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提問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談談對「崇尚洋文化洋節日

2021-03-26 12:16:17 字數 5821 閱讀 5319

1樓:匿名使用者

的確,目前有不少人,熱衷於追求、崇尚洋文化、洋節日,對自己國家老祖宗遺留下來的產同文化,傳統節日不屑一顧,這就是中國人的悲哀,也是一些中國人重複從一個極端走向了一個極端的劣根和錯誤做法。不錯,洋文化、洋節日有其積極向上的一面,追求時尚和多元化沒有錯,但那和中國人傳統的東西相比,永遠是「菜」而不是「飯」,多學一些知識,多懂一些風土人情是必要地,但把自己當祖宗忘得一乾二淨,那就是忘了自己的根本呀!我主張「以我為主,兼學並蓄」。

中學生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和洋節日

請簡要概括青年人對中國傳統節日和洋節日的認同情況(不超過25個字)

2樓:匿名使用者

青年人對洋節日的認同度高於中國傳統節日。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娛樂性強的洋節的衝擊下,在年輕一代失去了影響力,是因專為我國不夠重視屬這些傳統節日,沒有讓青年一代感受到傳統節日的魅力,沒有正視這些節日裡所包含的精神文化.所以我們應該多宣傳,不應該只重視洋節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應該更多的想到文化的傳承受

中國傳統節日的看法

4樓:石家莊萬通汽車學校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人受外國文化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外國的節日。中國的外資企業也越來越多,不免帶過來外國的風俗。人們每天都在追求新的花樣,新的刺激。

  其實過外國節日對很多方面都有影響,從經濟上講,過外國節日的人多了,比如說情人節、聖誕節,商家的營業額就會劇增,生產節日禮物的公司也多了商品得銷售途徑。對經濟還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從這點看,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支援過國外節日。

  另一方面崇洋的過程中往往丟掉了我們傳統的節日,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們應該在追求時尚的道路上不忘了中國原本就有的文化。這是很讓人痛心的。   不過現在國家把這些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讓我們有時間去過這個節日,是很不錯的,不會丟了傳統節日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節日作文

5樓:曲徑通幽處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著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

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瞭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絡,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

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

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衝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說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澱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裡,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6樓:匿名使用者

拿著報紙,一字又一字地讀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相信這竟然是真的: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驚訝,我憤怒,我感到莫大的恥辱.

怎麼可能?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

兩千多年的攜手相伴,兩千多年的榮辱與共,兩千多年的悲喜交織,難道一瞬間,就這樣被強行撕裂、一筆抹殺了嗎?難道華夏神州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兩千多年的歲月積澱所形成的文化大廈,就這樣不堪一擊、一觸即潰嗎?

誰能告訴我?誰能告訴我,這不是真的,不是,絕對不是……身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能時刻牢記自己身份的,除了我們的母語外,恐怕也就只有我們的傳統節日了.在無數稍有良知的中國人心裡,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五千年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文化標記.

傳統節日承載著歷史的滄桑,承載著文化的寶藏,承載著我們對先人的追念與景仰,亦承載著我們對未來的祝福與期望.透過它,我們隱約聽到了春節時,那遼闊夜空上五千多年來不變的爆竹聲響;透過它,我們似乎看到了中秋佳節時,那小小的庭院中,全家人圍坐賞月、把酒歡談的溫馨夜場……

然而,透過它,我們也看到了傳統節日所面臨的危機.

