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尾熊是怎樣的動物,生活習性,考拉和無尾熊是不是一種動物?

2021-05-06 04:52:46 字數 5876 閱讀 3118

1樓:香啵啵

無尾熊,英文:koala,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外號:

考拉、可拉熊、樹袋熊;體重約15公斤,身高為60-80公分。雖然大家長久以前都稱它為熊,實際上不是屬熊(bear)類的。在大約1500萬年前,便存在著無尾熊祖先的蹤跡。

全球無尾熊最多的地方就是澳大利亞(澳洲),整個澳洲大陸的無尾熊數量在4.5萬隻到8萬隻左右。

無尾熊屬有袋類動物,身上有個養育寶寶的育兒袋,小無尾熊在媽媽的袋裡長大。無尾熊出生時只重0.5公克。

無尾熊獨居性格極強,過著單獨自在的生活。無尾熊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尤加利樹(又稱為桉樹)上度過的,諸如睡眠、吃東西、生育等。無尾熊吃了睡,睡了吃,一天可睡上18、9個小時。

無尾熊只要吃尤加利樹的樹葉,就可供給所需要的養分及水分;無尾熊是一種夜行性動物,通常都是在白天天氣熱時睡覺,大多在晚上才開始活動;只有為了尋找食物或是有相當不錯的樹蔭遮敝時,才會破例在白天行動。無尾熊也有令人想不到的游泳技能,可以橫渡小河、小溪。無尾熊的平均壽命,約在12-13歲左右。

考拉和無尾熊是不是一種動物?

2樓:憑欄看劍

是---

3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種動物 只不過有2個不同的名字罷了

你分類分錯了 這裡是<單機遊戲>

4樓:匿名使用者

傻孩子,當然是啦,一個是英譯,一個是伲稱

5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問錯地方了吧。。。。。是同一種動物~~~

考拉 的生活習慣

6樓:匿名使用者

考拉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珍稀動物,17世紀歐洲人踏上這片土地之後,這種憨態可掬的小動物曾經遭遇了滅頂之災。上個世紀20年代,澳大利亞人開始建立專門的自然保護區,設法恢復考拉種群。如今80多年過去了,考拉在澳大利亞南部的袋鼠島 」上繁衍生息;不過這座島上的許多珍稀植物卻因此而遭了殃,這也使得那裡考拉的命運發生了轉變。

袋鼠島是澳大利亞的第三大島,面積約4500平方公里,與澳洲大陸隔海相望,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世外桃源。不過,考拉並不是這座島嶼的原著民,而是由人類送到這裡安居樂業」的。雖然考拉的繁殖能力不高,但由於島上氣候適宜,植被茂盛,而且沒有食肉動物,因此袋鼠島上的考拉種群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壯大。

這引起了眾多生態學家的關注。 由於考拉相當挑食,喜食熱量極低的桉樹和膠樹的嫩葉,這使得它們必須大量覓食才能維持生存,因此專家評估,袋鼠島上的植被最多隻能養活一萬隻考拉。這樣植被才能在考拉的狼吞虎嚥中有所喘息,進行再生和繁殖,從而維持小島上脆弱的生態平衡。

然而事實是,袋鼠島上很多被考拉看上的植被已經消失,比如世界珍稀物種嗎哪膠樹。專家們認為,袋鼠島目前的情況十分危急,要不了多久,就可能出現樹林成片死亡的局面,而那時,考拉等野生動物也難逃餓死的命運。而要想恢復那裡的生態平衡,沒有個幾百年是不可能實現的。

為了避免一場已經被預見的生態災難,自然保護區成立了考拉數量控制工作組,他們的任務就是捕捉考拉,幫它們搬家。 捕捉考拉並不是一件困難的工作,因為這種笨拙的小動物總是趴在樹上呼呼大睡,人們很容易發現它,而且這些頭腦不太靈活,四肢又欠發達的傢伙也不懂得逃跑,工作人員只需用掛著繩結的長杆套住它的頭,然後搖晃彩旗把它從樹上趕下來,抓考拉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了。接著,獸醫會給考拉做體,同時進行各種必要的免疫注射。

