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篆書名家有哪些

2021-05-02 03:40:25 字數 5185 閱讀 4724

1樓:我是捕魚大亨

一、大篆

有兩說:(1)指'籀文',即《史籀篇》文字。

(2)指'隸書',清學者多主其說。

石鼓文 秦刻在十塊鼓形石上的文字。唐初在岐州雍縣南二十里之三畤原被發現。每鼓一首四言詩,十首為一組,記敘當時漁狩的情況,故亦名'獵碣'。

現藏故宮博物院,一鼓已泐無字,其餘九鼓亦多漫漶殘損。傳世著名北宋拓本有明安國《十鼓齋》'中權'、'先鋒'、'後勁'三本,已流入日本。

古籀 :'古文'、'籀文'的合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今敘篆文,合以古籀' 。

蕭籀 :漢丞相蕭何所作,一作'禿筆書'。元·鄭杓《衍極》卷四《古學篇》劉有定注:"蕭何作未央宮,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題其額,觀者如流水。何用禿筆書,時謂之'蕭籀'。

金文 : 《山海經說山訓句》竇中亮

殷、周青銅器上銘文的統稱,舊稱'鐘鼎文'、'吉金文'、'款識文'。屬大篆系統,包括了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書形體,是研究古代書法的重要實物資料。近人容庚撰有《金文篇》,較為完備,收可識知金文一千八百九十四字,另附錄約一千二百餘字。

鐘鼎文 :即'金文'。上古青銅器一般可分為禮器和樂器兩大類,禮器以鼎為尊,樂器以鍾為多,故以'鐘鼎'為青銅器之代稱。

'鍾',經典多作'鍾'。青銅器上的銘文,統稱為'鐘鼎文'。《文選》卷五十五《劉孝標廣絕交論》:

"書玉牒而刻鐘鼎。"李善注引《墨子》:"琢之盤盂,銘於鐘鼎,傳於後世。

款識文:即"金文"。"款識"者,青銅器上所銘之文字也。

《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鼎大異於眾鼎,文縷,無款識。"注:

"韋昭曰:'款,刻也。音式志反。

'師古曰:'識,記也。音式志反。

'"《通雅》引《卮言》謂:'款'為陰文,凹入;'識'為陽文,凸出。《博古錄》謂:

'款,在外;識,在內。'凡石、磚、瓦、金等上所刻文字皆可泛稱為款識,而狹義專指青銅器上的銘文。又元·吾邱衍《學古編》八《字源七辯》以之為六國古文:

"七曰款識。款識文者,諸侯本國之文也。古者諸侯書不同文,故形體各異,秦有小篆,始一其法。

"草篆 :草率急速寫就的篆書,故名。有省簡結構、糾連筆劃的特點。

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卷四《乙亥鼎銘》:"草篆。可識者惟'王九月乙亥'及'乃吉金用作實尊鼎用孝享'等字,其餘不可盡識,則以其恣意簡損之故耳。

"古篆 有兩義:(1)泛指"古代篆書"如清桂馥《續三十五舉》:"宋人間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

"(2)指上古文字,如明趙宦光《寒山帚談》捲上《權輿一》論'九體書':"二曰古篆,三代之書,目見(左目右見)於金石款識。"

古文(古文篆)有三義:(1)廣義,從文字學的角度說,泛指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古陶文、古泉文和小篆,是為'古文'系統,與秦、漢後以隸、楷為主的'今文'系統相對稱。(2)指殷、周或更前的上古文字。

(3)專指晚周、六國所用文字。

二、小篆

小篆 :篆書之一,與'大篆'對稱。亦稱'秦篆',意指秦始皇統一天下文字而命李

斯所制也。小篆筆劃圓轉流暢,較大篆整齊。秦時刻石如《泰山》、《嶧山》、《琅琊臺》等,傳為李斯所書,為小篆之代表作品。

唐李陽冰、五代徐鍇與清代的鄧石如均是小篆大家。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所創。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其疆域廣而國事多,文書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雜,不便應用;加之,原有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書不同文,寫法各異,亦亟待統一。

乃命臣工創新體文字。於是,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就大篆省改、簡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筆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小篆較之大篆,形體筆畫均已省簡,而字數日增,這是應時代的要求所致。從古文到大篆,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佔有重要地位。

