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賢,仁也賤不肖,亦仁也。」是出自何人之手

2021-04-18 10:13:14 字數 5522 閱讀 3995

1樓:匿名使用者

非十二來子篇第六 -----《僖公三十三源年》孔bai子以仁釋禮

,認為處理事務小du心謹慎,不違背zhi禮的原則,就dao基本上可說是做到了仁。荀子繼承了這一點,他說「貴賢,仁也;賤不肖,亦仁也」[3]《非十二子》,「仁者必敬人」[3]《臣道》,「貴賢」、「賤不肖」、「敬人」,既是循禮的表現,也是仁的標誌。儘管荀子將對禮的遵循視為「義」的規定,而他對儒家思想主旨的繼承就決定了其「義」本身就內含有「仁」這一儒家根本大義。

賤不肖,亦仁也」.請問這句中的「肖」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不肖(bú xiào),一般是稱不孝之子為不肖。也指不才,不正派;品行不好,沒有出息等。

「不肖」是個固定搭配,在這裡是不正派的意思 賤是輕視鄙視的意思 「賤不肖」就是鄙視不正派的作風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以下是你要的答案

其中「肖」的解釋大概是不正派的作風。

文言文《非相》翻譯

4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辯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翻譯!

5樓:白羊座

春秋這本書,一方面寫明瞭三王〔夏禹,商湯,周武〕的帝王之道,另一方面記載了歷史。分辨歷史中讓人疑惑的地方,辨明瞭是非對錯,確定了讓人猶豫的地方〔讓人不再猶豫〕。表彰善行,抨擊惡行,推崇賢人,鄙視不賢。

6樓:葬s愛之歡

呵呵 不是我們高中學的嗎

荀子說人性本惡,有他的原話嗎?

7樓:518姚峰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張人性本惡的是荀子。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時期趙國人,比孟子小70多歲。孟子死時,荀子才10多歲,還是個兒童呢。

荀子論述「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步。既有邏輯,不像孟子信口雌黃;又有論證,不像孟子胡攪蠻纏。與孟子明顯不同的是,他對人性下了定義:

「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就是說:性,是天賦的、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樸的自然屬性,是不待後天學習而成的自然本能。

與「性」相對的是「偽」。「偽」是人為、後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義禮智信就是「偽」,是人為教化的結果。

他認為:「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

8樓:匿名使用者

「人之性惡,其性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

故必將有師化之化,禮儀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由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拓展資料: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張人性本惡的是荀子。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時期趙國人,比孟子小70多歲。

荀子論述「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步。既有邏輯,不像孟子信口雌黃;又有論證,不像孟子胡攪蠻纏。與孟子明顯不同的是,他對人性下了定義:

「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就是說:性,是天賦的、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樸的自然屬性,是不待後天學習而成的自然本能。

與「性」相對的是「偽」。「偽」是人為、後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義禮智信就是「偽」,是人為教化的結果。

他認為:「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

性偽合,然後成聖人之名,一天下之功於是就也。」荀子明確把人性限定為人的自然屬性:「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而把仁義禮智信歸結為「偽」,是人的社會屬性。

而孟子曰:『人之學者,其性善。』曰:

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偽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

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

荀子對孟子的「性善論」給予了批判。在荀子看來,孟子的性善論和不學而能、不慮而知的良知良能說,是不瞭解性和偽的區別。

9樓:好快樂的小豬

原話出自《荀子第二十三·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

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其偽也。

故枸木必將待隱栝烝矯然後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

古者聖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製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始皆出於治,合於道者也。今之人,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為君子;縱性情,安恣睢,而違禮義者為小人。

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孟子曰:「人之學者,其性善」。曰:

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偽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

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之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

10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的原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惡焉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荀子的這個思想源自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

出自《孟子》的成語

11樓:**雞取

出自《孟子》的成語:

一、百世之師

釋義: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示例:孟子把柳下惠和伯夷並稱為百世之師,令人感嘆的是師承先賢、親承教化沒有機會,實在是有原因的。

二、餓殍遍野

釋義:殍:人餓死後的屍體。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災禍饑饉大批餓死的悲慘景象。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示例:玄武帝國九省十八郡,動亂不斷,餓殍遍野,各地饑民紛紛揭竿而起,人皆為食。

三、敵眾我寡

釋義:敵方人數多;我方人數少。多形容雙方對峙;眾寡懸殊。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示例:雖然敵眾我寡,他用的卻是以少勝多的計謀取得了勝利。

四、氾濫成災

釋義:氾濫:江河湖泊的水四處溢位。指江河湖泊的水漫溢橫流;造成災害。也比喻有害的思想言行到處傳播;成為禍患。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

示例:我們要治理好黃河,以防洪水氾濫成災。

五、負隅頑抗

釋義:憑藉險要地勢;頑強抵抗。負:憑藉;依仗;隅:山的角落。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示例:最後牛元峰逃到鎮東頭的小寨裡,指揮著一個多營負隅頑抗,死不投降。

12樓:匿名使用者

語焉不詳——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修心養性——孟子一書,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養性,收其放心。

千變萬化——千變萬化,只說從心上來。

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心有慼慼——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權衡輕重——權,然後知輕重。

緣木求魚——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盡力而為——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寡不敵眾——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水深火熱——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出爾反爾——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出類拔萃——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惻隱之心——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綽綽有餘——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捨我其誰——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為富不仁——陽虎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陽虎,陽貨,魯季氏家臣也。

天理不容——天理人慾,不容並立。

守望相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長幼有序——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富貴不能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自暴自棄——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男女授受不親——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手舞足蹈——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好勇鬥很——好勇鬥很,以危父母,**孝也。

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

一介不取——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卻之不恭——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專心致志——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

也。 捨生取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杯水車薪——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獨善其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不言而喻——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一毛不拔——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當務之急——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

天下無敵——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百世之師——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有所不為——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

自以為是——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匹夫之勇——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

左右逢源——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

同流合汙——同乎流流,合乎汙世。

岌岌可危——天下殆者,岌岌乎。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流連忘返——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

負隅頑抗——有眾逐虎,虎負隅,莫之敢攖。

文言文翻譯 「其於為人不賢不肖何如也」

這樣的人在為人方面究竟是好呢還是不好啊。出自 送李願歸盤谷序 韓愈 這篇序文寫於801年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 當時韓愈34歲,離開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謀職。自從792年 貞元八年 中進士以來,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韓愈一直為仕進汲汲奔走,卻始終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處境艱難,心情抑鬱。因此,借送友人李願歸盤...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孝順父母 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出自孔子 論語 學而篇 全文如下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 巧言令色,鮮矣仁!曾子曰 吾...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什麼意思,如何看待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個觀點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這句話歷來有不同的解釋。大致有兩種,1 因為秦王朝不施仁義,所以秦王朝由攻勢改為守勢。2 秦王朝由攻勢改為守勢後,卻不施仁義,所以滅亡了 我個人同意第二種理解,在奪取天下時,不施仁義,尚可,但治理天下,卻不施仁義不行,施行仁政,天下長治久安,這是儒家的觀點。苛政猛於虎也。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