此時,這些小傢伙會被詳細登記在冊,做上識別標記。所有的工作完成後,考拉將被送往澳大利亞大陸放生,在那裡它們將開始新的生活。目前,已經有4000多隻考拉順利搬家,它們的離去使袋鼠島的植被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而考拉種群自身也躲過了一場災難。

以桉樹葉為食的考拉一身粗硬的短毛,性情溫和,行動笨拙,憨態可掬;整日裡除了吃便是睡,即使醒著也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樣,十分惹人喜愛。曾有一篇介紹考拉生活習性的文章說,醒了就餓,吃飽就困的考拉練就了一身開源節流」的本領,因為桉葉並無多少營養成分,為維持體能所需,考拉每日必須大量嚼食,其餘時間便減少活動抱著樹幹打盹。

7樓:匿名使用者

天天呆在樹上,很少見它下來過

樹袋熊的特點是什麼?

8樓:那個閃電

樹袋熊體態憨厚,長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

、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灰白色,生有一對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它的尾巴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退化成一個「座墊」,臀部的皮毛厚而密,因而考拉能長時間舒適瀟灑地坐在樹叉上睡覺。

考拉四肢粗壯,利爪長而彎曲,它的爪尖利,每隻五趾分為兩排,一排為二,一排為三,善於攀樹,且多數時間呆在高高的樹上,就連睡覺也不下來。 北部考拉體型資料: 雄性頭體長為70釐米、重量6.

5公斤;雌性頭體長為68釐米、重量5.1公斤 南部考拉體型資料: 雄性頭體長為78釐米、重量12公斤;雌性頭體長為72釐米、重量8.

5公斤。

擴充套件資料:

考拉生活習性

考拉大體歸屬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旺盛,因為這比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活動更能節省水分與能量消耗。白天通常將身子蜷作一團棲息在桉樹上,晚間才外出活動,沿著樹枝爬上爬下,尋找桉葉充飢。一生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桉樹上,但偶爾也會因為更換棲息樹木或吞食幫助消化的礫石下到地面。

以桉樹葉和嫩枝為食,桉樹葉是他們唯一的食物。他們幾乎從不下地飲水,因為從桉樹葉中能得到足夠的水分。它們的肝臟十分奇特,能分離桉樹葉中的有毒物質,因此考拉的睡眠時間很長以消化有毒物質,每日需睡眠17~20小時,僅剩餘4個小時用來採食、活動、個人衛生清潔及與其它考拉進行交流。

考拉性情溫馴,行動遲緩,從不對其他動物構成威脅。考拉反應極慢,這個動物反射弧好像特別的長。曾經有人嘗試,用手捏考拉一下,考拉經過很久的時間才驚叫出聲。

考拉鼻子特別發達,能輕易地分辨出不同種類的桉樹葉,併發覺哪些可以採食,哪些有毒而不能採食,也能嗅出別的考拉所遺留標記的警告性氣味。考拉會發出多種聲音與其它考拉進行聯絡和溝通,雄性考拉主要通過吼叫來表明它的統治與支配地位,從而儘量避免打鬥消耗能量,並向其它動物表明它的位置。

樹袋熊一眼就能看出某棵樹是屬於自己還是屬於別的樹袋熊。樹袋熊會在樹基部留下自己小球狀的排洩物;甚至一隻考拉死後一年之久,別的考拉都不會搬進這塊空的家域,因為這段時間,前一隻考拉身體留下的香味標記和爪刮擦樹皮標記尚未自然風化消失。

一隻年輕的考拉性成熟時,它必須離開其母親的家域範圍,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域。它的目標是發現並加入另一繁殖種群,這比發現適於居住的棲息環境更重要。總是有一些暫時遊蕩於穩定群體之外的雄性樹袋熊,常常觀望於繁殖群體邊緣,等待加入其中併成為永久性居民。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當處於安全的家域樹上的時候,考拉會自然地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坐姿和睡姿,同時也會因為躲避太陽或享受微風向而不停地在樹上移動位置。天氣炎熱時,考拉會攤開四肢並微微搖擺,以保持涼爽,而天氣變冷時,則會將身體縮成一團以保持體溫。

