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釋三教合一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文化史上有何重要意義

2021-05-05 14:53:51 字數 4025 閱讀 5531

1樓:茲斬鞘

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肇始於南樑梁武帝時,直至隋唐代儒、佛、道三教,這種「合流」並不能掩飾彼此之間的排斥和鬥爭,直到元明並漸由論難而趨於融匯調和。

意義:中華文明幾臨全面覆滅的情況下,因蒙古推存道教而在儲存中華文化客觀上起了巨大的保護和傳承作用,因此,三教合一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重要的意義。

儒家學說,又稱儒學,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宗教而稱之為儒教。儒家思想是一種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為宗師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

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以老莊的神祕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

釋,即佛教。由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

擴充套件資料

三教合一概念在明代的提出,必定是當時的社會中已經有了合三教為一教的某種實際形態存在,哪怕是一種模糊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社會上確存在三教形態上的共一。再如晚明的林兆恩甚至創立以儒為主體的三教合一的宗教「三一教」。

甚至「立廟塑三教之像:釋迦居中,老子居左,以吾夫子為儒童菩薩塑西像,而處其末座。縉紳名家亦安然信之奉之」。

實行了三教在信仰崇拜體系上的合一。從而使三教合一概念的內涵有了質的飛躍。

2樓:專注文化歷史哲學

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釋教(佛教)、道教三個教派的融合,其中有儒家立場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場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場的三教融合三種型別。對於此種現象,學者多以三教合一統而論之。然而,從三教並立到三教合一,則有一個過程。

元明間「三教合一」一詞的出現可以說是三教間關係已經具有內質的演變。

意義:中華文明幾臨全面覆滅的情況下,因蒙古推存道教而在儲存中華文化客觀上起了巨大的保護和傳承作用,因此,三教合一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重要的意義。

3樓:馬可天涯明月歌

這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釋家即是佛家,傳入中國後,和中國的固有文化合二為一形成了「禪宗」,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後世的中國文化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可以說正宗的佛教其實不在印度,而在中國!

儒道釋三合一是怎麼回事?在中國歷史上有何重要意義?

4樓:貞觀之風

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肇始於南樑梁武帝時,直至隋唐代儒、佛、道三教,這種「合流」並不能掩飾彼此之間的排斥和鬥爭,直到元明並漸由論難而趨於融匯調和。

意義:中華文明幾臨全面覆滅的情況下,因蒙古推存道教而在儲存中華文化客觀上起了巨大的保護和傳承作用,因此,三教合一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重要的意義。

儒家學說,又稱儒學,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宗教而稱之為儒教。儒家思想是一種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為宗師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

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以老莊的神祕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

釋,即佛教。由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

5樓:因緣法

儒道釋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心內容。三家在文化傳承中相互影響,相互學習借鑑,吸收融合,來充實完善各自的內容。至南宋末,在祖國受到外來民族的巨大威脅,傳統文化面臨覆滅的情況下,道家鮮明地提出了「金丹舍利同仁義,三教原來是一家」的三教合一觀點,促進了三家學術的融合完善。

在不久到來的特大浩劫,中華文明幾臨全面覆滅的情況下,因蒙古推存道教而在儲存中華文化客觀上起了巨大的保護和傳承作用,因此,三教合一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重要的意義。

儒家學說,又稱儒學,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宗教而稱之為儒教。儒家思想是一種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為宗師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古代自漢代以來的主流意識流派,自漢以來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時期作為中國的官方思想,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有教無類」,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對中國以及遠東文明發生過重大影響並持續至今的意識形態。儒家學說包括:

五倫 十義 四維 八德等 。

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以老莊的神祕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煉養生,老子、莊子提出的清靜無為、見素抱樸、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繼承發揚。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

釋,即佛教。由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 。佛,意思是「覺者」。

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6樓:匿名使用者

儒道釋三合一:自古以來道家擅長研究《易經》和《道德經》。在道家的觀點看來,《易經》、《道德經》和孔子,三者之間的關係雖然有源頭和延伸之分,但本質上是一回事。

《易經》說的是「天道」,說的是「人」與「天」的合一;《道德經》說的是「道法」之用,是用文字解說《易經》的「道法」和應用;在《易經》和《道德經》那裡,已經確定了人學信仰和「法自然」的智慧,孔子只是據此而解說「人序」、「人道」、「人倫」。《易經》、《道德經》和孔子,三者正好構成「天、地、人」之序。