7樓:匿名使用者

勿忘我勿忘我勿忘我勿忘我問問

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8樓:我是龍的傳人

(一)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物質層面

1, 傳統節日中的飲食文化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的節日裡蘊藏著豐厚的「吃」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節日就是一路「吃」過來的。如:

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而且,絕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是在古老祭祀儀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伴隨著祭神、祭祖以及節日飲食而逐漸形成一種習俗的食物,都負載著一種深厚的民俗情感。它們不僅為後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且,節日食品的獻祭、饋贈與集體分享,構成了中國節日物質生活的重要傳統,體現著中國人處理天人關係與社會關係的表達方式。

①2,傳統節日中的服飾文化

每逢節日來臨,人們都會穿上節日的盛裝,這在春節時候體現得尤為明顯。可以說,節日是一個民族的特色盛裝的展示舞臺。與便裝相比,盛裝雍容、典雅、莊重、講究、繁瑣,它更注重節日文化內涵的表達與展示,是我們研究一個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工藝的重要參照,具有更為重要的歷史認識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

比如唐裝的演變和發展就是很好的例證。

2, 傳統節日中的節日儀式文化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最早起源於祭祀。發展到今天的節日慶典活動大多都與古老的祭祀儀式、迎神賽會、驅邪免災等活動有密切關係。保留到現在的民俗活動,如安塞腰鼓、端午龍舟、上元花燈等,不僅增添了中華民眾的節日樂趣,也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獨特的一部分。

另外,作為與節日儀式相關的民間文藝,如祭神神詞、神話、傳說、故事等民間文學樣式,祭神歌舞、戲劇等表演藝術以及搭建神棚、扎紙結綵等民間工藝,也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寶庫。

(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精神層面

1.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美滿:貴和尚美

貴和尚美作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傳統節日中常有流露,傳統節日是人們期盼和諧思想的具體體現。如:通過團拜、探親等儀式活動密切了與周圍人的關係;通過節日化裝的巡遊、節日鑼鼓的敲打、節日競賽的開展,釋放內心的情感、期望,加強村落社群成員之間的情感依賴和精神交流,從而使這裡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秩序更加安定。

節日也調節了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係。一方面,通過節日,一個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強大,弘揚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慶祝節日,能增進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此外,元宵吃湯圓,中秋吃月餅等,這些都表達了人們希望生活團團圓圓、和諧美好的願望。清明折柳,端午採艾葉,重陽遍插茱萸,這些驅惡辟邪的習俗也顯露出尚美的意願。②

2.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天人合一

中國傳統節日根植於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文明。幾乎每個節日都是一個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總結大自然的執行規律而逐漸產生的。在節日的選擇上體現了人順應自然的理念,讓民眾依照自然節奏、適應氣候週期的規律進行農業生產,而對節日的慶祝體現了人們祈盼農業生產的風調雨順。

這一點很好地闡釋了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另外,在節日中,人們非常注重人與自然的親近。如:

在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清明踏青娛樂,端午節划船競賽,中秋節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等等。這些節日活動都可以讓人們親近大自然,感覺到「天人合一」的氛圍,使人們更加註重自身與大自然的和諧。

3.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貴人倫

「倫理本位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徵」。中國傳統節日都有貴人倫、重親情的特點,顯著體現著中華民族傳統倫理和禮俗,成為維繫中國社會人際關係的重要感情紐帶。比如閤家團聚是春節和中秋節最顯著的特點。

另外,貴人倫還體現在對孝道的重視。每個節日幾乎都有對祖先的祭祀儀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孝思之情。重陽節注重敬老孝親;端午節又稱「女兒節」,婦女回孃家,女婿看望岳父母等。

這些都體現了對長輩的關心和孝道。

還有不可不提的是,中國傳統節日還具有協調人際、增強成員凝聚力的道德功能。傳統節日中包含著各種禮儀、儀式,這些禮儀、儀式實際上是一種道德約束。而這些約束又會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中倫理道德的一部分。

所有的人都要遵循此種倫理關係,遵守其內含的道德要求。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分為各個節日的內涵也不同啊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非常淵源,他代表著我們中國人是一個愛家的人,團團圓圓過大年表示我們中國人大家小家一起共同團圓。

