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的《短歌行》有兩首,其中第二首沒有第一首讀起來那樣膾炙人口 琅琅上口

2021-05-28 10:19:11 字數 6658 閱讀 9195

1樓:科學普及交流

曹操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充滿矛盾的人物,但是從其詩作當中,卻不失一個有血有肉的豪傑。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等,無不膾炙人口,傳誦至今。

可是他的兩首《短歌行》,卻風格各異,這要歸咎於其寫作時的心情。一首是剛打天下,與兄弟們飲宴時所作,可能是多喝了兩杯,因此略顯狂傲,稱霸之心表露無遺。

而第二首,是大權在握,有風言風語,說他有取代當今,自己當皇帝的意思的時候,在群臣面前,為表明心跡的違心之作。說自己將效仿名臣,只有輔佐之心,並無稱帝之意。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首感覺沒有第一首押韻,接地氣

3樓:攷鋰

寫的時間不同心境不同,經歷的事情多了

4樓:awen方便麵

不是一個時期寫的,人在不同的時間,情緒不一樣,寫出來的東西當然也不一樣

5樓:歌吟鈴子

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墜。崇侯讒之,是以拘繫。

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專征,為仲尼所稱。

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齊桓之功,為霸之道。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孔子所嘆,並稱夷吾。

民受其恩,賜與廟胙,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圭瓚,秬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註釋:周西伯昌:即周文王,名昌,姬姓。殷商時為諸侯,居於岐山之下,被封為西伯。

懷此聖德:《詩經·大雅·文王》有「文王在上,於昭於天」、「亹亹文王,令聞不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詩經·小雅·伐木》反映了周文王「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

」孔子曾謂「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論語·泰伯》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周文王時,殷商之地共分九州,周文王已將六州歸納於自己經營管理之下,是故孔子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之說。曹操在此亦說「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是說獻帝之世,之所以尚能保持劉漢統緒,是他在不遺餘力而努力維護的結果。

貢獻:謂進奉,進貢。《荀子·正論》謂「夫是之謂視形勢而制械用,稱遠近而等貢獻。

」節:禮儀、規矩、紀律。墜:

失去。《國語·晉語》「敬不墜命。」這兩句是說當周文王三分天下,已有其二的情勢下,仍遵命唯謹,持守臣禮,毫無不臣行為。

應給朝廷供給的所需物資,都能按時保質保量奉獻。

崇侯讒之,是以拘繫:清呂世安《中華全史演義》第六回謂「紂寵妲己,所言皆從,所好者貴之,所憎者誅之,作奇伎淫巧以悅之」。周西伯姬昌聞紂王以上諸端,甚為嘆息。

商紂王的親信崇國(今河南嵩山周圍)的崇侯虎是商紂王統治集團中比較有頭腦的人物,他早就覺察到了周人勢力日益壯大對商紂的威脅,他探聽到西伯姬昌對紂王的嘆息之聲,便乘機向紂王告狀謂「西伯昌與子發及旦,皆聖人也,三聖合謀,君其慮之」。商紂王覺得有理,於是下令逮捕周西伯姬昌,關押在羑里(今河南湯陰)大牢,並準備判處死刑。後在西伯之臣閎夭、散宜生等人的積極營救下,通過紂嬖臣費仲獻言,終被釋放。

「崇侯」二句即指此事。但曹操在此並非一般性的用典,而是暗示他覺察出獻帝皇后伏氏及其父屯騎校尉伏完曾勾結董承計誅曹操事。

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專征:赦原,赦免原諒其過。斧鉞(yuè):

古代兵器。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國語·魯語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

」韋昭注「甲兵,謂臣有大逆,則披甲聚兵而誅之」。專征:古代帝王授予諸侯,將帥掌握軍旅的特權,不待天子之命,得自專征伐。

《竹書紀年》帝辛三十三年:「王(紂王)錫命西伯(姬昌)得專征伐。」《白虎通·考黜》:

