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河南農村人結婚習俗 拜堂成親前,桌子上放置的東西是何意??最好有歷史性根據

2021-05-31 16:38:37 字數 5460 閱讀 4058

1樓:

中國是禮儀之邦,結婚這麼大的事情當然禮數是少不了的。漢族的婚禮是從求親開始的,包括求親、定親和成親(婚禮)三個部分。其實咱們老百姓的婚禮也差不多這樣,越講究的就跟老祖宗越接近罷了。

首先是求親。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首先由男方父母找媒人,向媒人介紹情況、提出尋找要求、給媒人媒禮和展示自己的聘禮能力。

古代媒人都是專業的,媒人根據男方情況到女方家裡介紹男方情況。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前往女方家裡相親。雙方都是由父母出面,但有的地區會讓姑娘藏在一個地方偷偷**男方情況,比如安徽建築一般是一圈小樓圍繞一個院子,男方進來時,姑娘就站在樓上看(估計只能看父親猜想兒子了),樓有很高的圍欄,下面的人看不到上面的,如果中意就告訴父母。

因此,其實中國古代並不是完全掀了蓋頭兩個人才認識的盲婚。畢竟哪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女兒今後過的好。

雙方如果覺得門當戶對、條件恰當,兩家就會互贈訂婚的信物(有的地方是玉佩,有的地方是大雁)。有趣的是,有的地方如果女方看中男方會給男方送一盞茶,男方若滿意喝完茶後會在桌子上放若乾茶錢(必須是雙數),這樣婚事就算定了。

接下來是定親。雙方交換八字,互贈寫著名字、八字、年齡等的庚貼。如果八字不相沖,就開始納親。

「納親」就是雙方表示彼此接納,男方選定婚前15到20天的黃道吉日來女方送聘禮、聘釵、婚書,來求婚,即所謂過大禮。

在婚禮前幾天,由公認命好的婦女將婚床安放到恰當的位置。並由此人在婚禮前一天鋪床,將床褥床單龍鳳被等鋪好,然後撒上各種象徵吉利的果品(紅棗花生:早生貴子,桂圓:

圓滿,及荔枝豆子等)。這就是「安床」。安床完畢後,任何人都不能再進入新房和接觸新床了。

這是男方。女方要準備嫁妝。嫁妝會在婚禮當天隨姑娘帶過去。

古代嫁妝是女子孃家身份和財富的象徵,嫁妝不足的女子很可能會在婆家受欺負,反之則能幫助自己確立在婆家的地位。這方面的**描述還是挺多,比如紅樓夢裡王熙鳳常拿自己和王夫人(其姑母)嫁到賈府時的陪嫁壓賈璉,總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後才到壓軸的成禮。就是我們所說的婚禮了。呼!看來還是現代人輕鬆阿。

首先是迎親。古代婚禮都在傍晚舉行。這跟現代婚禮不太一樣。

好像現代的婚禮必須在中午前將新娘接走到晚上就成二婚了。新郎出門前首先要祭祖,新娘要由母親親自為其梳洗打扮,蓋上紅蓋頭。新郎到達後,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帶出閨房交給父親,再由父親交給新郎。

新人雙雙向岳父母叩別後,新娘就坐上花轎由新郎護送來到男方家。

新郎家的女眷開啟轎門請出新娘,再由男方一位有福氣的女性長輩將打成同心結的紅綢帶交給新人,兩人牽著紅帶走進堂前。此時,忌踩門檻,因為門檻代表門面,新娘必須從門檻上跨過去,並由一女童手持銅鏡照在兩人身上以求圓滿。

終於到了傳說中的拜堂環節了。由禮賓司儀主持,新人在堂前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對拜,然後鼓樂齊鳴送入洞房。

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要早起共同拜見公婆,新郎要把自己家裡的所有親屬介紹給妻子,然後由新娘向這些長輩奉茶

第三天是新人共同祭拜祖先,這樣新娘就正式成為這家人了。

最後還要給媒人準備謝媒禮

整個婚禮就正式結束了。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都是古代男人最風光最得意的時刻

希望採納!

