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原理對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什麼

2021-04-30 14:31:42 字數 387 閱讀 9041

1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我國改革30多年來,我國生產力得到飛躍發展,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落後的生產關係在一些地區還存在。特別是上層建築還有很多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比如環境汙染、社會誠信、社會公平等問題比較突出,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地解決,就可能制約經濟發展,從而阻礙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和諧目標。

所以,必須改革和完善上層建築,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經濟基礎,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而鞏固和發展經濟成果。

個人意見,供參考!

如何理解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

1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規律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社會生產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生產力是人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從自然中獲得物質資料的能力。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在社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係則是生產的社會形式。為了同自然界作鬥爭,人們相互之間必須結成...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是什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不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兩者的矛盾是 當一種新的生產關係取代舊的生產關係後,在一定時期內,由於它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因而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促進的作用,它能把被舊生產關係束縛的生產力解放出來。但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就會由原來的適合變為不適合,甚至逐步成為生產力發展黨的桎梏。但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就會由原...

舉例說明為什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要相適應

案例 井田制的瓦解。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出現於商朝,到西周時已發展很成熟。到春秋時期,由於鐵製農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諸多原因井田制逐漸瓦解。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漸瓦解了。促成這一變革的物質因素,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是當時生產力水平提高的標誌。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