玉筋篆 筆劃豐腴如玉筋的篆書,指'小篆'。筋,一作'著',即筷子。'玉筋篆'的代表書家,有秦之李斯,唐之李陽冰。

鐵線篆 筆劃纖細如線而剛勁如鐵的小篆,如唐·李陽冰《謙卦碑》。'鐵線'之名,一說取象於'鐵線草'。其葉柄細長而黑,有光澤,似鐵為之。

夏篆 傳說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稱也。從考古實物來看,尚未發現確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則必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

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會夏篆之說,凡此種種,皆依託之偽說。

周篆 周代的篆書,指鐘鼎文、石鼓文等大篆系統文字。因小篆又稱'秦篆',故大篆對稱'周篆'。

秦篆 即'小篆'。唐·張懷瓘《書斷》捲上'小篆':"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

增損大篆,皆同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清·劉熙載《藝概》卷五《書概》:"秦篆簡直,如《嶧山》、《琅琊臺》等碑是也?

以李斯所書為代表。

漢篆 漢代的篆書。多為小篆,而體格近方,筆法近隸。一般在莊重的場合和金器上使用。 唐篆 唐代書家所寫之篆書。有大、小篆多種,以李陽冰為代表。

清篆 清代碑學之風大盛,取法秦漢,一改唐代以後篆書因為以楷入篆而衰微的局勢和風氣,鄧石如、吳讓之、楊沂孫、趙之謙等人皆是篆書高手!

三、大篆'與小篆的區別: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周宣王時,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為籀所作,故世稱「籀文」。「籀文」乃據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礎上整理出來的,故其與古文或同或異。

今其文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

2樓:匿名使用者

大篆有兩說:(1)指'籀文',即《史籀篇》文字。(2)指'隸書',清學者多主其說。 《石鼓文》

石鼓文 秦刻在十塊鼓形石上的文字。唐初在岐州雍縣南二十里之三畤原被發現。每鼓一首四言詩,十首為一組,記敘當時漁狩的情況,故亦名'獵碣'。

現藏故宮博物院,一鼓已泐無字,其餘九鼓亦多漫漶殘損。傳世著名北宋拓本有明安國《十鼓齋》'中權'、'先鋒'、'後勁'三本,已流入日本。

古籀 :'古文'、'籀文'的合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今敘篆文,合以古籀' 。

蕭籀 :漢丞相蕭何所作,一作'禿筆書'。元·鄭杓《衍極》卷四《古學篇》劉有定注:"蕭何作未央宮,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題其額,觀者如流水。何用禿筆書,時謂之'蕭籀'。

金文 : 《山海經說山訓句》竇中亮

殷、周青銅器上銘文的統稱,舊稱'鐘鼎文'、'吉金文'、'款識文'。屬大篆系統,包括了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書形體,是研究古代書法的重要實物資料。近人容庚撰有《金文篇》,較為完備,收可識知金文一千八百九十四字,另附錄約一千二百餘字。

鐘鼎文 :即'金文'。上古青銅器一般可分為禮器和樂器兩大類,禮器以鼎為尊,樂器以鍾為多,故以'鐘鼎'為青銅器之代稱。

'鍾',經典多作'鍾'。青銅器上的銘文,統稱為'鐘鼎文'。《文選》卷五十五《劉孝標廣絕交論》:

"書玉牒而刻鐘鼎。"李善注引《墨子》:"琢之盤盂,銘於鐘鼎,傳於後世。

款識文:即"金文"。"款識"者,青銅器上所銘之文字也。

《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鼎大異於眾鼎,文縷,無款識。"注:

"韋昭曰:'款,刻也。音式志反。

'師古曰:'識,記也。音式志反。

'"《通雅》引《卮言》謂:'款'為陰文,凹入;'識'為陽文,凸出。《博古錄》謂:

'款,在外;識,在內。'凡石、磚、瓦、金等上所刻文字皆可泛稱為款識,而狹義專指青銅器上的銘文。又元·吾邱衍《學古編》八《字源七辯》以之為六國古文:

"七曰款識。款識文者,諸侯本國之文也。古者諸侯書不同文,故形體各異,秦有小篆,始一其法。

"草篆 :草率急速寫就的篆書,故名。有省簡結構、糾連筆劃的特點。

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卷四《乙亥鼎銘》:"草篆。可識者惟'王九月乙亥'及'乃吉金用作實尊鼎用孝享'等字,其餘不可盡識,則以其恣意簡損之故耳。

"古篆 有兩義:(1)泛指"古代篆書"如清桂馥《續三十五舉》:"宋人間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

