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述學前教育發展的各個階段的主要特點

2021-03-20 19:20:32 字數 5987 閱讀 4620

1樓:鈿鐥嶨蓮

(一)孕育階段(十五世紀前)十五世紀前,學前教育學思想散見於各種著作之中.

1、中國古代

諺語中:「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爬,六坐」、《顏氏家訓》

2、西方古代

(1)柏拉圖《理想國》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的主張.

(2)亞里斯多德: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要進行兒童年齡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張「教育遵循自然」.

(3)昆體良:認為人的教育要從搖籃開始.

(二)萌芽階段(十五世紀——十八世紀中葉)

捷克大教育家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母育學校》

英國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話》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愛彌兒》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杜德》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

萌芽階段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徵

1、尊重兒童,強調發展兒童的個性

2、主張教育必須「適應兒童」

3、系統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體系

4、重視兒童主動參加活動

(三)初創階段(十八世紀後期——二十世紀中葉)

西方:學前教育學的創立以福祿倍爾為標誌.

1、福祿倍爾的《人的教育》——「學前教育學之父」.2023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

福祿倍爾學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1)教育應當追隨兒童發展之自然

(2)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

(3)強調遊戲的教育價值

2、羅伯特 • 歐文——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教育家.

「性格形成學說」——強調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

3、杜威

關於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從做中學的教學基本原則

當今美國開放式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論的產物.

4、蒙臺梭利

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專家.2023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設「兒童之家」著作:《蒙臺梭利法》《童年的祕密》

基本教育思想:發現兒童、蒙臺梭利教育法、感官訓練

中國:1、康有為《大同書》第一次提出在我國實施學前社會教育.

2、蔡元培 提出建立學前教育體系,主張讓兒童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

3、陳鶴琴 20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

抗戰時期,又創立了我國第一所公立幼稚師範學校——江西實驗幼師.

4、陶行知 創辦了我國第一所鄉村幼稚園和勞工幼稚園.其辦園思想是「中國化」和「平民化」.

(四)學前教育學發展的新階段

1、辨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學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

2、鄰近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學前教育學提供了科學基礎.

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學的科學基礎.

心理學對學前教育學的貢獻

(1)強調早期經驗和教育的重要性

(2)強調幼兒教育應以培養健全人格為目的

(3)強調道德教育應以順應兒童的本性,避免教條灌輸

(4)主張給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強調「開放」

當前國外不同的學前教育學流派

蘇聯教育理論:全面發展的教育

西方開放的心理學理論:兒童是自己學習的主人

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強調外在刺激.

2樓:孫樹帥

學前教育學發展經歷瞭解放這件事情,還有西皮,就這一個比時期。

3樓:晨曦芊

亞里斯多德 - - --亞里士多德

林哈德和葛杜德——林哈德和葛多德

試述六國學前教育發展的特點

簡述學前教育學特點,簡述!

4樓:匿名使用者

學前教育學的特點:

(一)學前教育的非義務性

(二)學前教育保教結合

(三)學前教育的啟蒙性

(四)學前教育的直接經驗性

(一)學前教育的非義務性

幼兒去幼兒園接受教育是自願的而非強迫接受的.家長完全可以根據孩子和自己的各方面的情況。綜合考慮是否送孩子進託兒所或幼兒園,以及送孩子進哪所幼兒 園或託兒所。

(二)學前教育保教結合

學前期是兒童生長髮育十分迅速而旺盛的階段。也是身體各種器官、各個系統的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和完善的時期。生理上,他們骨化沒有完成,骨骼堅固性差, 容易受損,容易變形。

他們的肌肉柔嫩、力量弱,耐力性差,容易疲勞;心理上,由於他們的年齡小,生活經驗少,活動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生活自 理能力都比較差,對**的依賴性很強.需要和別人交往建立起關係,需要**或年長的兒童帶領他們進入社會,獲取經驗;在法律上,他們雖然具有同**一樣的 權力,但他們無相應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

(三)學前教育的啟蒙性

幼兒園前 教育的啟蒙性.是指對學前兒童的教育要與他們的現實發展需要聯絡起來,要啟於未發、適時而教、循序漸進,不損傷「幼嫩的芽」,並且要促使其茁壯成長。學前 時期,是人生髮展的早期,這個時候,是人的生理髮育、心智發展、個性萌芽的初級階段,學前兒童開始了初步的社會化歷程,面對世界,他們好奇、迷惑,並主動 探索,展現自己內在的生命本質。

(四)學前教育的直接經驗性

在學前教育階段,由於學前兒童的認知水平較低。知識經驗欠缺,他們認識事物主要是通過感 官和動作,與周圍生活環境中的事物直接接觸,進行感知和操作,獲取直接經驗。而且,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通過具體形象思維,學前兒童只有通過感官和動作確 切地接觸到事物,並操作它們。

才會理解它們。因而學前教育具有直接經驗性。在學前教育中。

要注意為學前兒童提供豐富的實物材料和真實的生活情形幫助他們獲 得直接經驗.

