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羅馬三巨頭的克拉蘇帶領羅馬軍團東征帕提亞竟然全軍覆

2021-03-30 12:36:17 字數 5641 閱讀 4395

1樓:弱肉強食本質

安息帝國以不足二萬的兵力大破羅馬四萬大軍,這成為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我覺得那是因為:1.

輕敵,他認為在他的七個羅馬軍團面前,任何軍隊都將是不堪一擊的。卻不知安息人是馬背上的民族 ,非常擅長騎射 2,孤軍深入,面對來勢洶洶的羅馬軍隊,安息人蘇萊那定下了誘敵深入的策略。一旦遇上克拉蘇的主力便佯裝向內地逃逸。

克拉蘇一直緊追不捨, 終於在盛夏之際渡過幼發拉底河,進入了一望無垠的荒漠之中。羅馬士兵由於在高溫乾燥的環境下長時間急行軍,越發疲憊不堪。 被等候在那裡的安息弓騎保持距離擊敗,安息有後備運輸弓箭,羅馬有龜甲陣也扛不住 ,最終克拉蘇被擒殺,他帶來的七個羅馬軍團四萬大軍僅有不足一萬的殘兵逃回敘利亞。

羅馬三巨頭是怎麼死的

2樓:英雄雷澤諾夫

克拉蘇在遠征帕提亞時在卡萊戰役中慘敗被帕提亞人殺死並砍頭,龐培在非洲被凱撒打敗逃亡埃及結果被埃及國王托勒密四世想向凱撒示好而殺死,凱撒在擊敗龐培後被以卡西烏斯和布魯圖斯為首的共和派殺死在元老院

歷史上真的有羅馬軍團來過中國嗎?聽說是羅馬三巨頭克拉蘇的敗軍?

3樓:匿名使用者

據《漢書。陳湯傳》記載,公元前36年的秋天,由西域都護甘延壽與副校尉陳湯率領的四萬漢軍,分兵兩路,一路順大漠南緣,另一路由北穿烏孫境至伊塞克湖,在康居與匈奴郅支單于的軍隊對峙。在漢軍營地,可以「望見單于城上立五彩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

」這支會列布「魚鱗陣」的軍隊引起了歷史學家極大的興趣。因為「魚鱗陣」一說,在中國古籍中是絕無僅有的記載。要將軍佇列陣佈局成為魚鱗狀,需經高度的組織訓練並有相應陣列條規來指導。

這對於任何遊牧民族和其他未開化的民族來說,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像匈奴人這樣的遊牧部落,打起仗來多憑勇敢,一擁而上,往往無章法可循。而佈局周密的陣列只有在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中方可實現。

於是,這支訓練有素、會擺魚鱗陣的軍隊就成了一個始終未解的謎。2023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員德效蹇(h.h.

dubs)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中國人在郅支都城見到的列於城門兩側的是用過,他們使用的是長方形盾牌,其正面呈圓凸狀,手持盾牌上端的士兵並肩站在一起,這種景象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平視繪畫者看來,必然極似魚鱗。2023年他在《希臘與羅馬》(greece and rome)刊物第二期上發表了長文《古代中國的一座羅馬城》,認為甘延壽、陳湯在這次戰爭中斬郅支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凡1500餘人,生擒145人,降虜千餘人,並將這些人分配給了派兵助戰的城廊諸邦15國。德效蹇斷言上述145人即布魚鱗陣的「百餘人」,因為145名羅馬人並未投降,當他們見到郅支被殺後,立即停止了抵抗,並且很可能仍然保持其難以攻克的佇列。

他們也可能自願選擇降服於中國人。於是,他們被安置在一個特設的邊境城鎮中,該城就以漢代對羅馬國或羅馬人的稱謂「驪靬(líqián)」命名。他還從文化語言學上加 以論證。

「驪靬」一名,是希臘alexandria一名的縮音,本指埃及的亞歷山大,因為中國人無法分清羅馬與亞歷山大兩個地方。《漢書·地理志》稱:「驪靬(王)莽曰揭虜」,即王莽篡漢帝位後根據孔教「正名」之訓,將驪靬改為「揭虜」,可以斫饢晃骯コ侵街蟹倉?