「好惡無私執義不傾,賜以弓矢,使得專征。」商紂王聞崇侯虎稱「西伯昌與子發及旦,皆聖人也,欲證姬昌是否有聖人之能,便殺質於殷的姬昌長子伯邑考,並烹為羹以賜西伯」。又謂「聖人當不食其子羹」。

姬昌知紂王意,忍悲喜而食羹。紂王聽說,便謂:「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紂王據此以為西伯姬昌並無聖能,便生赦意。又西伯之臣閎夭、散宜生進貢「有莘氏之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之九駟,及奇怪之物」。紂王喜謂「此一物(指有莘氏之美女)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

」於是赦西伯罪。西伯被釋放後,向紂王獻出洛西之地,以表示效忠,並請求廢除炮烙之刑。紂王以為姬昌誠信,許其所請,且賞賜西伯姬昌弓、矢、斧、鉞,授權他可以討伐不聽命的諸侯,得專征伐。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漢獻帝曾下詔「君(曹操)糾虔天刑,章厥有罪,犯關幹紀,莫不誅殛」。曹操在此舉文王故事,實為自贊獻帝詔己得專征伐甚宜。

為仲尼所稱:仲尼,孔子字。此句指孔子讚美周文王當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情況下,仍能「以服事殷」,並盛讚「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矣」。

曹操舉文王例以證明他自己正在效法周文王,現在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能忠心事漢,喻自德足堪與周文王相伯仲。

達及德行,猶奉事殷:殷,朝代名。商的第十代君王盤庚從奄(今山東曲阜)遷都於殷邑(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稱為殷。

《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曹操這兩句是說他要效法達到周文王「以服事殷」的德行,因而他一定會盡忠劉漢王朝。

以表明他的態度,絕不做「漢賊」。

齊桓之功,為霸之道:齊桓公的功績,就在於創造了「為霸之道」。齊桓即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前685—前643年在位。

姜姓,名小白。齊襄公弟,周朝開國勳臣姜尚之後。襄公被殺後,從莒回國取得政權。

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以「尊王攘夷」相號召,幫助燕國打敗北戎;營救邢衛兩國,制止了戎狄對中原的進攻;聯合中原諸侯進攻蔡楚,和楚國會盟於召陵(今河南郾城東北);還安定東周王室的內亂;多次大會諸侯,訂立盟約,成為春秋時的第一個霸主。曹操在此稱讚齊桓公的「為霸之道」,實際就是看重的「尊王攘夷」之道。

可以說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就是對齊桓公「尊王攘夷」謀略的發揮和發展。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春秋時齊桓公根據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取信諸侯」的巨集觀圖霸方略,曾採取了八條措施。在此八項措施的基礎上圍繞解決團結中原諸侯,與楚爭鬥,穩定周室等大的國際政治軍事爭端。

先後組織舉行了十五次會盟。其中意義重大的有九次,即是曹操詩中所指的「九合諸侯」。周襄王二年,即齊桓公三十六年(前650年),王子帶勾結戎狄攻入王城(今河南洛陽),焚東門。

齊桓公使管仲會秦、晉伐戎之師並戍守周室。此即曹操詩中的「一匡天下」。但另一說「一匡天下」指定周太子位事。

不以兵車:指齊桓公稱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實了取信於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條得力措施。

正而不譎(jué),其德傳稱:《中國曆代戰爭史·齊桓公之霸業》:「中原諸侯皆崇信齊桓公,懷德畏威。

」「在周室衰歇以後,中原得免陷於崩潰者,實皆由於齊桓公創導霸業之力。」又「桓公為人,豁達有大度。」管仲評齊桓公:

「無小智惕而有大慮。」諸論即是曹操所指的「正而不譎」意。「歸魯之侵地常潛。

歸衛之侵地吉臺,原始、柒裡。歸燕之侵地柴夫,吠狗。」此皆齊桓公「正而不譎」之重**實。

譎:詭詐。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夷吾,即管仲(?—前645年),即管敬仲。

春秋時期政治家。《論語·憲問》:「子曰: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謂: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這是孔子在纂修春秋史時,唯獨推崇齊桓公與管仲之功的讚詞。