學前教育學前兒童興趣發展有哪些階段及特點

5樓:匿名使用者

進入學前期以後,兒童逐漸產生了各種道德感,如同情、互助、尊敬、羨慕、義務感、羞愧感、自豪感、友誼感等等。

3歲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歲後,隨著兒童交往的發展,**不斷對兒童的行為提出要求,使他們逐漸掌握了各種行為規範,道德感也逐漸發展起來。

學前初期兒童的道德感很膚淺、易變,往往是由**的評價而引起;學前中期兒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標準,會因為自己在行動中遵守了老師的要求而產生快感,而且開始關心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中班兒童常向老師「告狀」,就是由道德感而激發的;學前晚期兒童的道德感進一步發展和複雜化,他們對好與壞、行為的對與錯,有了比較穩定的認識。

移情是對他人情緒情感狀態的一種替代性的情感體驗,也就是,設身處地地體會別人的情感。學前兒童已具有較強的移情能力,會由他人的情緒狀態而引起自己與之相一致的情緒反應。可以置身於他人處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接受他人的情緒情感。

在道德判斷方面,學前初期兒童的道德判斷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情緒性和受暗示性。只要**說是好的,或自己覺得有興趣的,就認為是好的。反之,則是壞的。

同時,他們在判斷行為時,還不能把行為的動機和結果結合起來,常常只看到行為的結果,而注意行為的動機,僅根據結果來判斷行為;學前晚期兒童,開始注重行為的動機、意圖。比如,小朋友a把玩具亂扔打碎了一個盤子,小朋友b幫媽媽刷碗打碎了一打盤子。讓兒童來評價哪個小朋友好一些時,學前早期的兒童會說a好,因為他只打碎了1個盤子;而學齡晚期的兒童會說b好,因為他是在幫媽媽幹活。

**對兒童的道德教育要符合兒童的道德意識水平。比如,告訴兒童不要玩某個玩具,對一組兒童說:「這個玩具很嬌氣,拿了很容易打破。

」對另一組兒童則說比較抽象的道理,比如:「這個玩具是別的小朋友的。」對3歲的兒童第一種(具體道理)比較有效,而對5歲兒童第二種(強調所有權)比較有效。

由於學前兒童道德意識的發展,可以對他們進行有系統的道德品質教育。但是,由於他們的道德意識還是很初步的,一定要注意結合兒童道德發展的特點,避免空洞說教才會有效果。

簡述學前教育發展歷程

6樓:我的我451我

80年代以來,世界發達國家學前教育目標有一個明顯的變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體發展方向轉變。

60年代,美、日、蘇等國在冷戰和「知識**」等因素的壓力下,都以高、新、難等原則進行中小學課程改革,教學內容逐級下放。

尤其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關於兒童早期智力發展的觀點,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加強早期智力開發成為美、蘇、日、德等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這種情形下,人們傾向於把早期教育誤解為早期智力開發,導致"智育中心",忽視學前兒童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

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和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復歸,80年代以來,各國教育工作者都呼籲要糾偏。

由於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社會也要求高層次的人才,**仍對幼小的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

在兒童很小的時候,人們就對他們進行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如計算、閱讀、體操、芭蕾、鋼琴、健美、武術等方面的教育。

這種單一的技能技巧訓練有著明顯的片面性,並且在教學過程中無視兒童的興趣,強制行事,過於正規和嚴格,給幼兒個性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因此,各國教育專家認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兒的特點,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仍然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他們主張讓兒童通過自然經驗、社會交往和遊戲等方式自發地、自主地去學習。

各國學前教育事業在戰後雖然有較大發展,但一般說來,正規的學前教育機構如幼兒園和保育學校等仍難以滿足社會上的各種不同需要。許多國家學前教育機構的辦學形式日益多樣化和靈活化。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幼兒教育發展簡史

