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什麼時候成為我國正式的節日的

2021-03-21 23:18:49 字數 5549 閱讀 3766

1樓:faith丶

1949年9月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把陽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2樓:神嚴

2023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3樓:傑士蓯

2023年12月23日,政務院會議又通過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分別規定了春節和元旦等法定假日的放假日期。春節作為農曆新年的名稱更廣泛地在全國使用,於是一年之中出現了兩個新年:公曆新年元旦和農曆新年春節。

春節又稱年節,萌芽於先秦時期,形成於漢武帝時代。年節習俗隨歲月的變遷,經歷了漫長而複雜的發展、變化、日臻豐滿的歷史過程。 上古時期,人們的原始信仰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

那時,人們相信神靈是萬事萬物的主宰,認為日月天地之神、動植物之神以及祖先的神靈左右著人們的生活和命運。於是,在自然節氣變化、農事活動等一些重要日子裡,人們都要舉行各種祭祀活動,以表達對神靈的崇拜、敬重和敬畏;特別是在年終歲末,還要舉行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俗稱臘祭。臘祭之日,要給祖先和各路神靈陳獻祭品,以吹打奏樂、吟誦祝辭等方式感謝神靈保佑取得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然後,全家族的人飲酒歡聚,盡情狂歡。

「年」在最初並不是時間概念,而是指農作物生長的週期,如「五穀大熟為有年」。我國在夏朝已開始用「年」來表達時間的含義。從夏朝開始,各朝各代使用的歷法不同,歲首的日期也因此變化,比如,夏朝歲首為正月,秦朝則以十月為歲首。

歲首不固定,年節習俗就很難固定。 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頒行《太初曆》,這是一部陰陽合曆的歷法。《太初曆》把正月規定為歲首,使一年的開始與二十四節氣的開端相對應。

這樣的規定,非常有利於安排農事活動,所以,儘管後世各代對曆法多次進行修改,但始終沿用「正月為歲首」的規定。《太初曆》的頒行,使得年節習俗最終定型,代代相傳,並延續至今。 但是,漢代時的春節並不是指正月的年節,而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

「立春」曾是很重要的民俗節日,稱為立春節或春節。在立春節,皇帝親率眾臣參加迎接春天來臨的儀式。民間也有許多活動,比如「打春」,「咬春」等等,現在民間仍廣泛流行的立春吃春餅,就是延續「咬春」的習俗。

南北朝時,「春節」泛指整個春季。由於年節與立春節在同一時段,民間也愈來愈重視年節,「立春節」迎春納福的主題自然而然地融入年節,致使「立春節」漸漸消失,立春也就僅指節氣了。 歷史上,春節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比如先秦時期稱「元日」、「上日」,漢朝稱「正日」,魏晉南北朝時期春節的名稱是「元辰」、「元正」,唐宋時期主要把「元日」稱為年節。

另外,歷史上把「元旦」稱作春節的情況也很普遍。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把「元旦」稱作公曆新年。 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以前,我國使用的歷法被俗稱為農曆。

農曆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2023年1月1日中華**改用公曆紀元,從此,公曆1月1日稱「元旦」,農曆「元旦」則改稱「春節」。但是,傳統年節觀念根深蒂固,民間仍然過農曆新年,並以「過年」相稱。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於2023年9月27日作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2023年12月23日,政務院會議又通過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分別規定了春節和元旦等法定假日的放假日期。

春節作為農曆新年的名稱更廣泛地在全國使用,於是一年之中出現了兩個新年:公曆新年元旦和農曆新年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

歷經千百年的積澱,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長,對親情、友情、和諧、美滿的渴求更加強烈,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髮展壯大。

4樓:浮雲

「年」的甲骨文寫法為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與甲骨文相同也從禾、從人。小篆的「年」寫作「上禾下千」,《說文解字·禾部》:

「年,谷熟也。從禾,從千聲。」小篆將「人」字訛變為「千」了,因而許慎用了此說,而「千」字本為有飾的人,此解也並不矛盾。

「禾」是穀物的總稱,不能錯解僅為「小麥」。年成的好壞,主要由「禾」的生長和收成情況來決定,而現在已發掘出來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幾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壓彎了腰,可見它象徵著取得穀物生產的大豐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釋呢?

從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頭上頂著沉重的穀物。

中國的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5樓:色系咖啡屋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年的傳說也很多。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

我國最早的春聯,是五代時期孟昶寫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用紅紙寫春聯始於明朝。年畫源於唐朝的門神,它和燃爆竹一樣,在古代都是用來驅鬼避邪的,現在卻成了專為增加喜慶氣氛的習俗了。貼「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們把寫在紅方紙上的「福」字,故意倒貼在門、窗、傢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

此時的神州大地,處處閃光溢彩,從初一到十五,人們一至沉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氣氛中。

6樓:乙璟福鈴

二零一四年一月三十日

7樓:衡知蓋樂荷

巨蟹座你的忽冷忽熱,可能讓他陷入沮喪的深淵。你雖欣賞他的種種優點,但這樣的愛情會給你沉重的負擔。

8樓:考華時虹影

從每個一月低開始過春節。

9樓:施炎常芳澤

漢朝開始有漢朝開始有

10樓:齊進訾昆琦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11樓:豆穎環力學

三十晚上12點到第2天早上~

12樓:彤嶽己雁蓉

有歷史的時候 就開始了吧

13樓:璩馳綦朗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 歡度春節統

佳節。自漢武帝太初

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年節古稱「元旦」。2023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歲時節日

,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佈新的

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

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

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

農曆新年的由來

,後來**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14樓:保職於秋英

我國春節從農曆初一開始,當然除夕也算。不過還是得假日辦說了算。

15樓:楚昱庫敏叡

春節 俗稱年節 自漢武帝太初元年開始 延續至今

16樓:向葳答書易

自漢武這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下月初一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

中國的第一個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

17樓:三上閱讀

春節即是農曆歲首,這是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但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29或30,而是在"臘日",即是"臘八",叫"臘祭".南北朝後,把"臘祭"移到歲末.

到了**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做"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中國的春節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100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而深刻的變化,而一年一度的春節也因此烙上了明顯的時代印記。

但春節的傳統色彩,如親情、和睦、歡樂、及對未來的美好祈盼,仍是任何年代的春節不變的底色。拜年是中國人過春節的古老習俗

19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節。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過春節)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其起源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年節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它承載了中國人最熱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擴充套件資料;

春節接財神的傳說

春節接財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傳說這是財神的生日。出了初一,就要準備迎接財神。初四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置辦酒席,慶祝財神生日,迎接財神到來。

這財神是誰呢?傳說,宋朝時,民間認為宰相蔡京十分富有,就說他是財神降生,又因其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就將蔡京作為財神爺祭拜。後來蔡京倒了,民間就換了財神,宋朝國姓為趙,百姓就給財神起名為「趙玄壇」,然後加以敬拜。

什麼時候是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是什麼時候?

中元節是每年的7月15日。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 放河燈 祀亡魂 焚紙錠 祭祀土地等。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 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 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

春節誕生什麼時候?春節最早在什麼時候誕生的?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了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歲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的曆法,是靠 觀象授時 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 太初曆 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

國慶節放假安排,國慶節正式放假從什麼時候開始

今年 十一 國慶節一般都是放假7天。今年 十一 國慶節的法定節假日規定是3天,即10月1日 10月2日 10月3日。同時,10月1日 星期六 10月2日 星期日 調至10月4日 10月5日休息 10月8日 星期六 10月9日 星期日 調至10月6日 10月7日休息。具體放假安排是 10月1日至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