河南農村結婚的風俗習慣是什麼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騎大馬,坐花轎,唱大戲,吃大席

3樓:匿名使用者

河南那麼大,天下大同,存小異。

中國的婚禮習俗?

關於河南固始黎集鎮,婚禮前的"送日子"一習俗問題。 15

4樓:青色1衫

送日子就是男方家裡定好結婚的日子後,將日子寫在紅紙上,送到女方家裡。

到了準備完娶成婚的時候,男方預先擇定迎娶的吉日佳期(按陰曆算),用紅紙帖寫好,備上禮品,由媒人送至女家,謂之「送日子」,亦稱「送日」、「送日帖」、「送日頭」、「送日單」、「送日子單」。類似古代「六禮」中的「請期」。

舊時十分重視嫁娶的時日,一定要擇吉避凶,選個黃道吉日。人們往往請算命先生或星相先生「撿日子」,先生用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或加以男女雙方的父母、祖父母的生辰八字,綜合推算出沒有相剋的結婚吉日。也有翻閱皇曆,參照其中宜忌所指而選擇日子。

在大田,擬定婚期既要根據男女本人的生辰八字,還得看雙方其它家庭成員(女兒除外)的生辰八字,如有一人的八字與之相沖,便要重選日子。

除卻算命先生的玄虛論說和老皇曆的宜忌戒律之外,福建民間還流行關於婚期吉凶的習慣說法。一些地方忌無春之年嫁娶。無春之年,指當年無立春日,有些地方稱之為「寡年」。

因「寡年」的「寡」字與「寡婦」、「寡居」、「鰥寡孤獨」等詞語相關,顯然是大不吉利的。在閩東、閩北的不少地方,忌女子十八歲和二十四歲那年出嫁,也有隻忌其中之一的,因為傳說中的臨水夫人陳靖姑(民間信奉的女神)十八歲結婚,二十四歲祈雨殉難,所以對待嫁女子而言,十八歲與二十四歲乃不祥之齡。至於婚期所處的季節、月份,福建人普遍喜秋冬和仲春(尤以秋冬時節為多),夏季甚少。

閩南一帶有忌五月、七月、九月之說,謂「五月有誤」(「五」與「誤」諧音)、「七月娶鬼某」(七月為鬼月)、「九月狗頭重(「九」與「狗」音同),嫁娶皆不利。邵武人選擇結婚的吉期,一般都是逢

六、逢七、逢九或十二這些日子,月份大多是在農作物收成之後的秋冬之季(即九月至次年正月),忌八月。秋冬是秋收冬藏的**季節,又是農閒的日子,秋收之後,家境也相對寬裕,適宜於男婚女嫁。民間也有「秋收冬藏,娶妻拜堂」之說。

且春節前完婚,「娶個媳婦過大年」,更加增添節慶喜氣。而在夏季,天氣炎熱,食物易腐,人覺睏倦,農事繁忙,夫妻生活不便,故儘量避免舉行婚禮。在一些地方,人們多選擇雙日成親,忌單日嫁娶;許多地方還有定雙月雙日的結婚習俗。

以應「好事成雙」之說。

對男方送去的婚娶日子,女方一般都會接受。在永定、泰寧等地,女方同意後回給「允期」帖。在德化,女方在十天內如無異議,男方即如期迎娶。

在福清、羅源等地,男方選定婚嫁日期,先要告訴女家,徵得認可後,再正式書寫紅帖,行「送日子」之禮。在松溪,男方要送去兩個或三個「吉日」,由女方確定其中之一。在邵武,「日子」用紅紙寫好,於農歷七月初七日請媒人送到女家。

