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臨江仙》譯文,陳與義的 臨江仙 的翻譯??

2021-04-30 22:17:45 字數 4386 閱讀 8540

1樓:湘妃·淚竹

此詞是陳與義在建炎三年(1129)所作,這一年,陳與義流寓湖南、湖北一帶;據《簡齋先生年譜》記載:「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陽,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貴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貴仲正降,復從華容還岳陽。

」又《宋史。陳與義傳》載:「及金人入汴,高宗南遷,遂避亂襄漢,轉湖湘,踚嶺橋。

」這首《臨江仙》所反映的是國家遭受兵亂時節,作者在端午節憑弔屈原,舊懷傷時,藉此來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詞一開頭,一語驚人。「高詠楚詞」,透露了在節日中的感傷必緒和壯闊,胸襟,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他高昂地吟誦楚辭,深感流落天涯之苦,節序匆匆,自己卻報國無志。陳與義在兩湖間流離之際,面對現實回想過去,產生無窮的感觸,他以互相映襯的筆法,抒寫「榴花不似舞裙紅」,用鮮豔燦爛的榴花比鮮紅的舞裙,回憶過去春風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

宣和四年(1122),陳與義因《墨梅》詩為徽宗所賞識,名震一時,諸貴要人爭相往來,歌舞宴會的頻繁,可想而知。而現在流落江湖,「兵甲無歸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難怪五月的榴花會如此觸動他對舊日的追憶。但是,「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有誰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

高歌《楚辭》之後,滿簾生風,其慷慨悲壯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從「高詠」到「歌罷」一曲《楚辭》的時空之中,詞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時間的過渡。酬即對付、打發,這裡有度過之意(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

「但將酩酊酬佳節」)。在這值得紀念的節日裡,詞人心靈上的意識在歌聲中起伏流動。「節序匆匆」的感觸,「榴花不似舞裙紅」的懷舊,「無人知此意」的感喟,都託諸於激昂悲壯的歌聲裡,而「滿簾風」一筆,更顯出作者情緒的激盪,融情入景,令人體味到一種豪曠的氣質和神態。

詞的下闋,基調更為深沉。「萬事一身傷老矣」,一聲長嘆,包涵了作者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歡娛都已成往事。

正如他在詩中所詠的,「老矣身安用,飄然計本」(《初至邵陽逢入桂林使作書問其地之安危》),「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傷春》),其對自己歲數的悲嘆,與詞同調。「戎葵凝笑牆東」句,是借蜀葵向太陽的屬性來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想。牆邊五月的葵花,迎著東方的太陽開顏。

「戎葵」與「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徵,詞人用此來映襯自己曠達豪宕的情懷。「戎葵」雖為無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則賦予葵花以人的情感,從而更深刻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雖然年老流落他鄉,但一股豪氣卻始終不渝。

這「凝笑」二字,正是詞人自己的心靈寫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最後三句寫此時此刻的心情。滿腔豪情,傾注於對屈原的懷念之中。

「酒杯深淺」是以今年之酒與去年之酒比較,特寫時間的流逝。酒杯深淺相同,而時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感喟深遠。用酒杯託意而意在言外,在時間的流逝中,深化了「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慨嘆。

突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情緒的激盪,促使詞人對詩人屈原的高風亮節的深情懷念,「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對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誠,加上這杯中之酒肯定會流到汨羅江的聯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詞人心靈深處的感情。

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弔,其強烈的懷舊心情和愛國情感,已付託於這「試澆」的動作及「橋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元好問在《自題樂府引》中說:「世所傳樂府多矣,如……陳去非《懷舊》雲:」憶昔午橋橋下(應作上)飲……『又云』高詠楚辭酬午日……如此等類,詩家謂之言外句。

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惟具眼者乃能賞之。「以此詞而論,吐言天拔,豪情壯志,意在言外,確如遺山所說」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我們從對」天涯節序匆匆「的惋惜聲中,從對」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浩嘆中,從對」酒杯深淺去年同「的追憶裡,可以領略到詞人」隱然眉睫間「的豪放的悲壯情調。

黃升說《無住詞》」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之壘也「(《中興以來絕句妙詞選》卷一),指的也是這種悲壯激烈的深沉格調。

陳與義的<臨江仙>的翻譯??