(一)幼兒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幼兒教育是與人類社會一起產生和發展的。

當人類從猿進化**的時候。原始社會產生了。為了使人類社會能夠生存延續,人類必須實現自身的生產、再生產。

因此,撫養後代、保證嬰幼兒存活與生長的教育就隨之產生了,這就是最初的幼兒教育。

1.原始社會的幼兒教育

原始社會的生產力非常低下。所有的青壯年都要為獵取食物整日奔波,以勉強維持全部落人的生存。社會沒有多餘的人力、財力專門花在教育兒童上,只能由婦女和年老體弱的**在駐地周圍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哺育兒童,保證他們存活下來,並向他們傳授維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知識經驗。

因此,在原始社會時期,幼兒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務是保證幼兒的存活。

在原始社會初期,由於沒有固定的家庭,孩子歸屬於氏族內部公有,對幼兒實行的是氏族內部的公共教育。到原始社會末期。幼兒歸小家庭所有,幼兒公共教育逐漸變成了個人的事,家庭教育產生了。

由於生產力的低下,生產資料公有,社會還沒有劃分為階級,因此,教育是沒有階級性的,每個幼兒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

2.奴隸、封建社會的幼兒教育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私有財產的出現,人類社會進入了有階級的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教育也就出現了與原始社會不同的情況。此時社會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利用手中的權力讓自己的子女接受專人教育,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未來的統治者和官吏。同時他們毫不留情

地剝奪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只允許他們跟隨父母學習各種勞動知識和技能。教育的階級性、等級性出現了。

為了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初步讀、寫、算能力的、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人,於是在階級社會開始出現了專門的學校,幼兒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分期出現了。入學前的幼兒教育仍然在家庭中分散地進行,這和封建社會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形態是相適應的。

當時也有人提出了幼兒公共教育和保育的思想,如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就主張3~6歲幼兒集中管教,但這些主張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社會既沒有創辦幼兒教育機構足夠的物質基礎,也沒有相應的社會要求。

3.資本主義社會的幼兒教育

17世紀中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終於沖決了封建社會的堤壩。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首先在歐洲建立起來。到19世紀初,隨著近代工業革命到來,大工業機器生產在歐洲得到迅速發展,大量小農、小手工業者被迫進入大工廠做工,婦女也被迫走出家庭進入工廠,而不能在家養育孩子,於是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創辦幼兒教育機構以收容、教養工人孩子的需求被提了出來。由於大工業生產創造了比小農經濟高得多的勞動生產率,使社會具備了創辦幼兒教育機構所必需的物質基礎,因此.生產的社會化帶來了幼兒教育的社會化,幼兒教育機構就首先在歐洲誕生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

(1711—1858)創辦的「幼兒學校」(後改名為「性格形成學園」)。他把1~6歲的嬰幼兒組織起來,進行集體保育,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受到過恩格斯的讚揚。不過,最初出現的幼兒教育機構多由一些慈善家、工業家舉辦,實質上不過是慈善性質的社會福利機構而已。

試述六國學前教育發展的特點,簡述學前教育學特點,簡述!

一 孕育階段 在十五世紀以前,學前教育思想散見在各種著作之中。1.中 內賈誼的 新書 容 大戴禮 與 禮記 顏之推的 顏氏家訓 司馬光的 家範 朱熹的 童蒙須知 小學 重視胎教 重視兒童出生後的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從小教兒童日常生活的習慣 禮節和常識。2.外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 理想國 法律篇 1...

學前教育原理什麼是學前教育的社會發展價值

發展決定教育。兒童發展的狀況制約著學前教育的難易程度,決定了教育的內容和方 式,兒童發展制約著教育,教育從屬於發展。比如,3 6歲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尚未達到抽象邏輯思維的水平,因此,幼兒園的教育就最好是建立在表象水平的基礎之上。又比如,幼兒園孩子的生活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在生活與遊...

學前教育區別於其他階段教育的重要特點是什麼

學前教育區別於其他階段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孩子的自理自立智力的能力都很弱。需要老師耐心教導。學前教育區別於其他階段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學前教育的物件是處於0 6歲這一特定年齡階段的兒童。學前教育在目復前教育理念中越來制越重要,其他的教育都有統一的模式 小初高,教材和教學流程也都差不多,但是學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