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個更重要

2021-04-27 13:22:16 字數 4656 閱讀 2613

1樓:臨平精銳何老師

都是重要的,應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

大學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哪個更重要

2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這就將語文課程的性質完整科學地表述出來了,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具有工具性;同時,語文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人們往往過於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色彩的部分;新課標頒佈後,很多學者則將研究的矛頭過多的指向了語文的人文性,去探索人文性的重要及如何在教學中彰顯語文的人文性,挖掘其人文底蘊。其實,筆者認為對於語文的這兩重性質,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不能過分著重強調字、詞、句的練習,即強調其「工具性」;也不能片面強調「人文性」,忽略其工具作用,語文知識點不能落到實處,而應將這兩者和諧統一在一起。

大學語文為什麼要突出人文性和文學性?

3樓:原始人的姐姐

因為我們現在大學更注重思想的管制,

應該如何認識大學教學方法的特殊性?揭示大學教學方法特殊性的意義何在

4樓:秋楓漾伊容

應該承認,大學語文重新開設20多年來,在教法上有過一些成功的探索。諸如探索大學語文課程現代化的「規律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重」教學法;強調教授學習方法的「授之以漁」教學法;主張從範文系統整體結構出發的「結構教學法」;設想把文學作品與寫作教學分立的「二元」教學法;倡導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相統一的「新概念」教學法等等,確實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但是在實踐中,由於部分執教者對大學語文教法特殊性認識不清,加之對新教法的探索與運用漫不經心,使得大學語文教法總體上的因循守舊與我行我素現象依然十分普遍。

而其中所謂「高四」型教法和「研究」型教法是兩種表現最為廣泛、對學生學習熱情傷害最大、也最值得反思的教法。

一、「高四」型教法——停留在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方法

所謂「高四」型教法,就是在狹隘的語文工具性屬性的思維指導之下,強調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大學語文中繼續著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手段單一,方法陳舊,表面上似乎對字、詞、句等挖掘得比較深透,實際上卻把一篇文章弄得支離破碎,學生對文章整體的印象十分浮淺淡薄。其主要表現是:

在現代文教學中,拘泥於文章本身字、詞、句的解析,滿足於對文章主題的把握,而這種把握又往往是淺嘗輒止,不能從更巨集闊的人文背景上對文章的思想性作橫向、縱向的聯絡與挖掘。每次上課講一篇文章,學生所得也就僅限於一篇文章。

在文言文教學中,主要的時間與精力用來疏通文字,從實詞講到虛詞再講到句式,什麼通假字、兼詞,什麼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什麼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賓語前置句,這些在中學階段早已學習過的語文基本知識,幾乎在每篇文言文講解時,都要重新梳理講解一遍,而對文章要義及其所體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則只能一帶而過,沒有時間賞析與體味,教學目的本末倒置。

寫作部分,滿足於講解枯燥無味的理論,比如主題、材料,比如結構、語言,接著佈置題目,提出體裁、字數以及交卷時間等方面的要求,由學生去寫。評講時說一說整體情況,不外乎好的體現與存在的問題兩方面,完整地讀幾篇寫得不錯的文章作為範文,再片段地讀一些有問題的文章作為反例。每次寫作,總是如此迴圈,概莫能外。

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丟失了對漢語的領悟力、想象力和鑑賞力,喪失了人生閱讀的**時光和大學語文學習的終極意義[2]。這種被嘆為「誤盡天下蒼生是語文」[3]的教學方法,大學生們在長期的中學生活中早就「領教」過,既司空見慣也非常反感,使他們在失望中逐漸喪失對中國語文的最後的興趣與熱情。

二、「研究」型教法——遠離公共基礎課要求的教學方法

所謂「研究」型教法,就是把大學語文上成了中文系的專業課。其表現為,對大學語文教材裡所涉及的某一個問題,作橫向的無窮拓寬、縱向的無限挖掘。這類問題,往往是執教者感興趣或特別有心得的,亦或是自己的研究課題。

比如教材中選用了某部作品的片段,則首先要作作者介紹,並介紹關於作者的各種爭議情況,而且一定要提出個人的觀點並加以考證。分析作品內容,也往往如此,要對作品演變定型的過程作細緻的說明,各種觀點,鋪排比照,無一遺漏。對於作品的人物原型、立意主旨乃至不同版本等,更是傾其所知,不分鉅細地「弔書袋子」。

其基本的授課形式是:一般性地全面介紹——亮出個人觀點——不厭其煩地論證,最後,在學生對作品本身不甚瞭解的情況下,不切實際地希望學生也能提出屬於個人的看法。例如,幾乎所有不同版本的大學語文教材都會選用《詩經》裡面的某些篇目,「研究」型教法的執教者們就會講授關於《詩經》的編定者的不同觀點,以及自己主張是孔子編定或者不是孔子編定的依據,《詩經》的不同版本異同比較,自己認為哪一個版本最好及其理由,還會歷數《詩經》研究專家,並對他們一一作一番評說,詳盡地比較出他們各自的長短高下,甚至連《詩經》研究史這樣高度專業化的問題也不會放過。

一次授課,洋洋灑灑,看上去,有寬度,有深度,容量大,資訊多。其實,授課時間基本上都用在了面面俱到的泛泛介紹和顯示自己「不同凡響」的「真知灼見」的煩瑣考證上,留給學生汲取作品精髓、鑑賞作品精華的時間少之又少,有時候甚至完全被擠佔一空。

