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地球,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2021-05-28 15:34:15 字數 5167 閱讀 8543

1樓:碑木人

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就是地球。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的形狀是圓的,質量和引力是決定地球形狀的兩個特徵。實際上,這些特徵是相互關聯的。質量吸引其他質量,從而產生我們稱之為引力的力。

較小的物體,如汽車或房屋,具有微小的引力。整個地球的質量是巨大的,而且確實是不斷增加的。

科學家推測在大約46億年前,太陽系是一團塵埃和氣體。當引力將物質拉入其自身時,它開始旋轉且不斷聚集,形成太陽、行星、衛星和其他太空物體。地球第一部分是地球岩石核與密集物質下沉到中間並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然後較輕的碎片聚集形成地殼。

地球的質量從所有這些物質中加起來且引力增加時,則物質會嘗試採取最有效的形狀:一個球體。如果地球是一個立方體,它的角會比其他點離中心更遠。

因為引力作用於所有物體,所以需要把角拉得更靠近中心。

傍晚時分,凹凸不平的地方會形成這樣一個形狀:表面上的每一點與中心的距離都相同。符合這個定義的唯一形狀是球體。

3樓:秋風

地球形狀,即地球的外形。我們研究地球的形狀主要是指彈性地球外殼的自然形狀,以及陸地和海洋或海底的表面形狀。由於地球自然表面的複雜性,為準確研究它的形狀,就必須把地球表面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內仔細研究表面點的座標,最後再把它們綜合起來。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p>

4樓:靠名真tm難起

地球大致呈橢球形。地球自轉的效應使得沿貫穿兩極的地軸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地球赤道半徑比極半徑大了43千米(27英里)。

因此,地球表面離地球質心最遠之處並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而是位於赤道上的厄瓜多欽博拉索山的山峰。地球的參考橢球體平均直徑約為12,742千米(7,918英里),約等於(40,000 km)/π,這個整數並非巧合,而是因為長度單位米的最初定義是經過法國巴黎的經線上赤道與北極點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

由於區域性地勢有所起伏,地球與理想橢球體略有偏離,不過從行星尺度看,這些起伏和地球半徑相比很小,最大偏離也只有0.17%,位於海平面以下10,911米(35,797英尺)的馬裡亞納海溝與海拔8,844米(29,016英尺)的珠穆朗瑪峰只產生0.14%的偏離。

若把地球縮到檯球大小,地球上像大型山脈和海溝那樣的地方摸上去就像微小瑕疵一樣,而其他大部分地區,包括北美大平原和深海平原摸上去則更加光滑。

5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說赤道長度比兩極長度要長一些,而且地表不太規則,就像其他答主所講,北極凸起,南極凹陷,赤道稍微隆起的一個橢圓球體。大家普遍認為地球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橢圓形球體。北凸南凹近圓狀的橢球體

6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是一個球體,而且可以說是一個幾乎完美的球體。

雖然地球表面有凸起也有凹陷,甚至在某些**中把地球畫成了一個爛土豆一樣的不規則形狀,如下圖,但這不是真的,是不知道誇張了多少倍的。

地球上的凸凹不平,與地球的半徑相比程度非常小。如地球直徑為1.274萬千米,而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高度也只有近8845米,不到地球直徑的千分之七。

如果把地球縮小到直徑為1米的球,那珠穆朗瑪峰只相當於球體表面上不到1毫米的小凸起,不對這個球進行測量都查覺不到。

所以說,地球的形狀就是一個完美的球體。如下圖。

7樓:示奕琛問雀

地球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圓形

但從衛星上看基本是圓的,因為地球體積大而赤道與兩極差距很小

8樓:令狐玉枝府培

地球是橢圓的。

通過實測和分析,終於得到確切的資料: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徑為6738.14千米,極半徑為6356.

76千米,赤道周長和子午線方向的周長分別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測量還發現,北極地區約高出18.9米,南極地區則低下24~30米。

看起來,地球形狀像一隻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個「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個「梨臍」,整個地球像個梨形的旋轉體,因此人們稱它為「梨形地球」。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

9樓:斜陽紫煙

地球顧名思議,應該是球體。實際上是接近正圓的球體。半徑誤差僅為千分之三。

地球的中心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地心是地核的俗稱,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徑約3480千米,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其物理性質與周圍的地幔和地殼有明顯的不同。地球參考系的原點定義在包括固體地球、大氣和海洋的共同質量中心。

地心又分為內地心與外地心兩部份。地核的質量佔整個地球質量的31. 5%,體積佔整個地球體積的16.