女家如果同意男家擇定的這個吉期,即收下這張紅帖;如不同意則不收,退還男家,男家須待來年重新擇定後於「七夕」之日送去。

「日子單」上不僅要寫迎娶日期,而且還得載明新娘上轎、進門的時刻,有些地方甚至還須開列包括男女兩造年庚、幹冠坤開(上頭)時刻、安床和裁衣時日及其宜忌等內容,在惠安,嫁娶的「日帖」需準備兩份,一份送給女方,一份張貼於男方的祖厝或居宅廳堂壁上,以示成雙成對。

送日子時,男方同時要給女方送去尚未付清的最後一部分聘金以及其它一些禮物,謂之「壓日帖」、「壓日子單」。在福州及其鄰近的長樂、福清、平潭等縣,送聘往往分兩次進行——「上半禮」和「下半禮」。「上半禮」於定親時送納,「下半禮」(另一半聘禮)就是在「送日子」時交齊。

在長樂,男方往告佳期,並送交「下半禮」時,需以禮餅隨之,俗稱「定日餅」,禮餅多時以數百斤計,女家將餅遍分戚屬,表示吉期將屆。當地有首歌謠:「定日餅,圓又甜,表妹喜日冬至邊。

有請伊,也請儂,親親戚戚都請遍,賀喜賀良緣。」親戚吃了定日餅,知道嫁期,都在喜日之前贈送物品(多是布料,闊氣的也有金銀首飾),叫「添箱」。在福清,男方除「下半禮」外(付清聘金),另加豬蹄、線面等禮物;女家回送禮餅,多為一百雙,叫作「日子餅」,男家把「日子餅」分贈親朋戚友,以示預告婚期。

在惠安,男方需送齊聘金尾數,並外加「錦佔布」(一種靛藍泛紫的土布)二至四支(匹),稱「日頭布」。在松溪,送日子單時要帶上六包糕和禮金餘款。

現在,城鎮居民選擇婚期普遍由男女本人或雙方家庭共同商定,且多以公曆紀年計算時日,很少有人再行「送日子」之禮,舊時的擇日禁忌大都消失。但是,求吉利、重喜慶的心理依然存在,順天時、擇閒暇的習尚也延續下來,婚嫁仍多選擇秋冬和春季進行,具體時間又多選在「五一」、「十一」、「元旦」和春節等節假日。在農村,「送日」之俗依然流行,婚期「撿日子」者亦非少數,某些傳統禁忌尚有市場。

如一九八八年春節前夕,許多地方出現嫁娶熱潮,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當年「立春」節氣在春節前夕,且一九八八年又是農曆龍年,此時完婚,可望在龍年生貴子。不過,這種舊俗遺風已呈淡化之勢,逐步與城市的習俗趨同。

農村結婚都有什麼講究

古代的人結婚習俗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禮儀之邦,結婚這麼大的事情當然禮數是少不了的。漢族的婚禮是從求親開始的,包括求親、定親和成親(婚禮)三個部分。其實咱們老百姓的婚禮也差不多這樣,越講究的就跟老祖宗越接近罷了。

首先是求親。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首先由男方父母找媒人,向媒人介紹情況、提出尋找要求、給媒人媒禮和展示自己的聘禮能力。

古代媒人都是專業的,媒人根據男方情況到女方家裡介紹男方情況。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前往女方家裡相親。雙方都是由父母出面,但有的地區會讓姑娘藏在一個地方偷偷**男方情況,比如安徽建築一般是一圈小樓圍繞一個院子,男方進來時,姑娘就站在樓上看(估計只能看父親猜想兒子了),樓有很高的圍欄,下面的人看不到上面的,如果中意就告訴父母。

因此,其實中國古代並不是完全掀了蓋頭兩個人才認識的盲婚。畢竟哪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女兒今後過的好。

雙方如果覺得門當戶對、條件恰當,兩家就會互贈訂婚的信物(有的地方是玉佩,有的地方是大雁)。有趣的是,有的地方如果女方看中男方會給男方送一盞茶,男方若滿意喝完茶後會在桌子上放若乾茶錢(必須是雙數),這樣婚事就算定了。