廟胙(zuò):祭祀用的肉。胙:

古代祭祀時供的肉。《左傳·僖公四年》:「太子祭於曲沃,歸胙於公。

」《後漢書·鄧慮傳》:「四時致宗廟之胙。」李賢注「祭廟肉也。

」小白:齊桓公名。呂世安《中華全史演義》:

「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襄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

『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遺天子羞。』下拜登受。」此即曹操所指的齊桓公雖有大功於周,卻不敢受周襄王所賜之大禮事。

天威在顏咫尺:此句寫自己對劉漢皇帝誠惶誠恐,遵命唯謹貌。表示雖有功而不失臣節,表示要像齊桓公一樣維護周王的尊嚴。

天威,古謂天的威靈。《尚書·泰誓上》:「肅將天威。

」引申指帝王的威嚴。《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在顏,即不違顏意,即特別親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嚴。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晉文即晉文公,春秋時晉國國君,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子,名重耳。

因獻公立幼子為嗣,曾出奔在外十九年,由秦送回即位。即位時已六十二歲。整頓內政,增強軍隊,使國力強盛,又平定周的內亂,迎接周襄王復位,以「尊王」相號召。

城濮之戰,大勝楚軍並在踐土(今河南滎陽東北)大會諸侯,成為霸主。

受賜圭瓚(zàn),秬鬯(chàng)彤弓:圭瓚,古代的一種玉製酒器。鬯,古代祭祀用的酒。

彤弓,硃紅色的弓。古代諸侯有大功時,天子賞賜弓矢,使「專征伐」。彤弓就是其中之一。

周襄王二十年,即晉文公四年(前632年)四月六日至四月十日即五天之內以晉、秦、齊、宋多國部隊九萬人,一舉擊潰楚軍十一萬人,大獲全勝。周襄王為嘉獎其勞,於五月十六日在踐土(今河南廣武縣之滎澤城)王宮接受朝覲時,賜給晉文公如下獎品:大輅之服(祭祀用之在馬服飾),戎輅之服(軍事用之車馬服飾),彤弓,(赤色箭)一百,玄弓(黑色弓)一,矢一千,秬鬯一卣(祭祀神用黑黍酒一罈),虎賁三百人(天子近衛虎士)。

廬弓:形似戟的一種弓。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

虎賁(bēn):勇士,武士。

威服諸侯,師之者尊:春秋時期,鄭國處於中原中心,凡爭霸者皆爭鄭國。鄭亦依勢而傾,齊桓生前,鄭時楚時齊。

到晉文公時,城濮之戰,大勝楚軍,大軍耀武于衡雍(今河南省原武縣,當時黃河在原武縣北方),鄭文公親自來晉軍致犒,並以謝罪。晉文公於周襄王二十年,即晉文公四年(前632年)五月十四日丁未以戰楚得勝之師率晉、宋、齊、魯、鄭、陳、蔡、邾、莒等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縣之滎澤城)會盟,並向周襄王獻上楚國的戰車和俘虜。周襄王命尹氏、王子虎、內史叔興父,以策命晉侯為侯伯,即為諸侯之長。

周襄王慰勞道「自伯舅(齊桓公)即世,荊楚復強,憑陵中夏,得叔父仗儀翦伐以尊王室,自文武以下皆賴叔父之休,豈惟朕躬。」又慰囑「王請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各國諸侯亦公認晉文公為霸主。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中國曆代戰爭史·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一戰定霸,業績輝煌,蓋自齊桓公殂謝以來未有之盛也。」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河陽,古縣名,春秋晉邑(今河南孟縣西)。周襄王二十年,即晉文公四年(前632年)十月,因許國附楚,晉文公率晉、宋、齊、魯、鄭、陳、蔡、邾、莒、秦諸侯盟於溫(古國名,建都於溫)即河陽(今河南省孟縣西)。

呂世安《中華全史演義》第八回謂「晉侯召周王,會於河陽」。晉文公這次大會諸侯,並召請周王到河陽之舉,名為朝見周王,實際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故河陽之會後「鄭貳於楚……秦伯悅,與鄭人盟」。一百多年後的孔子在研究春秋史時曾批評晉文公「哪有諸侯召王的道理呢!