重要意義:

政治信仰的本質內涵是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而宗教信仰或中國文化人學信仰的本質內涵首先是人與宇宙的關係,所以兩者間遠不是同一層次的概念。一個是哲學的概念,一個是現實社會利益的概念。

一個民族的文化最基本的起點就是對生命存在的思考,就是對自我生命與客觀宇宙關係的思考,以此得出的結論就是信仰。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成其為「民族文化」就必定有信仰。

7樓:曹典之

儒道釋和世間法,特別多的世間法遠離了儒道釋,也就變的偏頗的做人和做事,也就變的庸俗的做人和做事,而學習儒道釋是幸福和高尚的。用慧眼看脫離儒道釋的做人和做事,能看到偏頗,做人和做事的偏頗。而偏頗的遠就是特別痛苦的。

而親近儒道釋就是幸福的。一個人的言語也處處圍繞儒道釋,也就是言歸正傳,而言語的偏頗也是特別痛苦的,遠離了正道,希望反省回頭是岸。

談談儒釋道三教合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8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修身 道家養性 佛家修心 共同構成了中國古典士大夫的處世和哲學基礎,也對中國的古典文化以及當今的中國人的習俗傳統等構成了深淵持久的影響。可以這麼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基本就是儒釋道三家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三家既相互競爭,又彼此吸收融合,不斷髮展進步,其中以儒家為主而釋道兩家為輔,但其實又沒法完全界定三家的區別,因為本身就沒有明確的界限。總而言之,在一定程度上,三家的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而中國傳統文化又是以這三家為典型代表的

9樓:匿名使用者

1使儒學佛道化,豐富儒學內容。

2促進中華文化融合。

3豐富社會生活,推動文化平民化。

10樓:匿名使用者

和諧而生,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和諧

談談儒、釋、道三教合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1000字左右) 各位大俠 急!!!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看一遍 了凡四訓,基本就曉得明朝時期儒釋道在中國社會中的情況以及聯絡了。

中國文化的三教合一

為什麼在古中國能出現儒道釋三教合一這種文化奇蹟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自秦始皇以來,傳統即是一個封建統一國家,一切為皇權服務,宗教也是如此,教權完全為皇權服務,沒有固定的信仰。為了鞏固統治,可能出現這種現象。

而國外的宗教,都有教權凌駕於皇權之上,或者政教合一的時代,信仰很固定。所以即使是一個教派,出現不同分支,也會互相打來打去。比如天主教和新教,什葉派和遜尼派。

13樓:jd大叔

這是秦始皇想要統一思想所帶來的福利。

中國目前有多少個三教合一的寺廟廟宇

昆明有一個盤龍寺,就是三教合一的廟宇,大殿上供奉著如來佛祖,老子和孔子,是一個儒釋道合一的廟宇。這個寺在當地還是很有名氣的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持單位,是國內僅存的佛 道 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

何謂三教九流,什麼是三教九流?

現在人理解為舊時代闖蕩江湖,從事各種行業的人,一些白話 中對其有時含有貶義,皆因其不知所以然。事實上,古代 三教九流 之本意,是指三種宗教和九種學術流派。三教 據記載起於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和上書令闞澤談話中所提到的三教指儒教 道教 佛教。九流 是先秦的九個學術流派,見於 漢書 藝文志 這九個學派是...

姓氏合一是什麼,姓氏合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什麼年間

在現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姓和氏沒有什麼區別。現代漢語詞典 姓氏 條目下雲 表明家族的字。這說明 姓氏 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成為一個雙音節詞。要說區別,也有,那就是單說時,一般說 姓 如 您貴姓 我姓王 等等。氏 字有時也單用,但要放在某姓之後,表示姓什麼的。如 王氏兄弟 王氏 就是姓王的。早期的姓氏可沒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