夷敵」,而為「夷人聚居繁衍」。也從另一側面證實,這的確是中國俘虜了這些羅馬軍團的兵士並將他們集中於靠近西部邊境的這座城使其戍邊。 這座中國境內的羅馬城,到公元746年土藩(**)人佔領之前一直存在著。

唐代著名學者顏師古曾考察過這座城中居民對該城名的奇特發音,認為當地人講該城中國名稱中間的兩個音合併為一個音,讀成liakh - ghiql,他們很可能是用那種方法來表達alexandria這一詞中x的發音,因為這個音在漢語中是沒有的。澳大利亞專家戴維·哈瑞斯為搞清這一支會擺「魚鱗陣」的外**隊下了大量的功夫,得出了與德效蹇教授相類似的結論,他所掌握的材料表明,公元前60年,羅馬的龐培因征戰有功而受元老院的褒獎。但當他以一個普通市民身份返回羅馬時,他發現自己在政治上處於無能為力的地位,這時凱撒和克拉蘇與他聯合互助,形成「三頭同盟」。

公元前55年,出任敘利亞總督的克拉蘇因為缺乏羅馬人所敬重的軍事上的建樹,不顧手下將領的勸阻,急不可耐地發動了對帕提亞的戰爭。公元前54年,他率4.2萬人的軍隊入侵怕提亞。

帕提亞在卡雷(garrhae)迎戰。帕提亞軍主要以陣地弓箭手組成,他們包圍了羅馬人,發箭如雨,經久不斷,帕提亞騎兵在羅馬步兵的衝鋒之前便開始撤退,並在坐騎上向後張弓放箭,致使羅馬人束手無策,他們唯有組成一方陣,立盾牌於方陣四周。這是一典型的羅馬戰術隊形,即迭鎖盾龜甲形攻城陣(testudo),而帕提亞軍卻從盾牌的上方及下方射人利箭,殺傷大量羅馬軍,克拉蘇在這場戰爭中被殺,羅馬軍2萬喪身,1萬被俘。

有近1/4的士兵逃至敘利亞。一支部隊則由克拉蘇的兒子率領,經過10多年的艱難曲折,成為北匈奴的附庸。公元前36年漢軍與匈奴一戰之後,他們消失在中國境內。

然而,2023年著名的史學家***在其英文著作《漢代中外經濟交通》一書中對德效蹇的觀點予以駁斥。他提出依照漢朝制度,設縣至少要有幾千人口,145名羅馬軍不可能設縣。德效蹇的推測根據不足,他可能是受了王先謙《漢書補註》的誤導。

中國臺北專門研究秦漢史的學者邢義田也認為以上兩說,誰是誰非很難認定。2023年,澳大利亞的戴維·哈瑞斯再度來華,尋求破謎途徑。他與蘭州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的關意權和在蘭州大學任教的前蘇聯專家弗·維·瓦謝尼金合作,在一份公元前9年的地圖的幫助下,已確定了「羅馬城」位於位於蘭州西北約300公里的永昌鎮附近。

並準確地找到了這處廢墟,至於迷案的最後破譯,我們還有待於確鑿的考古證據。

4樓:匿名使用者

至於陝西一帶,還有羅馬人的後裔,藍眼,白**的。。。

都是當年俘虜的

話說,羅馬軍隊敗給安息人,最主要的問題在哪呢

5樓:過路軍師

羅馬軍團在歷史上與安息帝國無時無刻都在打仗爭奪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兩河流域地區),但在不斷的戰爭中,羅馬軍團勝多敗少,並且還幾次攻陷安息帝國首都。但是安息帝國也曾經在公元前53年的卡萊戰役中利用其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全殲了克拉蘇的羅馬軍團,並使其一戰成名。而羅馬軍團敗給安息人的原因主要在這幾個方面:

(1)兵種對比:在冷兵器時代中,騎兵總是步兵的剋星,因此騎步兵一對戰結果是毫無懸念的, 宋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宋朝失去了幽雲十六州與西北地區優良的產馬地,導致整個宋朝都是以步兵作戰,所以每次在對戰以騎兵為主的遊牧民族時總是吃大虧)。