9樓:溫暖依舊

樹袋熊的特點:

樹袋熊體態憨厚,長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灰白色。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具有一塊特別醒目的棕色香腺。

樹袋熊大體歸屬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旺盛。白天通常將身子蜷作一團棲息在桉樹上,晚間才外出活動,沿著樹枝爬上爬下,尋找桉葉充飢。

樹袋熊以桉樹葉和嫩枝為食,桉樹葉是他們唯一的食物。他們幾乎從不下地飲水,因為從桉樹葉中能得到足夠的水分。

樹袋熊性情溫馴,行動遲緩,從不對其他動物構成威脅。樹袋熊反應極慢,這個動物反射弧好像特別的長。曾經有人嘗試,用手捏樹袋熊一下,樹袋熊經過很久的時間才驚叫出聲。

樹袋熊鼻子特別發達,能輕易地分辨出不同種類的桉樹葉,併發覺哪些可以採食,哪些有毒而不能採食,也能嗅出別的考拉所遺留標記的警告性氣味。

天氣炎熱時,樹袋熊會攤開四肢並微微搖擺,以保持涼爽,而天氣變冷時,則會將身體縮成一團以保持體溫。

樹袋熊,又稱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英文名koala bear**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樹袋熊並不是熊科動物,而且它們相差甚遠。熊科屬於食肉目,而樹袋熊卻屬於有袋目。它每天18個小時處於睡眠狀態,性情溫順,體態憨厚。

10樓:匿名使用者

樹袋熊又叫考拉、無尾熊、可拉熊,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英文:koala bear**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

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而它們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樹袋熊每天18個小時處於睡眠狀態 身體特徵  考拉非常適於樹棲生活。儘管不象其它諸如樹袋鼠之類的樹棲有袋動物一樣,考拉並沒有明顯的尾巴,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它出色的平衡感。

考拉肌肉發達,四肢修長且強壯,適於在樹枝間攀爬並支援它的體重。前肢與腿幾乎等長,攀爬力量主要來自於發達的大腿肌肉。 考拉的爪尤其適應於抓握物體和攀爬。

粗糙的掌墊和趾墊可以幫**拉緊抱樹枝,四肢均具尖銳的長爪。前掌具5個手指,其中2個手指與其它3指相對,就象人類的拇指,因而可與其它指對握,這可以使考拉可以更安全自信地緊握物體。腳掌上,除大腳趾沒有長爪外,其它趾均具尖銳長爪,且第二趾與第三趾相連。

  當接近樹木準備攀登時,考拉從地上一躍而起,用它的前爪緊抓住樹皮,然後再向上跳躍攀登。所以,當一棵樹成為考拉的家域樹而被經常攀爬的時候,考拉的爪在樹皮上留下的刮痕就非常明顯。另一個證明某棵樹被考拉所使用的標記就是,在樹基部會有考拉小球狀的排洩物。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當處於安全的家域樹上的時候,考拉會自然地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坐姿和睡姿,同時也會因為躲避太陽或享受微風向而不停地在樹上移動位置。天氣炎熱時,考拉會攤開四肢並微微搖擺,以保持涼爽,而天氣變冷時,則會將身體縮成一團以保持體溫。   考拉下樹的姿勢是屁股向下地往下退。

考拉經常下到地面並爬到另一棵樹上去,這時,它們常遭到家狗、狐狸、澳洲野狗的攻擊,或是被過往的車輛撞死撞傷。考拉能游泳,但只是偶爾為之。    考拉身上長有厚厚的皮毛,這對它們保持溫度的恆定很有利,而且,下雨時還可以當雨衣使用,以免身體遭受潮氣和雨水的侵擾。

