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英語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2021-04-25 10:26:55 字數 1590 閱讀 7008

1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語文課程的性質:工具性、人文性。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課改」以來有人在強調人文性的時候,不恰當地「將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潑掉」。「孩子」即語文字體。這樣做又陷入了片面性,必然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兩敗俱傷。

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根本屬性,是設立語文學科的理由,也是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獨特性。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歷練之。訓練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指口頭語言,「文」指書面語言)是語文科的專責。

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屬性。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決定了這一課程性質。人文性,可以理解為人性與文化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語言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民族總是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跡都珍藏在民族的語言裡。」(烏申斯基語)因此,語文作為學習母語的課程,必然具有人文性。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表與裡、皮與毛、血與肉的關係。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裡」。工具性是載體,人文性是靈魂。

工具性如「皮」,人文性如「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工具性如「肉」,人文性如「血」,有血有肉,才是鮮活的生命。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與生俱來、相輔相成的。

沒了工具性,便沒必要設語文課,人文性也無從談起;沒了人文性,語文課只有孤立的字、詞、句、篇,枯燥的、機械的語言訓練,語文課便失去了生機、情感和韻味。恰切的做法是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過程中,在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積累語言、積澱文化的過程中,吸收人文內涵,培植人文精神。

語文教師「守土有責」。要警惕內容龐雜、形式翻新、喧賓奪主、淡化本體。我們在漫長的改革過程中,已經交出了昂貴的「學費」,要防止左右搖擺,避免大的曲折,種好自己的田,澆好自己的園。

如何理解語文教學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樓:紫晶夢幻年華

我認為還是應當因材施教,語文作為我們的國學,真正需要學習的深刻知識並不多,可是往往也容易在教學中出差錯,所以更加應該注重趣味性,要讓聽課的人感覺到語文的魅力,而不是語言的的枯燥.

工具性與人文性如下:

1.工具性

語言是我們認識世界、熟悉世界、探索世界最重要的工具,是人類記錄幾千年來文明活動的載體。春耕秋收等自然規律,各門學科的積累,乃至日常生活我們都需要用到語言和文字。所以說想要學好其它學科,其前提就是要先學好語文。

否則怎樣去理解各個學科的知識內容?怎麼去聽懂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如果說數學是一切現代學科的地基,那麼語文則是這地基中的基石;離開了語言文字,一切學科都像離開了水的魚,無法發展和傳承。

離開了語文,其他學科的知識只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只有把語文學好,提高了溝通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和他人溝通,更加容易地學習各種知識。所以,語文的工具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2.人文性

教育中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教育教學中做到人文性,以人為本的觀念開展工作;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用一些積極、向上、陽光的東西來淨化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地成長。如果說,語文教學中的工具性是手段,是過程的話。

那麼人文性則是目的,是結果。希望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淨化自己的心靈,實現自我的昇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著語文教學地順利進行。

大學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個更重要

都是重要的,應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大學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哪個更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將語文課程的性質完整科學地表述出來了,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具有工具性 同...

如何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如何理解文化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求同存 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 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 中吸收 借鑑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 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文化的多樣性 1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 不同國家的文化...

怎樣理解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並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所以,管理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管理的科學性是藝術性的前提和基礎。從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內涵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藝術是以對它所依據的管理理論的理解為基礎的。管理的科學性決定了管理活動必須接受管理理論的指導,以管理的基本規律為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