接下來是定親。雙方交換八字,互贈寫著名字、八字、年齡等的庚貼。如果八字不相沖,就開始納親。

「納親」就是雙方表示彼此接納,男方選定婚前15到20天的黃道吉日來女方送聘禮、聘釵、婚書,來求婚,即所謂過大禮。

在婚禮前幾天,由公認命好的婦女將婚床安放到恰當的位置。並由此人在婚禮前一天鋪床,將床褥床單龍鳳被等鋪好,然後撒上各種象徵吉利的果品(紅棗花生:早生貴子,桂圓:

圓滿,及荔枝豆子等)。這就是「安床」。安床完畢後,任何人都不能再進入新房和接觸新床了。

這是男方。女方要準備嫁妝。嫁妝會在婚禮當天隨姑娘帶過去。

古代嫁妝是女子孃家身份和財富的象徵,嫁妝不足的女子很可能會在婆家受欺負,反之則能幫助自己確立在婆家的地位。這方面的**描述還是挺多,比如紅樓夢裡王熙鳳常拿自己和王夫人(其姑母)嫁到賈府時的陪嫁壓賈璉,總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後才到壓軸的成禮。就是我們所說的婚禮了。呼!看來還是現代人輕鬆阿。

首先是迎親。古代婚禮都在傍晚舉行。這跟現代婚禮不太一樣。

好像現代的婚禮必須在中午前將新娘接走到晚上就成二婚了。新郎出門前首先要祭祖,新娘要由母親親自為其梳洗打扮,蓋上紅蓋頭。新郎到達後,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帶出閨房交給父親,再由父親交給新郎。

新人雙雙向岳父母叩別後,新娘就坐上花轎由新郎護送來到男方家。

新郎家的女眷開啟轎門請出新娘,再由男方一位有福氣的女性長輩將打成同心結的紅綢帶交給新人,兩人牽著紅帶走進堂前。此時,忌踩門檻,因為門檻代表門面,新娘必須從門檻上跨過去,並由一女童手持銅鏡照在兩人身上以求圓滿。

終於到了傳說中的拜堂環節了。由禮賓司儀主持,新人在堂前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對拜,然後鼓樂齊鳴送入洞房。

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要早起共同拜見公婆,新郎要把自己家裡的所有親屬介紹給妻子,然後由新娘向這些長輩奉茶

第三天是新人共同祭拜祖先,這樣新娘就正式成為這家人了。

最後還要給媒人準備謝媒禮

整個婚禮就正式結束了。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都是古代男人最風光最得意的時刻

河南結婚習俗都有哪些?河南訂婚習俗

議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親,如果女方家長同意考慮結親,男方便再次託人到女方家中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 開八字 請陰陽先生看男女雙方的 命相是否相和。議婚完畢,如果男女兩家都均無意見,即行訂婚,俗稱 過貼 換貼 訂婚一般選擇農曆三,六,九等吉日,兩家分別設宴款待...

淄博結婚都有哪些習俗,河南結婚習俗都有哪些?

只要真心相愛還需要講究什麼?直接領證一樣開心快樂 護佑緣主同心鎖心,開財庫聚財!淄博結婚習俗之 婚車迎親 階段 接親時,要帶一碗米飯 肉一碗 魚一條,去女方家,寓意著年年有餘,並且接親的人數一定要是單數,然後回來的時候加上新娘,就會是算數,寓意著佳偶天成。河南結婚習俗都有哪些?有本歷年不能結婚的說法...

請問河南洛陽那邊的人結婚有什麼習俗

只要你有錢 習俗就是你說了算 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了?洛陽婚嫁的風俗誰知道啊?河南人結婚有什麼風俗?哈哈 首先男方到女方家下聘,定結婚的日子,然後商定結婚中的一些事情,比如女方家小孩的錢給多少,由誰給,有的地方女方通知親戚需要帶點心去,所以還有點心錢。結婚當天,早上男方需要派人到女方家送由大筐裝著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