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

2021-04-20 14:09:43 字數 1544 閱讀 9489

1樓:王法拉

挺進大別山是46年正式內戰後第一次把戰火燒到國統區內部,標誌解放軍開始戰略進攻

2樓:匿名使用者

大別山既具bai有重要的戰略地位,du是國民黨戰zhi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dao的地區;又曾是專老革命根據屬地,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人民解放軍易在這裡立足生根。佔據了大別山就可以東震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江,從根本上改變戰局。

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是從不同角度對人民解放軍時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認識。在解放戰爭的頭一年裡,戰場主要在解放區內,戰略上敵人進攻我方防禦。但我軍在正確作戰方針的指導下,大量殲敵,粉碎了敵人的進攻,戰爭的形勢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民解放軍轉向全國性戰略進攻的條件具備了,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戰場由解放區轉向國統區,我軍由守轉攻,開始了外線作戰,開闢了大別山根據地,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作用相當大。

同時,其他各戰場也轉入進攻,綜上所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

為什麼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

3樓:華麗式謝幕陽

在這之前我們的bai戰略是防禦狀態

du,一般不輕易大舉zhi出動,離開根據地,dao都是誘敵深入,版

通過運動戰消滅敵人權的有生力量,戰線是在我方控制區域。而劉鄧大軍的挺進,可以說的我軍那時一個戰略轉折點,他急進到中原的腹地,插進國民黨控制的地區,就如一把尖刀刺進敵人的心臟地區(徐州,南京北岸的長江中下游地區)一下子把戰線推進到敵人控制的地區,是我們採取積極進攻的標誌,也是我們進行戰略**的開始。

為什麼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轉移進攻的開始?

4樓:溫存迷醉丶窉

因為這是解放軍第一次從戰略防守轉向戰略進攻的重要軍事行動!由此瞭解放軍在華中,乃至在中國的全面反擊!同時,挺近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國民黨「二都」(重慶和南京)的統治地位,在軍事上戰略意義十分重要。

為什麼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

5樓:言之午

這是從不同的角來度對人民解放戰爭時自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認識。在解放戰爭的頭一年裡,戰場主要在解放區內,戰略上敵人進攻,我方防禦。但我軍在正確作戰方針的指導下,大量殲敵,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戰爭的形勢就發生了很大變化,人民解放軍轉向全國性戰略進攻的條件具備了。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戰場由解放區轉向國統區,我軍由守轉攻,開始了外線作戰,開闢了大別山根據地,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作用相當大。同時,其他各戰場也轉入進攻。

綜上所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人戰略進攻的開始。

大別山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國民黨戰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又曾是老革命根據地,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人民解放軍易在這裡立足生根。佔據了大別山就可以東震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江,從根本上改變戰局。

6樓:何森孟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就像一把利刃插在了國民黨統治區的心臟,所以我覺得甲說得更好一些

2023年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的重大意義是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的重大意義是改變了解放戰爭的戰略態勢。解放戰爭進行到1947年6月,全國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國民黨軍總兵力下降,戰鬥力下降,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增加,機動作戰兵力已超過國民黨軍。國統區人民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形成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二條戰線,蔣介石 已陷於全民包圍之中。在此形勢...

扶蘇手握30萬大軍為什麼不造反

這是古人孝的文化精神,當時秦始皇聖旨要扶蘇死,雖然這是假傳聖旨,但扶蘇依然從容赴死,這就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讓子死,子不得不死的體現,現在人或許覺得扶蘇迂腐,但這是有大道理在其中的,如果你反了,那麼後世誰都可以說聖旨是假的,公然抗旨,國家如何管理?因此不能做這種榜樣,扶蘇是真君子 公子扶蘇的每...

彝陵之戰,劉備有75萬大軍,為什麼失敗了?

彝陵之戰失敗的原因 首先,是因為劉備的剛愎自用,這是彝陵之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接著又在具體的作戰方案上犯了錯誤。當時劉備率兵七十五萬,孫吳只有十萬軍隊抵抗,也是以至弱對至強。劉備報仇心切,又依仗兵多,採用急戰的方法,一開始取得節節勝利。孫吳畏懼,泒人求和,劉備不允,一定要滅吳。結果逼得孫權起用了一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