11樓:9421劉聰

朋友圈被萬聖

節刷了屏。網路上明星網紅們釋出萬聖節妝容來取悅粉絲,街頭不時出現打扮駭人的乘客,商店中南瓜、殭屍等元素隨處可見,不少學校也舉辦了相關的活動。萬聖節儼然成為了一場全民狂歡。

近年來,愚人節、萬聖節、聖誕節,各色的西方節日進入到越來越多的國人生活中。然而抵制洋節的聲音也不絕於耳,過洋節彷彿成了一種崇洋媚外、盲目跟風的行為,甚至有些學校對過洋節的學生給予處分。筆者認為,抵制洋節沒有必要。

首先,洋節能在中國廣泛傳播必然有其原因。中國傳統家庭中,直接的感情交流比較少,而洋節強調的開放式的情感表達,給含蓄的國人帶來了一個情感出口。聚餐,互送禮物,一起裝扮房間、做遊戲,親情和友情也在節日中得以凝聚。

國人過洋節其實過的是一種氣氛,很多節日的內涵在傳入中國後也發生了改變,比如聖誕節的宗教含義就被沖淡,成為一個購物、約會的節日。在社會和家庭的壓力下,偶爾放鬆心情,排遣壓力,符合國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並無不妥。

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吸收外來文化的例子比比皆是,東漢時期吸收佛教文化,絲綢之路帶來了伊斯蘭文化,近代吸收西方文化,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多種文化的兼收幷蓄,融會貫通,這才有了多元而深刻的中華文化,閉關鎖國的後果我們也深刻地體驗過。中國傳統節日有著其深刻的內涵,在國人的生活中仍發揮著重大作用。

因懼怕自身文化流失而保守地拒絕洋節,既不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不自信。

中國傳統節日具有特有的文化傳承與厚重歷史,注重家庭觀念,對維繫親情具有重要意義,而洋節更注重個人性格的張揚與個人情感的表達,自由、無所束縛的觀點符合年輕人的追求。只要在參與洋節的同時不丟棄中國文化,不過度崇拜,過洋節未嘗不可。事實上,過洋節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矛盾的。

我們在享受洋節帶來的歡樂時,同樣可以繼承傳統節日的內涵。

不可否認的是,當今越來越多年輕人熱衷於過洋節而不重視中國傳統節日,中國古老的倫理觀念與他們崇尚自由的心理相違背,要改變這種現象,應該從我國傳統節日本身入手,去其糟粕留其精華,豐富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其能符合時代潮流,適應當下社會的需要,而不是成為一代代人的心理負擔。

過不過節是個人的選擇,也是應有的權利,抵制洋節來減少中國傳統節日的流失不過是治標不治本,自我安慰罷了。我們不應該拘泥於洋節給傳統節日帶來的衝擊,而應該去思考,如何將自己的節日發展好,與時俱進,從而讓國人從心底裡充滿對傳統文化的愛,提升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在全球化的浪潮裡,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過起了中國節日,我們也應該採取包容的態度對待洋節,展現大國風采。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各地的戲曲文化漸趨融合。這個表述對不對

各地戲曲文化都在從兄弟劇種中吸取優秀養料,將其融為己用。但各自的特徵區分還是很明顯的,有學習和借鑑,融合了一些優秀的東西。對的,當今中國各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也開始融合,但這種融合並不是快速的,而是漸漸的,有融合的趨向。戲曲文化知識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 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

運用高中必修3文化生活回答如何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瞭解他們的生活,預防和解決社會矛盾,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高他們的文化生活水平。增加收入,降低物價,確保公平 在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教育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 踐活動。教育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

大神們啊,我正在學高中政治的文化生活,書上上說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響,有的取決於價值觀念,有

1 文化是人創造的,而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的人們的生活 生產環境不同,從而創造出不同的文化,即文化具有地域性 民族性的特點。2 文化不是消極被動存在的,文化對人本身具有深遠的影響。總之,人和文化之間存在互動關係,人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影響了人。2 文化對人影響的 是什麼?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有哪些?1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