"(2)指上古文字,如明趙宦光《寒山帚談》捲上《權輿一》論'九體書':"二曰古篆,三代之書,目見(左目右見)於金石款識。"

古文(古文篆)有三義:(1)廣義,從文字學的角度說,泛指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古陶文、古泉文和小篆,是為'古文'系統,與秦、漢後以隸、楷為主的'今文'系統相對稱。(2)指殷、周或更前的上古文字。

(3)專指晚周、六國所用文字。

小篆小篆 :篆書之一,與'大篆'對稱。亦稱'秦篆',意指秦始皇統一天下文字而命李

斯所制也。小篆筆劃圓轉流暢,較大篆整齊。秦時刻石如《泰山》、《嶧山》、《琅琊臺》等,傳為李斯所書,為小篆之代表作品。

唐李陽冰、五代徐鍇與清代的鄧石如均是小篆大家。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所創。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其疆域廣而國事多,文書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雜,不便應用;加之,原有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書不同文,寫法各異,亦亟待統一。

乃命臣工創新體文字。於是,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就大篆省改、簡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筆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小篆較之大篆,形體筆畫均已省簡,而字數日增,這是應時代的要求所致。從古文到大篆,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佔有重要地位。

玉筋篆 筆劃豐腴如玉筋的篆書,指'小篆'。筋,一作'著',即筷子。'玉筋篆'的代表書家,有秦之李斯,唐之李陽冰。

鐵線篆 筆劃纖細如線而剛勁如鐵的小篆,如唐·李陽冰《謙卦碑》。'鐵線'之名,一說取象於'鐵線草'。其葉柄細長而黑,有光澤,似鐵為之。

夏篆 傳說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稱也。從考古實物來看,尚未發現確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則必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

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會夏篆之說,凡此種種,皆依託之偽說。

周篆 周代的篆書,指鐘鼎文、石鼓文等大篆系統文字。因小篆又稱'秦篆',故大篆對稱'周篆'。

秦篆 即'小篆'。唐·張懷瓘《書斷》捲上'小篆':"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

增損大篆,皆同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清·劉熙載《藝概》卷五《書概》:"秦篆簡直,如《嶧山》、《琅琊臺》等碑是也?

以李斯所書為代表。

漢篆 漢代的篆書。多為小篆,而體格近方,筆法近隸。一般在莊重的場合和金器上使用。 唐篆 唐代書家所寫之篆書。有大、小篆多種,以李陽冰為代表。

清篆 清代碑學之風大盛,取法秦漢,一改唐代以後篆書因為以楷入篆而衰微的局勢和風氣,鄧石如、吳讓之、楊沂孫、趙之謙等人皆是篆書高手!

大篆'與小篆的區別: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周宣王時,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為籀所作,故世稱「籀文」。「籀文」乃據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礎上整理出來的,故其與古文或同或異。

今其文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

河南豫劇大師是誰啊,豫劇名家有哪些?

中國豫劇六大名旦 陳素真 常香玉 崔蘭田 馬金鳳 閻立品 桑振君。其它豫劇大師 唐玉成,唐喜成 李斯忠 牛得草。以上都是公認的豫劇大師。常說的有 六大名旦 常香玉 陳素真 崔蘭田 馬金鳳 閆立品 桑振君 名淨 李斯忠,名醜 牛得草等等老一輩傳統戲名家。還有現代戲一批藝術家 高潔 王善樸 魏雲 柳蘭芳...

橄欖核雕關於榮如,橄欖核手串名家有哪些

雕工挺好的,擅長雕單面 雙面十八羅漢,還有單粒等等,名氣挺高的,她的作品一般都是訂貨 河北廊坊,一般 不高。他的貔貅刻的還行,個人見解 橄欖核手串名家有哪些 1 王世軍。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鑽研核雕數十年如一日。代表作 十八羅漢 十二生肖 八駿 八仙 2 陸小琴。姑蘇市吳中區光福鎮人,我國民進會...

當代有影響力的國畫名家有哪些,當代國畫大師排名前10的都有誰?

b 白雪石 畢建勳 白伯驊 白庚巖 白雲鄉 c 程十發 陳葆棣 陳佩秋 陳玉圃 崔如琢 常朝暉 d 董壽平 杜滋齡 杜應強 鄧林 董希源 f 傅抱石 範曾 費新我 馮遠 馮大中 付以新 付梅影 g 關山月 郭怡孮 h 黃賓虹 黃永玉 韓美林 何家英 華其敏 霍春陽 何加林 何水法 j 賈又福 賈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