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文人封侯拜相了?就是原來是文人,後來當了官

2021-03-24 09:21:36 字數 6610 閱讀 3268

1樓:

太多了,比如宋朝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宋祁等等等等

2樓:不喝酒的孔乙己

白居易 張九齡 司馬光 歐陽修

3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面最有找的價值的宋代,因為宋代奉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就是其真實的寫照。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寇準等等。

但是其他朝代我們也能夠找到,比如說清朝李鴻章,曾國藩,原是漢人文人,最後成為清朝的頂樑柱,其中都不乏這樣的人!

當然有一些是專門對中國古代文人進行研究的書的,你可以上電驢上面進行搜尋,應該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歷史上最壞的人是誰?大神們幫幫忙

4樓:絕情

秦檜:(1090~1155) 中國南宋權奸,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進士第,官至御史中丞。

曾主張抗金,反對割地求和。金軍攻佔開封后,欲立張邦昌為帝,秦檜進議狀,主張另立宋宗室為帝,遂被金軍驅擄北去,旋即降敵在金廷大倡和議,故於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宋。秦檜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罷相閒居。

紹興七年(1137),秦檜任樞密使,與宰相張浚勸說宋高宗收回由岳飛並統淮西等軍的成命,招致淮西軍的譁變投敵,八年,秦檜重新拜相,力主和議,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詔書。十年,金朝都元帥完顏宗弼領兵南侵,岳飛等軍大舉北伐,屢破金軍,進逼開封,秦檜卻慫恿宋高宗迫令班師。十一年,宋高宗與秦檜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軍權,誣構謀反罪狀,殺害岳飛,與金朝再次簽訂屈辱的和約。

宋向金稱臣、納貢、割地,金規定宋高宗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秦檜再次任相18年,獨攬朝政,排除異己,大興***,極力貶斥主張抗金的**,壓制抗金**,篡改官史。他還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經界法,丈量土地,重定兩稅等稅額,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稅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貧民下戶因橫徵暴斂而家破人亡。

趙高:誣殺李斯,指鹿為馬,後又殺秦二世,是中國剛統一又戰亂的最大罪魁 安祿山:殺人無數,使中國人口銳減,從盛唐進入**戰亂 秦檜:

裡通外國,陷害忠良,加速了異族入侵 魏忠賢:壓制殺害社會精英,開歷史倒車,導致封建社會後期中國最黑暗統治 慈禧:女人干政,撲滅改革,禍國殃民,使中國發展嚴重落後於世界

5樓:°格子先生st梸

漢武帝 劉徹 首先講講宦官:事實上宦官也是被皇帝逼出來的,歷史上除了開國皇帝之外,其餘皇帝大多數時間在皇宮中度過,身上養成了紈絝子弟所特有的陋習——親近家奴(對中國皇室就是宦官),疏遠外臣,怕他們奪權……而宦官之間的打壓也是異常殘酷的(殘疾心理可以理解)為了防止自己成為犧牲品 宦官們只有全力向皇帝邀寵,而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拔出皇帝的「心疾」——權臣(而我們總認為權臣是有能力的),這就造成了宦官多害良臣的現象(實際上是皇帝的意志加諸於宦官的表現)…… 你既然厭惡宦官 為何不厭惡宦官的真正意識——皇帝呢? 秦始皇誠然是第一個皇帝,但真正使皇權得到合理解釋得以代代延續的是漢武帝時代的獨尊儒術,與其說中國的落後是慈禧造成毋寧說是根深蒂固的封建社會這種社會形體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而 「在中國」 封建社會離奇的遲遲未被推翻就源於,漢武帝將皇權的思想根植到了人民的意識中,同時給後代的君主一個很簡單的奴化人民的方法,再通過科舉對貴族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的緩和就達到了離奇的長時期的封建社會…… 歸根結底最值得痛恨的還是 漢武帝 ps:

趙高有生養子女的能力即他不是宦官

6樓:手機使用者

我也認為趙高為中國歷史上最壞的人,他殺皇長子,誣殺李斯,指鹿為馬,後又殺秦二世,是中國剛統一又戰亂的最大罪魁

7樓:手機使用者

最壞的是每個國家的皇帝和大臣,應為社會太封建,太迷信。。。。。。還影響咯很多人,不管是當地的地主,還是忍氣吞聲的農民。所以呢。。。壞道咯低低的啦種!!!!!

8樓:手機使用者

最壞的是那些弄筆桿子的寫演義的人,用自己的喜好隨意編造故事:潘美(演義中叫潘仁美),陳熟美(陳世美),周瑜等

9樓:手機使用者

最壞的人應該是那些手握大權但又無鑑別事非能力而輕易被壞人矇蔽的那些皇帝和**。

10樓:倒帶

從廣義上什麼是最壞?能說的確切點嘛?

古代年齡大了再封侯拜相的有哪些?

11樓:輪胎超人

古代年齡大了再封侯拜相的有哪些?最有名的就是姜子牙

12樓:q鈥哸鈥唞

子牙(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1],成為周**事統帥,人稱姜尚。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2]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

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

13樓:匿名使用者

年齡大了在封侯拜相的有哪些?我還真不知道。

歷史上張姓 劉姓 和叢姓都有哪些名人啊?越多越好

歷史上第一個被封侯的女性是誰,她有著怎樣離奇的經歷?