」《論語·問憲》:「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紛葩(pā):亦作芬葩。多貌,盛貌,馬融《長笛賦》「紛葩料漫,誠可喜也。

」左思《吳都賦》「喧譁口皇呷,芬葩蔭映。」曹操在此用「紛葩」意在形容晉文公河陽之會後,因諸侯召天子,譎而不正,致使**譁然,菲菲揚揚,批評其導致的不良社會效應。葩:

花。第二首詩當作於建安十七年(212年)至二十二年(217年)之間。自建安十六年(211年)春正月漢獻帝命曹操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後,又封曹植等諸子侯,實為曹氏代替劉氏作盤石安排。人多以為曹操「為漢相,實為漢賊。

」時東吳孫權遣使上書稱臣,稱說天命。但曹操機敏地警覺到這是孫權的一個陰謀,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曹操深知功高震主之危,故賦此詩表明心跡。

西伯姬昌在紂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勢下,猶能奉事殷紂,故孔子盛稱「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但紂王親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紂王前還要讒毀文王,並拘繫於羑里。曹操舉此史實,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聖西伯姬昌,並肯定他的所作所為,謹慎惕懼,向來無愧於獻帝之所賞。

並大談西伯姬昌、齊桓公、晉文公皆曾受命「專使征伐」。而當今天下時勢與當年的西伯、齊桓、晉文之際頗相類似,天子如命他「專使征伐」以討不臣,乃英明之舉。但他亦效西伯之德,重齊桓之功,戒晉文之詐。

然故作謙恭之辭耳,又誰知豈無更討封賞之意乎?不然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獻帝下詔曰《冊魏公九錫文》,觀其全篇,盡敘其功,以為其功高於伊、周,而其獎卻低於齊、晉,故賜爵賜土,又加九錫,獎勵空前。但曹操被獎愈高,心內愈憂。

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歲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謂「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論語》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並能發揮。鑑於齊桓、晉文當初雖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但終未能如西伯姬昌終其身而不代商紂,只是為兒子武王姬發創造條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備,那就瓜熟蒂落了,又何必操之過急而速招惡名呢!

曹操在此詩中對齊桓、晉文之流貶重褒輕,實際暗諷他們未能深體西伯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猶奉事殷」之真諦,只學得皮毛,而未入堂奧,他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義,故亦終其身奉事漢帝而不稱孤道寡,故對孫權伺機上表稱臣之用心,便洞若觀火,使其毒計無所逞其能矣。觀曹操此《短歌行·周西伯昌》其詩,乃一重大的代漢方略無疑。也是對如孫權輩等外內政敵企圖把曹操推向高處不勝寒極端陰謀的粉碎措施。

但當自己的臣下如陳群、桓階、夏侯惇等亦誠意敦請曹操稱帝時,曹操亦堅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可見曹操謀略之高超,實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針,實為曹操施政運籌之要略。

相對於第一首,第二首用典眾多,感情較為晦澀深沉,婉轉表達了曹操的施政方略,文字上也比較古典難懂,相比第一首不那麼感情明快,琅琅上口,通俗易懂。

由短歌行看曹操的功與過,談談對曹操短歌行這首詩的理解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 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上眾將,個個錦衣繡襖,好...

短歌行的全文和翻譯,《短歌行》翻譯全文是什麼?

原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

曹操《短歌行》中的「周公」指的是睡神周公嗎

周公 姬旦。周武王之弟,虛心招納賢才,輔佐成王治理天下。哺 口中咀嚼著的食物。韓詩外傳 卷三說周公 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意思是說,周公忙於接待天下賢士,連洗頭 吃飯都沒有時間。短 歌 行 1 曹 操 2 對酒當歌 3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 4 去日苦多 5 慨當以慷 6 憂思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