(2)作戰計劃的草率:當時羅馬的指揮官克拉蘇為了賺取財富和積累個人威望,匆忙草率地領兵出征安息,卻沒有分析好敵方的地形和兵力等情況,最終被安息軍隊因地制宜,憑藉沙漠地形把羅馬軍團誘敵深入,讓羅馬軍團陷入後方補給困難的孤立境地,然後再將其一舉殲滅。

(3)作戰方式:步兵戰術和騎兵戰術之間本質的差異,安息軍團靈活的騎射手靠著回馬箭和帕提亞戰術活活將羅馬笨重的重步兵消耗至死,讓羅馬引以為豪的方陣戰術毫無用武之地。

羅馬人是怎樣對付帕提亞人的

中國甘肅某個地方有一群羅馬人的後裔,有誰知道詳細資料?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和羅馬這兩個在領土大小

、發展水平、國力和成就方面都相近的帝國,除旅行者講述的故事外,基本上互相不瞭解。如果中國人與羅馬或印度帝國及其先進文明有過接觸,他們很可能在這種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一種不同的更開放的對待外部世界的態度。與中國一樣,羅馬和孔雀印度都修建了道路、堤防和規劃完善的城市,在擴張主義的世界性體系下融合了不同的文化,與自己帝國邊境的『野蠻人』進行鬥爭。

三國之中,漢帝國最大也可能人口最多和最富裕,儘管它的文化發展水平和技術成熟程度也許與古印度和羅馬相當。」墨菲還指出,在中亞塔什干附近的塔拉斯河兩岸,漢朝軍隊擊潰了包括一些僱傭軍的匈奴聯軍。根據中國史書記載,這些僱傭軍可能是羅馬帝國派來的援軍,因此中國人也許看到過羅馬士兵——用盾牌交搭頭上以避箭矢的龜甲形連環盾編隊,這可能是中華帝國與羅馬帝國唯一一次直接接觸。

由此也引申出另一歷史之謎。據說,公元前53年,古羅馬「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率領大軍東征安息,在卡萊爾(今敘利亞的帕提亞)遭到安息軍隊圍殲,統帥克拉蘇陣亡,羅馬軍團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克拉蘇的長子率領第一軍團六千餘人突圍,以後卻神祕地失蹤了,成為羅馬史上的一樁懸案。

經過中外學者的研究,這批古羅馬人後來在中國西北建立了一個城市——驪靬。有的學者在《漢書·陳湯傳》中發現,公元前36年,西漢王朝的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率領四萬將士西征匈奴,注意到匈奴單于手下有一支奇特的僱傭軍,其獨特的陣法、戰法帶有古羅馬軍隊的特色。這支軍隊可能就是失蹤的羅馬第一軍團。

值得注意的是,後來河西地區突然出現了一個叫做「驪靬」的縣,修建了驪靬城堡。這可以在《後漢書》中找到佐證:「漢初設驪靬縣,取國名為縣。

」驪靬是漢朝對羅馬帝國的稱呼,所謂「取國名為縣」,就是用羅馬國名為縣名。失蹤的羅馬第一軍團的後裔,以後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驪靬古城位於今甘肅省永昌縣,現在只留下一些遺蹟。據考古學家研究,驪靬遺址的古城牆是「重木城」——城牆外加固重木,這種防禦方式是古羅馬所獨有的。當地的村民帶有歐洲人的體格特徵:

個子高大,眼窩深陷,頭髮呈棕色,**呈深紅色。最有意思的是,村民至今保留了古羅馬人的鬥牛遺風。

這一驪靬之謎,如果得到證實,可以再現二千年前世界上東西方兩個帝國之間的密切關係,再現過去和現在之間的對話,讓歷史的魅力顯露得淋漓盡致。不過一些學者認為,要解開這一謎團,歷史依據尚嫌不足。我們不妨寄希望於未

請問有沒有人可以給我一些關於羅馬帝國第九軍團的資料,以及為什麼失蹤!!!