《臨江仙》:有人能幫我翻譯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嗎?

2樓:匿名使用者

偶然追憶前塵往事,如幻、如電一般;時光飛逝,不覺已是二十年過去。細細想來,古今多少故事,不都是這樣,且聽漁唱,又到天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3樓:匿名使用者

此詞以今昔對比手法,追憶洛陽舊遊之樂,抒發南渡後的悲概。兩句寫的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天下承平無事,作者參加文人雅集,其樂融融。杏花疏影,景色清幽;倚笛而歌,清韻悠遠,真所謂神仙過的日子!

宋人胡仔說它造語「奇麗」(《苕溪漁隱叢話》),清人彭孫稱它「自然而然」。奇麗而不雕琢,自然而又妍倩,就像李白《古風》所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下是它的特色。

陳與義 〈臨江仙〉鑑賞

4樓:七號凶樓

臨江仙陳與義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簡析】

此詞上片回憶南渡之前在洛陽午橋上與從多豪傑之士的歡飲,敘事中有寫景。下片所述時間上由昔轉今,空間上由洛陽轉回江南,是詞人一番深之又深的感慨。

陳與義——《臨江仙》

【年代】:宋

【作者】:陳與義——《臨江仙》

【內容】: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皮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作者】:

陳與義(1090-1138) 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累遷太學博士。

南渡後,召為兵部員外郎、翰林學士、知制誥,官至參知政事。以詩著名,原屬江西詩派。宋室南渡後,詩風有了明顯轉變,由描寫個人生活情趣轉而抒發愛國思想,由清新明淨趨向沉鬱悲壯。

亦工詞,其詞意境與詩相近,有清婉奇麗的特點,而豪放處又接近蘇軾。有《簡齋集》、《無住詞》。

【註釋】:

洛中:今洛陽。

午橋:在洛陽東南。

「此身」句:言自己雖倖存,但想起世事的變遷,仍不免心驚內跳,感慨不已。

新晴:雨後初晴,月夜清明。

「古今」二句:古往今來的是非成敗,都已化作夜晚漁夫的歌聲。

【賞析】:

這首詞在藝術上疏快明亮,渾成自然,不假雕飾。作者在抒發悲慨之情時,「不直寫事實,而用空靈的筆法以唱嘆出之,」能化實為虛,意在言外,耐人尋味。故此詞備受歷代詞論家的欣賞,稱其為「神到之作」、「筆意超曠,逼折大蘇」。

臨江仙陳與義閱讀

5樓:匿名使用者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描寫春天的古詩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

花重錦官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鳥鳴澗(王維)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描寫春天的古詩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描寫春天的古詩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描寫春天的古詩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描寫春天的古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興(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

又逐春風到洛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題都城南莊(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描寫春天的古詩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描寫春天的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黃四孃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蘇軾《臨江仙》的賞析蘇軾臨江仙賞析

賞析 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聯翩,從而為下片當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下片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詞人靜夜...

臨江仙 蘇軾 的賞析問題,蘇軾《臨江仙》的賞析

此詞以夜飲醉歸這件生活小事為由,即興抒懷,展現了作者謫居黃州時期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上片敘寫於東坡豪飲後醉歸臨皋之景。前兩句點明瞭詞人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可見是一醉方休的暢飲了。彷彿 二字,刻畫出詞人醉眼朦朧之態,真切傳神。家童 三句,是回到寓所門前駐足叩門的情事。詞人雖連連...

臨江仙上下闕賞析分析,蘇軾《臨江仙》的賞析

作者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註釋 淘盡 盪滌一空。漁樵 漁翁和樵夫。渚zh 水中的小塊陸地。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 成功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