14樓:河工大校草

歷史上有兩種說法,第一個說是許負被漢高祖封為雌亭候,還有一種說法是呂嬃,是呂雉當政時被封的。

15樓:晗兮汐

她是漢皇后呂雉的妹妹,也是舞陽侯樊噲的妻子,並和樊噲育有一子,呂后當政時,呂嬃被封為臨光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封侯的女性。在呂后亡故之後的誅除呂氏鬥爭中被亂棍打死。

16樓:嫣然

歷史上第一個被封侯的女性是呂嬃,她是呂公第二女,是高祖皇后呂雉的妹妹,也是舞陽侯樊噲的妻子,並和樊噲育有一子。

17樓:樂觀的

在中國古代,呂后當政時,呂嬃被封為臨光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封侯的女性。在呂后亡故之後的誅除呂氏鬥爭中被亂棍打死。

18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歷史的記載,許負以因為面相而被漢高祖封為雌亭候。所以她是中國歷史第一位被封候的女性。

19樓:檸檬玖柒

歷史上第一個被封侯的女性是許負,她是古代第一女神相,因神奇的相術被劉邦封為器重,19歲時被封鳴雌亭侯。

20樓:餘溫

許負本來時一個婦人,因為善於面相而被漢高祖封為雌亭候,是中國歷史第一位被封候的女性。

21樓:孟小欠

劉邦的狐朋狗友們以為大嫂家是飯後正在刷鍋洗碗,蹭飯肯定沒戲就走了,結果劉邦回來掀開鍋蓋一看,飯菜俱全,內心的酸甜苦辣讓他終生難忘。但劉邦對人還算寬容,這個大嫂一直也沾光得到各種優待,爵位為陰安侯,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封為列侯的女性。

22樓:luu陽光的

早在漢武帝時期,就有女性被封侯了,這個人就是許負,而且當時漢武帝封侯給她貌似是因為她的顏值。

23樓:小白帽

呂嬃,除了呂后,她才是呂氏一族中最聰明的那個人,和她的兒子一起,被周勃下令打死在亂棍之下

《鋤禾》的作者是誰?

24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的作者是唐代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

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

全詩內容如下:

《憫農二首》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賞析: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採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裡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

25樓:可愛的康康哥

《鋤禾》是一首唐詩,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作者為唐代李紳,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所作。

聶夷中(837~?),唐代詩人。字坦之。

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一說河南人。出身貧寒,備嘗艱辛。鹹通十二年(871)中進士。

由於時局動亂,他在長安滯留很久,才補得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餘物。聶夷中的詩作,風格平易而內容深刻,在晚唐靡麗的詩風中獨樹一幟。

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市)人。公元806年(元和元年)舉進士。

曾為翰林學士、宰相,後出任淮南節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樂府」之前,就首創新樂府二十首,今失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現存《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

全詩如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如下: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26樓:滿意請採納喲

唐朝詩人李紳。

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屬江蘇)人,元和進士,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與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稱李紳說:「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顯見,李紳的詩風,與「鋤禾日當午」詩的格調相一致。《全唐詩》收錄李紳的詩,題《古風二首》,又稱作《憫農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鋤禾日當午」,另一首詩為:「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兩首詩的意義相同。

全詩:《古風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7樓:樂為人師

古詩鋤禾作者是(李紳)

原詩:憫農二首

唐 李紳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8樓:張敦揚小男神

唐代詩人李紳。

一、全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三、賞析

第一首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的生動景象。

「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

「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

第二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

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四、作者簡介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諡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變法,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性?

主要有 商鞅變法 王莽變法 戊戌變法。1 商鞅變法 商鞅在秦孝公支援下,於前361年在秦國實施的改革,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開始於公元前359年,第二次開始於公元前350年,對秦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 王莽變法為西漢末及新朝時由王莽推行的變法,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 新 改長安...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宦官,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太監?

刁豎 春秋時齊國宦官。他為了表示對齊桓公的忠心,自行閹割。而齊桓公也因為這件事而不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 刁豎。桓公病危時刁豎作亂,桓公衣袖蒙臉,氣絕而死。之後桓公五位公子為繼位而明爭暗鬥,沒人替桓公收屍。趙高 秦朝時宦官。秦始皇死後權傾朝野,指鹿為馬。蔡倫 107年 121年 東漢時宦官,相傳是紙的...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軍人都有哪些,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十大軍隊

秦軍 漢軍 北府軍 白袍軍 唐軍 岳家軍 蒙古鐵騎 明朝水師 戚家軍 滿州八旗。1 秦軍 秦軍是春秋 戰國時期秦國以及統一後秦朝的軍隊。秦軍是當時強大的鐵軍,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攻蠻族,一統江山。為中國的統一做出巨大貢獻。秦始皇在十年內掃平六國,一統天下,主要有一支攻無不克 戰無不勝的軍隊,有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