2%。根據**波的變化情況,發現地核也有外核、核心之別。內、外核的分介面,大約׏p>

11樓:home青春

地球內部圈層可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核就是地球的中心。

地核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其厚度約為3470 千米,它的溫度非常高,能達到4000~6000℃。

地核又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

外地核為液態,厚度約為1742千米。

內地核為固態,厚度約為1 216千米。

內外核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之間還存在一個「過渡層」。過渡層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

12樓:

根據現有的物理學理論,地球中心是熾熱的液體,可以導電,因而形成了地球的磁場。

由於受到作用,地球中心的物質是壓縮的,高溫的,而地球表面還沒有這樣的環境,在地核壓力條件下,純鐵的熔融溫度大約是6230攝氏度,但其他物質的存在會稍稍拉低這一熔融溫度,因此這一數值大約為6000攝氏度左右。

儘管有所降低,但這仍然已經與太陽相當。

13樓:新院第一高富帥

地球的中心是地心。

地心是地核的俗稱,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地心半徑約3480千米,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

地心的物理性質與周圍的地幔和地殼有明顯的不同。地球參考系的原點定義在包括固體地球、大氣和海洋的共同質量中心。地心又分為內地心與外地心兩部份。

地核的質量佔整個地球質量的31. 5%,體積佔整個地球體積的16. 2%。

根據**波的變化情況,發現地核也有外核、核心之別。內、外核的分介面,大約在5155千米處。因**波的橫波不能穿過外核,所以一般推測外核是由鐵、鎳、矽等物質構成的熔融態或近於液態的物質組成。

擴充套件資料:

地心假說:

一、液態地核說

液態地核說主張地核是由密度9.0~11.5克/立方公分的物質在地核內部特殊高溫與高壓下所組成的。

壓力估計從液態地核最上部份的每平方公分1550噸到地心約3875噸。溫度比較不確定,但從深礦坑得知溫度會隨深度而升高,而根據岩石的導熱率,地質學家估計(相當粗略的)液態地核的溫度約是攝氏5千度。

二、兩種物質說

兩種物質說認為地心為矽酸鹽地函和鎳-鐵地核組成。

他們並認為早期的地球必為液態,後來則可能包含兩種互不溶解的液體。矽酸鹽液體較輕,浮在上方並將熱輻射到太空而冷卻。底下的鐵熔液則被上層隔絕未能直接暴露出來,釋熱很慢,所以可能到目前仍為液體。

三、水晶說

地心由一塊巨大水晶組成。此學說的確存在過,並且被拍成科幻電影,但由於缺乏事實依據,目前似乎被否定。

14樓:王珂

地球的中心是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米10.

7克。溫度非常高,有4000~6800℃。

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米。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

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千米,平均密度約10.5克/立方厘米,物質呈液態。過渡層的厚度只有100多千米,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

內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立方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鐵、鎳為主的重金屬。

15樓:帥氣的小宇宙

地核(地心)。

地心,是地核的俗稱,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徑約3480千米,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其物理性質與周圍的地幔和地殼有明顯的不同。地球質心的簡稱。

地球參考系的原點定義在包括固體地球、大氣和海洋的共同質量中心。地核(core)半徑約有3470 km,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溫度非常高,約有4000~6000℃。

地心又分為內地心與外地心兩部份。

16樓:烊是千璽的烊

地球的中心是地心,也叫地核。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徑約3480千米,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其物理性質與周圍的地幔和地殼有明顯的不同。

地球質心的簡稱。地球參考系的原點定義在包括固體地球、大氣和海洋的共同質量中心。地心又分為內地心與外地心兩部份。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半徑為3480千米。地核又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

外地核的物質為液態。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內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

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米。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千米,平均密度約10.

5克/釐米x釐米x釐米,物質呈液態 。過渡層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

17樓:賽半仙

地球的中心被稱為地核。地球中心是熾熱的液體,可以導電,因而形成了地球的磁場。由於受到作用,地球中心的物質是壓縮的,高溫的。

地球內部從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稱之為地核。地核的質量佔整個地球質量的31. 5%,體積佔整個地球體積的16.

2%。根據**波的變化情況,發現地核也有外核、核心之別。內、外核的分介面,大約在5155千米處。

因**波的橫波不能穿過外核,所以一般推測外核是由鐵、鎳、矽等物質構成的熔融態或近於液態的物質組成。液態外核會緩慢流動,故有人推測地球磁場的形成可能與它有關。由於縱波在核心存在,所以核心可能是固態的。

關於核心的物質構成,學術界有不少爭議,許多人認為,主要是由鐵和鎳組成。但究竟是何物,這一切都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證明。此外,內外核也不是截然分開的。

有的學者認為,在內外核之間,還存在一個不大不小的「過渡層」,深度在地下4980~5120公里之間。地核的密度很大,即使最堅硬的金剛石,在這裡也會被壓成黃油那樣軟。這裡的溫度可達4000~6000℃。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請簡要描述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您好!地球的形狀與大小如下 隨著人類對地球認識的加深,人們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也愈來愈準確。目前,通過人造衛星的觀測和計算,已能較精確地獲得地球形狀的資料。地球表面是非常崎嶇不平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地球形狀是指大地水準面所圈閉的形狀,所謂大地水準面 geoid 是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構成並延伸通過陸地的...

地球自轉是什麼概念,什麼是地球自轉?

地球好比作一隻陀螺,它繞著自轉軸不停地旋轉,每轉一週就是一天。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朝著太陽的一面是白天,揹著太陽的一面是夜晚。當我們中國這裡是白天的時候,處在地球另一側的美國正好是夜晚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所以我們看到日月星辰從東方升起逐漸向西方降落。地球自轉 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

什麼是地球的自轉,什麼是地球自轉?

1 地球的自轉 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4.167 10 3度 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 秒。地球自轉一週耗時23小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