,韓娥住進了附近的一家旅館,旅館中有人欺侮了她。

她便 拖著長聲哀哀地哭,哭聲似泣似訴,附近不管是年老的,還是年輕 的;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都一片悲苦,相對流淚,三天吃不下飯。 他們發現韓娥已經走了,急忙把她追回來,一起譴責了那個欺負她的人,並要她再為大家唱幾支歌。

韓娥卻不過雍門居民們的盛 情;就為大家引吭高歌。街坊的男女老少聽了,都情不自禁地拍著手跳起舞來,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千二淨。韓娥唱完歌,雍門的居民們一起湊了不少路費,送韓娥上了路。

後來,雍門的人就經常唱韓娥唱的那幾支歌,天長日久,雍門的人就越來越喜歡唱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夸父逐日】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餘音繞樑】 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歌唱停止後,餘音好像還在繞著屋樑迴旋,形容歌聲或**優美,耐人尋味。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例子: 受罪半天,能聽到一段迴腸蕩氣的唱兒,就很值得,「~,三日不絕」,確是真有那種感覺。(梁實秋《聽戲》)

【繞樑三日】形容**高昂激盪,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迴響。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響遏行雲】聲音高入雲霄,阻住了雲彩。形容歌聲嘹亮

出自於《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術,響遏行雲。」

【遊響停雲】形容響亮的歌聲,高入雲霄,能使流雲受阻而停下來。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聲振林木】聲:歌聲。歌聲振動了林木。形容歌聲或樂器聲高亢巨集亮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假力於人】 借別人的力量做事。

成語出處:《列子·湯問》:「恥假力於人,誓手劍以屠黑卵

【辨日炎涼】古代傳說中辯論太陽離地遠近的故事。後以之形容兒童的聰明早慧

【出 處】: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

問其故,……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選自《列子·湯問》的文言文「昔韓娥東之齊……」

3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以前韓娥向東到齊國去,缺乏糧食。經過齊國都城雍門時,賣唱求取食物。已經離開但餘音還在城門中樑繚繞,三日不斷,聽過她唱歌的人都認為她還沒有離開。

來到客棧,客棧的人侮辱她。韓娥為此傷心至極,禁不住拖著長音痛哭不已。

她那哭聲瀰漫開去,竟使得整個鄉里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為之動容,大家淚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難過得三天吃不下飯。後來,韓娥難以安身,便離開了這家旅店。人們發現之後,急急忙忙分頭去追趕她,將她請回來,再為勞苦大眾縱情高歌一曲。

韓娥的熱情演唱,又引得十里之內的老人和小孩個個歡呼雀躍,鼓掌助興,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歡樂之中,將以往的許多人生悲苦都一掃而光。於是就送給她豐厚的財物。所以齊國雍門附近的人們,到現在還善於歡歌,痛哭,是由於仿效韓娥傳留下來的聲音的緣故。

二、原文

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乞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

十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雁門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遺聲。

三、出處

《列子·湯問》·《韓娥善歌》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韓娥善歌》是春秋戰國時期列禦寇寫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講述一個擅長唱歌的女子韓娥的故事。

二、作品賞析

1、手法

文中表現韓娥善歌,採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形象生動。

2、寓意

真正的藝術家,應當紮根於人民大眾之中,與大眾共悲歡,成為他們忠實的代言人。

三、作者簡介

列子(大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

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4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知道你想要問什麼,現將原文及部分翻譯、解釋摘錄如下:

「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

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

」這裡有個成語「餘音繞樑」,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從前有個韓國女子向東到齊國去,在路上斷糧了,經過雍門,在那裡賣唱來求食,已經離開了但她歌聲的餘音在房樑間繚繞,經過多日未斷絕,周圍的人認為她的人還沒離開。

韓娥投宿一家旅店,因為貧困,韓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韓娥傷心透了,「曼聲哀哭」而去。聲音是那麼悲涼,凡是聽到她歌聲的人都覺得好象沉浸在哀怨裡。一時間,「老幼悲愁,垂淚相對,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請回來唱一首歡樂愉快的歌曲。

韓娥「復為曼聲長歌」,眾人聞之「喜躍抃舞,弗能自禁」,氣氛頓時歡悅起來,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聲之動人,乃至於此。

因此後世就有了「餘音繞樑」、 「繞樑三日」的成語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聲和**的魅力。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韓娥善唱餘音竟能繞樑三日,**的力量實在是令人無法想象的。

5樓:青春9898歌

「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

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

」前有個韓國女子向東到齊國去,在路上斷糧了,經過雍門,在那裡賣唱來求食,已經離開了但她歌聲的餘音在房樑間繚繞,經過多日未斷絕,周圍的人認為她的人還沒離開。

韓娥投宿一家旅店,因為貧困,韓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韓娥傷心透了,「曼聲哀哭」而去。聲音是那麼悲涼,凡是聽到她歌聲的人都覺得好象沉浸在哀怨裡。一時間,「老幼悲愁,垂淚相對,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請回來唱一首歡樂愉快的歌曲。

韓娥「復為曼聲長歌」,眾人聞之「喜躍抃舞,弗能自禁」,氣氛頓時歡悅起來,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聲之動人,乃至於此。

因此後世就有了「餘音繞樑」、 「繞樑三日」的成語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聲和**的魅力。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韓娥善唱餘音竟能繞樑三日,**的力量實在是令人無法想象的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列子 湯問 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3個

愚公移山 或者 杞人憂天都是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列子 裡面的 先秦寓言故事 和神話傳說 中不乏有 教益的作品。如 列子學射 列子 說符 紀昌學射 列子 湯問 和 薛譚學謳 列子 湯問 三個故事 分別告訴我們 在學習上,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真正的本領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的 知識技能是沒有盡頭 的...

求《列子湯問》薛譚的翻譯,《列子湯問》薛譚的翻譯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 昔韓蛾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 讀音y 賣 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 讀音l 棟,中樑 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

《列子》的成語寓言故事及寓意,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 1 問其故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623539362 一兒曰 我以 3 日始出時去 4 人近,而日中 5 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 日初出大如車蓋 6 及 7 日中,則 8 如盤盂 9 此不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