7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沒有失蹤。

羅馬軍史上有30個軍團。其中第九軍團是西班牙軍團,可能是公元前41-前40年組建的新軍團,也可能是公元前58年在第九軍團的基礎上組建的。前述第九軍團在公元前46年或公元前45年被解散,後來由溫提狄烏斯重組,但我們無法確定它即成為第九西班牙軍團。

電影《第九軍團》是架空羅馬帝國最神祕歷史。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大舉擴張,野心向整個歐洲蔓延,而縱橫天下的羅馬第九軍團卻在入侵英國的時候在蘇格蘭山區神祕消失。

這段歷史一直以來被各種各樣的**、戲劇改編,加以想象力的發揮之後,這段歷史的故事也被演變成眾多千奇百怪的版本,《失落的第九軍團》正根據這段歷史為背景的**改編而成,對於這部立足於歷史背景的懸疑故事。

本片導演凱文·麥克唐納說道:「這部電影是在我拍攝紀錄片的過程裡進行的構思,當時我想拍攝一部和紀錄片風格迥異的作品,這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因為它講述的是一段羅馬的冒險傳奇,羅馬帝國的歷史在整個全球的歷史上都顯得很特別;

因為那麼強盛的國家,最後卻衰敗、消亡,而且到現在也沒人能夠肯定羅馬是滅亡的真正原因。

擴充套件資料

羅馬軍團的若干亮點:

羅馬軍團往往將每晚進行勞作駐營看作負擔,而羅馬軍團則看作每天應盡的義務,在凱撒的《高盧戰記》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羅馬人駐營的能力。

營地往往建設在易於防守,同時水源充足的地方。這雖然使得羅馬軍團每天在前進時只能走很少的時間,但穩步的推進戰略以及道路的興建,使羅馬軍團戰無不勝。此外,有營地在後方,軍團在作戰時往往沒有後顧之憂,即使失敗也有投身之所。

羅馬士兵和平時代服役過程中不會閒來無事,他們往往會參與維修道路、興建殖民城市等,如法國城市裡昂,現代德國城市科隆在古代都出自羅馬軍團之手,而興建城市多會是這些士兵退役後的新家。

羅馬軍團並不喜好騎兵和輕步兵,這讓他們在坎尼會戰中嚐到苦頭,然而這並沒有改變羅馬依靠重步兵的傳統,但羅馬的指揮官們已經認識到了騎兵的重要性,在此後羅馬與敵國的交戰中,羅馬軍團總是會有盟友騎兵的援助,而這源於羅馬在共和國時期有效靈活的政策。

如在非洲的西庇阿,有努米底亞騎兵的幫助;在與馬其頓的戰爭中,帕加馬的騎兵起到了主要作用;後來凱撒與龐培的內戰中,凱撒僱傭的凱爾特人騎兵和日耳曼騎兵也展示了他們的風采。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嗎?為什麼稱做羅馬帝國

以前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帝國叫羅馬帝國rome。而它的都城羅馬城roma位於亞平寧半島,也就是今天的義大利。簡單的說 羅馬帝國 說的是以前的古羅馬帝國,帝國版圖就是在地中海北岸的現今義大利附近的地區。曾經還一度擴張到西亞和埃及地區,是一個強大繁榮的帝國。現在的羅馬只是義大利的一個首都城市而已 古羅馬為什...

為什麼動漫角色的名字要用羅馬文

給你舉幾個例子吧!漩渦鳴人 uzumaki naruto nuzumaki就是漩渦的意思 naruto有2種意思,首先naruto是日本一種拉麵調料,是用魚醬做的,粘粘的,通常是灰白色中帶著淡淡的粉紅色。色。這也就是鳴人鍾愛拉麵的祕密吧,naruto還是日本一座城市的名字,該城市因為有座名門大橋而成...

為什麼日語的發音要叫羅馬音為什麼日語發音與羅馬音不一樣

日本人使用英文字母來給他們的假名注音,但是他們不把這個叫做英文注音,而是叫做羅馬字注音,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些字母的學名,並不叫英文字母,他們的標準名稱是叫做拉丁字母。這個是全世界通行的稱呼。另一方面,我們中國人使用漢字,所謂為了區分中文和西文,把西文的這些基本元素成為字母,以和字的概念分開。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