這種缺乏針對性的自娛自樂式的教法,實際上已經完全脫離了大學語文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的學科定位。執教者如數家珍,津津樂道,但是由於學生並非是中文專業,大多數人往往覺得索然寡味,聽不進去,教學效果極差。而且,一般說來,大學語文課時極少,像這樣一個話題講個沒完,通常就會佔用其他話題的課時,略講甚至不講其他內容,嚴重影響教學計劃的完成,影響教材的系統性。

三、大學語文教法的特殊性——從基礎性到人文性

以上兩種在實踐中大行其道的大學語文教法,一種滿足於字詞句章的琢磨,完全拘泥於教材;一種熱衷於所謂的「學術性」,基本上脫離了教材。看上去似乎處於截然對立的兩個極端上,其實質卻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脫離了大學語文的學科定位,忽略了大學語文教法的特殊性。

大學語文的學科定位,歷來有工具說、文學說、美育說、文化說、人文說,思想教育作用、情感陶冶作用,功能單一論、功能綜合論等,不一而足①。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學語文教學大綱》(徵求意見稿)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設定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於:

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明確地將「人文性」和「基礎性」作為對大學語文的學科定位。而對大學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的不同理解,導致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極大不同。

所謂基礎性,是指大學語文具有傳播知識(包括文字、詞彙、語法、修辭及文章學等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判斷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書面寫作能力的使命。大學語文學科的基礎性特點,要求大學語文教學必須從教材文字出發,通過對文字的閱讀,把握基本文意,進而逐步提高各種能力。

但是,這些能力已經在中學的語文學習階段有了一定的掌握,不應該成為大學語文的主要任務。否則,按照「高四」型教法的教學模式,一味「炒冷飯」,就把大學語文操作成了高中語文的學時延長。其實,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語文教學大綱》(徵求意見稿)在把大學語文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兩相併列的時候,一反常態地把「基礎性」特點放置於後,並不是信手拈來、毫無深意。

它強烈地暗示出了這樣的傾向:大學階段的語文(即大學語文)學習,「基礎性」特點固然不可不顧及,但是,它明顯地不再處於第一的、最為重要的位置上了。

處於第一的、最為重要的位置上的應該是人文性。所謂人文性,主要是指大學語文具有傳播人文精神的使命。所謂人文精神,古今說法不一,中外含義不同。

《易·賁》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西方,人文精神是個發展的概念:

初指自由人的博雅氣質與理性精神;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則指反對神權,解放人性,張揚理性,倡導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等資產階級思想觀念;19、20世紀,人文精神又被詮釋為反對拜物教、反對科學技術至上論、反對現代社會對人的異化,提倡解放人的感性,主張以人為本位來解釋世界、確定價值和人生意義。在市場經濟大潮席捲一切、社會處於轉型期的今天,民族精神、仁愛精神、主體人格精神、中和精神、自重自愛的自立精神,氣節、節操、知恥與有所不為、民本思想、平民意識等等正是大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題中應有之義。②

教學主體要在教學行為中體現出大學語文「基礎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必須拋棄「小語文」的那種只單純傳授字詞句章等知識的「高四」型教法;同樣,也必須擯棄「研究」型教法脫離大學語文學科定位的「非語文」傾向。大學語文教法,必須從文字出發,立足聽、說、讀、寫等的「基礎性」,更應該著眼於人文精神、人文素養、人文態度的「人文性」。必須兩者兼顧,處理好兩者的辨證關係。

沒有「基礎性」,大學語文便不再是語文;沒有「人文性」,大學語文便僅只是語文。這就是大學語文在教法上的特殊性。具體地說,執教者應該以大學語文教材中的文字為「基礎」,梳理聯綴出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的脈絡,並在「人文性」的巨集闊背景下,引發出有關言行舉止、立身處世、胸襟氣度、情懷志趣、精神修養的命題,完整而系統地薰陶和養成大學生的人格修養、道德情操、價值觀和人生觀,使青年學生能夠儘早、全面地精神**。

這是大學語文教法特殊性的要求,也是大學語文教法藝術性的體現。

剛剛公佈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③這也許預示著在不久的將來,大學語文課的開設與否的決定因素,將會由名人效應和高校領導者的個人喜好,轉變為剛性的規定性制約。

外部因素的改善,更要求大學語文執教者能夠摒棄對大學語文學科工具性質的狹隘理解,拋棄大學語文教學只重學術性的個人癖好,認清並尊重其自身的特殊性,

為什麼大學語文要堅持文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5樓:夢凝音

你寫**麼?

主題思想是,片面文學性是呆板的,文學性是語文的根本,人文性是語文的發展。

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統一才是生動的形象的學科!

如何理解英語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您好。語文課程的性質 工具性 人文性。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課改 以來有人在強調人文性的時候,不恰當地 將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潑掉 孩子 即語文字體。這樣做又陷入了片面性,必然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兩敗俱傷。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根本屬性,是設立語文學科的理由,也是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獨特性。正...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性

對於語文教學而言,人文性就是靈魂,只有抓住人文性這一靈魂,語文教學才能活起來,才能真正體現語文的價值。那麼,究竟何謂人文性?人文性應是一切有利於人 健康 發展的東西,包括身心健康 情感健康 道德健康等。其實質即是人文教育 人文素養 人文精神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人文性意味著 語文課程應凸現教師的人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我認為是工具與人文有機結合。語文教學時,如果教者只是一味地口頭教學,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沒有新鮮感,從而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在教學時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的時候,我則做一個現場紀律的維持者,再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恰當的引導,這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自我 的能力。在學習生字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