考拉的皮毛呈現出淡灰色到褐色等多種顏色,其中胸部、頸部、四肢和耳朵內側具白色斑塊。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具有一塊特別醒目的棕色香腺。   考拉尾部的皮毛特別豐厚,這是因為考拉經常將它作為坐墊來使用的緣故,而且常常被汙染,以致考拉下到地面上屁股朝向你時,一時會難以發現它的存在。

  成年雄性考拉體重一般在8-14公斤之間,而雌性則為6-11公斤,分佈在南部的考拉,因為需要適應較寒冷的氣候而擁有較大的體重和較厚的皮毛。   考拉大體歸屬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旺盛,因為這比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活動更能節省水分與能量消耗。考拉平均每天花18-22小時的時間來睡覺和休息,僅剩餘4個小時用來採食、活動、個人衛生清潔及與其它考拉進行交流。

過去,因為考拉幾乎整天都在睡覺,所以,人們以為考拉是採食了桉樹葉而中毒的緣故。考拉這種幾乎整天都昏昏欲睡的狀態,實際上是它們在長期進化程序中形成的適應低營養的食物、同時節省能量消耗的有效的低新陳代謝適應機制。   考拉最明顯的特徵是鼻子特別發達,它讓考拉擁有高度發達的嗅覺能力,能輕易地分辨出不同種類的桉樹葉,併發覺哪些可以採食,哪些有毒而不能採食。

當然,也能嗅出別的考拉所遺留標記的警告性氣味。   考拉會發出多種聲音與其它考拉進行聯絡和溝通,雄性考拉主要通過吼叫來表明它的統治與支配地位,從而儘量避免打鬥消耗能量,並向其它動物表明它的位置。   雌性考拉不象雄性那樣經常吼叫,但也不一定,例如交配時,雌性會發出急促的尖叫聲,給人以正在相互打鬥的印象。

母考拉與小考拉之間也會發出輕柔的滴答聲、嘯叫聲、溫和的嗡嗡聲和咕噥聲,溫和的呼嚕聲則表示對對方的不滿。但是,當考拉感到害怕時,都會發出一種類似嬰兒哭叫的聲音,同時伴隨著顫抖和搖晃。考拉也會用它們的腺體產生的氣味在樹上進行標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考拉反應極慢,這個憨態可掬的小動物反射弧好像特別的長。曾經有人嘗試,用手捏考拉一下,考拉經過很久的時間才驚叫出聲,令編者汗顏。

蜈蚣生活習性,蜈蚣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蜈蚣的生活習性 1 喜群居 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習慣,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處,很少發生鬥毆而自相殘殺的現象,如果棲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時,老的蜈蚣會自動走開,另尋棲息地。2 蜈蚣膽小怕驚,稍微受到驚嚇,就會停止攝食,舍窩亡命逃走,或蜷縮不動,正在產卵的雌蜈蚣則會立即停止產卵,而孵卵的蜈蚣受驚後則一反常...

沙虎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隼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典型的夜行性動物,白天躲藏在自己挖的深約0.8米的地洞中,卵生,為穴居地棲性晰蠍。一旦受到干擾,會將身體舉高併發出 嘶嘶 的叫聲,隨時準備反咬回擊,還會如同蛇行的動作慢慢擺動尾巴,使尾巴的大鱗片互相摩擦發出聲音。隼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隼是一種令各種鳥望而生畏的猛禽。它頭很小,喙粗大,前端呈鉤形,很適...

隼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隼的生活習性

隼是一種令各種鳥望而生畏的猛禽。它頭很小,喙粗大,前端呈鉤形,很適合於撕裂 內折斷獵物的骨和肉。翼容端呈尖形,是隼形目中最適於捕獲獵物的體形。隼有強壯的腿和銳利的趾爪,而且視力極佳,飛行速度極快,一旦發現獵物,就猛撲過去,將它們踢死,然後它們便可以美食一頓。隼通常在山上或崖壁上繁殖。隼的生活習性 紅...